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1
作者 山述娇 陈聪 +3 位作者 张玺华 谢忱 陈延贵 徐正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石化储层,针对该储层的天然气勘探近期获得重大发现,因此储层面貌的表征、白云石化机制的探索及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的把握,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基于岩心和露头样品的...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石化储层,针对该储层的天然气勘探近期获得重大发现,因此储层面貌的表征、白云石化机制的探索及白云岩储层主控因素的把握,对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基于岩心和露头样品的宏观、微观观测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特征、成因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位于茅二段上部,横向稳定分布,岩性主要为细—中晶残余砂屑云岩、生屑云岩、云质灰岩等,储集类型以白云岩溶蚀孔隙型、白云岩溶蚀缝洞型、石灰岩孔隙型为主;②通过岩石学特征、矿物特征及接触关系,建立成岩序列,共识别出8期成岩作用:同生期暴露溶蚀作用—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浅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浅埋藏期硅化作用—东吴期白云石化作用—印支期热液溶蚀作用—印支期热硅化作用—深埋藏期溶蚀作用;③该区茅口组白云岩发育分布受台缘高能滩、早期暴露溶蚀和早期白云石化联合控制,后期热液及埋藏期溶蚀作用有利于改造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二叠系茅口组 白云岩 成岩序列 同生期暴露溶蚀 白云石化 台缘滩 早期白云石化
下载PDF
川北地区茅口中晚期斜坡相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2
作者 蒋航 张玺华 +6 位作者 陈聪 高兆龙 山述娇 罗平 陈延贵 李天军 胡罗嘉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基于JG1井等最新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JG1井茅口组发育斜坡相,证实了川北地区茅口组沉积的中晚期发生台槽分异,沉积分异时期为茅二b亚段沉积晚期至茅三末期。②... 基于JG1井等最新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北部茅口组开展了详细的地层层序、沉积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①JG1井茅口组发育斜坡相,证实了川北地区茅口组沉积的中晚期发生台槽分异,沉积分异时期为茅二b亚段沉积晚期至茅三末期。②JG1井茅二段中上部为下斜坡亚相,以灰黑色泥质灰岩和泥晶灰岩沉积为主,发育风暴沉积、硅质互层及页理;茅三段为上斜坡亚相,以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生物碎屑灰岩沉积为主,反映低能沉积环境,发育生物潜穴、生物碎屑叠瓦状层理。③川北地区斜坡相纵向上构成连续变浅的沉积序列,平面上沿剑阁—阆中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在茅口中晚期形成进积型镶边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④下斜坡亚相有机质丰度高,其中风暴岩的总有机碳含量可达15%,具有优越的生烃潜力。建立了茅口组旁生侧储、下生上储的成藏模式,这对认识和评价川北地区茅口组的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相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勘探领域 茅口组 川北地区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晚三叠世古构造特征及对侏罗-白垩纪沉积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延贵 吴鸿翔 +6 位作者 张亮 程晓敢 陈才 张欲清 任凭 章凤奇 陈汉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5-1418,共14页
造山带和盆地是在时空发展和形成机制上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系统。青藏高原内部晚三叠世古特提斯造山带的形成,对北缘的塔里木盆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盆地内部西昆仑山前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冲断构造变形,而这一冲断构造变形所形成... 造山带和盆地是在时空发展和形成机制上具有密切联系的构造系统。青藏高原内部晚三叠世古特提斯造山带的形成,对北缘的塔里木盆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导致了盆地内部西昆仑山前地区发生了强烈的冲断构造变形,而这一冲断构造变形所形成的古构造-古地貌对后期侏罗-白垩纪的沉积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决定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山前露头区中生代地层分布详细的野外考察和盆地覆盖区钻井资料的整理,结合对盆-山结合带清晰地震剖面的详细解释,开展西昆仑山前的晚三叠世古构造特征及侏罗-白垩纪沉积充填过程研究,以期揭示晚三叠世的古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西昆仑山前地区发育晚三叠世前陆褶皱冲断带,冲断带根部发育基底卷入构造,锋带发育叠瓦状构造;古生界受逆冲断裂控制,形成一系列的北陡南缓的背斜隆起,冲断带前锋位置与新生代构造前锋位置相近。三叠纪末古地貌形态由于特提斯造山带的强烈隆升,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地貌形态,但是褶皱冲断构造带受地表风化剥蚀作用,背斜核部形成南缓北陡的古隆起,而断层破碎带形成南陡北缓的洼地,是侏罗系发育前的基本地貌格架。早侏罗世受特提斯造山带造山后伸展的影响,西昆仑山前发育4个箕状断陷,控陷断层发育于古造山带一侧;受大型控陷断层的影响,在断陷内部呈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断陷内侏罗系逐渐向北部斜坡超覆。晚三叠世形成的古构造-古地貌与早侏罗世断陷叠加形成的古地理格架一直控制了侏罗纪-早白垩世的沉积,直到晚白垩世沉积时才没有起到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古地貌 沉积作用 晚三叠世 侏罗-白垩纪 西昆仑山前
