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柄花黄素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
1
作者 李汨 蒋承志 +1 位作者 陈建婷 王军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 揭示芒柄花黄素对H22肝癌移植瘤小鼠免疫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10 mg/(kg·d)]或[50 mg/(kg·d)]的芒柄花黄素治疗小鼠28 d,然后计算抑瘤率。卡瑞利珠单抗作... 目的 揭示芒柄花黄素对H22肝癌移植瘤小鼠免疫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2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10 mg/(kg·d)]或[50 mg/(kg·d)]的芒柄花黄素治疗小鼠28 d,然后计算抑瘤率。卡瑞利珠单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癌组织中CD8、颗粒酶B(granzyme B)和叉头盒P3(FOXP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 芒柄花黄素提高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增加肝癌组织中CD8和granzyme B染色阳性率。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FOXP3染色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芒柄花黄素降低的荷瘤小鼠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 芒柄花黄素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CD8^(+)T细胞数量并减弱调节性T细胞(Treg)中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肝癌 免疫微环境 CD8^(+)T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PD-1/PD-L1通路
原文传递
芒柄花黄素通过TLR4/NF-κB通路抑制肝癌荷瘤小鼠肿瘤免疫逃逸
2
作者 李汨 蒋承志 +1 位作者 陈建婷 王军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揭示芒柄花黄素对肝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 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epG2细胞(4×105... 目的:揭示芒柄花黄素对肝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 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epG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10/50 mg(/kg·d)芒柄花黄素治疗28 d,计算抑瘤率。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癌组织和HepG2细胞TLR4和NF-κB p65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HepG2细胞TNF-α、IL-1β和IL-10水平。结果:芒柄花黄素可提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降低荷瘤小鼠血清和HepG2细胞TNF-α、IL-1β和IL-10水平(P<0.05),提高荷瘤小鼠抑瘤率(P<0.05),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和HepG2细胞TLR4和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芒柄花黄素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抑制肝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肝癌 免疫逃逸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无痛胃镜1020例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建婷 苏玉强 +1 位作者 郭龙 卢煜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5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分析应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下1020例(无痛组)胃镜完成情况、咽部反射发生率、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与随机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术10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无痛...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分析应用丙泊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下1020例(无痛组)胃镜完成情况、咽部反射发生率、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与随机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术10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无痛组1020例患者感觉满意969例(95%),对照组满意532例(52.16﹪),无痛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无痛组咽部反射全部消失(100﹪),对照组出现明显咽部反射340例,占33.3﹪,无痛组咽部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无痛组患者平均胃镜操作时间、胃镜操作成功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无痛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1例出现呼吸骤停,经气囊辅助呼吸后恢复,无后遗症。结论无痛胃镜诊治术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是一种安全、舒适的内镜诊治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1A6/DRIM表达及血清MG7-Ag含量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建婷 梁树辉 +1 位作者 岳晚霞 李宁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1A6/DRIM表达和血清MG7-Ag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1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浅表性胃炎30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1例,胃癌54例)... 目的: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1A6/DRIM表达和血清MG7-Ag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1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浅表性胃炎30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1例,胃癌5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MG7-Ag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标本中1A6/DRIM的表达水平。结果: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到胃癌,血清MG7-Ag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胃癌患者血清MG7-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1A6/DRIM在54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34例(63.0%),在其他胃病患者中阳性表达9例(11.7%),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变组织中1A6/DRIM表达的上升,血清MG7-Ag含量有上升趋势,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346,P=0.001)。血清MG7-Ag和1A6/DRIM组织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二者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MG7-Ag可以作为胃癌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对早期胃癌进行筛查,结合组织学1A6/DRIM基因表达的检查,有助于胃癌高危个体的筛查和诊断,提高胃癌早期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7-AG 1A6 DRIM 胃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肝硬化68例血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建婷 张鸣 杨柳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99-90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肝硬化患者68例,其中Child-Pugh A级11例,B级13例,C级44例。检测其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各级患者的PaO2和PaCO2。结果: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的低PaO2血症和低PaCO...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肝硬化患者68例,其中Child-Pugh A级11例,B级13例,C级44例。检测其动脉血气分析并比较各级患者的PaO2和PaCO2。