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小宇现代泥塑作品
1
作者 陈小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道路平整度检测多源数据高精度同步采集
2
作者 陈小宇 陈雪磊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随着使用年限增加,道路出现了不平整等路面损坏情况,急需一种快速、有效的道路平整度检测设备对道路进行检测。设计了一种道路平整度检测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利用GPS输出的NEMA数据和高稳晶振建立高精度的时间基... 随着使用年限增加,道路出现了不平整等路面损坏情况,急需一种快速、有效的道路平整度检测设备对道路进行检测。设计了一种道路平整度检测多传感器数据同步采集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利用GPS输出的NEMA数据和高稳晶振建立高精度的时间基准,采用A/D采样的方式进行同步数据采集。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数据采样的精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采用差分放大和抗混叠滤波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成了多传感器数据高精度同步采集,时间同步精度为微秒级,能够为评价路面平整度提供高精度原始数据,具有数据采样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已在武汉夕睿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道路检测车上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平整度检测 同步采集 FPGA 多传感器
下载PDF
中下地壳切向分层流变的结果:喜马拉雅东段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
3
作者 江成宇 周保军 +1 位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8-1646,共19页
大陆中、下地壳切向(近水平)分层固态流动变形是地壳物质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片麻岩穹隆的重要形成机制。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最东段,出露不同变质级别和时代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以及多期岩浆事件... 大陆中、下地壳切向(近水平)分层固态流动变形是地壳物质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片麻岩穹隆的重要形成机制。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最东段,出露不同变质级别和时代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以及多期岩浆事件,是研究造山过程中构造变形和岩浆历史的天然实验室。本文以该穹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观察等工作,总结出以下三个特点:(1)雅拉香波穹隆内不同构造层次的岩石经历了相同的构造体制和不同变形条件改造:从浅部到深部,变形温度逐渐递增,由390℃到600℃;差应力逐渐减小,从24.58MPa减少至8.72MPa;应变速率逐渐加快,从1.27×10^(-13)~1.28×10^(-13)/s增加到5.19×10^(-11)~5.21×10^(-11)/s。以上体现了地壳活动带强烈的分层流变特点。(2)结合前人研究划分了穹隆变形的三个期次(D_(1)、D_(2)和D_(3)),其中D_(1)表现为上盘向南的剪切方向,D_(2)则表现为上盘向北的剪切方向。进一步,将主要变形期次D_(2)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主要是以单剪为主导的剪切作用类型,而晚期则是以纯剪为主导的剪切作用类型。(3)根据D_(2)面理和线理的产状分布特点,可以得出,深部岩石线理的倾伏角近水平,而浅层次岩石的线理倾伏角近竖直。基于以上研究表明,雅拉香波穹隆各部分岩石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剪切改造,不同构造层次的岩石具有几何学上的一致性以及运动学上的解耦,体现了穹隆发育过程中运动方向上的转变。结合穹隆各部位线理的倾伏角的变化规律,本文认为雅拉香波穹隆记录了中下地壳分层流动的过程,穹隆的形成主要受中下地壳近水平切向流动控制,辅以垂向流动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雅拉香波片麻岩穹隆 穹隆形成机制 中下地壳 分层固态流变 应变速率 运动学涡度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顾刚 陶剑 +2 位作者 石海 陈小宇 陆海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VWI扫描,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2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责任斑块组(42例),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非责任斑块组(40例)。对2组的斑块数目及相关影像学特征(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斑块负荷)进行分析、比较。对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VWI随访复查。结果82例患者中共有84个斑块,其中责任斑块44个,非责任斑块40个。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8个,轻度强化23个,无强化3个;非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0个,轻度强化17个,无强化13个。责任斑块组的斑块强化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责任斑块组斑块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低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药物治疗后,责任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大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HR-VWI对急性卒中的责任斑块可进行清晰定位并准确分析斑块特征,可作为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经治疗后患者的责任斑块负荷减小,斑块特征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急性卒中 责任斑块 斑块强化
下载PDF
激光点云线性KNN算法FPGA实现及加速
5
作者 陈小宇 阳梦雪 +1 位作者 李常对 赵鹏程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1-839,共9页
