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小林 设计作品
1
作者 陈小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陈小林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著名的产品形象与包装设计家,深受学生喜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设计竞赛获奖几十项。与此同时自己也大量参与设计实践.为全国众多知名企业开创性的设计数以千计的品牌形象和产...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陈小林教授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育,是我国著名的产品形象与包装设计家,深受学生喜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设计竞赛获奖几十项。与此同时自己也大量参与设计实践.为全国众多知名企业开创性的设计数以千计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包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作品 艺术设计教育 产品包装 艺术学院 四川大学 产品形象 设计竞赛 品牌形象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2
作者 陈小林 白银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5年第1期163-166,共4页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对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纾解策略。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对体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纾解策略。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面临体育教师能力不佳、教学内容设计欠佳、教学方式选用不当、授课学生认知不足和教学评价标准缺失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纾解路径:增强体育教师能力素养,为教学高质量发展夯实人力基础;推动教学内容优选活用,为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素材保障;促进教学方法多样适切,为教学高质量发展丰富实践载体;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热情,为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推进教学评价体系健全,为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W传播理论 学校体育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现实困境 纾解路径
下载PDF
我国主要芒果产区间座壳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王睿 张玉杰 +5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壳属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ITS、HIS、TEF 1-α和TUB2)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2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8株代表菌株被鉴定为5个菌种:Diaporthe ueckerae、D.endophytica、D.tulliensis、D.yunnanensis和D.arecae,其中D.arecae是优势种,占比64%。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间座壳属菌株对芒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芒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斑病 间座壳属 真菌鉴定 致病力
下载PDF
广西芒果细菌性坏死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林 孙秋玲 +5 位作者 黄穗萍 唐利华 郭堂勋 莫贱友 任惠 李其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84,共9页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水果,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2020年-2021年对广西百色地区的芒果病害进行调查发现,一种细菌性坏死病与细菌性黑斑病混合发生,一般发病率30%~60%,严重可达90%以上。本研究先后从该地区不同芒果坏死病组织中分离得到泛菌属的21株细菌。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fusA、gyrB、leuS、pyrG、rlpB和rpoB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将21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ntoea vagans、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其中P.anthophila、P.dispersa和P.cypripedii引起芒果细菌性坏死病是中国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细菌性坏死病 泛菌属
下载PDF
基于GIMF的空芯反谐振光纤与单模光纤低损耗熔接
5
作者 马晓辉 李楚晨 +9 位作者 宋超 胡天豪 赵中斌 刘浩 张维 周勇 方文坛 陈小林 黄松 高伟清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引入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作为过渡光纤的嵌套空芯反谐振光纤与单模光纤的低损耗熔接方法。使用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作为模场适配光纤,利用其自成像效应扩大单模光纤中的模场,实现了嵌套空芯反谐振光纤与单模光纤的模场匹配... 本文提出了一种引入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作为过渡光纤的嵌套空芯反谐振光纤与单模光纤的低损耗熔接方法。使用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作为模场适配光纤,利用其自成像效应扩大单模光纤中的模场,实现了嵌套空芯反谐振光纤与单模光纤的模场匹配。实验中探究了熔接时放电时间和放电功率对熔接损耗的影响。基于优化后的熔接方案,有效保护了嵌套空芯反谐振光纤熔接端面微结构的完整性,平均熔接损耗低至0.60 dB。实验结果对提高嵌套空芯反谐振光纤与现有光纤体系的兼容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芯反谐振光纤 嵌套结构 模场匹配 渐变折射率光纤 单模光纤 熔接
下载PDF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指南
6