结果: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的低PaO2血症和低PaCO2血症发生率依次增高,三组低PaO2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2%、38.4%、86.4%。肝硬化患者不同门静脉内径、有或无蜘蛛痣、食道静脉曲张有无、不同肝功能分级(A级加B级及C级)的PaO2和SaO2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高,其严重程度与门静脉内径、有无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和Child-pugh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理生理学 低氧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建婷 严喜章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63-63,65,共2页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6)和联合治疗组(n=40),另外选择单纯腹水30例...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6)和联合治疗组(n=40),另外选择单纯腹水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浆PCT水平。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联合治疗组PCT下降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乳果糖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可以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使血浆PCT水平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益生菌 肝硬化 降钙素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43例血气分析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婷 张鸣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22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资料。结果①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率为74.4%,以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最多见,发生率为23.3%;②C级患者中多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为57.2%,与A级患者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血气分析资料。结果①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率为74.4%,以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最多见,发生率为23.3%;②C级患者中多重酸碱失衡发生率为57.2%,与A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总发生率为55.8%,与A级、B级比较,C级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①肝硬化患者以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C级患者更易合并多重酸碱失衡;②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上升。应动态监测血气分析情况,及时对症治疗,进一步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酸碱失衡 低氧血症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预测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建婷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第6期151-152,共2页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预测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数据预测结果不仅对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生产有很大影响,而且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在进行多变量时序预测时,传统时间序列方法所预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预测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数据预测结果不仅对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生产有很大影响,而且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在进行多变量时序预测时,传统时间序列方法所预测出的结果误差较大,训练时间也较长。针对以上缺陷,本文使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多变量时序数据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并使用该方法对某地电力负荷值进行预测。通过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预测结果较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数据预测方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下载PDF
乳果糖联合美肠安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影响
9
作者 陈建婷 梁树辉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A0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关肠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关肠安(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另外选择单纯腹水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浆PCT水平。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联合治疗组PCT下降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乳果糖联合双歧二联活菌可以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使血浆PCT水平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益生菌 肝硬化 降钙素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多变量时序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婷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第5期163-165,共3页
传统的线性模型难以解决多变量或多输入问题,而神经网络擅长于处理多变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对多变量时序数据建模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在有效减少训练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数据预测的... 传统的线性模型难以解决多变量或多输入问题,而神经网络擅长于处理多变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对多变量时序数据建模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在有效减少训练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数据预测的精度。最后,使用这种方法对公开数据集中某地电力负荷值进行预测,最终证明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多变量时序预测方法预测精准,误差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BP神经网络 多变量 时间序列 数据预测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军艳 陈建婷 +4 位作者 张婷 范丽 杜姗 蒋承志 牟花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0例,查阅出院病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 目的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0例,查阅出院病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血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细菌培养阳性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感染,对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显著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7例(20.4%),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8例(31.6%),呼吸道感染12例(21.1%),胃肠道感染10例(17.5%),泌尿系感染7例(12.3%)和败血症10例(1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416,P=0.006)、住院时间(t=28.247,P<0.001)、血清白蛋白(t=2.661,P=0.008)、CD4^+T淋巴细胞ATP值(t=8.122,P<0.001)、Child-Pugh分级(x^2=10.577,P=0.005)、侵入性操作(x^2=29.214,P<0.001)、腹水(x^2=25.776,P<0.001)、消化道出血(x^2=111.434,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感染与患者性别和是否发生肝性脑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腹水、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发生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尤其是年龄较大、肝储备功能差、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时间较长者。