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济源桐花沟出土的汉代彩绘陶
1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东南文化》 2000年第8期90-93,共4页
汉帝国是中国封建长河中一座令后人仰止的丰碑。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时尚与文化取向的艺术作品,有许多已达到了至今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林林总总的彩绘陶器,正是这一艺术水准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河南 中国 汉代 彩绘陶 造型艺术
下载PDF
河南济源汉代釉陶的装饰风格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3-96,共4页
汉代釉陶属低温铅釉系统。它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熔剂,以铁或铜的氧化物为呈色剂,在700~900℃的低温下烧成,器表呈现出红褐、绿、黄等色。釉陶器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汉代釉陶属低温铅釉系统。它以普通黏土为原料,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熔剂,以铁或铜的氧化物为呈色剂,在700~900℃的低温下烧成,器表呈现出红褐、绿、黄等色。釉陶器的产生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技法,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青瓷 陶器 工艺美术史 装饰风格
原文传递
1988年蔡国故城发掘纪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华夏考古》 1990年第2期60-71,共12页
为配合上蔡县筑路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县文化馆的协助下,于1988年3月至5月底,派员对蔡国故城内上(蔡)黄(埠)公路所属范围内的重要遗迹(图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汉墓4座,宋墓1座,陶窑2座,灰坑2个,遗址约170平方米。现将此次发掘... 为配合上蔡县筑路工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县文化馆的协助下,于1988年3月至5月底,派员对蔡国故城内上(蔡)黄(埠)公路所属范围内的重要遗迹(图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汉墓4座,宋墓1座,陶窑2座,灰坑2个,遗址约170平方米。现将此次发掘纪要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蔡国 形制 灰坑 公路 长方形 宋墓 上蔡县 遗址 筑路工程
原文传递
河南信阳长台关七号楚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彦堂 左超 刘维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41,共11页
关键词 河南 长台关 楚墓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河南省济源市桐花沟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彦堂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9-24,97+1-2,共9页
桐花沟墓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南1公里的桐花沟村东,北距轵国故城西南角约500米,向南则有1969年发现的泗涧沟墓地(图一)。自90年代初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轵国故城外围的泗涧沟墓地再次进行发掘,并首次发掘了邻近的桐花沟墓... 桐花沟墓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南1公里的桐花沟村东,北距轵国故城西南角约500米,向南则有1969年发现的泗涧沟墓地(图一)。自90年代初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轵国故城外围的泗涧沟墓地再次进行发掘,并首次发掘了邻近的桐花沟墓地,两地共清理战国至秦汉墓葬200余座,出土文物2000余件。泗涧沟墓地已有另文刊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济源市 发掘简报 桐花 西汉中期 洞室墓 随葬品 长方形 文物考古 轵国故城
原文传递
临淄出土战国铅釉陶罍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彦堂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7,140,共8页
山东临淄战国墓葬出土的铅釉陶罍是目前所知经科学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单色釉铅釉陶器,其误读与匡正过程均具有重要学术史意义。而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出土所谓彩绘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则是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绘彩类低温铅釉陶器。绘彩... 山东临淄战国墓葬出土的铅釉陶罍是目前所知经科学发掘的年代最早的单色釉铅釉陶器,其误读与匡正过程均具有重要学术史意义。而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出土所谓彩绘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则是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绘彩类低温铅釉陶器。绘彩类铅釉陶器的发生是对铅钡玻璃进行技术借鉴的结果,但它们不是继承或者取代的关系,因此会并行发展。通过对比分析,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收藏的青釉罍与临淄战国墓所出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两者可以互证而不是以此否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釉陶器 战国 起源 临淄铅釉陶罍 金村墓 彩绘琉璃釉盘蛇玲珑球