针对三维激光点云线性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搜索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处理器片上系统(multi-processor system on chip, MPSo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三维激光点云KNN快速搜... 针对三维激光点云线性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搜索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处理器片上系统(multi-processor system on chip, MPSo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实现三维激光点云KNN快速搜索的方法。首先给出了三维激光点云KNN算法的MPSoC FPGA实现框架;然后详细阐述了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最后利用MZU15A开发板和天眸16线旋转机械激光雷达搭建了测试平台,完成了三维激光点云KNN算法MPSoC FPGA加速的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PSoC FPGA实现的三维激光点云KNN算法能在保证邻近点搜索精度的情况下,减少邻近点搜索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点云匹配 K最近邻算法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加速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小型猪心冠状动脉铸型的解剖结构及其意义
6
作者 陈小宇 欧剑扬 +2 位作者 马关华 梁宇豪 陈进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261-1263,127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型猪心冠状动脉血管网的解剖结构,为模拟人心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动物实验提供形态学基础数据。方法:运用血管铸型技术、包埋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对11只小型猪心脏进行环氧树脂混合液—氧化铅填充剂灌注以制作冠状动脉铸型,并... 目的:探讨小型猪心冠状动脉血管网的解剖结构,为模拟人心冠状动脉相关疾病动物实验提供形态学基础数据。方法:运用血管铸型技术、包埋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对11只小型猪心脏进行环氧树脂混合液—氧化铅填充剂灌注以制作冠状动脉铸型,并基于此铸型标本利用Mimics软件进行重建其三维数字化模型,最后采用水晶滴胶材料进行包埋保存。结果:铸型标本能够清晰地立体展示小型猪心冠状动脉各级主干分支的走行及分布情况,其三维重建模型与其铸型标本展示相一致,虚拟空间立体感强,可以直观显示虚拟和现实小型猪心冠状动脉的三维状态,包埋前后三维重建模型相同,且包埋模型可以长期保存及方便携带。结论:小型猪心冠状动脉与人心冠状动脉走行及分布情况相似度较高,对构建模拟研究人心肌缺血、梗死病变部位等疾病研究提供了较好理论仿真平台和实践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冠状动脉铸型 三维重建 水晶包埋 小型猪
下载PDF
立体式生物净化系统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陈小宇 《机电技术》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立体式生物净化系统利用植物根系网吸收水中污染物、净化水质,是将垂直农业技术与淡水养殖尾水生物净化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立体式层间落水的设计可以实现跌水曝气,提高水体溶氧量。系统提高空间利用率,节能减排,可以同... 立体式生物净化系统利用植物根系网吸收水中污染物、净化水质,是将垂直农业技术与淡水养殖尾水生物净化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立体式层间落水的设计可以实现跌水曝气,提高水体溶氧量。系统提高空间利用率,节能减排,可以同时生产水培蔬菜和鱼类两种无公害农产品,对淡水养殖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式生物净化系统 淡水养殖 垂直农业 尾水处理
下载PDF
江苏寒潮天气过程风险预评估方法研究
8
作者 顾荣直 田心如 +2 位作者 禹梁玉 陈小宇 李泽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利用江苏省1961—2020年70个国家级及13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同时段的日最低气温重构数据,选取最低气温48 h最大降温幅度、累计降温幅度、过程日极端最低气温和寒潮过程持续天数共4个要素作为寒潮灾害气象致灾因子,综合信息熵权法和专... 利用江苏省1961—2020年70个国家级及13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同时段的日最低气温重构数据,选取最低气温48 h最大降温幅度、累计降温幅度、过程日极端最低气温和寒潮过程持续天数共4个要素作为寒潮灾害气象致灾因子,综合信息熵权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致灾因子权重,构建寒潮过程致灾危险性评估模型,形成致灾危险性指数长时间序列,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危险等级。基于智能网格气温预报数据,计算寒潮过程预估致灾危险性指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承灾体暴露度及脆弱性信息,构建寒潮过程风险预评估模型,对高分辨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和小麦等承灾体进行风险预估,同时考虑前期气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修正了小麦脆弱性指标。结果表明:(1)江苏省历年寒潮过程发生频次总体呈现20世纪后40年多、21世纪前20年少的态势,北部地区发生频次显著多于南部地区;寒潮过程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大体上具有西部强于东部、北部强于南部的分布特征;(2)通过对2022年11月28日—12月3日江苏全省性寒潮天气过程的个例分析,可以得出与实际灾情基本相符的寒潮天气过程的致灾危险性预评估和风险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过程 气象致灾因子 智能网格预报 危险性预估 风险预估
