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阿莫西林稳定耐药克隆的筛选及其基因突变的检测
1
作者 陆秋丹 糜孟衡 +3 位作者 崔古贞 张峥嵘 吴晓娟 陈峥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AMX)不稳定耐药的幽门螺杆菌(Hp)演化成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表型及其突变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冻存后的Hp菌株H390作为出发菌株,在不断增加AMX浓度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筛选对AMX耐药的克隆,检测耐药克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置于-80℃冻存3个月后再复苏,根据冻存后MIC下降情况判断其耐药性是否稳定。对获得的AMX最高MIC值的克隆H390r和出发菌株H390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并鉴定与H390r获得的AMX高水平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通过AMX筛选获得4个AMX高水平耐药克隆,MIC分别为12、32、64和≥256 mg/L,经-80℃冻存后,MIC均未发生改变。相比于亲本菌株H390,AMX稳定耐药克隆H390r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包括与AMX耐药性相关的编码RND外排系统的hefC、编码孔蛋白的hopB与hopC和编码青霉素结合蛋白的ftsI。H390r在有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对AMX的MIC大幅降低。结论AMX能够在不稳定耐药的Hp中筛选出稳定耐药的克隆;H390r存在与AMX耐药相关的hefC、hopB、hopC和ftsI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H390r获得AMX稳定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阿莫西林 不稳定耐药 稳定耐药
下载PDF
鱼腥草内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分析
2
作者 陆秋丹 赵璐 陈峥宏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明鱼腥草内生菌的类群组成,筛选对幽门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抗生素类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贵州地区鱼腥草全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提取内生菌株... 【目的】探明鱼腥草内生菌的类群组成,筛选对幽门螺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抗生素类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贵州地区鱼腥草全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培养和纯化,提取内生菌株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获得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区扩增产物,经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内生菌属。用摇瓶发酵法制备内生菌发酵液,将发酵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通过24孔板抑菌试验检测发酵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验检测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分离到内生细菌60株和内生真菌27株。其中,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群,分别占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78%和41%。检测到9株内生菌(Kg_(3)、Tg_(23)、Kg_(9)、Tg_(3)、Zg_(3)、Kj_(2)、Ty_(9)、Ty_(2)、Zy_(3))发酵液对幽门螺杆菌有抑菌活性,其中内生菌Kg_(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具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其中芽胞杆菌属和刺盘孢属的含量较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内生菌 幽门螺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1株李斯特菌噬菌体的分离、保存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刘凌云 毛盼 +5 位作者 陈晋妮 李玲玲 王艳 宋敬东 陈峥宏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 目的从食品销售环境样本中分离李斯特菌噬菌体,并对分离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宿主谱及生物学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和点滴法,以分离的英诺克李斯特菌Lin08作为宿主菌,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一株烈性噬菌体LMLPA5,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以及理化稳定性,同时探索噬菌体在4℃、-20℃及-80℃下的保存效果。结果分离获得的LMLPA5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科,其形成的噬菌斑清晰透明,周围无晕环。该噬菌体为广谱的李斯特菌烈性噬菌体,能裂解多个李斯特菌种及单增李斯特菌多个血清型菌株。LMLPA5的最佳MOI为0.1,潜伏期为10 min,平均裂解量为95.2 PFU/cell。LMLPA5对高温较敏感,在70℃暴露1 h即完全失活,而在4℃~40℃作用32 h以上噬菌体仍能保持稳定。在pH为4~10 LMLPA5的活性不受影响,经紫外线照射60 min后噬菌体被完全灭活。LMLPA5对氯仿不敏感,为无囊膜型噬菌体。噬菌体在4℃及-80℃的保存效果较好,可稳定保存8个月以上。结论本研究获得的1株广谱李斯特菌肌尾噬菌体LMLPA5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抵抗力和稳定性,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噬菌体 裂性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海南省39株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特征
4