原文传递
河南济源泗涧沟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彥堂 《华夏考古》 1999年第2期25-36,113,共13页
Sijiangou is an important graveyard outside of the old town of Zhi State in Jiyuan City,Henan. It was excavated in 1991 by the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105 tombs including tho... Sijiangou is an important graveyard outside of the old town of Zhi State in Jiyuan City,Henan. It was excavated in 1991 by the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105 tomb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were discoveredand thus provided a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s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Zhi State. B-esides, a great number of well-preserved painted pottery vessels are the gems of the Han Dy-nast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济源 随葬品 泗涧 洞室墓 轵国故城 墓地 中原地区 竖井墓道 战国晚期 彩绘陶壶
原文传递
中国陶瓷史上的两次误读及其匡正--兼及“釉陶”概念的源流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彦堂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中国陶瓷史上曾先后发生过“误瓷为陶”和“误陶为瓷”两次对研究对象的误读,其本源在于对“釉陶”这一学术概念的无限制引申而继之的匡正过程,则是对这一概念的厘定这两个误读事件及其匡正过程的学术意义,并不局限在陶瓷史领域这种学... 中国陶瓷史上曾先后发生过“误瓷为陶”和“误陶为瓷”两次对研究对象的误读,其本源在于对“釉陶”这一学术概念的无限制引申而继之的匡正过程,则是对这一概念的厘定这两个误读事件及其匡正过程的学术意义,并不局限在陶瓷史领域这种学术讨论所探索并树立的路径和学人风范,充分反映出学术界尤其是考古学界严谨审慎的学风,以及敢于探索、突破窠臼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史 釉陶 匡正 原始瓷器 低温铅釉陶器
原文传递
关于汉代低温铅釉陶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彦堂 《古代文明辑刊》 2005年第1期303-315,共13页
一、引言低温铅釉陶的发明是汉代制陶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展开,全国已发掘的汉代墓葬数以十万计,低温铅釉陶器的出土蔚为大观,出土地点也遍布大半个中国。在一些地区的特定时段内,铅釉陶器... 一、引言低温铅釉陶的发明是汉代制陶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展开,全国已发掘的汉代墓葬数以十万计,低温铅釉陶器的出土蔚为大观,出土地点也遍布大半个中国。在一些地区的特定时段内,铅釉陶器甚至一度成为汉墓随葬品的主流。因此,对这类器物的研究,无疑应是汉代墓葬综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汉代盛极一时的低温铅釉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陶器 釉陶 墓葬 地区 工作 低温
原文传递
斗口跳斗拱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1-107,50,共8页
一斗口跳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是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种,是斗拱出跳的简洁形式。《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对四至八铺作的各类斗拱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唯对斗口跳和把首绞项作两项未曾涉及,卷三十和三十一“大木作图样”中也... 一斗口跳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是结构较为简单的一种,是斗拱出跳的简洁形式。《营造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对四至八铺作的各类斗拱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唯对斗口跳和把首绞项作两项未曾涉及,卷三十和三十一“大木作图样”中也同样缺如。因此,斗口跳拱的具体作法在《法式》中并不明了。但在卷十七“大木作功限”中规定了“斗口跳每缝用拱斗等数: “科口跳每柱头外出跳一朵用拱斗等下项泥道拱一只华拱头一只栌头一只交互斗一只散斗二只闇栔二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拱 补间铺作 泥道拱 人字拱 大木作 营造法式 相关问题 交互斗 华拱 中国古代建筑
原文传递
从新出土的《明太祖诏正岳镇海渎神号碑》谈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中原文物》 1998年第1期92-96,共5页
