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仁膝康丸对骨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和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陈宝龙 成彦 +1 位作者 凌春莹 罗亚鸽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71-76,共6页
目的:用细胞学方法探讨桃仁膝康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人滑膜成纤维细胞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建立急性炎症模型,采用脂多糖诱导建立巨噬细胞M1极化模型,人软骨细胞采用CoCl_(2)诱导建立缺... 目的:用细胞学方法探讨桃仁膝康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人滑膜成纤维细胞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建立急性炎症模型,采用脂多糖诱导建立巨噬细胞M1极化模型,人软骨细胞采用CoCl_(2)诱导建立缺氧凋亡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桃仁膝康丸对细胞的毒性,Western Blot检测全长基质金属蛋白酶9(Full-length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Full MMP9)、裂解基质金属蛋白酶9(Cleav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Cleaved MMP9)、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全长半胱氨酸蛋白酶3(Full Caspase-3)和裂解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1μL/mL及以下浓度的桃仁膝康丸不影响细胞活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桃仁膝康丸显著抑制滑膜成纤维细胞MMP9生成、活化,以及M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生成和软骨细胞Caspase-3活化。结论:桃仁膝康丸可通过抑制基质降解酶的生成与活化、炎症因子的生成及软骨细胞凋亡发挥治疗骨性关节炎功能,其机制涉及软骨基质降解、炎症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凋亡通路,验证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膝康丸 骨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 软骨细胞凋亡
下载PDF
凡纳对虾核心育种群生长和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和怡婧 李旭鹏 +13 位作者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陈宝龙 代平 邢群 刘绵宇 强光峰 刘杨 隋娟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下凡纳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05、0.18±0.05和0.14±0.0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且均与0差异极显著(P<0.01)。凡纳对虾体长与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5±0.20,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5±0.22,上述遗传相关与0差异不显著(P>0.05);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6±0.03,遗传相关与1差异不显著(P>0.05),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该育种群体中,凡纳对虾生长与WSSV抗性可根据育种需要,通过赋值制定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多性状复合选育。此外,为优化每代育种的操作过程,可选用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作为WSSV抗性的指标性状。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WSSV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遗传参数 生长 存活 WSSV
下载PDF
利用“黄海芯1号”55K SNP芯片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近交水平
3
作者 刘丹阳 孔杰 +15 位作者 王平 陈荣坚 傅强 罗坤 陈宝龙 隋娟 孟宪红 代平 谭建 曹家旺 李旭鹏 康子仪 刘绵宇 强光峰 迟长凤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 K SNP)的基因分型数据,首次分析了GK(1064尾个体)和KD(564尾个体)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调查了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的基因组分布特征,并重点评估了两个群体的基因组近交水平。PCA及进化树分析表明GK及KD群体可明确分层,亲缘关系热图表明KD群体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比GK群体更近。GK群体包括的家系数量更多,导致其遗传多样性高于KD群体;两群体间的F_(st)为0.09,存在中等遗传分化。GK和KD群体每个ROH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0±0.34)Mb和(1.65±0.38)Mb,每个样本ROH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98±1.30和2.07±1.37。GK和KD群体0.8~1.25 Mb长度的ROH占比分别为11.41%和19.17%,表明KD群体的选育历史比GK群体更长。两个群体>2.25 Mb长度的ROH片段占比分别为10.26和9.74%,表明两个群体短期内未发生近亲交配。七种基因组近交系数评估结果表明,KD群体的近交水平高于GK群体。不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F_(ROH)和F_(HOM)方法可准确地评价育种群体的真实近交水平,而F_(VR1)、F_(YA1)和F_(LH1)等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方法可以用来比较群体及个体间的相对近交水平。上述结果为准确地评估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和优化育种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黄海芯1号” 遗传多样性 连续性纯合片段 基因组近交系数
下载PDF
凡纳对虾高低繁殖力群体卵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张建春 孔杰 +10 位作者 曹家旺 谭建 代平 孟宪红 罗坤 傅强 陈宝龙 刘东亚 邢群 隋娟 栾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4,共12页
在生产中,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雌虾的繁殖性能表现出巨大差异。本研究以一个生产周期中雌虾产卵频次为繁殖力指标性状,以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雌虾为研究对象,对雌虾不同卵巢发育阶段(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和成熟期)进行组... 在生产中,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雌虾的繁殖性能表现出巨大差异。本研究以一个生产周期中雌虾产卵频次为繁殖力指标性状,以高繁殖力和低繁殖力雌虾为研究对象,对雌虾不同卵巢发育阶段(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和成熟期)进行组织学观察。针对在前期选择清除分析中筛选到的繁殖候选基因TRX2、PARD3、PLCβ4和RERE,在高、低繁殖力雌虾不同卵巢发育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首次分析比较这些基因在卵巢、眼柄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组织观察结果显示,低繁殖力雌虾卵巢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无法发育至成熟期,高繁殖力雌虾卵巢在卵黄颗粒的形成和积累、皮质棒形成等关键过程的速度要快于低繁殖力雌虾。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在卵巢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TRX2、PLCβ4和RERE基因在高繁殖力组卵巢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繁殖力组卵巢(P<0.05),4个基因在高繁殖力组成熟期卵巢中均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期的眼柄组织中,低繁殖力组中TRX2、PARD3、PLCβ4和RERE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高繁殖力组。研究表明,上述4种基因可能在凡纳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结果为深入研究凡纳对虾雌虾繁殖力产生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繁殖 卵巢 组织学 基因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凡纳对虾不同品系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遗传参数估计
