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姜黄素光动力复合涂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
1
作者 张鹏敏 王文秀 +3 位作者 孙剑锋 陈志周 马倩云 王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3,共11页
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相互作用增强姜黄素光动力抑菌效果,并从形态特征、细胞膜功能、能量代谢和DNA结构等方面入手阐释该涂膜在细胞水平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抑菌效果,含姜黄素质量浓度... 本研究采用壳聚糖为原料,利用离子相互作用增强姜黄素光动力抑菌效果,并从形态特征、细胞膜功能、能量代谢和DNA结构等方面入手阐释该涂膜在细胞水平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显著提高了抑菌效果,含姜黄素质量浓度15 mg/L的涂膜溶液经波长为420 nm蓝光光照5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总数下降6.89(lg(CFU/mL)),并且姜黄素质量浓度和光照时间是影响该技术抑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光动力灭活处理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从而破坏细胞膜,促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出现细胞内容物泄漏以及细胞皱缩的现象。同时也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升,破坏内源酶结构,引发细菌防御系统崩溃,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被氧化分解,从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由此可见,壳聚糖/姜黄素光动力涂膜有应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源性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灭活 姜黄素 壳聚糖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新梨7号⁃南果梨混合梨汁的配比优化
2
作者 李明初 陈志周 +5 位作者 刘文慧 季佳琪 李冬霞 谭雅宁 王颉 牟建楼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30-37,共8页
该研究以新梨7号梨汁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体积比的南果梨汁制作混合梨汁。对混合梨汁的基本理化指标、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进行测定,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oscopy,HS⁃... 该研究以新梨7号梨汁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体积比的南果梨汁制作混合梨汁。对混合梨汁的基本理化指标、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进行测定,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oscopy,HS⁃GC⁃IMS)分析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定方法,确定适宜的原料配比。结果表明,新梨7号梨汁与南果梨汁体积比为7∶3时,感官评价最优,综合评价总分为6.28,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较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强,且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较多。因此,确定新梨7号梨汁与南果梨汁以体积比7∶3进行混合梨汁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梨汁 理化指标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价 原料配比
下载PDF
黄精功能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菡 万鹏 +3 位作者 杨壮 刘旭 马艳莉 陈志周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29,38,共6页
综述了黄精的多种活性成分及提取方法,阐述了黄精的功能活性,着重讨论了其作用机制,并对黄精类产品进行了整理汇总,分析了黄精在深加工方面的现状,以期为黄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精 活性成分 功能活性 产品应用
下载PDF
黄精发酵豆乳的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功能性分析
4
作者 刘菡 万鹏 +4 位作者 孙俊 刘旭 杨壮 马艳莉 陈志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5,共10页
以酸度、pH值、持水性及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借助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曲面分析法优化黄精发酵豆乳的工艺参数。测定成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评价黄精发酵豆乳的总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 以酸度、pH值、持水性及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借助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曲面分析法优化黄精发酵豆乳的工艺参数。测定成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评价黄精发酵豆乳的总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后的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6.4(g/mL)、豆浆与复原乳体积比6∶4、黄精添加量2%、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5 h。通过对比黄精发酵豆乳(Polygonatum sibiricum fermented soymilk,P-FSM)和发酵豆乳(fermented soymilk,FSM)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力,研究发现PFSM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0±0.06)、(1.86±0.07)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螯合能力及总抗氧化活力分别为(57.63±0.31)%、(42.57±0.32)%、(37.43±0.59)%、(263.40±1.67)mg/kg,均略高于FSM。对发酵后两者进行大豆异黄酮的检测,发现P-FSM对结合态糖苷型异黄酮的转化率比FSM高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发酵豆乳 工艺优化 抗氧化性 大豆异黄酮
下载PDF
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志周 牟建楼 +3 位作者 王林 迟建 于志彬 孙兰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47-250,共4页
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可通过自然因素迅速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是一种新型绿色包装材料。本试验以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加入增强剂、增塑剂、乳化剂和脱膜剂,制成固含量为15.0%~18.0%的水溶性胶,在钢板上流延涂布成膜,经干燥后揭膜。通过单... 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可通过自然因素迅速降解,符合环保要求,是一种新型绿色包装材料。本试验以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加入增强剂、增塑剂、乳化剂和脱膜剂,制成固含量为15.0%~18.0%的水溶性胶,在钢板上流延涂布成膜,经干燥后揭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材料、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浓度为11.0%,可溶性淀粉1.0%,甘油4.0%,吐温80为1.0%,硅油0.8%。在80~90℃下干燥20min,可得到性能较好的水溶性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水溶性薄膜 成膜工艺