从新出土的《明太祖诏正岳镇海渎神号碑》谈起●陈彦堂辛革一、发现1996年7月,济源市文物保管所在济渎庙的维修工程中,于庙内渊德门西侧发现了一通石碑。碑面为青灰色石灰岩质,作圆首长方形。碑身通高450米、宽170米... 从新出土的《明太祖诏正岳镇海渎神号碑》谈起●陈彦堂辛革一、发现1996年7月,济源市文物保管所在济渎庙的维修工程中,于庙内渊德门西侧发现了一通石碑。碑面为青灰色石灰岩质,作圆首长方形。碑身通高450米、宽170米、厚045米,掩埋在一不规则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渎庙 《明史》 明太祖 朱元璋 岳镇 渎神 济水 县志 《汉书·郊祀志》 北海
原文传递
从吉美、大都会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对秦汉文物的不同诠释与解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彦堂 《博物院》 2017年第6期96-104,共9页
近年来,先后在欧美国家举办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和"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为主题的大型文物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也踵事增华。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展览的展览背景、策展理念、陈展方... 近年来,先后在欧美国家举办了"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和"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为主题的大型文物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也踵事增华。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展览的展览背景、策展理念、陈展方式、文物意涵阐发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分析,认为这些展览虽然都是以秦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为展品,甚至展品有大量的重复,但策展人所要表达的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文物的组合方式与陈展形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此比较其间的异同,可以总结为:"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实际上是经由中国本土学者对欧洲观众解读汉代文物的展览,所体现的历史观也是中国学术界的认知;"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展则是以美国视角诠释秦汉文物的古代艺术品展览,所要表达的历史观念和艺术史观有别于国内的话语体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与前二者都有差异,基本可以视为中国官方版中国通史的文物陈列,与该馆通史陈列的主题思想和理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风展” “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 “秦汉文明”展 秦汉文物 策展理念 诠释与解读
原文传递
《明成祖告北海神诏文》释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彦堂 辛革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一据乾隆版《济源县志》记载,明朝初年曾在今河南省济源市的济渎庙内敕立四大御碑,即明太祖洪武三年《诏正岳镇海渎神号碑》、《祭告北海神制碑》、洪武十年《祭告济渎神制碑》及明成祖永乐五年《祭告北海神制碑》。恰前年仲春。
关键词 济渎庙 济源县志 神号 思明府 西平州 岳镇 河南省济源市 明朝政府 明初 沐晟
原文传递
关于五代后汉《陇西公奉宣祭渎记》碑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东海 陈彦堂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河南济源新近甄别出一通祭祀济水神的石碑。本文对其年号详加考订,确认该碑属于五代时期的后汉王朝。同时,对祭祀的原因、典仪以及主祭官身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济源 后汉 祭祀 陇西公 石碑
原文传递
河南济源市桐花沟十号汉墓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彦堂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8-88,共11页
The Tonghuagou cemetery is located north of Tonghuagou village, Zhicheng town, Jiyuan city, and was excavated on a large scale in 1991. Among the uncovered graves the largest is the No. 10 Han tomb, a rectangular cata... The Tonghuagou cemetery is located north of Tonghuagou village, Zhicheng town, Jiyuan city, and was excavated on a large scale in 1991. Among the uncovered graves the largest is the No. 10 Han tomb, a rectangular catacomb consisting of a passage, a corridor and a chamber, with the major axis pointing to the west and east. It yielded 47 funeral objects, including pottery pots, a urn, granary, stove, well and table molds, incense burners, a dish, eared cups, a zun trileg cylindric container and tomb figures, a bronze mirror, and a small iron knife. Its whole appearance suggests that the tomb goes back probably to an earlier stage of the mid Eastern Han period and even to the late stage of the early Eastern 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济源市 桐花沟村 中国 文物考古 墓葬 形制 随葬品