作者 陈小林 《漫科学(新健康)》 2025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跌打损伤甚至严重车祸等意外情况可能导致骨折。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后的恢复期确实漫长且需要细心呵护。在术后康复期间,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并遵从医嘱至关重要。
关键词 骨折 跌打损伤 训练指南 术后康复 恢复期
下载PDF
对以实战为导向优化大震巨灾指挥体系建设的思考
7
作者 陈小林 《今日消防》 2025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围绕大震巨灾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需求,深入探讨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分析当前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实战导向的原则,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设思路,包括优化指挥机构设置、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应急通信保障... 围绕大震巨灾情况下的应急救援需求,深入探讨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分析当前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实战导向的原则,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设思路,包括优化指挥机构设置、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应急通信保障、提升指挥人员能力等,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灵活且适应大震巨灾实战的现代化指挥体系,提升应急救援效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震巨灾 实战导向 指挥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
下载PDF
学校“一把手”课堂介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8
作者 陈小林 杨欣 《华夏教师教育》 202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一把手”通过课堂介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行动研究总结出“一把手”课堂介入的四个阶段:初始催化,点... 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一把手”通过课堂介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行动研究总结出“一把手”课堂介入的四个阶段:初始催化,点燃教学实践与反思的火花;进阶催化,深化教学理念与策略的革新;深入催化,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性成长;终极催化,激发教师情感与态度的正向变化。探索了通过“推门听课”、主题式校本研修、跨校教研交流、构建学科研修共同体等策略,促使教师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教学挑战,从而形成教育家精神,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介入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精神
下载PDF
湖南城市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9
作者 陈小林 袁邦友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10-I0010,共1页
下载PDF
砷污染治理背景下阳宗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模式及驱动因子
10
作者 郑昕 陈丽 +8 位作者 仇菲 张涛 张昭阳 尚丽 白宁静 陈小林 赵帅营 孔令阳 陈光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开发持续的背景下,砷污染已成为我国部分水体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目前对砷污染防控的生态效应与修复效果评价仍缺乏系统识别。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是重要的生产者,砷等重金属污染可以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物...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开发持续的背景下,砷污染已成为我国部分水体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目前对砷污染防控的生态效应与修复效果评价仍缺乏系统识别。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是重要的生产者,砷等重金属污染可以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物种演替和初级生产力水平,浮游植物已成为指示砷污染水平及其生态效应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以长期受到砷污染胁迫并经历污染治理的阳宗海为研究对象,设置南、中、北3个调查位点,于2015年4月-2019年12月对浮游植物和水质因子开展季节调查和空间分析,通过识别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模式与驱动因子,评价了砷污染与治理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机制和生态修复效果。调查结果显示,采样期间阳宗海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范围为0.7~30.4 mg/L,平均生物量在2016年最低((3.0±1.8)mg/L)、在2017年最高((10.5±8.9)mg/L)。ANOVA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而空间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阳宗海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砷浓度和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水体温度和p H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砷和水温是驱动阳宗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的显著环境因子。由此可见,在重金属污染湖泊经过修复后,水体砷遗留物的毒性效应仍然对浮游植物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可能具有长期的沉积物释放作用与持久的生态毒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宗海 浮游植物 生物量 砷污染 污染治理
下载PDF
XLPE绝缘电老化中局放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小林 成永红 +1 位作者 谢小军 崔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4,共3页
