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酶、丙二醛、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宁 郑尧 +4 位作者 刘祝萍 张凤翔 孔繁彬 孟顺龙 陈家长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为研究CuSO 4、青苔净和草甘膦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参考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设置对照、CuSO 4(1和2 mg/L)、青苔净(5和10μg/L)和草甘膦(5和10μg/L)实验组,分别在4、8和12 d时测定肝胰腺抗... 为研究CuSO 4、青苔净和草甘膦三种投入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氧化酶等的影响,参考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设置对照、CuSO 4(1和2 mg/L)、青苔净(5和10μg/L)和草甘膦(5和10μg/L)实验组,分别在4、8和12 d时测定肝胰腺抗氧化酶类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酸/碱性磷酸酶(ACP/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投入品均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GSH、G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T-AOC活性持续下降;青苔净和草甘膦造成GR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也造成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CuSO 4造成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三种投入品处理后期造成磷酸酶(ACP和AKP)活性升高,LZM活性降低。结果表明三种投入品均会造成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抗氧化防御因子活性水平、磷酸酶活性、MDA含量和LZM活性发生改变,产生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硫酸铜 磷酸酶 草甘膦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鱼类栖息地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洪玉珍 孟顺龙 陈家长 《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进一步促进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综述了国内外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常用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总结了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中运用的技术,分析了现有保护措... 为进一步促进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综述了国内外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常用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总结了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中运用的技术,分析了现有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全面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修复措施的建议,以期为从事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栖息地保护 评估方法 保护措施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空心菜浮床栽培对集约化养殖鱼塘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90
3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2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以叶绿素a(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kg.hm-2;空心菜覆盖率为10%和20%处理组通过收... 以叶绿素a(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kg.hm-2;空心菜覆盖率为10%和20%处理组通过收获空心菜直接从1hm2养殖池塘中移出的TN分别为27.51、52.35kg,TP分别为2.83、5.39kg。在相同监测时间下,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等各项水质指标按对照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的顺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20%处理组对Chla、TN、NH4+-N、NO2-N、NO3-N、TP、PO43-P、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15.16%~49.02%、9.04%~36.56%、19.23%~46.34%、22.76%~47.74%、13.33%~56.52%、33.33%~45.10%、27.27%~48.15%、3.13%~19.05%。与对照塘相比,处理塘鱼类成活率明显提高,说明在主养鱼为鲫鱼的苗种养殖池塘中采用浮床栽培空心菜能够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加强水体自净功能,将空心菜的覆盖率确定为20%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床栽培 空心菜 池塘养殖 环境效益
下载PDF
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8
4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5 位作者 尤洋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58-1367,共10页
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08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08年1—12月,五里湖共出现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 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08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08年1—12月,五里湖共出现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隐藻Cryptophyta、甲藻Pyrrophyta、黄藻Xanthophyta7门6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35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4.7%;其次是蓝藻和裸藻,都为9种,均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4.1%;硅藻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0.9%;隐藻2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1%;甲藻和黄藻各一种,均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6%。五里湖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320.4×104~3390.6×104ind·L^-1和0.627~2.025mg·L^-1之间。浮游植物数量以夏末秋初最高,秋末最低;且除绿藻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PEG模型基本相似。相似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19-1之间;其中1月8日—4月3日的生境相似、4月23日—5月25日的生境相似、6月22日—8月12日的生境相似、8月28日—10月15日生境相似。优势度分析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在0.02~0.86之间,优势度不高;且除5月13日外,其他调查时间下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种以上,优势种种数较多。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五里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别变化在0.92~2.61和0.20~0.63,大多数调查时间下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好,表明2008年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 特征 太湖 五里湖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陈家长 何尧平 +3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8-1904,共7页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混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5次测定中,人工湿地对NH4+-N、NO-2-N、NO3--N、PO34--P、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变化在56.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39.53%~71.43%和32.07%~50.00%,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91%、53.06%、60.88%、61.33%、54.22%、59.15%和41.69%。出水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分别从50.33、51.11、50.28、56.00和51.08的富营养状态降低到39.86、41.28、42.70、47.76和46.16的中营养状态,而且CODMn在所有测定时间下的出水水质中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标准,出水中的TP在大多时间下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循环经济模式 净化 水质
