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法替布治疗甲扁平苔藓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瑞清 陈声利 +1 位作者 刘红 施仲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甲扁平苔藓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传统治疗因剧烈疼痛等不良反应和疗效不佳而使用受限。托法替布是一种口服小分子JAK抑制剂,抑制所有JAKs但优先抑制JAK1和JAK3。本文报道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甲扁平苔藓有效一例。
关键词 托法替布 甲扁平苔藓 JAK抑制剂
下载PDF
免疫荧光检测石蜡切片IgA蛋白在诊断疱疹样皮炎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应用评价
2
作者 王建文 刘永霞 +6 位作者 陈祚玺 陈学超 周桂芝 王田宇 陈声利 孙勇虎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847-850,共4页
目的:评价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石蜡切片IgA抗体对于诊断疱疹样皮炎(DH)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B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4年我院病理诊断的DH和LABD病例,入选实验组病例DH 46例,LABD 32例。采用FITC荧光标记兔抗人IgA抗体进行... 目的:评价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石蜡切片IgA抗体对于诊断疱疹样皮炎(DH)和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B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4年我院病理诊断的DH和LABD病例,入选实验组病例DH 46例,LABD 32例。采用FITC荧光标记兔抗人IgA抗体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46例DH石蜡切片中,40例IgA在真皮乳头为阳性,阳性率86.96%。32例LABD石蜡切片中,20例IgA在表皮基底膜线状沉积为阳性,阳性率62.50%。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石蜡切片IgA可以作为辅助诊断DH和LAB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样皮炎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石蜡切片 免疫荧光 IgA
下载PDF
甲下恶性黑色素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王建文 陈学超 +5 位作者 周桂芝 陈声利 卢宪梅 张雪燕 张帆 刘永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指,临床表现为甲黑线、甲破坏等,黑线宽度均>3 mm,哈钦森征阳性9例;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肢端雀斑样痣型,细胞组成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SOX10比S100表达阳性率高;28例中随访16例7例扩大切除8例局部截肢治疗1例化疗后死亡。12例失访。结论:甲下恶性黑色素瘤有不同于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临床与病理均易误诊。对于年龄大于50岁,临床表现为甲黑线,宽度>3 mm,哈钦森阳性的患者均应警惕甲下恶性黑色素瘤,应及时做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皮肤镜辅助诊断甲下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户茗珈 张雪燕 +3 位作者 李建可 郭璇 陈声利 张朝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870-872,共3页
甲下鳞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早期诊断提供较大帮助,相关文献报道甲下鳞癌皮肤镜下可见鳞屑、痂皮或角质,点状、发夹状弯曲血管和线状不规则血管,白色晕圈,并提到白色圈环可以作为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皮肤镜表... 甲下鳞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为早期诊断提供较大帮助,相关文献报道甲下鳞癌皮肤镜下可见鳞屑、痂皮或角质,点状、发夹状弯曲血管和线状不规则血管,白色晕圈,并提到白色圈环可以作为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皮肤镜表现。本文患者右手无名指指甲下增生物1年,皮肤镜下可见线状不规则血管结构,边缘模糊,甲下角化过度、局部溃疡、血痂,结合临床初步诊断为甲下鳞状细胞癌,经组织病理明确诊断后行皮肤肿瘤扩大切除术。术后2个月患者手指创面愈合良好,手指活动无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下 鳞状细胞癌 皮肤镜
下载PDF
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一例
5
作者 毕兆华 谢凯 +2 位作者 刘国艳 陈声利 郭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患者,男,56岁。左颞部肿物4年余,切除后复发半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团块,部分伴中央片状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5/6阳性,瘤团坏死周边瘤细胞EMA阳性。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Mohs显微手术切除及全厚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 患者,男,56岁。左颞部肿物4年余,切除后复发半年。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团块,部分伴中央片状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5/6阳性,瘤团坏死周边瘤细胞EMA阳性。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Mohs显微手术切除及全厚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器肿瘤 小汗腺汗孔癌 面部
下载PDF
托法替布治疗扁平苔藓类天疱疮一例
6
作者 张帆 陈声利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50-351,共2页
扁平苔藓类天疱疮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临床少见,组织病理学具有特征性,本文报道一例JAK抑制剂托法替布治疗扁平苔藓类天疱疮,治疗一周后患者瘙痒消退,丘疹明显变平,一个月后随访无新发皮损。
关键词 扁平苔藓类天疱疮 诊断 JAK抑制剂
下载PDF
皮肤偶发分枝杆菌感染二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州洋 张雍 +4 位作者 暴芳芳 刘永霞 陈声利 孙勇虎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偶发分枝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的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现报道皮肤偶发分枝杆菌感染2例,均经过病理及qPCR确诊,应用利福平、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后皮损明显消退。本文还对既往报道的466例偶发分... 偶发分枝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的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现报道皮肤偶发分枝杆菌感染2例,均经过病理及qPCR确诊,应用利福平、克拉霉素治疗4个月后皮损明显消退。本文还对既往报道的466例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发分枝杆菌 利福平 克拉霉素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下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正常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萱 赵晴 +4 位作者 张朝霞 杨青 陈声利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下奥马珠单抗对于治疗难治性正常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NU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6例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NUV患者的数据,通过荨麻疹性血管... 