临床医生应该对这类患者给予特殊的关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症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肝功能分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鸣 李政伟 +1 位作者 杨柳青 陈建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HE)、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85例,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和Child-Pugh评...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HE)、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85例,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和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HE分期和肝功能分级,根据是否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46例)和未出血组(39例),测定2组患者SAAG的差异,分析SAAG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E、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出血组SAAG水平为(23.52±1.63)g/L,未出血组SAAG水平为(12.34±2.45)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期相比,Ⅱ、Ⅲ和Ⅳ期患者SAAG水平明显升高,Ⅲ和Ⅳ期患者SAAG水平明显高于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级相比,B、C级SAAG水平明显升高,C级的SAAG水平明显高于B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AG与患者肝功能减退程度密切相关,且对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判断HE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并发症 肝功能分级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对H_(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IL-1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柳青 张鸣 +4 位作者 陈建婷 郝丽君 陈光伟 于军 余琦 《陕西中医》 2015年第5期634-636,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扶正抗癌方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IL-1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85只小鼠,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将剩余70只小鼠共同造模:在右腋皮下种植相同量的H22瘤株悬液,将造膜成功的小鼠随机纳入60只,采...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扶正抗癌方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IL-1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85只小鼠,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将剩余70只小鼠共同造模:在右腋皮下种植相同量的H22瘤株悬液,将造膜成功的小鼠随机纳入60只,采用每只右腋皮下接肝癌细胞悬液0.2mL再随机分成4组,于接种瘤细胞悬液24小时候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组(A):用生理盐水0.2mL/只/d;荷瘤对照组(B):用生理盐水0.2mL/只/d;连续给药14d,替加氟组(C):给予替加氟配置的液体灌胃0.2mL/只/d;扶正抗癌方组(D):浓度为1.89g/mL的中药煎剂灌胃,0.2mL/20g,1次/d,连续共14d;(扶正抗癌方组+替加氟组)联合用药组(E)组:扶正抗癌方浓缩浓度为3.78g/mL,0.1mL/20g,1次/d,替加氟浓缩浓度为30mg/mL的水溶液灌胃,0.1mL/20g,1次/d,联合灌胃。经口灌胃14d后,取瘤体称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IL-12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联合用药组及、扶正抗癌方组、替加氟组各治疗组瘤组织Survivin表达显著下降,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12检测结果示:联合用药组与扶正抗癌方组及替加氟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扶正抗癌方组与替加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具有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作用,联合西药治疗可减毒增效,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其机制与抗肿瘤下调抑制细胞凋亡的Survivin同时促进IL-12的表达及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中医药疗法 白细胞介素-12 @扶正抗癌方
下载PDF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47
14
作者 卜爱 陈建婷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垂体后叶素组,观察2组患者止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曲肽组治疗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例垂体后叶素... 目的探讨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垂体后叶素组,观察2组患者止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曲肽组治疗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例垂体后叶素组[40.0%(24/60)比21.7%(13/60),75.0%(45/60)比53.3%(32/60)(]P<0.05),奥曲肽组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垂体后叶素组[(21±11)h比(34±14)h,8.3%(5/60)比38.3%(23/60)(]P<0.01)。结论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奥曲肽的疗效高于垂体后叶素,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鸣 杨柳青 +1 位作者 陈建婷 李政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664-1665,共2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将收治的15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记录入院后第一次血氨结果,根据胃镜了解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和13 C尿素呼...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将收治的15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记录入院后第一次血氨结果,根据胃镜了解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两者均阳性为HP感染,分析HP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的关系,对不同Child分级血氨的影响。结果:无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54%,轻度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52.4%,中度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45.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静脉曲张的HP感染率76.5%,与前三组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PHG的HP感染率46.7%,轻度PHG的HP感染率48.1%,重度PHG的HP感染率72.1%,重度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不同Child分级之间血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不同Child分级之间血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HGB)及肝性脑病(HE)发生风险,因此,针对肝硬化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PHG或血氨升高患者,检测HP,感染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除HP,有利于降低上消化道出血(HGB)及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幽门螺杆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以埃索美拉唑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柳青 陈建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18-918,共1页