下载PDF
长江下游重点江段水质污染及对鱼类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陈家长 孙正中 +2 位作者 瞿建宏 吴伟 胡庚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5-640,共6页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镇江和长江口 4江段水质及其对鱼类毒性影响的调查发现 ,长江下游江段主航道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Ⅱ类标准 ,但近岸的污染带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类和挥发酚等 ,这些污染物对鱼类有一... 通过对长江下游安庆、南京、镇江和长江口 4江段水质及其对鱼类毒性影响的调查发现 ,长江下游江段主航道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Ⅱ类标准 ,但近岸的污染带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类和挥发酚等 ,这些污染物对鱼类有一定的毒性影响 ,可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 ,并可诱导鱼类产生微核。同时在上述几个江段内的鱼体内可检出较高的污染物残留。这表明长江下游江段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种污染对区域性渔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重点江段 水质污染 鱼类 毒性影响
下载PDF
低浓度阿特拉津对鲫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2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1156,共6页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24d连续暴露后,在低浓度(0.1~1.0mg...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24d连续暴露后,在低浓度(0.1~1.0mg·L-1)范围内,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CAT活性均产生了诱导作用;而高浓度(5.0~10.0mg·L-1)范围内则对这些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抑制作用。从时间效应看,低浓度(1.0mg·L-1)时,在所有作用时间下,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CAT活性均产生了强烈的诱导作用;诱导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续均先增强后减弱,并最终使CAT含量维持在某一浓度水平;且在染毒后10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CAT活性的诱导作用达到最大,最大诱导率分别为93.96%、75.39%和62.86%。高浓度(10.0mg·L-1)时,仅在暴露的第3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CAT活性产生了诱导作用,除此之外,在任何时间下,阿特拉津对鲫鱼各组织器官的CAT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续均先增强后减弱,并最终使CAT含量维持在某一浓度水平。试验显示,低浓度阿特拉津暴露即可引起鱼体产生较强的氧化压力,从而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鱼体CAT活性变化的显著性及其与阿特拉津之间所存在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说明CAT有望成为一种敏感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水体中阿特拉津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鲫鱼 亚急性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氨氮胁迫下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机体免疫力的变化及其对海豚链球菌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陈家长 臧学磊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宋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9-634,共6页
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 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结果显示: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在24 h受到诱导;在3.0、5.0和10.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达18.85%、23.47%和38.46%。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AKP活性在0-96 h呈先降低后恢复的趋势;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AKP活性在24-120 h则一直受到抑制。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一直无显著变化,3.0、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补体C3活性在各个采样时间下均大于对照组,而5.0和10.0 mg·L-1实验组补体C3活性始终受到抑制。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实验研究显示,置于3.0、5.0和10.0 mg·L-1的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3.33%、46.67%和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L-1实验组,表明氨氮质量浓度超过3.0 mg·L-1能够增加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本实验认为,超过3 mg·L-1的氨氮质量浓度胁迫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因此在罗非鱼健康养殖中,调控并降低氨氮质量浓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氨氮 免疫 死亡率
下载PDF
蚌、鱼混养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家长 何尧平 +3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6,共6页
以TP、TN、PO4^3--P、NO3^--N、NO2^--N、NH4^+-N、CODMn、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在7月30日到12月2日的5次测定中,除Chla外,其他指标的去除率表现为... 以TP、TN、PO4^3--P、NO3^--N、NO2^--N、NH4^+-N、CODMn、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在7月30日到12月2日的5次测定中,除Chla外,其他指标的去除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NH4^+N在各测定时间的去除率在25.58%-50.82%之间变化,平均去除率为38.05%,8月28日去除率最大,12月2日去除率最小;NO2^--N、NO3^--N、PO4^3--P、TN、TP和CODMn去除率分别在16.95%-45.45%、25.23%~48.48%、18.37%-52.43%、19.47%-49.39%、12.24%-50.00%和31.88%~49.63%之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6.93%、34.75%、36.50%、29.66%、32.49%和41.21%。且均在9月29日去除率达到最大,12月2日降低为最小。蚌、鱼混养对Chla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达83.49%。各测定时间的出水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明显低于进水。认为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循环经济模式 混养区 净化效能
下载PDF
温度胁迫下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机体免疫力的变化及其对海豚链球菌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家长 臧学磊 +3 位作者 瞿建宏 胡庚东 孟顺龙 宋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96-1901,共6页