作者 卓书伟 林美幸 +4 位作者 吴翔 潘静琳 周海清 陈海 陈峥宏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79-488,共10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幽门螺杆菌(Hp)耐药性及其毒力基因vacA、cagA和iceA基因型特征。方法对146例上消化道症状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进行Hp的分离和培养,对Hp进行药敏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毒力基因cagA、vacA和iceA... 目的了解海南省幽门螺杆菌(Hp)耐药性及其毒力基因vacA、cagA和iceA基因型特征。方法对146例上消化道症状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进行Hp的分离和培养,对Hp进行药敏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毒力基因cagA、vacA和iceA进行检测和分型,cagA测序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型毒力基因和患者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培养出39株Hp,对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6%和48.7%;39株均为vacA^(+)菌株,iceA 1型26株、2型13株;33株为cagA^(+)菌株,其中5株为西方型(EPIYA-ABC型),28株为东亚型(EPIYA-ABD型);cagA^(+)和vacA^(+)菌株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iceA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南省胃和十二指肠Hp患者中Hp毒力基因多样化,vacA s1am2/cagA^(+)基因型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占优势,不同毒力基因型对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差别,阿莫西林可作为该地区根除Hp首选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耐药性 基因多样性 消化性溃疡 CAGA VACA ICEA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ZS5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秀玲 邵瑞瑞 +7 位作者 田艳 黄孝彬 陈绍海 文胜 陈峥宏 崔古贞 齐晓岚 洪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ZS5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以1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水样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进行纯化,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DNA及蛋白并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结果成功分...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裂解性噬菌体KP-ZS5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以18株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水样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进行纯化,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提取噬菌体DNA及蛋白并测定其生理生化特性。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长尾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并命名为KP-ZS5,pH稳定性实验表明KP-ZS5不耐强酸(pH≤3);限制性片段酶切多样性(RFLP)分析表明,KP-ZS5基因组中存在3个BglⅡ酶切位点,预计总基因组大小为20000~30000 bp;裂解谱实验表明,KP-ZS5可以感染33%(6/18)的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株;SDS-PAGE结果显示,在KP-ZS5外壳蛋白由3种蛋白组成,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5~48 kDa。结论成功分离出1株长尾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KP-ZS5,该噬菌体具有较广的宿主范围和pH值耐受性,外壳蛋白组成简单,仅含3种分子量为35~48 KDa的组分,具有在临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噬菌体 生理生化特征 双层平板法 噬菌体疗法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katA基因功能及其在耐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分析
6
作者 王鑫鑫 管玉祝 +6 位作者 李晓苇 洪伟 吴道艳 康颖倩 刘永畅 陈峥宏 崔古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320,共11页
【目的】过氧化氢酶(KatA)是幽门螺杆菌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抵抗宿主免疫杀伤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鉴定幽门螺杆菌KatA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的功能。【方法】首先,从幽门螺杆菌临床耐药菌株Hp_G27... 【目的】过氧化氢酶(KatA)是幽门螺杆菌编码的重要毒力因子,在抵抗宿主免疫杀伤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鉴定幽门螺杆菌KatA的酶学特性,并分析其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的功能。【方法】首先,从幽门螺杆菌临床耐药菌株Hp_G272基因组中分离katA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分离纯化KatA^(G272)蛋白;然后,利用CAT检测试剂盒体外分析KatA^(G27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其次,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katA基因工程菌株,包括敲除菌株和回补菌株;最后,通过比较野生菌株与工程菌株生长表型差异、分解过氧化氢能力差异及耐受过氧化氢能力差异,阐述katA基因的功能及其在幽门螺杆菌耐受氧化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并分离纯化KatA^(G272),体外酶学分析表明,KatA^(G272)是一类嗜酸性过氧化氢酶,基因敲除分析表明,敲除该基因幽门螺杆菌丧失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能力,而回补该基因幽门螺杆菌回复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能力。【结论】katA基因是幽门螺杆菌分解和耐受过氧化氢的唯一功能基因,在幽门螺杆菌氧化耐受中具有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过氧化氢酶 KATA 耐受性 克隆表达 基因敲除
下载PDF
黔南州和贵阳市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7
