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络酮用于心肺脑复苏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天铎 董晨明 李培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纳络酮 心肺脑复苏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心肺复苏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天铎 姚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心肺复苏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下载PDF
福建省镰形扇头蜱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天铎 陈华 +6 位作者 林开铅 黄绿漪 黄兴 李佳勇 张运昇 邓浦生 薛木海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97-100,共4页
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haemaphysaloides)在福建省家畜体表出现于3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该蜱属于三宿主蜱,每年发生1代。雌蜱吸血期6-14 d,产卵期14-27 d,卵期25... 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haemaphysaloides)在福建省家畜体表出现于3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该蜱属于三宿主蜱,每年发生1代。雌蜱吸血期6-14 d,产卵期14-27 d,卵期25-43 d。幼蜱吸血期2-5 d,若蜱吸血期2-4 d,自雌蜱吸血至下一代成蜱出现共需72-127 d.雌蜱一生共产卵1252-5970粒,以未吸血成蜱越冬.未吸血的幼蜱和若蜱分别能存活2-3个月和3-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生物学特性 镰形扇头蜱
下载PDF
心肺复苏与免疫因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天铎 姚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 免疫因子 SIRS
下载PDF
福建省微小牛蜱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天铎 赵子珊 黄渌漪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548-552,共5页
福州地区的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在牛体表终年均有寄生,以7、8、9、3个月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需要63—88天,第二代42—56天,第三代44—62天,第四代90—152天。以第四代未吸血幼蜱或第三代未吸血幼... 福州地区的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在牛体表终年均有寄生,以7、8、9、3个月为寄生高峰期。经人工饲养观察,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需要63—88天,第二代42—56天,第三代44—62天,第四代90—152天。以第四代未吸血幼蜱或第三代未吸血幼蜱越冬。未吸血幼蜱最长能存活227天。雌蜱一生共产卵1589~4138粒(平均2986.3粒),产完卵后约0~14天死亡。饱血雄蜱一般存活不超过1个月。饱血雌蜱的体重与产卵量和产卵期呈相关[Y(产卵量)=00.945,P<0.01;r(产卵期)=0.49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牛蜱 生物学特性 寄生虫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的敏感度和对雌蜱产卵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天铎 关育芳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4年第1期6-9,共4页
1991~1992年在福建省研究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各变态期的敏感度和对饱血雌蜱产卵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对溴氰菊酯最敏感,当施用浓度为5ppm时,幼蜱平均死亡率为100%;若蜱其次,死亡率28.9%;未吸虫成蜱敏... 1991~1992年在福建省研究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各变态期的敏感度和对饱血雌蜱产卵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对溴氰菊酯最敏感,当施用浓度为5ppm时,幼蜱平均死亡率为100%;若蜱其次,死亡率28.9%;未吸虫成蜱敏感度最低,死亡率仅10%。据X2检验,微小牛蜱在不同变态期间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差异极显著(P<0.01)。饱血雌蜱接触溴氰菊酯10μg/虫后,其产卵前期比对照蜱延长6天,产卵期缩短6天,产卵量减少2188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微小牛蜱 敏感度 雌蜱 产卵行为 杀虫剂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的毒力测定和杀灭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天铎 关育芳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未吸血幼蜱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36×10-6,对未吸血成蜱的半致死量(LD50)为4.687μg/虫,对饱血雌蜱的LD50为6.868μg/虫;而敌百虫对未吸血幼蜱的LC50为175...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未吸血幼蜱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36×10-6,对未吸血成蜱的半致死量(LD50)为4.687μg/虫,对饱血雌蜱的LD50为6.868μg/虫;而敌百虫对未吸血幼蜱的LC50为175×10-4,对未吸血成蜱和饱血雌蜱的LD50分别为1116和5266μg/虫.可见,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未吸血幼蜱、未吸血成蜱及饱血雌蜱的杀蜱效果分别为敌百虫的486、238和767倍.现场杀蜱试验,采用5%溴氰菊酯水和剂12.5×10-4时.杀蜱率达92%,30×10-6时达100%杀蜱效果,对牛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微小牛蜱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心肺脑复苏期间应用纳洛酮临床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天铎 董晨明 +1 位作者 李培杰 张京梅 《甘肃科技》 1999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纳洛酮 临床价值 脑复苏
下载PDF
福建省水牛巴贝斯焦虫病调查研究 Ⅱ.病原鉴定
9
作者 陈天铎 黄渌漪 +5 位作者 陈华 黄兴 李佳勇 张运升 邓浦生 薛木海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1981~1986年调查福建省崇安县水牛巴贝斯焦虫病,该病病原初步鉴定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ris(Babes,1988)。病原各类虫体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单梨形虫体占37.21%,双梨形虫体占35.03%,椭圆形虫体占16.73%,环形虫体占7.67%,圆形虫体... 1981~1986年调查福建省崇安县水牛巴贝斯焦虫病,该病病原初步鉴定为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ris(Babes,1988)。病原各类虫体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单梨形虫体占37.21%,双梨形虫体占35.03%,椭圆形虫体占16.73%,环形虫体占7.67%,圆形虫体占1.34%和变形虫形虫体占2.01%。红细胞染虫数1~4个,多数1~2个。带虫红细胞平均直径5.25μm。梨形虫体平均长度1.98μm。虫体指数为1:1.04~2.76。红细胞染虫率x4.33%,S1.97%。虫体位于红细胞中部占78.55%,位子红细胞边缘占21.45%。双梨形虫体尖端排列形成钝角、锐角和直线分别为80.19%、14.15%和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巴贝斯焦虫病 病原 鉴定