下载PDF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脊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丹 陈小宇 +4 位作者 左小华 潘伟 周昌冬 陆小庆 张小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4期31-34,46,共5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脊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7例,均行磁共振成像及MRN检查,包括腰椎T1(加权成像)WI矢状位、... 目的研究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脊神经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7例,均行磁共振成像及MRN检查,包括腰椎T1(加权成像)WI矢状位、T2WI矢状位、T2WI轴位、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MERGE)序列。比较STIR、3D-MERGE序列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脊神经显示评分。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二者对脊神经压迫的诊断效能。结果3D-MERGE序列的SNR、CNR均大于STIR序列,脊神经显示评分等级优于STIR序列(P<0.05)。STIR序列诊断显示,67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中发生脊神经压迫扭曲6例,3D-MERGE序列诊断显示为9例,手术结果显示为10例。3D-MERGE序列诊断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脊神经压迫的准确度高于STIR序列(P<0.05),二者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N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脊神经压迫扭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脊神经病变的诊治提供科学合理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骨折 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 脊神经
下载PDF
CaSR基因突变致高钙血症1例
10
作者 高姗 陈小宇 周新丽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报道1例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基因杂合突变致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轻度高钙血症(血清钙在2.7~2.9 mmol/L之间)伴高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左、右髋部骨量减少,腰椎骨量正常,24 h尿钙及... 报道1例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基因杂合突变致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轻度高钙血症(血清钙在2.7~2.9 mmol/L之间)伴高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左、右髋部骨量减少,腰椎骨量正常,24 h尿钙及血清磷、镁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检测显示CaSR基因第111位氨基酸由苏氨酸突变成异亮氨酸(c.332C>T:p.Thr111Ile)。患者应用西那卡塞治疗后血清钙浓度及PTH水平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血症 钙敏感受体 西那卡塞
下载PDF
滇西瑶山杂岩变形特征与新生代剥露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翁少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03-2316,共14页
瑶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ASRR)上最南端的一个杂岩体,即瑶山-大象山杂岩的中国境内部分。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并正确理解ASRR变质杂岩的剥露与构造演化,本文开展了杂岩体的宏观构造以及深入的显微构造分... 瑶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ASRR)上最南端的一个杂岩体,即瑶山-大象山杂岩的中国境内部分。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并正确理解ASRR变质杂岩的剥露与构造演化,本文开展了杂岩体的宏观构造以及深入的显微构造分析,并在平行杂岩延伸方向上和垂直杂岩延伸方向上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瑶山杂岩作为一个宏观线性穹窿,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多阶段热演化过程。磷灰石的热历史反演结果表明,在约30Ma的时候,瑶山杂岩就已经剥露到距地表4.3km处,继而存在三次抬升过程:30~25Ma,是一个快速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为8~8.9℃/Myr;25~12.5Ma,是一个相对缓慢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为1.5~1.9℃/Myr;从中新世约13Ma至今,抬升速度又开始加快,但小于第一阶段的速度,冷却速率为3.4~4.1℃/Myr。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分布,在平行杂岩体的延伸方向上,剥露过程不是整体抬升的,而是一个不均匀的剥露过程;而在垂直杂岩体延伸方向上,是一个整体的均匀的剥露过程。区域尺度上,沿着瑶山-大象山杂岩体延伸方向上,从南东到北西,磷灰石年龄有逐渐变新的趋势,说明剥露具有穿时性;而在瑶山杂岩局部,剥露具有不均匀性,类似于波瓦状剥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变形特征 新生代冷却与剥露历史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瑶山杂岩
下载PDF
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小宇 祝爱珍 +2 位作者 刘成成 朱锦灿 刘革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研究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Ⅵ,ASAⅥ)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成脂分化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不同浓度(0... 目的研究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Ⅵ,ASAⅥ)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成脂分化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药理作用。方法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靶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不同浓度(0、10、25、50μmol·L-1)川续断皂苷Ⅵ干预3T3-L1细胞的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检测3T3-L1细胞分化程度;试剂盒测定各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测定表明不同浓度川续断皂苷Ⅵ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不同,其中10μmol·L-1浓度组作用24 h后促增殖作用最明显,随着川续断皂苷Ⅵ浓度增加,促增殖效应降低;川续断皂苷Ⅵ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3T3-L1细胞成脂,减少细胞内脂滴聚集,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减少游离脂肪酸形成,下调成脂过程中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结论川续断皂苷Ⅵ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下调PPARγ和C/EBPα基因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皂苷Ⅵ 3T3-L1前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细胞增殖 间充质干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下载PDF