为了揭示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子与罗非鱼免疫力及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试验和不同温度对罗非鱼非特异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补体C3)活... 为了揭示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子与罗非鱼免疫力及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试验和不同温度对罗非鱼非特异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补体C3)活性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与水温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罗非鱼免疫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具体表现为SOD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AKP活性在12h较28℃时显著上升(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则受到抑制作用,而补体C3活性在12h和24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10.99%和13.40%(P<0.05)。试验结果显示高温能够引起罗非鱼免疫力低下,使鱼体对病原菌易感性增强,致使罗非鱼因感染海豚链球菌造成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为研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提供了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温度 免疫力 易感性
下载PDF
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2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冷春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8-1073,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低剂量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的24、48和96h的LC50分别为229·33、14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低剂量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的24、48和96h的LC50分别为229·33、146·17和105·94mg·L-1,安全浓度为10·59mg·L-1;长期(24d)暴露时,低浓度(0·1~5·0mg·L-1)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诱导作用,且1·0mg·L-1的诱导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雌二醇含量增加了84·1%;高浓度(10·0mg·L-1)阿特拉津对雄性鲫鱼血清雌二醇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各个处理时间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4天时雌二醇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增加50%(P<0·01)。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雄性鲫鱼的生殖功能和性征变化,因富集阿特拉津而导致血清雌二醇浓度发生显著变化的雄性鲫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生殖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鲫鱼 急性毒性 亚急性 血清雌二醇
下载PDF
鲫鱼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1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3-1318,共6页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 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1)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鲫鱼(Caras siusauratus)肝脏、肾脏和肌肉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5、1.0、5.0和10.0mg·L-1)阿特拉津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在鱼体中的富集速度较快;在试验所选浓度下,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均在染毒后19d即对阿特拉津达到富集稳态,但各个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都较低。阿特拉津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富集系数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最大和最小富集系数分别出现在最低(0.1mg·L-1)和最高(10.0mg·L-1)浓度组,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3.08、11.00和6.02,最小富集系数分别为:5.22、4.37和2.94。而且,当阿特拉津暴露浓度相同时,鲫鱼不同组织器官对阿特拉津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表现为:肝脏>肾脏>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鲫鱼 器官 生物富集
下载PDF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陈家长 简纪常 +2 位作者 胡庚东 吴伟 瞿建宏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2个数量级 ,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3个数量级 ;2 5d后对照组COD为 6 35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COD分别为 4 6 7、4 1 6、4 1 8mg L ;2 5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9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36、0 33、0 32mg L ,90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2 7、0 2 2、0 2 1mg L ;5 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 0 1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 0 1 0、0 0 0 8、0 0 0 8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养殖生态环境 噬菌蛭弧菌 光合细菌 嗜水气单胞菌
下载PDF
低浓度阿特拉津对鲫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家长 孟顺龙 +2 位作者 瞿建宏 胡庚东 冷春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长期暴露下(24 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和肌肉GSTs活性基本表现为诱... 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长期暴露下(24 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和肌肉GSTs活性基本表现为诱导作用,最大诱导率为110.81%和32.54%,且分别在0.15.0和1.010.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对鲫鱼肾脏GSTs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14.42%,且在所设质量浓度(010 mg.L-1)范围内均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10.0 mg.L-1质量浓度暴露下第6—14天内,阿特拉津与鲫鱼肝脏及肌肉GSTs活性间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其他情况下,任何组织器官在试验期间均未表现出时间-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 阿特拉津 鲫鱼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家长 臧学磊 +5 位作者 孟顺龙 瞿建宏 胡庚东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7-901,共5页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 mg·L-1、1.50 mg·L-1、3.00 mg·L-1和5.00 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 mg·L-1、1.50 mg·L-1、3.00 mg·L-1和5.00 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 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 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 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0.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 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 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亚硝酸盐氮 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酶