下载PDF
闽南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10
作者 陈天铎 黄渌漪 陈华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3年第3期23-24,共2页
肝片形吸虫感染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在肝脏胆管中。该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各省的耕牛均有发生,我省各地的耕牛几乎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尤其闽南地区耕牛发病率比闽北、闽东、闽西等地严重。由于我省闽南地区... 肝片形吸虫感染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在肝脏胆管中。该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各省的耕牛均有发生,我省各地的耕牛几乎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尤其闽南地区耕牛发病率比闽北、闽东、闽西等地严重。由于我省闽南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水池、水坑零星散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耕牛 肝片形吸虫 感染情况 症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陈天铎 李培杰 张京梅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80例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和 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 ,同时进行动脉血气监测 ,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①肺原性心脏病组血浆内皮素...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80例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和 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 ,同时进行动脉血气监测 ,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①肺原性心脏病组血浆内皮素明显增高 ,其平均值为 (8 76± 0 71)pg·ml- 1,与慢性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4 90± 0 76pg·ml- 1,P <0 0 5;2 87± 0 95pg·ml- 1,P <0 0 0 1)。②血浆内皮素含量与PaO2 呈线性关系 ,而与PaCO2 无关。结论 内皮素增高可促进肺动脉高压形成 ,在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缺氧可能是致内皮素增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低氧血症 动脉血气分析
下载PDF
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系统:一种适应于中度高原地区ARDS/MODS的诊断标准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世范 张德海 +7 位作者 刘惠萍 高炜 罗晓红 武建英 林树新 刘传兰 张鲜英 陈天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 判别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H ARDS/ MODS)各项诊断指标参数界值与平原地区的差异,修改建立更合理的H ARDS/ MODS诊断标准。方法 按统一标准将总数为50 5例ARDS/ MODS患者根据海拔高度分为平原( <43 ... 目的 判别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H ARDS/ MODS)各项诊断指标参数界值与平原地区的差异,修改建立更合理的H ARDS/ MODS诊断标准。方法 按统一标准将总数为50 5例ARDS/ MODS患者根据海拔高度分为平原( <43 0 m)对照组( CG,n=1 1 3 )、中度高原( 1 51 7m) 1组( H1 G,n=3 1 4 )和中度高原( 2 2 61~2 40 0 m) 2组( H2 G,n=78)。3组分别用平原常用的ARDS/ MODS评分诊断标准(庐山及Marshall标准)和兰州H- ARDS/ MODS评分,建立3个数据统计模型,绘制受试者运行特征性曲线( ROC曲线) ,计算约登指数( Yoden)和最佳界值,验证3个标准在高原和平原预测ARDS/ MODS结局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用庐山、Marshall和兰州3个标准检验CG时,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Yoden、各指标总分的最佳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多脏器单一指标的ROC曲线分析进一步发现,肺、脑、心、肾等项指标的ROC值在兰州标准中的总体水平明显优于庐山和Marshall标准( P<0 .0 5和P<0 .0 1 )。结论 1平原常用的ARDS/ MODS诊断标准参数不适合中度高原以上地区,修订重建H ARDS/ MODS标准是必要的;2海拔高度>1 50 0 m以上地区可能是区分平原和高原ARDS/ MODS诊断标准的一个有意义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S 多脏器功能障碍 中度高原地区 评分系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ROC曲线下面积 ROC曲线分析 MODS评分 评分诊断标准 海拔高度 平原地区 指标参数 统一标准 统计模型 约登指数 总体水平 标准参数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3个评分标准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局关联性和准确性的比较与评估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世范 张德海 +8 位作者 高炜 刘惠萍 罗晓红 达嘎 武建英 林树新 李乃斌 陈天铎 吴天一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6-352,共7页
目的研究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各项诊断指标参数的变化特点,比较3个MODS评分标准预测结局的准确性。方法统一按通用的MODS诊断标准将540例ARDS/MODS患者按海拔高度分为平原对照组(CG,<430m,n=1... 目的研究高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各项诊断指标参数的变化特点,比较3个MODS评分标准预测结局的准确性。方法统一按通用的MODS诊断标准将540例ARDS/MODS患者按海拔高度分为平原对照组(CG,<430m,n=113)、中度高原1组(H1G,1517m,n=314)、中度高原2组(H2G,2261~2400m,n=78)和高原组(HG,2808~3400m,n=35)。4组分别用平原地区ARDS/MODS评分诊断标准(庐山会议评分标准和Marshall评分标准)以及兰州修订的HARDS/MODS评分标准(兰州标准),建立3个标准的数据统计模型,分别绘制受试者运行特征性曲线(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Yoden)和最佳界值,验证3个标准在不同海拔高度预测ARDS/MODS结局的准确性;用向前逐步回归模式对影响MODS结局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用庐山、Marshall和兰州标准检验平原和高原不同海拔高度MODS总分的ROC曲线下面积,预测结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其最佳界值,结果显示,随海拔梯度上升,兰州标准明显优于庐山和Marshall标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也以兰州标准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1通用的ARDS/MODS诊断标准中某些参数界值可能不适合中度高原以上地区,建立HARDS/MODS标准是必要的,兰州标准随海拔梯度升高有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的趋势。2海拔高度大于1500m以上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评分标准 准确性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评分系统 关联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ROC曲线下面积 不同海拔高度 MODS ARDS 中度高原 MODS 评分诊断标准 病理生理机制 预测结局 ARDS 海拔梯度 氧应激反应