下载PDF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红星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跃明 白晓亮 +8 位作者 易海永 刘冉 马华灵 韩嵩 闫柯 彭思桥 陈延贵 王尉 钟佳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 龙门山复杂构造带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该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近期风险探井——红星1井首次钻穿龙门山推覆构造体,揭示推覆带下盘存在原地构造,并且在中二叠统栖霞组测试获得12.66×10^(4)m^(3)/d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探究该风险探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所蕴含的油气地质意义,基于该井所获丰富的钻探资料,重建了推覆体地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线束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解释,恢复了龙门山前山带构造模式,进而剖析了川西龙门山复杂构造带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具有“逆掩推覆、直立倒转、原地系统”3段叠加式地质结构,前山带推覆冲断带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受断层控制,具有重复倒转的特征;(2)推覆体下盘栖霞组钻遇地层和岩性组合与山前带双鱼石地区特征相同,均为台缘滩相沉积,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原地构造带台缘相带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连片大面积分布;(3)龙门山复杂构造带具备“多源供烃—断裂输导—侧向对接—隐伏保存”的油气成藏条件,红星1井测试结果证实,该复杂构造带前山带和山前带均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区带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星1井 龙门山构造带推覆体 推覆带下盘原地构造 中二叠统栖霞组 工业气流 台缘带 孔隙型白云岩储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乌泊尔-克拉托地区深层电性结构与地质解释
5
作者 陈延贵 邢逸群 +5 位作者 朱礼春 乃国茹 张亮 郭家松 陈才 任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0-769,共10页
利用基于电阻率等值性原理的薄层约束反演,并通过测井资料约束提升反演解释分辨率的方法,探讨塔里木盆地西南乌泊尔-克拉托地区油气分布区域。乌泊尔-克拉托地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是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由于构造活动强烈,区域地质结构... 利用基于电阻率等值性原理的薄层约束反演,并通过测井资料约束提升反演解释分辨率的方法,探讨塔里木盆地西南乌泊尔-克拉托地区油气分布区域。乌泊尔-克拉托地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是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由于构造活动强烈,区域地质结构、地表形态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目标层的油气勘探。通过对大地电磁剖面高分辨率处理并解释,查明了研究区地质结构和克孜勒苏群分布特征,发现了一套新生界到中生界的高低阻互层。克孜勒苏群在乌帕尔背驼盆地部分地区缺失,局部可能存在薄层分布;通过对电阻率求纵向导数方法,结合电阻率反演结果,识别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及褶皱;根据电性特征确定了基底隆拗关系,发现乌帕尔背驼盆地最南端深部存在背斜构造。乌泊尔-克拉托地区油气勘探方向应主要在西昆仑山前的乌帕尔背驼盆地和乌帕尔断裂的下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反演 薄层识别 视电阻率 大地电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沙井子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齐英敏 李曰俊 +5 位作者 王月然 刘亚雷 朱海燕 刘立炜 莫涛 陈延贵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 沙井子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分隔阿瓦提凹陷和温宿凸起的边界断裂。它是塔里木盆地研究最薄弱的大型断裂构造带之一。根据系统、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沙井子构造带存在3套断裂体系:深部楔状冲断构造、狭义沙井子断裂和浅部的伸张构造。深部楔状冲断构造形成于志留纪—泥盆纪,由北西倾向的主冲断层和南东倾向的反冲断层形成构造楔;构造楔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组成,冲断前锋楔入于寒武系中部,造成上覆地层向温宿凸起方向的急剧抬升。狭义的沙井子断裂,即通常所说的沙井子断裂,为一条高角度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错断了早期的深部冲断楔。浅部的伸展构造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为一系列较小规模的正断层,沿狭义沙井子断裂呈右步雁列状排列,构成左行剪切张扭性断裂带。深部的楔状冲断构造和浅部的伸展构造是本次研究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井子构造带 3套断裂体系 中古生代冲断楔 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挤压走滑断裂 第四纪张扭性伸展构造 阿瓦提凹陷 温宿凸起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塔中Ⅰ号带奥陶系烃包裹体荧光特征与成藏期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鼐 赵瑞华 +3 位作者 张蒂嘉 Liu Keyu 陈延贵 邢永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8,75,共7页