5
作者 黄桂仙 李旭鹏 +16 位作者 田吉腾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刘宁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代平 陈宝龙 强光峰 刘绵宇 刘杨 王宏杰 刘学会 隋娟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3,共11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凡纳对虾高抗和快大品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和AHPND抗性测试。实验家系共计70个(高抗家系40个,快大家系30个),实验个体共计1 760尾(高抗个体800尾,快大个体960尾)。2个品系分2批次进行VpAHPND定量口饲感染。批次内实验个体达半数死亡后停止投喂毒饵。利用个体动物模型和父母本阈值模型评估2个品系3个性状(体重、感染VpAHPND后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评估3个性状两两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高抗系体重遗传力估计值为0.599±0.120,为高遗传力水平;个体存活时间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072,为中等遗传力水平;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为0.173±0.051,为低等遗传力水平。快大系体重、个体存活时间和家系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6±0.082、0.374±0.096、0.257±0.048,均为中等遗传力水平。经Z-score检验,2个品系各性状遗传力估计值与0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个品系内的体重与AHPND抗性性状(个体存活时间、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均表现为低度正相关(0.061~0.235),且与0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系内的个体存活时间与家系半致死存活率遗传相关分别为0.997±0.129、0.967±0.044,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实际选育过程中,可将生长和AHPND抗性作为选育指标纳入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制种;为简化抗性测试过程,可将家系半致死存活率作为选育群体的AHPND抗性指标。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AHPND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生长 AHPND抗性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对凡纳对虾不同家系幼体发育及仔虾抗逆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周静心 孟宪红 +11 位作者 傅强 曹宝祥 陈宝龙 刘绵宇 曹家旺 李旭鹏 强光峰 代平 栾生 邢群 李色东 孔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为研究物理诱变对虾类前期幼体发育及抗逆性状的影响,探讨通过诱变技术增加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遗传变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4尾来自不同家系(A、B、C和D)的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个体所... 为研究物理诱变对虾类前期幼体发育及抗逆性状的影响,探讨通过诱变技术增加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可利用遗传变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4尾来自不同家系(A、B、C和D)的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个体所产的受精卵(原肠胚期)分别进行相同功率(360 W)、不同时间(2、4、8和12 min)的批量诱变处理,并对孵化率、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存活率、变态率以及仔虾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RTP对凡纳对虾进行诱变处理后在不同家系间有一些共性的规律,在幼体发育前期阶段,4个家系随着诱变时间的增加,肢芽期畸形率均呈上升趋势,孵化率均呈下降趋势;与未经过诱变的对照组相比,除A和D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处理组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除A家系诱变2 min组外,其余各家系处理组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肢芽期孵化畸形率和孵化率与诱变时间均呈现中度或高度相关;与对照组相比,A、B、C和D4个家系在相同阶段的同一处理组存活率的表现具有不定向性,A家系诱变8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C家系诱变4和8min组存活率显著升高,D家系诱变2和4 min组存活率显著降低,而诱变8 min组则显著升高。可能是诱变的不定向性以及诱变作用于个体造成的。通过存活率和各期变态率综合分析可得,低剂量(2min组)诱变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后期,高剂量(4、8和12min组)诱变幼体死亡高峰期多发生于幼体发育中前期。对A家系幼体的低氧耐受性和氨氮胁迫测试结果表明,低剂量的辐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氧耐受能力;诱变2 min组和8 min组分别在氨氮胁迫实验第4天、第7天存活率很高,诱变对该家系幼体对抗氨氮胁迫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说明ARTP诱变凡纳对虾受精卵在不同家系中幼体发育前期具有一些共性趋势,在幼体发育后期和性状的改变上具有不定向性。研究结果对凡纳对虾新种质创制及功能研究材料的制备提出了新的方法,并为凡纳对虾诱变育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诱变育种 ARTP 幼体发育
下载PDF
桃仁膝康丸治疗骨性关节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宝龙 吕佳佳 +2 位作者 成彦 罗亚鸽 凌春莹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6期1-10,共10页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桃仁膝康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索和筛选出桃仁膝康丸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和CTD数据库获得与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非重复靶点,...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桃仁膝康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索和筛选出桃仁膝康丸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和CTD数据库获得与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非重复靶点,取交集获取中药抗骨性关节炎相关的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使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和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骨性关节炎相关靶点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活性成分与预测疾病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对细胞凋亡效应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CASP)3靶点的干预。结果:从桃仁膝康丸中筛选出53个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骨性关节炎相关55个的靶点,靶标作用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炎症、细胞自噬、细胞老化、活性氧代谢、免疫生物过程和通路;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结合性能良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桃仁膝康丸能显著抑制CASP3活化。结论:桃仁膝康丸治疗骨性关节炎是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机制过程,可能主要与抗细胞凋亡、抗炎、诱导细胞自噬、阻滞细胞老化、抗氧化、抑制免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膝康丸 骨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岩体产状智能识别研究