下载PDF
壳聚糖的成膜性及其在食品保鲜、包装上的应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志周 牟建楼 +2 位作者 臧蕊 孙兰芳 倪志广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
综述了壳聚糖成膜性的影响因素,壳聚糖膜在果蔬保鲜、食品保鲜及可食性包装膜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壳聚糖 成膜性 脱乙酰基甲壳素 几丁质 (1 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 结构 果蔬保鲜 食品保鲜 可食性包装膜
下载PDF
《食品包装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志周 于志彬 +2 位作者 迟建 臧蕊 孙兰芳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3,共2页
《食品包装学》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 ,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食品包装学》 选修课程 能力培养 综合性 实践性 直观教具 “包装意识”
下载PDF
成膜介质和还原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志周 张子德 +2 位作者 田金强 臧蕊 徐立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69,共3页
研究了成膜介质和还原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SP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自制玻璃板上成膜效果最好;亚硫酸钠可明显提高SPI膜的抗拉强度,对透气度和透光率影响不显著;添加0.1%亚硫酸钠的SPI膜抗拉强度最大,超过0.1%,抗拉强... 研究了成膜介质和还原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SP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自制玻璃板上成膜效果最好;亚硫酸钠可明显提高SPI膜的抗拉强度,对透气度和透光率影响不显著;添加0.1%亚硫酸钠的SPI膜抗拉强度最大,超过0.1%,抗拉强度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介质 大豆分离蛋白 还原荆 性能
原文传递
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志周 张子德 +3 位作者 牟建楼 臧蕊 孙兰芳 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216,共5页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 a2SO3)、交联剂(谷氨酰胺转胺酶)对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5.0%、甘油1.5%、N a2SO30.1%...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 a2SO3)、交联剂(谷氨酰胺转胺酶)对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5.0%、甘油1.5%、N a2SO30.1%、TG酶0.2%,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膜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甘油含量,N a2SO3和TG酶的浓度对膜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工艺参数优化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保鲜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志周 牟建楼 +3 位作者 林杨 于志彬 迟建 李岩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常温下贮藏,经大豆分离蛋白膜处理的鸡蛋保鲜期至少延长2周,其中4.0%大豆分离蛋白,2.0%甘油,0.05%Na2SO3,0.1%TG酶配置的膜液处理组效果最好,比对照组保鲜期延长5周。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膜 鸡蛋 保鲜期
下载PDF
增强剂和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志周 张子德 +2 位作者 田金强 迟建 于志彬 《保鲜与加工》 CAS 2004年第2期21-23,共3页
研究了可溶性淀粉、明胶、琼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4种增强剂和谷氨酰胺转胺酶(TG)、单宁、多聚磷酸钠3种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液加入可溶性淀粉、明胶、琼脂和多聚磷酸钠,不能很好地改善膜的性能;加入CM... 研究了可溶性淀粉、明胶、琼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4种增强剂和谷氨酰胺转胺酶(TG)、单宁、多聚磷酸钠3种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液加入可溶性淀粉、明胶、琼脂和多聚磷酸钠,不能很好地改善膜的性能;加入CMC-Na和TG酶与单宁,能显著的增加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加入单宁的膜为棕黄色,表观效果较差;加入0.15%TG酶,膜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剂 交联剂 大豆分离蛋白 膜性能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膜保鲜鸡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志周 牟建楼 +3 位作者 孙兰芳 王林 臧蕊 赵丛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210-213,共4页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室温下贮藏,经大豆分离蛋白膜处理的鸡蛋保鲜期至少延长2周。通过干耗率、气室高度、蛋黄指数三因素对贮存6周的鸡蛋进行综合质量评定,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保鲜效果最好的...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室温下贮藏,经大豆分离蛋白膜处理的鸡蛋保鲜期至少延长2周。通过干耗率、气室高度、蛋黄指数三因素对贮存6周的鸡蛋进行综合质量评定,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保鲜效果最好的因子组合为:4.0%大豆分离蛋白、1.0%甘油、0.05%Na2SO3、0.2%TG酶。最佳条件中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鸡蛋保鲜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Na2SO3浓度,甘油含量对鸡蛋保鲜作用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膜 鸡蛋 保鲜期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生物降解复合薄膜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志周 牟建楼 +2 位作者 刘玮佳 于志彬 孙兰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3,共8页