目的:评估真实世界下奥马珠单抗对于治疗难治性正常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NUV)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6例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NUV患者的数据,通过荨麻疹性血管炎活动度评分(UVAS)和皮肤科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治疗情况,每4周记录相应评分。并回顾文献,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我院共治疗6例NUV患者,治疗时间12~32周。2例基线IgE高的患者,在第8周达到完全缓解;4例IgE正常的患者,均在第8周达到了部分缓解:缓解率100%。回顾既往报道的14例患者,发现300 mg/4周的剂量治疗NUV更普遍且有效。尚未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奥马珠单抗治疗难治性正常荨麻疹性血管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 荨麻疹性血管炎 难治性
下载PDF
携带罕见突变的CARD14相关丘疹鳞屑性疾病一例
9
作者 陈文杰 周盛基 +3 位作者 陈声利 王真真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8期580-582,共3页
患者,男,41岁。因“全身红斑鳞屑40天”来我院就诊,临床、组织病理学具有毛发红糠疹和银屑病的交叉表现,无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为41岁。初步诊断为I型毛发红糠疹,口服阿维A有显著改善。经过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发现患者携带CARD14... 患者,男,41岁。因“全身红斑鳞屑40天”来我院就诊,临床、组织病理学具有毛发红糠疹和银屑病的交叉表现,无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为41岁。初步诊断为I型毛发红糠疹,口服阿维A有显著改善。经过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发现患者携带CARD14基因的罕见致病性突变位点c.1799 C>T(p.Pro600Leu),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基因检测的结果,最终诊断为CARD14相关的丘疹鳞屑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14 CAPE 毛发红糠疹 银屑病
下载PDF
Dowling-Degos病伴非毛囊性炎性丘疹一家系研究
10
作者 贾凤铭 王真真 +3 位作者 于功奇 陈声利 吴梅 刘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788-791,共4页
先证者,男,30岁。患者全身红色粟粒大小扁平丘疹12年,以腋下、脐周、上臂内侧为重,随年龄增加,皮损逐渐增多。皮疹伴轻微瘙痒,遇热出汗时瘙痒感加重。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细胞层部分萎缩变薄,表皮突延长,见角囊肿结构,真皮浅层血管周... 先证者,男,30岁。患者全身红色粟粒大小扁平丘疹12年,以腋下、脐周、上臂内侧为重,随年龄增加,皮损逐渐增多。皮疹伴轻微瘙痒,遇热出汗时瘙痒感加重。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细胞层部分萎缩变薄,表皮突延长,见角囊肿结构,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少许单一核细胞。先证者家系中有5例相似表现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5例患者均携带KRT5基因杂合突变(c.14C>A,p.Ser5*)。结合基因检测、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诊断:家族性Dowling-Degos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ling-Degos病 家系 基因诊断
下载PDF
虾刺伤致腱鞘炎一例
11
作者 陈晓萱 暴芳芳 +3 位作者 李建可 陈声利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41-443,共3页
患者,女,59岁。右手拇指结节2个月余。发病前右手拇指指腹被虾刺伤,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海分枝杆菌qPCR(组织)阳性,超声符合右手指屈肌肌腱腱鞘炎。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腱鞘炎。给予克林霉素、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后病情... 患者,女,59岁。右手拇指结节2个月余。发病前右手拇指指腹被虾刺伤,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海分枝杆菌qPCR(组织)阳性,超声符合右手指屈肌肌腱腱鞘炎。诊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腱鞘炎。给予克林霉素、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腱鞘炎 深部感染
下载PDF
影像学术前评估联合改良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12
作者 谢凯 张晓俊 +5 位作者 郭璇 耿建辉 王金良 李建可 陈声利 刘国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884-886,共3页
患者,男,33岁。右侧前胸壁浸润性斑块10年,增生1年。组织病理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术前予以行强化MRI判断肿瘤侵袭深度,高频超声辅助判断肿瘤边缘,两种影像学检查联合完成术前评估。排除手... 患者,男,33岁。右侧前胸壁浸润性斑块10年,增生1年。组织病理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术前予以行强化MRI判断肿瘤侵袭深度,高频超声辅助判断肿瘤边缘,两种影像学检查联合完成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后予以行改良慢Mohs显微描记手术(slow modified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smMMS)切除肿瘤,中厚皮植皮修复创面,术后恢复可,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Mohs显微描记手术
下载PDF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2例
13
作者 于芳洲 巩静 +2 位作者 李建可 陈声利 吴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33-935,共3页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targetoid hemosiderotic hemangioma,THH)是一种少见的的良性脉管性疾病,其经典表现为“靶样损害”,但临床表现可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临床表现、皮肤影像结合病理活检,明确诊断2例于山东...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targetoid hemosiderotic hemangioma,THH)是一种少见的的良性脉管性疾病,其经典表现为“靶样损害”,但临床表现可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通过临床表现、皮肤影像结合病理活检,明确诊断2例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THH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男,38岁。因“左前臂皮肤褐色丘疹2年,周围紫红色斑半月”就诊于我院。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臂皮肤出现褐色丘疹,半月前周围出现紫红色斑,无明显自觉症状。否认外伤、蚊虫叮咬病史。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鞋钉样血管瘤 皮肤镜
下载PDF
国内首报皮肤美容分枝杆菌感染一例