华东沿海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运动影响的理想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小宇 吴立广 吴玉琴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设计一组高分辨率理想试验,采用位涡趋势方法定量诊断分析热带气旋在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形时,其运动发生的精细化变化以及不同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地的存在使得登陆热带气旋移速相对更快,当华东沿海地形存在时,...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设计一组高分辨率理想试验,采用位涡趋势方法定量诊断分析热带气旋在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形时,其运动发生的精细化变化以及不同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地的存在使得登陆热带气旋移速相对更快,当华东沿海地形存在时,热带气旋移速显著增大,这种增速现象主要是由于平地和地形所引起的非对称气流以及相应的引导气流变化所致,这很可能是导致预报路径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地试验中,陆地在热带气旋低层激发出中小尺度的非对称气流,与之不同的是,实际地形的加入激发出更大尺度并且更强的非对称偏南气流。位涡趋势方法的诊断结果表明,非引导效应总体而言对热带气旋运动贡献较小,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相互抵消,但在不同的垂直层次上,不同的非引导因子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运动 地形 非对称气流 位涡趋势方法
下载PDF
大涡技术对模拟台风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小宇 吴立广 李煜斌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约20~22 h,但大涡模拟试验中外眼墙形成更迅速,同时强度和上升运动偏弱。外眼墙完全取代内眼墙之后的台风强度超过替换过程之前的强度。此外,使用大涡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出眼墙替换过程中内外眼墙之间的moat区下沉运动,结构特征与前人观测中所发现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在台风数值研究中引入大涡模拟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模拟眼墙替换过程中的台风结构特征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眼墙替换 大涡模拟 内外眼墙结构
下载PDF
硫酸软硫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小宇 刘成成 +2 位作者 祝爱珍 朱锦灿 刘革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噻唑蓝法观察0、5、10、25、50、100、200 mg/L浓度的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噻唑蓝法观察0、5、10、25、50、100、200 mg/L浓度的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分化,实验组加入硫酸软骨素干预,诱导分化第8天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C/EBPα和Smad3蛋白表达。结果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其中25 mg/L的硫酸软骨素作用24 h后对3T3-L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大。硫酸软骨素能够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减少脂滴聚集。并且硫酸软骨素能够下调PPARγ、C/EBPα和FABP4 mRNA,抑制PPARγ和C/EBPα、上调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在适当浓度范围内硫酸软骨素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激活Smad3、下调PPARγ和C/EBPα抑制成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3T3-L1前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下载PDF
基于BP算法神经网络的物理实验曲线拟合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小宇 乔翠兰 汪瑞祥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3,共4页
介绍了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基本原理和 BP算法神经网络 .将 BP算法神经网络应用于物理实验中的幅频特性曲线拟合 ,在 MATL AB下通过训练和仿真验证了应用
关键词 物理实验 曲线拟合 神经网络 BP算法 人工神经元网络
下载PDF
中部地壳剪切带花岗质岩石变形及其对于构造-岩浆关系的约束:以滇西点苍山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2 位作者 齐银川 樊文魁 凌成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41-2255,共15页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的厘定至今存在较多的争议,争议的本质更确切地说是对于剪切带内及其附近剪切作用与岩浆作用认识的差异。点苍山杂岩是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北端的一个杂岩体,由西部的深变质岩、东部的叠加退变质带和不同时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为了正确厘定剪切前、剪切期(包括剪切前期和剪切后期)、剪切后花岗质岩脉,剪切作用过程中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剪切时间进行新的约束,本文围绕点苍山杂岩开展详细的宏观构造解析、显微构造观察和组构分析,以查明岩体(脉)岩浆流动构造和晶质塑性变形构造,同时对同剪切岩脉开展锆石U-Pb学分析。结果显示,剪切不同阶段就位的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宏观构造、显微构造与组构特征。