利用TE571局放检测仪和超宽频带局放(PD)检测系统研究了XLPE电缆绝缘试样加速电老化过程中判断试样老化状态的局放统计参量和单次放电波形特性。结果表明,电老化过程中单次放电时域波形的上升沿变陡,从老化前50ns降低为老化50h的8ns... 利用TE571局放检测仪和超宽频带局放(PD)检测系统研究了XLPE电缆绝缘试样加速电老化过程中判断试样老化状态的局放统计参量和单次放电波形特性。结果表明,电老化过程中单次放电时域波形的上升沿变陡,从老化前50ns降低为老化50h的8ns;脉冲幅值从老化前的2mV增加到老化50h的17mV;放电频谱中特征峰的位置随着老化程度的加剧向高频方向移动,从老化前〈15MHz增加到老化50h的〈50MHz和125~200MHz。该研究为放电单次波形检测技术评估XLPE电力电缆绝缘状态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绝缘 电老化 局部放电 超宽频带 绝缘状态
下载PDF
XLPE电缆地线电流分析与接地改造措施一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小林 成永红 +2 位作者 王贤清 石山 赵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88,94,共3页
根据某工程电缆的结构参数、敷设环境和运行参数近似计算了电缆地线中的电容和感应电流后按电缆运行最高负荷和金属护套感应电压的安全值提出并评估了电缆接地改造方案。结果表明,选择电缆接地方式时需综合考虑电缆结构参数、长度、负... 根据某工程电缆的结构参数、敷设环境和运行参数近似计算了电缆地线中的电容和感应电流后按电缆运行最高负荷和金属护套感应电压的安全值提出并评估了电缆接地改造方案。结果表明,选择电缆接地方式时需综合考虑电缆结构参数、长度、负荷大小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 接地 交叉互联 感应电势 电容电流
下载PDF
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小林 刘伊丽 +5 位作者 查道刚 张稳柱 刘俭 谢志斌 李琦 贾满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从心肌微循环灌注角度阐明梗死前心绞痛的意义。  方法 :2 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 (AP)组 (AP组 ,13例 )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无AP组 ,11例 )。所有病人在症状开始后 6小时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 12小时内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 :两组病人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 1880± 2 60U/L、2 3 5 7± 3 81U/L (P <0 0 1) ,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 3 84± 5 4U/L、 5 3 1± 5 7U /L (P <0 0 1) ;室壁运动积分分别为 1 0 1± 1 0 4、 1 2 3± 0 44 (P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0 61± 0 13、 0 43± 0 11(P <0 0 1) ;心肌声学造影积分分别为 1 2 3± 0 44、 1 91± 1 0 4(P <0 0 5 ) ,标化A×B值分别为 0 81± 0 2 3、 0 46± 0 3 5 (P <0 0 1) ,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有微血管损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其心肌损伤严重 ,心功能较差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预适应效应限制心肌损伤 ,有利于心肌存活、心功能恢复及心肌微血管完整性的保存。因而 ,梗死前心绞痛不仅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再灌注治疗 微血管 预适应 声学造影 心肌梗死前
下载PDF
单气隙局部放电仿真模型的修正与关键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小林 成永红 +2 位作者 任成燕 谢小军 杨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15-819,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局部放电仿真模型不能客观反映局部放电物理过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气隙局部放电仿真模型的修正方法,并确定了影响仿真结果的一些关键参数.该修正方法将气隙分为气隙绝缘电阻和气隙沿面绝缘电阻,引入了气隙沿面半导电化... 针对目前国内外局部放电仿真模型不能客观反映局部放电物理过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气隙局部放电仿真模型的修正方法,并确定了影响仿真结果的一些关键参数.该修正方法将气隙分为气隙绝缘电阻和气隙沿面绝缘电阻,引入了气隙沿面半导电化过程,并在仿真计算中考虑了气隙放电的时间过程以及放电的电子雪崩过程.根据放电的实际物理过程,应用工程近似计算方法,确定了仿真模型中放电起始电压、放电熄灭电压和气隙等效电阻、等效电容等关键仿真参数,从而使仿真模拟接近于绝缘试样中气隙实际放电过程,仿真得到的气隙局部放电波形不同于国外仿真得到的锯齿波,十分接近于实际测量波形,为深入开展局部放电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单气隙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超宽频带局部放电时域信号的指纹特征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小林 蒋雁 +2 位作者 逯丽若 成永红 谢恒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建立了一种定量的数字分析方法 ,并运用MAT LAB软件工具实现其计算、分析和显示。运用这种分析方法可清晰、准确地给出超宽频带时域信号的特征 。
关键词 局部放电 超宽频带 指纹特征 时域分析 时域信号 高电压
下载PDF
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4 位作者 李瑞芳 李焜华 韦善富 黄凤宽 韦丽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7-772,共6页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 【目的】明确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遗传结构,为今后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国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和SSR对广西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分离获得的142株稻瘟病菌菌株分成ZA、ZB、ZC、ZD、ZE、ZF、ZG 7群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出现频率67.61%,优势生理小种为ZB_9和ZB_(13),出现频率均为19.01%。运用UPGMA法对其中107个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0.88的相似水平上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L01为优势宗谱,占供试菌株比例为44.86%;其次为宗谱L03、L06和L11,占供试菌株比例分别为19.63%、13.08%和10.28%。对每个遗传宗谱所包含的菌株及对应生理小种进行统计,发现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结论】2012-2014年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ZB,优势生理小种为ZB9和ZB13,其遗传宗谱与生理小种之间未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遗传多样性 SSR