作者 张远远 潘科 +7 位作者 糜孟衡 管玉祝 陆秋丹 郑娟 张晋 王天姝 刘琦 陈峥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内窥镜采集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测定耐药性和基因型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疾病类型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杆菌结构特点及黔南州...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和黔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基因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内窥镜采集样本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测定耐药性和基因型特征,比较不同地区、疾病类型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杆菌结构特点及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两地区cagA可变区EPYIA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vacA基因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LST方法得到两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94.6%(53/56)新的序列型。黔南州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菌株混合感染率为44.4%,不同临床疾病的幽门螺杆菌不同菌型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结论黔南州和贵阳市两地区幽门螺杆菌cagA可变区EPIYA分型和vacA基因型构成比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黔南州 贵阳市 基因多态性 混合感染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外疾病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晋阳 陈峥宏 +2 位作者 马牧溪 林永帅 谭伟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4,共11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和黏液中,与胃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等相关淋巴瘤有关。研究表明Hp可诱发或加重某些胃外疾病,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有关,因此Hp可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和黏液中,与胃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等相关淋巴瘤有关。研究表明Hp可诱发或加重某些胃外疾病,还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有关,因此Hp可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因子或发生交叉免疫反应,间接或直接地参与胃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Hp还可进入念珠菌内,持续释放毒素,且发挥躲避免疫系统识别和药物杀菌作用。本文总结近年国内外对Hp相关胃外疾病的研究报道,旨在引起临床工作者对Hp相关胃外疾病的重视,积极地掌握Hp的感染相关学科知识,从而科学制订避免Hp加重或诱发其他疾病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外疾病 交叉免疫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新型抗菌肽Mt-22S3对白念珠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李彩多 曾晔 +4 位作者 石艳萍 张迎春 吴建伟 陈峥宏 王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5-380,396,共7页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albicans菌悬液,分别与0、125、250及500 mg/L Mt-22S3作用12 h,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及荧光检测法观测Mt-22S3作用C.al... 目的探讨家蝇抗真菌肽-1A(MAF-1A)突变体-22S3(Mt-22S3)对白念珠菌(C.albican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albicans菌悬液,分别与0、125、250及500 mg/L Mt-22S3作用12 h,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及荧光检测法观测Mt-22S3作用C.albicans后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以荧光检测法测定Mt-22S3作用C.albicans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Mt-22S3对C.albicans细胞凋亡的影响;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分析Mt-22S3对C.albicans细胞DNA的影响。结果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细胞内ROS增高,且随着Mt-22S3浓度升高,细胞内ROS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发现,经Mt-22S3作用的C.albicans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Mt-22S3可引起C.albicans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的发生,且Mt-22S3浓度越高,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现象越明显;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Mt-22S3与C.albicans DNA孵育后产生明显的凝胶阻滞现象。结论Mt-22S3可进入C.albicans细胞内发挥抗菌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内ROS积累、去极化线粒体膜、诱导细胞凋亡和死亡、结合DN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活性氧 细胞凋亡 抗菌肽 线粒体膜电位 DNA凝胶阻滞
下载PDF
热纤梭菌Cthe_2401蛋白功能预测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10