根据显微镜下烃包裹体的荧光特征、与方解石脉的穿插关系以及均一温度等特征,将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储层中发育的烃包裹体划分为4个期次;结合塔中地区区域构造演化特点,研究区四期烃包裹体分别对应着4个油气成藏期次,即志留纪末低成熟... 根据显微镜下烃包裹体的荧光特征、与方解石脉的穿插关系以及均一温度等特征,将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储层中发育的烃包裹体划分为4个期次;结合塔中地区区域构造演化特点,研究区四期烃包裹体分别对应着4个油气成藏期次,即志留纪末低成熟油形成时期,海西晚期生油期,早喜马拉雅期凝析油-湿气形成期,喜马拉雅期后期干气阶段。这4期烃包裹体在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储层中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东南浅埋藏油区向西北深埋油区将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储层包裹体分布情况分成4个区域,其中第Ⅲ,Ⅳ期烃包裹体古油对现在油气藏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特征 成藏期次 奥陶系 烃包裹体 塔中Ⅰ号坡折带
下载PDF
塔东地区寒武系白云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生烃期次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鼐 邢永亮 +5 位作者 曾云 毛光剑 张宝民 张斌 陈延贵 赵瑞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中的烃包裹体存在于白云石脉中,而这些白云石脉内有的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有的不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对其形成温度的推测也不太确定。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白云石进行拉曼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拉曼特征峰来推测白...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中的烃包裹体存在于白云石脉中,而这些白云石脉内有的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有的不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对其形成温度的推测也不太确定。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形成的白云石进行拉曼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拉曼特征峰来推测白云石的形成温度,从而推导不发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白云石脉的形成温度。根据烃包裹体赋存位置、形成期次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有关白云石的拉曼波谱分析,推断了本区寒武系白云岩矿物的形成及油气充注顺序。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和各井镜质体反射率特征,提出英东2井寒武系白云岩有3期生烃:奥陶纪末期到志留纪为第一期,在成岩期重结晶的白云石中见大量的黑色沥青质包裹体;志留纪末期到侏罗纪,烃演化处于终止阶段;侏罗纪末为第二期,此期生烃量少,只在裂缝中有黑色沥青质沥青残余;喜山期为第三期,在孔隙、裂缝中储集了油气,同时也是现存油气藏的主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地区 英东2井 白云石 流体包裹体 拉曼 成藏史
下载PDF
塔中东部奥陶系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鼐 王招明 +6 位作者 杨文静 肖中尧 张宝收 赵瑞华 张海祖 陈延贵 邢永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度压力分析,分析认为,第Ⅱ期形成于海西运动晚期源于中上奥陶统的正常油得以保存;第Ⅳ期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由寒武系原油分解的凝析油气大量充注,使整个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原油具有中上奥陶统源油和寒武系原油混源特征;第Ⅳ期凝析油气的大规模充注,是塔中地区油气藏普遍存在25-降藿烷系列的原因,也是塔中地区凝析油气藏的重要贡献者;第Ⅲ期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源于寒武系高成熟油只在塔中东部地区的中下奥陶统及寒武系充注,这就是只在塔中地区东部发现油藏,而在其他地区主要为凝析油气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烃包裹体 组分 相图 压力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德波 贾进华 +3 位作者 申银民 陈秀艳 王月然 陈延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104,共11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尖灭线预测不准的难题,建立了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利用"残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初步确定超覆尖灭线的宏观分布;2利用全波场地震正演技... 针对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尖灭线预测不准的难题,建立了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利用"残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初步确定超覆尖灭线的宏观分布;2利用全波场地震正演技术明确东河砂岩的地震反射特征;3通过对地震正演记录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构建薄层检测因子、峰值振幅频率比,进行尖灭线分布的地震预测;4寻找研究区内东河砂岩与下伏地层夹角、地震预测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误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进行尖灭线定量外推,最终得到实际的东河砂岩尖灭线。该技术在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超覆尖灭线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河砂岩 尖灭线 古地貌恢复 地震正演 地震属性 频谱分解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吴家坪组相控孔隙型储层勘探新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继容 赵路子 +12 位作者 沈平 张本健 张玺华 陈延贵 陈聪 岑永静 郝毅 曹华 蒋航 赵容容 高兆龙 山述娇 周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9,共9页