我院消化科采用口服以埃索美拉唑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根除HP根除率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70例为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就诊消化科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龄21~51岁。治疗前3d内经本院胃镜检查确诊,溃疡大小4~10 ... 我院消化科采用口服以埃索美拉唑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根除HP根除率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70例为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就诊消化科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龄21~51岁。治疗前3d内经本院胃镜检查确诊,溃疡大小4~10 mm,无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胃镜检查时,胃窦部取一块胃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RUT检测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螺杆菌感染 阿莫西林/治疗应用 克拉霉素/治疗应用
下载PDF
扶正抗癌汤对肝癌小鼠突变型p53基因和巨噬细胞CD_(6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柳青 陈光伟 陈建婷 《陕西中医》 2011年第10期1426-1427,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扶正抗癌汤对H22模型小鼠的抑瘤率、突变型p53基因及巨噬细胞CD68的影响,探讨其抑瘤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50只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其余40只采用每只右腋皮下接肿瘤细胞悬液0.2mL再随机分...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扶正抗癌汤对H22模型小鼠的抑瘤率、突变型p53基因及巨噬细胞CD68的影响,探讨其抑瘤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50只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其余40只采用每只右腋皮下接肿瘤细胞悬液0.2mL再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模型对照组(B),替加氟组(C),扶正抗癌汤大剂量组(D),扶正抗癌汤小剂量组(E)。于接种瘤细胞悬液24h候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4d,经口灌胃14d后,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突变型p53基因和巨噬细胞表达。结果:扶正抗癌汤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肿瘤体积缩小,扶正抗癌汤大剂量组对H22模型小鼠的抑瘤率为33.32%,用药两周扶正抗癌汤大小剂量组各治疗组瘤组织p53表达显著下降,其中替加氟组及扶正抗癌汤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巨噬细胞CD68检测结果示:扶正抗癌汤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扶正抗癌汤特别是大剂量组对H22肝癌型小鼠肿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扶正抗癌汤大剂量组在抗肿瘤下调抑制细胞凋亡的突变型P53基因同时促进巨噬细胞CD6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药理学 肝肿瘤/中医药疗法 巨噬细胞 @突变型P53基因 @扶正抗癌汤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鸣 杨柳青 陈建婷 《肝脏》 2018年第5期400-401,共2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明确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确诊的11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肝硬化未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23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肝功能分级(Ch...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明确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确诊的11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肝硬化未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23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行胃镜检查了解两组静脉曲张的情况,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Child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67.9%,对照组Hp感染率7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级合并消化性溃疡23例,B级合并消化性溃疡28例,C级合并消化性溃疡61例,两两组间比较,C级与A级、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19例,轻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20例,中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29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44例,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不是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肝功能分级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叶酸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疗效及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军艳 陈建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6期4046-4049,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FA)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FA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保肝、降脂、饮食结构调整、不良生活纠正等对症治疗,FA组在此... 目的探讨叶酸(FA)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FA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保肝、降脂、饮食结构调整、不良生活纠正等对症治疗,F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A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Hcy、FA、血脂、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FA组血清F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肝脾CT比值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 05),血清Hcy和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均<0. 05); FA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0. 05); FA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FA辅助治疗NAFLD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脂代谢和肝功能,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透明帽结合胃镜取物术治疗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军艳 陈建婷 杨柳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帽结合胃镜取物术治疗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道异物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透明帽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胃镜取物术治疗,透明帽组在此... 目的探讨透明帽结合胃镜取物术治疗消化道异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道异物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透明帽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胃镜取物术治疗,透明帽组在此基础上辅加透明帽。结果透明帽组和常规组胃镜入消化道时(T1)、取异物时(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术前(T0),透明帽组T1、T2时刻的HR、MAP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帽组视野优良率、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透明帽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帽结合胃镜取物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消化道异物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提高视野优良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帽 消化道异物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