作者 崔古贞 管玉祝 +6 位作者 王鑫鑫 花登雄 吴道艳 吴晓娟 钟欣言 洪伟 陈峥宏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目的利用生信手段预测Cthe_2401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体外克隆、表达与纯化。方法利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蛋白保守结构域数据库(CDD)分析Cthe_2401蛋白的序列和进化特征,采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进行同... 目的利用生信手段预测Cthe_2401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体外克隆、表达与纯化。方法利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蛋白保守结构域数据库(CDD)分析Cthe_2401蛋白的序列和进化特征,采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进行同源建模并预测该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Cthe_2401基因,并与pET28a载体链接构建pET28a-Cthe_2401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利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Cthe_2401蛋白表达;利用50%硫酸铵沉淀、Ni-NTA柱以及SephadexG75葡聚糖凝胶柱纯化Cthe_2401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Cthe_2401蛋白属于Veg蛋白家族,可能与生物膜的发生和孢子形成有关;Cthe_2401蛋白成功在大肠杆菌克隆与表达,体外纯化获得约10 ku大小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预测Cthe_2401蛋白的功能,成功获得Cthe_240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纤梭菌 Cthe_2401 Veg蛋白 生物信息学 蛋白表达与纯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中药蒲公英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检测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11
作者 任柱平 汪依航 +7 位作者 王金艳 常雪冰 陈会平 陈峥宏 崔古贞 吴晓娟 向松 张峥嵘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55-1463,1470,共10页
目的探讨中药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干预Hp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并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 目的探讨中药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干预Hp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并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蒲公英干预Hp感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MIC为25~50 g/L,MBC为50~100 g/L,MBEC为100~200 g/L;经过多轮次诱导,蒲公英水煎剂对菌株S2的MIC仍维持在50 g/L;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蒲公英抗Hp感染的重要成分29个和重要潜在作用靶点59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氧化应激的反应及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等,KEGG通路分析涉及FoxO信号、ErbB信号、PI3K-AKT信号通路等,PPI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α(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半胱天冬酶3(CASP3)。结论蒲公英水煎剂对Hp具有一定抑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蒲公英对干预Hp感染可能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蒲公英 抑菌活性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抗生素对双歧杆菌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峥宏 叶长芸 +4 位作者 王和 武静 王强 邱海霞 刘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L型形成和抗生素对动物体内双歧杆菌的影响,发现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易形成L型。动物口服双歧杆菌同时给抗生素,6天后其粪便中仍有大量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L型存在,表明双...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L型形成和抗生素对动物体内双歧杆菌的影响,发现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易形成L型。动物口服双歧杆菌同时给抗生素,6天后其粪便中仍有大量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L型存在,表明双歧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在机体肠道内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抗生素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猕猴肝脏实验感染猪囊尾蚴的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峥宏 刘峰 +2 位作者 包怀恩 吴晓娟 杨婷秀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16-819,共4页
目的了解猪囊虫病猕猴的肝功能、肝脏声像图及病理变化特征。方法用猪带绦虫虫卵经喂食感染健康猕猴,于感染第84d进行猕猴肝脏B超检查和血清部分肝功能指标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透明质酸的放射免疫法检测以及猪囊尾蚴IgG的ELISA检... 目的了解猪囊虫病猕猴的肝功能、肝脏声像图及病理变化特征。方法用猪带绦虫虫卵经喂食感染健康猕猴,于感染第84d进行猕猴肝脏B超检查和血清部分肝功能指标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透明质酸的放射免疫法检测以及猪囊尾蚴IgG的ELISA检测。于感染第90d,经麻醉致猕猴死亡,剖检各组织器官,取肝脏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猕猴经人工感染猪带绦虫幼虫84d后,体重较感染前减轻2.4kg,肝脏B超检查见边界较清楚、不均匀的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的结节样病灶;血清总胆汁酸盐为感染前的4.5倍,透明质酸为感染前的1.9倍,胆碱酯酶较感染前降低25%;肝组织活检见11个结节,结节内未见虫体,但病灶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血清猪囊尾蚴IgG阳性。结论猪囊尾蚴除可引起灵长类的肌肉和脑囊虫病,还可寄生在肝脏并引起寄生部位肝组织的损伤,血清学检查和肝脏B超有助于诊断肝脏囊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 囊虫病 猕猴 肝脏