下载PDF
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7
14
作者 马莉 杨兰 +1 位作者 陈天铎 李培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 (简称心衰 )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即生脉注射液组 )和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 ,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 ,观... 目的 :研究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 (简称心衰 )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即生脉注射液组 )和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 ,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 ,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血浆P 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衰患者血浆P 选择素、vWF和D 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 选择素、vWF和D 二聚体水平均下降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 ,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 ,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凝血功能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生脉注射液 凝血功能 P-选择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研究——附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重修意见稿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世范 张德海 +6 位作者 刘惠萍 达嘎 高炜 林树新 陈天铎 刘奋学 刘传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目的 :判别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H ARD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H MODS)诊断指标参数和平原的差异 ,重估原 H ARDS诊断标准 ( 1999年兰州会议 )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将资料齐全且符合庐山、Marshall ARDS/ MODS诊... 目的 :判别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H ARD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H MODS)诊断指标参数和平原的差异 ,重估原 H ARDS诊断标准 ( 1999年兰州会议 )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将资料齐全且符合庐山、Marshall ARDS/ MODS诊断标准的 36 0例患者 ,根据所在海拔高度分为平原对照组 ( CG,n=93) ,≥ 15 17m高度组 ( H1G,n=2 2 3) ,2 2 6 1~ 2 40 0 m高度组 ( H2 G,n=44 )。 3组均按庐山、Marshall和自拟ARDS/ MODS的标准 (简称兰州标准 )建成 3个标准数据模型 ,绘制 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对比 3个标准在不同海拔梯度上预测 ARDS/ MODS结局的准确性。结果 :用庐山标准验证 CG组 ROC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优于 Marshall标准 ,两者相比 ROC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 0 .82 3、0 .833、0 .731比0 .815、0 .76 7、0 .76 3;但用于验证高海拔区如 H2 G则庐山标准明显低于兰州标准 ,两标准的 ROC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 0 .85 5、0 .5 83、0 .96 9比 0 .914、1.0 0 0、0 .6 5 7;氧合指数 ( Pa O2 / Fi O2 )的最佳界值在 CG、 H1G和 H2 G依次为 198.32 m m Hg、131.5 0 mm Hg、97.5 8m m Hg;3组 ARDS/ MODS按平原标准评分分级 ,CG比较均匀分布在 1~ 3级 ,而 H1G和 H2 G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评分标准 诊断标准 平原 高原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自力 李培杰 +2 位作者 陈天铎 张立平 曹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61-66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OP)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 8)的水平 ,进一步加深对ACOP病理机制的认识。方法 选择不同中毒程度的ACOP患者 6 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12、2 4、4 8和 72h抽血测定血清中TN...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OP)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 8)的水平 ,进一步加深对ACOP病理机制的认识。方法 选择不同中毒程度的ACOP患者 6 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12、2 4、4 8和 72h抽血测定血清中TNF -α、IL - 8的浓度。结果 中度一氧化碳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比较 ,TNF -α、IL - 8水平有差异 ,但不具有显著性(P>0 0 5 ) ,中度中毒组与重度中毒组比较 ,TNF -α、IL - 8水平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4、4 8h后重度中毒组血清TNF -α、IL - 8浓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ACOP时存在血清TNF -α、IL - 8水平的升高 ,重度中毒组显著高于轻、中度中毒组 ,且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 ,提示TNF -α、IL - 8在ACOP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临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再灌注损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性CO中毒患者血清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自力 李培杰 +2 位作者 陈天铎 杨兰 杜晓芸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OP)患者血清丙二醛 (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了解ACOP时自由基氧化损伤在其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中毒程度的ACOP患者70例 ,分别于入院...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OP)患者血清丙二醛 (MDA)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 ,了解ACOP时自由基氧化损伤在其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中毒程度的ACOP患者70例 ,分别于入院即刻、12、2 4、4 8、72h抽血测定血清中MDA水平及SOD、GSH -Px的活性。结果 ACOP时 ,中度CO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比较 ,血清MDA水平升高 ,但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比较 ,MDA水平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且 2 4、4 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度中毒组与轻度中毒组比较 ,血清SOD及GSH -Px活性水平降低 ,但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重度中毒组与中度中毒组比较 ,SOD及GSH -Px活性水平显著性降低 (P <0 0 5 )。结论 ACOP时血清MDA水平升高 ,SOD及GSH -Px活性降低 ,提示ACOP时存在着严重自由基氧化损伤的病理过程 ,为ACOP治疗过程中抗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 ,血清MDA水平和SOD及GSH -Px活性也可作为中毒损伤程度评估、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自由基氧化损伤