8
作者 赵军 陈宝龙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为了降低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带来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影响。方法提出在深部工程或高陡边坡的地质工程测量中,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结合一个特制三角形标靶将三维激光点云的局部坐标系下的法... 目的为了降低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带来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影响。方法提出在深部工程或高陡边坡的地质工程测量中,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岩体结构面点云数据,结合一个特制三角形标靶将三维激光点云的局部坐标系下的法向量转化为大地坐标系下的法向量,再利用区域生长算法对结构面产状进行智能识别和输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三维点云表面的重建,在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对点云数据的处理下,能够对大批量数据快速处理并获得结果,其独特的空圆特性、剖分中产生较少的畸形三角形和耗时极少的运行时间非常适合海量的点云数据的计算。结论和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自动、高精度和远距离测量的优点,对无GPS信号或者GPS信号弱的岩爆频发地区的地质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特制三角形标靶 深部工程 结构面产状
下载PDF
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在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抗性基础群体遗传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绵宇 李旭鹏 +13 位作者 孔杰 孟宪红 陈美佳 罗坤 隋娟 代平 张雅文 强光峰 谭建 陈宝龙 曹家旺 李波波 赖晓芳 栾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为评估基因型鉴定芯片在育种群体构建中的应用价值,实验对凡纳滨对虾3个群体(EE、PP和SS)进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副溶血弧菌(Vp_(AHPND))侵染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40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获得146尾个体的基因型信息,对群体遗... 为评估基因型鉴定芯片在育种群体构建中的应用价值,实验对凡纳滨对虾3个群体(EE、PP和SS)进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副溶血弧菌(Vp_(AHPND))侵染实验,利用自主研发的40K SNP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获得146尾个体的基因型信息,对群体遗传背景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估算了AHPND抗性遗传力。Vp_(AHPND)浸染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存在抗病差异,PP群体的存活性能比EE和SS群体分别高出12.9%和11.6%。利用质控后的38148个SNP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群体内同一个家系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进而同属一个群体的多个家系聚在一起。主成分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可以准确地将146尾个体划分为3个组,与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25~0.29,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20~0.23,上述遗传参数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1~0.21,存在中高度遗传分化。基因组近交分析表明,EE、PP和SS群体的近交系数均值分别为-0.05±0.06、0.20±0.09和0.37±0.07,后2个群体内部分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近交水平。使用ssGBLUPMF(Single Step Genomic BLUP with Metafounders)模型,复合基因型、表型和系谱信息,获得Vp_(AHPND)侵染后存活状态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24±0.07,表现为中等水平,表明基础群体具有较好的选育潜力。研究表明,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开展辅助育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基础群体构建和评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基础群体 AHPND 育种芯片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密度SNP面板的凡纳滨对虾AHPND抗性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杨 栾生 +9 位作者 刘绵宇 李旭鹏 孟宪红 罗坤 隋娟 谭建 代平 曹家旺 陈宝龙 孔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为评估不同SNP标记密度对凡纳滨对虾AHPND抗性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对26个全同胞家系进行Vp_(AHPND)侵染,收集686尾个体的存活时间数据,对其中242尾个体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0 K SNP)进行基因分型,基于A、G和H亲缘关... 为评估不同SNP标记密度对凡纳滨对虾AHPND抗性基因组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对26个全同胞家系进行Vp_(AHPND)侵染,收集686尾个体的存活时间数据,对其中242尾个体利用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0 K SNP)进行基因分型,基于A、G和H亲缘关系矩阵估计Vp_(AHPND)侵染后存活时间的遗传参数;采用随机和等距抽取方式,基于55.0K SNP构建了8个低密度SNP面板(40.0、30.0、20.0、10.0、5.0、1.0、0.5和0.1 K),利用GBLUP和ssGBLUP等方法预测Vp_(AHPND)侵染后存活时间的基因组育种值,利用交叉验证方法计算其预测准确性,并与BLUP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遗传参数估计结果显示,Vp_(AHPND)侵染后存活时间表现为高遗传力水平,估计值为0.68~0.79。在55.0 K SNP密度下,针对242尾基因分型个体数据集(G242),利用BLUP、GBLUP和ssGBLUP方法获得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424、0.450和0.452,GBLUP和ssGBLUP比BLUP分别提升了6.13%和6.60%;针对686尾表型测定个体数据集(P686),利用BLUP和ssGBLUP方法获得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510和0.535,后者比前者提升了4.90%。对于8个低密度SNP面板,当SNP密度≥10.0 K时,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变化幅度在G242和P686数据集中均较小(1.1%~1.8%);随着SNP密度自10.0 K不断降低,基因组预测准确性在2个数据集中也不断降低,其中5.0 K密度降幅为0.6%~2.6%、1.0 K密度降幅为5.8%~11.0%、0.5 K密度降幅为11.4%~17.2%、0.1 K密度降幅为38.8%~41.6%。10.0 K与55.0 K SNP密度间基因组亲缘系数、GEBV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9,表明利用10.0 K SNP面板可以准确地预测同胞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及其GEBV。研究表明,使用10.0 K SNP面板对Vp_(AHPND)侵染后存活时间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可以得到与55.0 K SNP芯片近似的预测准确性,为低密度SNP分型芯片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AHPND 低密度SNP面板 基因组预测准确性