下载PDF
亚洲带绦虫六钩蚴和囊尾蚴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峥宏 吴晓娟 +1 位作者 包怀恩 郎书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8-820,824,共4页
目的了解亚洲带绦虫六钩蚴和囊尾蚴的形态及其表面超微结构。方法以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孵化亚洲带绦虫虫卵,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六钩蚴,于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以及经戊二醛及四氧化锇固定,梯度乙醇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进行临界点干燥... 目的了解亚洲带绦虫六钩蚴和囊尾蚴的形态及其表面超微结构。方法以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孵化亚洲带绦虫虫卵,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六钩蚴,于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以及经戊二醛及四氧化锇固定,梯度乙醇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进行临界点干燥,喷碳、喷金,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超微结构。将六钩蚴经皮下注射感染小鼠,55 d后剖检取囊尾蚴,经胆汁孵化翻出头节,于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或经硼酸卡红染色后镜检。另将囊尾蚴经PBS洗3次,依次经戊二醛固定、四氧化锇固定,梯度乙醇脱水,干燥、喷碳、喷金,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六钩蚴呈卵形,大小为(10.7~14×14~18.7)μm,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脊状突起。囊尾蚴呈椭圆形,囊膜表面见疣状突起。头节顶部有吻状顶突,顶突周围及凹陷处均密布大量菜花样突起。吸盘表面不光滑,底部有3~4圈珊蝴样排列的指状突起。颈节表面分布较多大小为(1~3×3~5.5)μm近似球形的颗粒。结论亚洲带绦虫六钩蚴表面凹凸不平,囊尾蚴有明显的吻状顶突,顶突处无小钩,但却分布大量的菜花样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六钩蚴 囊尾蚴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峥宏 郎书源 +1 位作者 吴晓娟 包怀恩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39-241,261,共4页
目的: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技术对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快速鉴别。方法:用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对贵州省都匀地区和从江地区的带绦虫虫卵和节片DNA进行常规PCR扩增,... 目的: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技术对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快速鉴别。方法:用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对贵州省都匀地区和从江地区的带绦虫虫卵和节片DNA进行常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 Blast对扩增产物的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基因进行比对。结果:5株都匀带绦虫DNA样品经亚洲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PCR,均扩增出约260 bp的产物,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同源性为100%;2株从江带绦虫的DNA样品用亚洲带绦虫特异性引物和牛带绦虫特异性引物的PCR均未见扩增产物,而通用引物PCR则扩增出约1 000 bp的产物,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同源性为99%,在牛带绦虫特异性引物的结合位点存在一个碱基差异。结论:常规PCR扩增特异性的cox1基因片段可快速鉴定亚洲带绦虫;从江牛带绦虫株的cox1基因特异性片段部分存在变异,导致与特异性引物结合能力的差异,可采用cox1基因通用引物PCR结合测序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cox1基因 绦虫属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粘附ECa_(109)细胞的荧光染色法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峥宏 朱以勇 王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目的采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稳定L型对ECa109细胞的粘附和探讨其致病作用与机理。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感染食管癌上皮细胞(ECa109细胞)单层培养物,经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 目的采用荧光染色法观察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稳定L型对ECa109细胞的粘附和探讨其致病作用与机理。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感染食管癌上皮细胞(ECa109细胞)单层培养物,经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型的细胞粘附与致病作用。分别用胰蛋白酶、盐酸(0.1mol/L)或氢氧化钠(0.1mol/L)、过碘酸钠、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粘附阻断试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可粘附于ECa109细胞和引起细胞病变,但L型菌细胞经沸水浴、胰蛋白酶、盐酸或氢氧化钠处理及ECa109细胞经胰蛋白酶或过碘酸钠处理,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对ECa109细胞的粘附作用明显降低或消失。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对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粘附性未见显著影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能够粘附ECa109细胞和引起细胞病变,其粘附作用与L型细胞膜表面蛋白暴露并与ECa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特异性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L型 荧光染色 粘附
下载PDF