全文增补中
信阳长合关大墓劫后的辉煌
16
作者 陈彦堂 郭民卿 祝贺 《文物天地》 2003年第3期38-43,共9页
2002年9月30日夜,我们突然被告知,信阳长台关有一座大型墓葬被破坏,木椁板已经露出,需进行紧急清理发掘。在大家沉浸在国庆大假的当口儿,10月2日早上我拎起简单的行囊,独自登上了南行的列车。20世纪50年代末,原河南文物工作队曾在长台... 2002年9月30日夜,我们突然被告知,信阳长台关有一座大型墓葬被破坏,木椁板已经露出,需进行紧急清理发掘。在大家沉浸在国庆大假的当口儿,10月2日早上我拎起简单的行囊,独自登上了南行的列车。20世纪50年代末,原河南文物工作队曾在长台关发掘了两座大型楚国木椁墓,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漆木器和青铜礼乐器,长台关楚墓遂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由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青铜编钟演奏的。这自然也引起了不法之徒的觊觎,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棺室 楚国 后室 墓葬 楚墓 主室 长台关 墓室 随葬器物 随葬品 河南 信阳
全文增补中
肯尼亚考古手札:古与今的对话
17
作者 陈彦堂 《美成在久》 2021年第5期82-95,共14页
在肯尼亚格迪古城遗址的一座清真寺礼拜龛拱门上,保留着一个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凹坑。当地人告诉中国考古队员,这些圆坑内原本都镶嵌有中国瓷器,后来随着古城的荒废而被人盗走。能在一座隐秘的非洲中古时期的城市废墟中看见中国古代... 在肯尼亚格迪古城遗址的一座清真寺礼拜龛拱门上,保留着一个个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凹坑。当地人告诉中国考古队员,这些圆坑内原本都镶嵌有中国瓷器,后来随着古城的荒废而被人盗走。能在一座隐秘的非洲中古时期的城市废墟中看见中国古代瓷器的身影,着实令考古队员倍感亲切,更令其直观地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文化通过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华文明所蕴藏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古城遗址 中华文明 中古时期 中国古代瓷器 清真寺 古与今 肯尼亚
原文传递
美食与美器盛宴下的中国——陶器开创器皿的时代
18
作者 陈彦堂 《中华遗产》 2010年第2期18-31,共14页
几乎没有人怀疑,饮食器皿中最早出现的是陶器。中国古代的文献以及大量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多与陶器的发明有关的材料,如“神农耕而做陶”、“燧人氏制陶”、“虞舜制陶”、“昆吾作陶”等等。但实际上,中国发明陶器的时间要比这些文... 几乎没有人怀疑,饮食器皿中最早出现的是陶器。中国古代的文献以及大量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多与陶器的发明有关的材料,如“神农耕而做陶”、“燧人氏制陶”、“虞舜制陶”、“昆吾作陶”等等。但实际上,中国发明陶器的时间要比这些文献和传说所描绘的还要早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中国 器皿 美食 民间传说 文献 发明 虞舜
原文传递
漆木器:红与黑的秘密
19
作者 陈彦堂 郝勤建(摄影) 《中华遗产》 2010年第2期50-65,共16页
1977年,当一只朱红色髹漆木碗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300年间的宁(波)绍(兴)平原,已经存在着高超的漆木器制造业——这件髹漆木碗为瓜棱状,采用一块整木镟挖成型,腹部和足部分离明... 1977年,当一只朱红色髹漆木碗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300年间的宁(波)绍(兴)平原,已经存在着高超的漆木器制造业——这件髹漆木碗为瓜棱状,采用一块整木镟挖成型,腹部和足部分离明显,可见加工技法非常成熟到位;木碗的外壁上均匀地涂上了一层朱红色涂料,至今仍有光泽,经化学成分分析和光谱检测,涂料为天然生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器 秘密 河姆渡遗址 成分分析 公元前 木碗 制造业 涂料
原文传递
两汉时期的济源及其陶器─—济源汉代陶器图说之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彦堂 《华夏考古》 CSSCI 2000年第1期66-68,共3页
Jiyuan city in the northwestern Henan Province is the origin of the Ji river - one of the four famous rivers in Ancient China. Jiyuan, centered in Zhi City, was very pro sperous during the Han Dynasties. The unearthed... Jiyuan city in the northwestern Henan Province is the origin of the Ji river - one of the four famous rivers in Ancient China. Jiyuan, centered in Zhi City, was very pro sperous during the Han Dynasties. The unearthed colorful artifacts from this region reflect its prosp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 汉代 两汉时期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