原文传递
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娜 卢霞 +8 位作者 闫允君 孔杰 孟宪红 李旭鹏 隋娟 陈宝龙 曹宝祥 高焕 栾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 为探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7 (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得到了中国明对虾BMP-7基因(FcBMP-7基因)2003 bp的全长cDNA,包含466 bp的5′非翻译区和295 bp的3′非翻译区,1242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13个氨基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幼体原肠期、无节幼体期、溞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仔虾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幼体发育的各时期均有表达,原肠期表达量最低,从无节幼体期开始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糠虾期表达水平最高,表明FcBMP-7基因参与了幼体肌肉的发生过程。此外,进一步分析FcBMP-7基因在中国明对虾2种规格幼虾[(3.95±0.08) g和(1.55±0.12) g]的8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cBMP-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广泛性,且两组间的大部分组织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FcBMP-7基因可能作为调节因子参与了中国明对虾幼体肌肉发生和幼虾肌肉生长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中国明对虾肌肉发生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BMP-7基因 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疗效
12
作者 李薰华 陈宝龙 刘起赟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究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择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TAF治疗,观察组给予TAF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的肝脏脂肪控制衰减指数(CA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ALT、AST活性和CA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肝e抗原(HBeAg)水平和肝脏硬度值(LS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低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采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联合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实施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脏脂肪变程度,抑制病毒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双环醇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疗效
下载PDF
中药坚骨颗粒对卵巢切除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中无机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宝龙 冯坤 +1 位作者 刘月桂 张灵菊 《中医正骨》 2001年第2期6-7,共2页
为研究坚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中无机元素的影响 ,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以雌二醇作对照 ,测定大鼠骨中无机元素含量 ,观察坚骨颗粒对模型鼠骨中钙、磷、镁、锰、锌、铜等无机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坚骨... 为研究坚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中无机元素的影响 ,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以雌二醇作对照 ,测定大鼠骨中无机元素含量 ,观察坚骨颗粒对模型鼠骨中钙、磷、镁、锰、锌、铜等无机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坚骨颗粒与雌二醇组大鼠骨中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表明坚骨颗粒可使模型鼠骨组织中相关元素量增加而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医药疗法 坚骨颗粒 无机元素 代谢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间接加热炭化工艺对生物质炭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宝龙 樊啟洲 王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为提高生物质炭化炉的炭化效率,采用间接加热炭化方式对粉碎后的废弃树枝进行炭化,研究一次进风量、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因子对炭化效果的影响,优化炭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控制炉内炭化温度约500℃、炭化时间保持12h左右、一次进风量... 为提高生物质炭化炉的炭化效率,采用间接加热炭化方式对粉碎后的废弃树枝进行炭化,研究一次进风量、炭化温度、炭化时间等因子对炭化效果的影响,优化炭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控制炉内炭化温度约500℃、炭化时间保持12h左右、一次进风量为5 000mm2、烟囱高度为2m时,炭化收成率、碳素率和炭化物性能都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加热 炭化 工艺参数
下载PDF
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宝龙 李俊杰 +2 位作者 刘亚华 郭小东 马立芝 《空军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联合应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方法选择69例入我院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组(35例)和单独使用rt-PA... 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联合应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情况。