14
作者 曹珊 暴芳芳 +3 位作者 赵晴 方梦 陈声利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美容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少见的非典型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肉芽肿疾病。现国内首报一例患者,女,22岁。右手背被猫咬伤后出现暗红色斑2个月。既往体健。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倾向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组织测序并进行系统和发育树分... 美容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少见的非典型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肉芽肿疾病。现国内首报一例患者,女,22岁。右手背被猫咬伤后出现暗红色斑2个月。既往体健。组织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倾向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皮肤组织测序并进行系统和发育树分析,最终诊断为美容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osmeticum)感染。该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多次调整用药,最终应用环丙沙星、克拉霉素联合米诺环素,皮损完全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分枝杆菌感染 感染性肉芽肿
下载PDF
小腿获得性丛状血管瘤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声利 曾学思 +2 位作者 宋琳毅 韩永智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4-655,共2页
报告1例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患者男,43岁。左小腿红色丘疹3年余,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至皮下组织散在分布细胞团块,境界清楚,细胞团块由裂隙或不规则狭窄血管腔构成。组织病理学诊断:获得性丛状血管瘤。
关键词 血管瘤 丛状 获得性
下载PDF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声利 李中伟 +2 位作者 周盛基 郑荣涛 张红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 了解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135例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 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 目的 : 了解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对 135例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 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SCL 90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 ,显著高于中国男性常模 (P <0 .0 1)。结论 : 淋病或 (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障碍 ,对其除进行常规医学诊断与治疗以外 ,还需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慢性前列腺炎 心理学 调查 心理状态 症状自评量表
下载PDF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声利 赵天恩 +2 位作者 李中伟 程焕明 周盛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 了解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 用“立明”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沙眼衣原体 ,细菌培养、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真菌培养等方法 ,自 2 0 0 1年 5月~ 2 0 0 1年12月对 15 0例尿道炎后慢性前列... 目的 : 了解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 用“立明”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沙眼衣原体 ,细菌培养、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真菌培养等方法 ,自 2 0 0 1年 5月~ 2 0 0 1年12月对 15 0例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进行了检测。结果 :  15 0例患者中病原体检测阳性者 5 3例 ,检出率为 35 .33%。其中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CBP) 4 0例 ,占 2 6 .6 7%,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P ,ⅢA) 2 5例 ,占 16 .6 7%,非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 (CAP ,ⅢB) 85例 ,占 5 6 .6 7%。结论 :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以ⅢB最为多见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炎 病原体 慢性前列腺炎 病理
下载PDF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并发肥胖性黑棘皮病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声利 韩永智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40-841,共2页
关键词 乳头瘤病 网状 黑棘皮病 肥胖性
下载PDF
白色纤维性丘疹病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声利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4,共2页
报告1例白色纤维性丘疹病。患者女,44岁。躯干四肢丘疹3年,无自觉症状。丘疹直径3~5mm,象牙白色或肤色,部分皮损萎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上方胶原纤维增生,呈均质化改变。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浅层带状弹性纤维... 报告1例白色纤维性丘疹病。患者女,44岁。躯干四肢丘疹3年,无自觉症状。丘疹直径3~5mm,象牙白色或肤色,部分皮损萎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上方胶原纤维增生,呈均质化改变。弹性纤维染色显示真皮浅层带状弹性纤维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疹病 纤维性 白色
下载PDF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声利 孙建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炎症型,血循环中有抗Ⅶ型胶原的自身抗体。诊断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除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外,还需做一些特殊检查,包...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可分为两种类型:经典型和炎症型,血循环中有抗Ⅶ型胶原的自身抗体。诊断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除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外,还需做一些特殊检查,包括盐裂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免疫电镜和ELISA检查。需要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表皮下疱病相鉴别。治疗主要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获得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