现今所见岩石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特点一方面取决于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时间早晚,另一方面还与它们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的构造位置有密切联系。获得两组同剪切年龄为28.54±0.15Ma和27.31±0.23Ma,其中前者为剪切早期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脉,后者为剪切稍晚阶段同就位的花岗岩。研究揭示出就位较晚的岩脉(即后者)因其位于递进剪切变形的高应变带而具有较为复杂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就位较早的岩脉(前者)因在递进剪切变形作用过程中位于低应变带而具有简单的变形构造、显微构造和组构型式,并仍然保留有岩浆结晶组构特点。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在28.54~27.31Ma间持续发生着从早期阶段较高温(~700℃),向中期阶段中高温(550~600℃)和晚期阶段低温(低于400℃)环境的递进剪切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构造 显微构造 组构 锆石U-Pb年代学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 点苍山杂岩
下载PDF
滇西石鼓杂岩南部早白垩世以来剥露隆升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吴文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7-737,共11页
石鼓杂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采集了石鼓杂岩南段石鼓镇-拉巴支村剖面变质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开展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石鼓杂岩从早白垩世(133~145Ma)到... 石鼓杂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采集了石鼓杂岩南段石鼓镇-拉巴支村剖面变质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开展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石鼓杂岩从早白垩世(133~145Ma)到渐新世(31Ma)经历了一次缓慢的剥露(1.08℃/Ma),而从渐新世开始,其南部经历了较快速的剥露过程(3.23℃/Ma)。磷灰石热史模拟也反映出第二阶段较为快速的冷却过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拉萨与羌塘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早白垩世以来藏东地区地壳结构的调整,导致石鼓杂岩南部出现了第一阶段的剥露作用;而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与后碰撞过程对于石鼓杂岩的新生代剥露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地区 石鼓杂岩 裂变径迹 早白垩世与渐新世剥露 板块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中下地壳流动:滇西瑶山与玉龙变质杂岩构造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宇 刘俊来 翁少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58-2570,共13页
通常认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巽他地块侧向刚性块体挤出调节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碰撞。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低粘度的中下地壳流动可以解释青藏高原向外扩张的现象。关于哪种机制在巽他地块挤出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仍未解决。在本... 通常认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巽他地块侧向刚性块体挤出调节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碰撞。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低粘度的中下地壳流动可以解释青藏高原向外扩张的现象。关于哪种机制在巽他地块挤出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仍未解决。在本研究中,我们重点围绕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南部的瑶山杂岩以及构造带北部邻区的玉龙杂岩开展构造研究。详细的宏观构造解析、显微构造以及组构分析说明切向剪切作用在瑶山与玉龙穹隆的形成与剥露中起着重要作用,组成穹窿的岩石均具有分层流变学特点。瑶山穹隆是发育在较深岩石层位的穹隆构造,而玉龙穹隆是发育在较浅岩石层位的穹隆构造。向南或东南切向剪切可能是上地壳向南的重力滑动和粘滞下地壳相对中上地壳向北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可能与高原重力塌陷有关,但后者的驱动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组构 瑶山穹隆 玉龙穹隆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轨道动静结合快速检测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小宇 汪歆 +2 位作者 武瑞宏 任晓春 邓川 《电子技术应用》 2021年第7期111-117,124,共8页
多源异构数据的高精度同步采集是轨道动静结合快速检测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轨道动静结合快速检测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以Xilinx公司的Artix-7系列FPGA为主控芯片,以英伟达TX2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数据处理单元,利用高稳晶振... 多源异构数据的高精度同步采集是轨道动静结合快速检测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套轨道动静结合快速检测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以Xilinx公司的Artix-7系列FPGA为主控芯片,以英伟达TX2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数据处理单元,利用高稳晶振、结合GPS输出的PPS脉冲和NEMA数据建立高精度时间基准,通过控制AD采样频率实现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等多传感器数据的高精度实时同步采集。该模块体积小、成本低。测试表明,该模块可实现多传感器数据高精度同步采集,同步精度达微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检测 多传感器集成 同步采集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