方法选择69例入我院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组(35例)和单独使用rt-PA溶栓治疗组(34例),比较治疗15 d、30 d和90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联合溶栓组治疗后15 d时NIHSS评分0-1分28.6%(10/35)与单纯溶栓组17.6%(6/3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时分别为34.3%(12/35)和23.5%(8/34),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90 d时分别为42.9%(15/35)和23.5%(8/34),比较有也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15 d、30 d和90 d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联合应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栓溶解疗法 自由基清除剂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胆管炎诊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宝龙 都海明 +3 位作者 张立南 薛超 刘平 张文亮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14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对所有患者依据胆管炎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检测轻、中、重3组患者PCT和SAA指标,随后给予3组患者相应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14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对所有患者依据胆管炎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检测轻、中、重3组患者PCT和SAA指标,随后给予3组患者相应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CT和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14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中有46例轻度胆管炎患者、68例中度胆管炎患者、26例重度胆管炎患者,且重度胆管炎患者血清PCT及SAA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胆管炎患者(P<0.05),中度胆管炎患者血清PCT及SAA也分别高于轻度胆管炎患者(P<0.05)。3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抗生素治疗后,血清PCT及SAA水平均出现了降低,虽然相同治疗天数后的重度胆管炎患者血清PCT及SAA水平仍高于中度胆管炎患者和轻度胆管炎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SAA可对急性胆管炎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用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还可判断抗菌药物的有效性,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胆管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淀粉样蛋白A 急性胆管炎
下载PDF
猝死的常见原因浅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宝龙 李继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8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猝死型胰腺炎 自然死亡 先兆症状 器质性病变 运动性猝死 肺栓塞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并发左心衰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宝龙 李继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碳酸盐血液透析救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并发左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年来,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的30例CRF尿毒症期并发左心衰病例。结果30例患者均能耐受2~4h血液透析,透析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肌酐... 目的探讨碳酸盐血液透析救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并发左心衰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年来,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的30例CRF尿毒症期并发左心衰病例。结果30例患者均能耐受2~4h血液透析,透析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肌酐等较透析前有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好转,救治成功率93.3%。结论以血液透析为主治疗CRF尿毒症期并发左心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措施,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衰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宝龙 彭家明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9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在大量输血的情况下,输入完全不相同比例的红细胞以及血浆对由于创伤性而出现失血患者的救治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失血患者12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同时所选取的患者全部需要输入>10 U悬浮红细胞。按照相关标准,入院24... 目的观察在大量输血的情况下,输入完全不相同比例的红细胞以及血浆对由于创伤性而出现失血患者的救治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失血患者12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同时所选取的患者全部需要输入>10 U悬浮红细胞。按照相关标准,入院24小时内所输入的血浆和悬浮红细胞的比例,将所选取的患者分成低比例组、高比例组以及中比例组。对比患者通过大量输血之前与大量输血之后与3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入院接受治疗时间段内红细胞输入的总量以及生产差异。结果和输血之前实施对比可以发现,中比例组与高比例组患者通过一定量的输血之后PT-INR以及APTT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变,而低比例组的PT-INR以及APTT升高非常明显(P<0.01)。高比例组、中比例组以及低比例组患者通过输血之后其凝血功能的相关标准、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内红细胞的输入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内红细胞所输入的总量3组患者也各不相同,不过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输血的情况下,低、中和高比例的输注血浆实施对比可以发现,高比例的输注对预防创伤性失血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非常有利,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住院时间段内红细胞的输入总量,最终能够有效节约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红细胞 创伤性失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宝龙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0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35例)、乙组(35例)、丙组(36例)。给予甲组患者洗涤红细胞输血,给予乙组患者去... 目的探讨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不同输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甲组(35例)、乙组(35例)、丙组(36例)。给予甲组患者洗涤红细胞输血,给予乙组患者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给予丙组患者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与丙组患者治疗之后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74.3%)与丙组(97.2%)输血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3组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的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均比输血前要多,网织红细胞比输血前低,血红蛋白比输血之前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研究表明,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的临床疗效与采取三洗红细胞输血的疗效相同,但是选择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且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方式 溶血性贫血 联合血液置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