下载PDF
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升压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培杰 陈天铎 +1 位作者 张京梅 郭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升压素的复苏疗效,明确其最适剂量及安全性。方法:83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22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21例(此2组肾上腺素首剂用量分别为1.0mg和5.0mg,... 目的:研究血管升压素的复苏疗效,明确其最适剂量及安全性。方法:83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组22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21例(此2组肾上腺素首剂用量分别为1.0mg和5.0mg,若无效,每5分钟重复首剂量),低剂量血管升压素(LDV)组20例,大剂量血管升压素(HDV)组20例(此2组血管升压素首剂用量分别为0.5U/kg和1.0U/kg,若无效,每10分钟重复首剂量)。结果:HDV组、LDV组、HDE组和SDE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70.0%、50.0%、48.5%和18.2%,HDV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HDV组的存活率为35.0%显著高于LDV组存活率15.0%、HDE组存活率14.3%和SDE组存活率4.5%(P均<0.05);HDV组、LDV组、HDE组和SDE组的自主循环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6.1±2.0)分、(9.3±1.4)分、(12.3±1.8)分和(15.7±5.1)分,HDV组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5,P<0.01,P<0.001)。LDV组与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相近,但前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血管升压素 肾上腺素
下载PDF
吗啡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正义 李培杰 +4 位作者 陈天铎 杨兰 赵建洪 纳涛 汤晓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ET 1)浓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 ,探索吗啡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 4 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吗啡预处理组、吗啡 ...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ET 1)浓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 ,探索吗啡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 4 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吗啡预处理组、吗啡 +纳洛酮组和手术对照组 ,每组各 10只。采用戊巴比妥钠(40 m g/ 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 ,采用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 CGRP和 ET 1浓度 ,同时测定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含量 ;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法染色和数码照相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10 m in时血浆 ET 1和 CGRP浓度较手术对照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1) ;再灌注 4 .5 h时吗啡预处理组血浆 ET 1及 CK MB浓度较结扎 10 m in时显著降低 ,心肌梗死面积也显著缩小 (P均 <0 .0 1) ;而血浆 CGRP浓度则显著增高 (P<0 .0 1) ;吗啡预处理组以上变化较吗啡 +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结论 吗啡预处理可通过显著降低 ET 1而增加 CGRP血浆浓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下载PDF
院内G^-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晨明 赵健雄 +3 位作者 李培杰 杨兰 牛天平 陈天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 (G- )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特点 ,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从 1998年开始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共选 82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后 SIRS患者 ,按发病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 目的 :研究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 (G- )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特点 ,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从 1998年开始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共选 82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后 SIRS患者 ,按发病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进行痰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大黄制剂口服并使用引发内毒素少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中 G-菌感染后 SIRS患者在不同治疗后 SIRS的病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 SIRS的病程分别为 (6 .2± 1.3) d和 (7.4± 1.2 ) d,u=3.91,P<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 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 11.4 %和 32 .3% ,χ2 =4 .2 7,P<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8.6 %和 2 9.0 % ,χ2 =5 .0 5 ,P<0 .0 5。结论 :大黄制剂联合释放内毒素少的敏感抗生素对院内下呼吸道 G- 菌感染后 SIRS的治疗较常规治疗病程缩短 ,可使 MODS的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下呼吸道G^-菌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