近期,LX1井在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钻遇滩相优质孔隙型储层,且油气显示良好,与前期"吴家坪组只发育裂缝型储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小"的认识不一致。为了进一步弄清吴家坪组天然气勘探潜力,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新领域... 近期,LX1井在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钻遇滩相优质孔隙型储层,且油气显示良好,与前期"吴家坪组只发育裂缝型储层,天然气勘探潜力较小"的认识不一致。为了进一步弄清吴家坪组天然气勘探潜力,拓展盆地油气勘探新层系、新领域,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钻井—地震标定,落实了四川盆地北部(以下简称川北地区)沉积相展布,利用岩石薄片、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吴家坪组的储层特征,并结合勘探、研究新进展指出了该层系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西侧吴家坪期发育大型台缘带,面积为3600 km2,台缘带内发育高能台缘滩相沉积;(2)受台缘滩相控制,吴家坪组发育滩相孔隙型储层,储层岩性为亮晶生屑石灰岩、云质石灰岩、灰质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铸膜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孔隙度介于3.3%~4.8%;(3)川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孤峰段、吴家坪组和大隆组发育的烃源岩直接与吴家坪组台缘滩相储层接触,形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的最佳源储组合,海槽西侧吴家坪组台缘带紧邻烃源岩生烃中心,具备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吴家坪组发育台缘滩相孔隙型储层,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二叠系天然气勘探的又一重要层系,该认识对拓展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上二叠统 吴家坪组 台缘带 滩相孔隙型储层 白云岩 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下载PDF
塔中26-24井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次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永亮 张鼐 +3 位作者 张宝收 赵瑞华 陈延贵 杨晓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1-658,共8页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 塔中26-24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烃包裹体。通过对烃包裹体的赋存位置、生长关系、烃包裹体特征和烃包裹体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分析,认为塔中26-24井区存在Ⅰ,Ⅱ,Ⅲ3期烃包裹体。第Ⅰ期烃包裹体(Ⅰ:OL+OLG)以浅褐色、无色液烃包裹体为主,在紫外光下发中等强度的黄白-黄色荧光。第Ⅱ期烃包裹体(Ⅱ:OLG+OG)多为无色、极浅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发强的蓝白色-蓝色荧光。第Ⅲ期烃包裹体(Ⅲ:OLG+OG+OA)多为浅褐色、褐色、深褐色的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在紫外光下发强的黄-黄褐色荧光。其形成温度范围分别集中在80~90,90~100和97~110℃。结合本区地质背景,认为塔中26-24井区油气藏存在3个成藏期,即晚海西期中质油成藏、早喜马拉雅期轻质-凝析油气成藏和晚喜马拉稚期高成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包裹体 盐水包裹体 成藏期次 良里塔格组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部阿—满低梁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云祥 李曰俊 +7 位作者 王月然 申银民 张强 陈延贵 文磊 魏红兴 贾铁干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7-964,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中部存在一个北东—南西方向的下古生界的(鞍状)低梁带(阿—满低梁带)。它是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之间的天然分界,以此低梁带的脊线划分出两个凹陷。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依据,本文研究了阿—满低梁带的断裂构造特...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中部存在一个北东—南西方向的下古生界的(鞍状)低梁带(阿—满低梁带)。它是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之间的天然分界,以此低梁带的脊线划分出两个凹陷。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依据,本文研究了阿—满低梁带的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4期断裂构造:1)南华纪—奥陶纪的正断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华纪—震旦纪和寒武纪—奥陶纪两个断裂活动阶段。南华纪—震旦纪正断层的成因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作用,形成堑垒构造;寒武纪—奥陶纪正断层的成因是塔里木自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出来后,游离于古特提斯洋所处的区域性弱伸展构造背景,形成负花状构造。