下载PDF
低浓度阿维菌素对鲤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家长 杨光 +2 位作者 马晓燕 聂凤琴 胡庚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研究了阿维菌素长期暴露下鲤鱼肝脏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SOD活性具有较大影响.低浓度组(3.2μg·L-1)SOD活性随暴露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中浓度组(5.6μg·L-1和7.5μg·L-1)... 研究了阿维菌素长期暴露下鲤鱼肝脏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SOD活性具有较大影响.低浓度组(3.2μg·L-1)SOD活性随暴露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中浓度组(5.6μg·L-1和7.5μg·L-1)SOD活性先显著上升(p<0.05),随后又显著下降(p<0.05);高浓度组(10μg·L-1和18μg·L-1)SOD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48h后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解除污染胁迫10d,低浓度和中浓度组SOD活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高浓度组SOD活性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低浓度阿维菌素对鲤鱼机体产生的损伤是可逆性的,而高浓度阿维菌素会对鲤鱼机体产生不可逆损伤.阿维菌素暴露浓度与其对鲤鱼肝脏和肌肉SOD活性抑制率之间具有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水体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污染的生物标志物;同时,由于正常鲤鱼(对照组)肌肉中SOD活性和受污染胁迫时SOD活性变化的显著性远低于肝脏,因此在考虑用SOD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水体中阿维菌素污染进行监测时,肝脏是比较理想的取样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鲤鱼 肝脏 肌肉
下载PDF
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向太湖排放氮磷的研究 被引量:57
17
作者 陈家长 胡庚东 +1 位作者 瞿建宏 樊恩源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3,共3页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377.86hm2,河蟹产量为6681.18t。按物料平衡计算,1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kg,TP为7.85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t,TP为89.32t。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377.86hm2,河蟹产量为6681.18t。按物料平衡计算,1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kg,TP为7.85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t,TP为89.32t。按池塘进排水实测值计算,太湖流域按池塘养蟹外排水中TN、TP浓度增量分别为0.34、0.05mg·L-1,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年外排TN和TP的增量分别为154.74t和22.75t。排放的TN、TP通过太湖水网流入太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蟹 生态环境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家长 宋超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孟顺龙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21-1525,共5页
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ROS)及相关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剂量组(对照组、50、100、250、500μg·kg-1MC-LR),并在2、12... 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ROS)及相关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剂量组(对照组、50、100、250、500μg·kg-1MC-LR),并在2、12、24、36、84h检测了ROS含量、S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C的作用下,肝脏组织能够产生大量的ROS。SOD和CAT这两种抗氧化酶在清除过量ROS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SOD酶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在36h突然上升后恢复的趋势,而CAT酶活性在24h和84h有两个高峰。实验结果为以抗氧化酶如SOD、CAT作为监测MC-LR引起罗非鱼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为进一步从抗氧化系统的角度研究MC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罗非鱼 活性氧自由基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家长 冷春梅 +1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6-779,共4页
以罗非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水温(23℃~27℃)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1.0、2.0、3.0、5.0和10.0μg·L^-1)溴氰菊酯暴露下,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水... 以罗非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水温(23℃~27℃)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浓度(1.0、2.0、3.0、5.0和10.0μg·L^-1)溴氰菊酯暴露下,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水温分别为23℃和27℃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分别为(2.75±0.21)和(2.73±0.26)U·ml^-1,活性波动范围分别为-12.0%~13.1%和-11.0%~14.2%。水温为(25±1)℃,染毒10d时,2.0μ·L^-1以上浓度的溴氰菊酯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染毒20d时,2.0μg·L^-1以上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抑制率均超过40%;染毒25d时,5.0μg·L^-1的溴氰菊酯对其抑制率达到最大,为62.3%。实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3℃~27℃的波动不会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水温为(25±1)℃时,高浓度溴氰菊酯(≥2.0μg·L^-1)会对罗非鱼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抑制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罗非鱼 血清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运用RAPD技术检测除草剂对草鱼的致突变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家长 董在杰 +2 位作者 胡庚东 范立民 吴进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37-1038,共2页
用使它隆和嗪草酮注射草鱼,抽取注射前后的草鱼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草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表明,11个引物能产生2~9条扩增带,扩增产物分子大小在200~1900bp之间。其中引物S10能检出用使它隆染毒前后草鱼基... 用使它隆和嗪草酮注射草鱼,抽取注射前后的草鱼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草鱼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表明,11个引物能产生2~9条扩增带,扩增产物分子大小在200~1900bp之间。其中引物S10能检出用使它隆染毒前后草鱼基因组DNA的差异,引物S17能检出用嗪草酮染毒前后草鱼基因组DNA的差异。RAPD技术可运用于环境水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致突变 草鱼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