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对动物及细胞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峥宏 王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了解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对动物及细胞的致病作用,初步探讨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TBL)接种Vero细胞和PPD试验阴性的豚鼠腹股沟皮下,观察细胞病变和动物的发病情况、PPD反应、组织病理学... 目的了解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对动物及细胞的致病作用,初步探讨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TBL)接种Vero细胞和PPD试验阴性的豚鼠腹股沟皮下,观察细胞病变和动物的发病情况、PPD反应、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结果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72h后,细胞形成空泡、变圆、脱落和裂解,L型粘附于细胞表面或侵入细胞内生长。高剂量L型感染豚鼠,可见局部皮肤红肿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PPD试验阴性。病理学检查可见结核的典型和非典型增生现象,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阳性圆球体。L型感染的动物中,80%病变淋巴结组织可分离到结核分枝杆菌L型,20%可同时检出细菌型。结论细胞壁缺陷结核分枝杆菌仍然具有致病性,但毒力较亲代细菌型明显减弱,不能引起动物形成PPD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壁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 动物
下载PDF
两种人体带绦虫幼虫入侵对家猪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峥宏 吴晓娟 +2 位作者 包怀恩 杨廷秀 胡兴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103,182,共4页
为了研究亚洲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六钩蚴对中间宿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以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乳猪,对感染前后及对照组乳猪进行了外周血细菌培养、血清D-乳酸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内毒素显色基质鲎试剂法... 为了研究亚洲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六钩蚴对中间宿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以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乳猪,对感染前后及对照组乳猪进行了外周血细菌培养、血清D-乳酸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内毒素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定量检测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种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第4天的乳猪中,分别有1头乳猪的外周血细菌培养由感染前的阴性转为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各感染乳猪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较感染前增高(t检验,P<0.05);光镜下可见肠黏膜明显损伤,损伤级别为Ⅲ~Ⅳ级;电镜观察可见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小肠微绒毛排列紊乱或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 六钩蚴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细胞壁缺陷对幽门螺杆菌空泡毒性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峥宏 王菲 赵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细胞壁缺陷变异成为L型后对其致细胞空泡变性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头孢曲松钠诱导、0.22μm孔径的滤菌器过滤和液体培养基传代培养获得幽门螺杆菌稳定L型。以特异性16 srDNA聚合酶链反应进行L型及其亲代细菌型的菌种鉴...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细胞壁缺陷变异成为L型后对其致细胞空泡变性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头孢曲松钠诱导、0.22μm孔径的滤菌器过滤和液体培养基传代培养获得幽门螺杆菌稳定L型。以特异性16 srDNA聚合酶链反应进行L型及其亲代细菌型的菌种鉴定。采用硫酸铵盐析法分别提取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的培养液上清蛋白,将蛋白与胃癌SGC-7901细胞共同孵育,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法和中性红摄取实验比较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产生空泡毒素和致细胞空泡变性的能力。结果细菌型及其L型培养液上清蛋白致SGC-7901细胞发生空泡病变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5.63、250μg/ml,细菌型的培养液上清蛋白致细胞空泡样变的阳性率高于L型(P<0.05);同一浓度的培养液上清蛋白作用下,细菌型细胞的A620较L型细胞高(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丧失细胞壁成为L型后,产生空泡毒素和致细胞空泡变性的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菌L型 细胞壁 空泡毒素
下载PDF
寄生虫感染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峥宏 包怀恩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多种寄生虫可侵犯宿主的肝脏,引起肝胆疾病,包括吸虫、原虫、线虫和绦虫。这些寄生虫在肝内移行和寄生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进而发生局灶性的纤维化。轻度的损伤康复后,其不成熟的胶原纤维可被酶降解消除... 多种寄生虫可侵犯宿主的肝脏,引起肝胆疾病,包括吸虫、原虫、线虫和绦虫。这些寄生虫在肝内移行和寄生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再生,进而发生局灶性的纤维化。轻度的损伤康复后,其不成熟的胶原纤维可被酶降解消除。持续或严重的损伤则导致纤维化乃至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感染 肝纤维化 肝胆疾病 炎症刺激 胶原纤维 致纤维化 肝细胞 局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