2)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断层包括晚奥陶世—志留纪初的滑脱—冲断构造和早-中志留世的挤压走滑断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和正花状构造。其形成的动力来源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3)晚志留世—石炭纪正断层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后构造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形成典型的负花状构造,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4)二叠纪正断层是大陆裂谷作用的结果,往往受相关岩浆作用的改造。剖面上形成堑垒构造和负花状构造,平面上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二叠纪断裂与晚志留世—石炭纪的断裂可能有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中部 阿—满低梁带 断裂构造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切6井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成藏史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鼐 赵瑞华 +4 位作者 王慧 毛光剑 方世虎 陈延贵 邢永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切克里克凹陷中切6井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讨了该区的油气成藏史。切6井中石英加大边、方解石胶结物等成岩胶结物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96.2℃,推测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应是刚进入中成岩A阶段。切6井储层砂... 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切克里克凹陷中切6井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讨了该区的油气成藏史。切6井中石英加大边、方解石胶结物等成岩胶结物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96.2℃,推测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应是刚进入中成岩A阶段。切6井储层砂岩中共有两期烃包裹体:第一期为灰黑色液烃包裹体,第二期为浅褐灰色气液二相烃包裹体。第一期在储层中已形成具工业价值的油藏。结合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推断切6井原油在中新世(N12)成藏于古近系圈闭和基岩裂缝中;凹陷带和盆地内部构造接受喜马拉雅中晚期的两期成藏,更有利于油气由下向上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成岩胶结 切6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周缘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15
作者 曾昌民 李勇 +6 位作者 范秋海 冯晓军 张亮 陈才 朱礼春 陈延贵 李向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143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和田河气田周缘寒武系中统发育厚层膏盐岩,其下白云岩溶蚀裂缝-孔洞型储层发育条件好。多个层系具备烃源岩发育条件,除寒武系下统玉尔吐斯组外,震旦系、南华系也是可能的重要生油层系,油气资源丰富。盐下发育...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和田河气田周缘寒武系中统发育厚层膏盐岩,其下白云岩溶蚀裂缝-孔洞型储层发育条件好。多个层系具备烃源岩发育条件,除寒武系下统玉尔吐斯组外,震旦系、南华系也是可能的重要生油层系,油气资源丰富。盐下发育多个规模较大的构造圈闭,且由于膏盐岩层的滑脱作用,断裂很难断穿盐层,后期保存条件好。因此,寒武系中统膏盐岩与下伏白云岩组成本区重要的储盖组合,勘探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膏盐岩 白云岩 生储盖组合 油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塔中45井区奥陶系成藏期次综合分析
16
作者 赵瑞华 张鼐 +1 位作者 邢永亮 陈延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4,5,共5页
塔中45井是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西段的一口高产油井,其奥陶系油气储层的烃类流体包裹体可分为4期。烃包裹体的储层岩石特征主要为胶结充填作用、交代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烃包裹体类型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存在少量的液... 塔中45井是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西段的一口高产油井,其奥陶系油气储层的烃类流体包裹体可分为4期。烃包裹体的储层岩石特征主要为胶结充填作用、交代充填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烃包裹体类型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存在少量的液态烃包裹体、气态烃包裹体以及极少量沥青包裹体。在紫外荧光下,大部分烃包裹体呈蓝白色和黄白色,存在少量的红褐色。通过对塔中45井区烃类包裹体的分析,得出其中烃类包裹体的第Ⅱ期和第Ⅲ期对油气成藏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5井 烃类包裹体 电子自旋测年 成藏期次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阿克莫木三维区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浩男 陈延贵 +3 位作者 李鹏飞 张晟 王新新 马洪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76-180,共5页