下载PDF
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小林 颜群 +3 位作者 高利军 韦善富 李道远 高汉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 【目的】明确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分布和分化,为生产上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鉴别寄主(金刚30、特特普、南粳15、爪哇14、IR26)对2013年从广西南宁、东兴、防城港、钦州、岑溪等地水稻病区分离得到的29株水稻白叶枯病菌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同时采用部分近等基因系对5株南宁分离菌株致病性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29株菌株在5个鉴别寄主上均出现感病反应,均为SSSSS模式,为强致病菌;5株南宁分离菌株能使目前抗谱最广的水稻材料CBB23感病。【结论】广西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出现极大分化,需加强对该病害的防控及水稻抗病材料的筛选利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致病型 致病性 广西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净、套作大豆茎秆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小林 杨文钰 +1 位作者 陈忠群 王晶晶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套作条件下大豆的茎秆特征。结果表明:套作大豆主茎高度显著高于净作大豆,而茎粗和主茎节数差异不显著。净、套作大豆各节间长度呈"降-升-降"的趋势,套作大豆最长节间出现在第... 在"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套作条件下大豆的茎秆特征。结果表明:套作大豆主茎高度显著高于净作大豆,而茎粗和主茎节数差异不显著。净、套作大豆各节间长度呈"降-升-降"的趋势,套作大豆最长节间出现在第9节,比净作大豆最长节间节位点低了2节。与净作大豆相比,套作大豆第7节间长度增加最大,为2.2 cm(F=240.56**,P=0.0001),增加幅度达到61.24%。不同施氮水平下,各节间长度均呈"降-升-降"的趋势,且最长节间位置没有改变。说明套作大豆比净作大豆更容易倒伏的原因是节间长度大幅度的增长和最长节间下移;施氮是影响大豆节间长度的一个因素,但套作条件是使大豆最长节间位置改变的主要原因;防控套作大豆旺长以及茎部倒伏的最佳时期在7节期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套作大豆 施氮水平 茎秆特征
原文传递
两种超宽频带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小林 蒋雁 +2 位作者 陈华宁 成永红 谢恒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共3页
研制了匹配阻抗取样器和微带耦合天线传感器 ,建立了一套能同时利用上述两种信号采集技术的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了各种试样的局放波形和多种干扰信号 ,发现这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空气中用两种采集系统研... 研制了匹配阻抗取样器和微带耦合天线传感器 ,建立了一套能同时利用上述两种信号采集技术的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了各种试样的局放波形和多种干扰信号 ,发现这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空气中用两种采集系统研究同一试样 ,得到的放电波形基本相似 ,幅值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 ;在绝缘油中得到的局部放电波形之间存在相位差 ;用两种采集方式采集的典型干扰信号波形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 局部放电 检测 超宽频带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小林 查道刚 +5 位作者 谢志斌 刘俭 王鹏 李琦 吴平生 刘伊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术后 12h内进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 ,应用多变量分析确定无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 2例患者根据术后 12hMCE积分显示无再流者 11例 ,再流者 2 1例。单变量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前 48h内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异常Q波数、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2 0min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 (∑STI)下降 <5 0 %和∑STI再抬高≥ 3 0 %及超声心动图上室壁运动积分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 (P <0 0 5 ) ;多变量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中除心功能Killip分级 ,其它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异常Q波数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性最好 (R2 =0 896,P =0 0 0 0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约 1/3患者静脉MCE时表现为无再流现象 ,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损害的严重性 (异常Q波数 )、危险区的大小 (室壁运动积分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STI再抬高和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等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再灌注 无再流 心肌声学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