本文基于GeoEast解释系统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通过在喀什北地区阿克莫木三维区块的地震资料的应用,利用优选的多种地震属性刻画出该区区域断裂、砂体分布范围及含油气有利区带,并结合工区内多口实钻井的地层、试油资料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本文基于GeoEast解释系统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通过在喀什北地区阿克莫木三维区块的地震资料的应用,利用优选的多种地震属性刻画出该区区域断裂、砂体分布范围及含油气有利区带,并结合工区内多口实钻井的地层、试油资料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eoEast解释系统的地震多属性联合分析技术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和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为下一步在相邻克拉托三维区块进行有利目标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解释系统 阿克莫木地区 地震属性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茅口组岩溶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华 陈延贵 +5 位作者 陈聪 高兆龙 山述娇 李天军 胡罗嘉 谢静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强,已发现气藏具有“一井一藏”的特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茅口组勘探。在对研究区构造背景、火山岩分布、古地貌、古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观测...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强,已发现气藏具有“一井一藏”的特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茅口组勘探。在对研究区构造背景、火山岩分布、古地貌、古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的岩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一套孤峰组深水相沉积,岩性为硅质岩、硅质页岩及页岩,为茅口组同期异相产物,孤峰组沉积具有穿时性,沉积时间北早南晚,由于其渗透性和可溶性差,对大气水下渗产生岩溶起到了封隔作用;②东吴运动使得研究区抬升暴露地表,遭受大气水溶蚀改造,是茅口组岩溶储层形成的必要因素;③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拉张断裂系统,为大气水通过孤峰组硅质-泥质岩下渗产生溶蚀作用提供了通道,是茅口组岩溶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④由于孤峰组难溶性岩层的存在,使得孤峰组覆盖区古地貌非常平缓,古地貌对岩溶储层影响微弱;⑤炎热潮湿的古气候为岩溶储层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外部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中二叠世 茅口组 孤峰组 岩溶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洪奎 杨永波 +4 位作者 田京祥 李秀章 陈延贵 李英平 刘汉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1,共5页
沂水—汤头断裂具有控、容矿构造之特点 ,金矿的定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它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绿泥片岩、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矿体总体形态较为简单 ,其产状与主裂面产状一致 ,局部沿与脆 -韧性剪切带斜交的一... 沂水—汤头断裂具有控、容矿构造之特点 ,金矿的定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它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绿泥片岩、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矿体总体形态较为简单 ,其产状与主裂面产状一致 ,局部沿与脆 -韧性剪切带斜交的一组裂隙充填交代而成。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要找矿标志 ,矿体的圈定几乎全凭样品分析结果来进行。有用矿物以银金矿为主 ,自然金次之 ,裂隙金和晶隙金是其主要的赋存状态 ,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沿沂水—汤头断裂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金矿 矿床地质 沂水-汤头断裂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的煤-炼化污泥高温气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延贵 张纹齐 +2 位作者 王银峰 廖传华 朱跃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86-5793,共8页
高温气化-熔融技术是炼化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炼化污泥-煤高温共气化可将危废中的重金属、飞灰熔融,二英高温热阻断,同时以合成气为产品,可实现处置过程趋零排放和产品高值化利用。本文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 高温气化-熔融技术是炼化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炼化污泥-煤高温共气化可将危废中的重金属、飞灰熔融,二英高温热阻断,同时以合成气为产品,可实现处置过程趋零排放和产品高值化利用。本文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煤-炼化污泥高温气化过程的平衡模型,研究了氧耗比、掺混比对气化特性的影响以及两者共气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氧耗比增加,合成气中CO和H_(2)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掺混比的增加(10%~50%),气化所需的最佳氧耗比由0.72降至0.43,合成气热值由11.1MJ/m^(3)降至10.4MJ/m^(3)。炼化污泥与煤共气化,可更高效地利用污泥中的水分且具有一定的节氧效果;有效合成气(CO和H_(2))相较单独气化而言增加了1.0%~7.1%。此外,为满足高温熔融(1350℃)要求,掺混比应不高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污泥 气化熔融 掺混比 合成气 Aspen Pl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