目的以壳聚糖(chitosan)、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基础成膜原料,探究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工艺过程。方法以薄膜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透光率和吸水率为评判标准,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 目的以壳聚糖(chitosan)、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基础成膜原料,探究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制备工艺过程。方法以薄膜断裂伸长率、抗张强度、透光率和吸水率为评判标准,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纳米SiO2含量、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含量、膜液pH值等3个因素对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出了制备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最佳工艺参数,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分数为2.0%、膜液pH值为3.0,3个因素对改性薄膜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分散剂含量>纳米SiO2含量>pH值。结论获得了纳米SiO2改性木薯淀粉/PVA/壳聚糖薄膜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壳聚糖 木薯淀粉 聚乙烯醇(PVA)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增强剂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志周 贾云芝 于志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91-293,共3页
以薄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吸水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度函数综合评分方法,研究了增强剂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可溶性淀粉,薄膜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光率明显增大,但薄膜拉伸... 以薄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吸水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隶属度函数综合评分方法,研究了增强剂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可溶性淀粉,薄膜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光率明显增大,但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减小;添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薄膜拉伸强度和吸水率明显增大,断裂伸长率明显减小,透光率几乎没有变化;加入明胶,薄膜的拉伸强度增大不明显,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均有显著提高,吸水率明显减小,当明胶浓度为0.200%时,薄膜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4.69MPa,断裂伸长率为45.65%,透光率为13.78%,吸水率为4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聚乙烯醇 薄膜 增强剂 明胶
原文传递
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志周 王建清 刘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51,共5页
以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本成膜物质,添加适宜助剂,对其成膜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玉米淀粉质量浓度、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增塑剂甘油体积分数和交联剂戊二醛体积分数对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以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为基本成膜物质,添加适宜助剂,对其成膜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玉米淀粉质量浓度、聚乙烯醇质量浓度、增塑剂甘油体积分数和交联剂戊二醛体积分数对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6.5g/mL玉米淀粉和3.5g/mL聚乙烯醇溶液中添加4.0%甘油和0.6%戊二醛,100℃水浴下交联反应25min,刮膜后70-90℃恒温干燥45min,所得到的可降解薄膜不仅呈现良好的外观,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张强度、伸长率和透光率,其抗张强度达27.18MPa,伸长率达309.5%,透光率为5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聚乙烯醇 可降解薄膜 工艺
下载PDF
板栗果酒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志周 张子德 +2 位作者 田金强 赵丛枝 倪志广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1,64,共4页
以板栗为原料,采用液态法发酵生产板栗果酒,结果表明,栗仁∶水为1∶4,用0.2%SO2护色,浆液灭酶10min,75℃糊化30~40min,添加25%自配复合糖化酶,65℃糖化60min,70℃至碘液反应完全,接种0.2‰酵母,在25℃主发酵6~7d,经陈酿、澄清、调配... 以板栗为原料,采用液态法发酵生产板栗果酒,结果表明,栗仁∶水为1∶4,用0.2%SO2护色,浆液灭酶10min,75℃糊化30~40min,添加25%自配复合糖化酶,65℃糖化60min,70℃至碘液反应完全,接种0.2‰酵母,在25℃主发酵6~7d,经陈酿、澄清、调配可得到色、香、味俱佳的优质板栗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果酒 生产工艺 口感 风味
下载PDF
聚乙烯醇成膜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志周 王建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聚乙烯醇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增塑剂、乳化剂、增强剂、脱膜剂对聚乙烯醇流延涂布成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2.0%,甘油质... 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聚乙烯醇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增塑剂、乳化剂、增强剂、脱膜剂对聚乙烯醇流延涂布成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水溶性薄膜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2.0%,甘油质量分数2.0%,吐温80质量分数1.0%,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1.0%,二甲基硅油质量分数0.8%,80~90℃干燥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成膜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日用品纸包装创新设计及分析
18
作者 霍瑞洁 陈志周 宋海燕 《天津造纸》 2023年第4期37-41,48,共6页
本文对日用品纸包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现有设计方法的特点及不足,并以"两面针"艾草香皂为研究对象,对其内中外包装进行创新包装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最后,提出了日用品纸包装创新设计... 本文对日用品纸包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现有设计方法的特点及不足,并以"两面针"艾草香皂为研究对象,对其内中外包装进行创新包装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最后,提出了日用品纸包装创新设计的主要方向及创新设计方法,以期为日用品纸包装的设计研发提供借鉴。今后,应将传统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相结合,开发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日用品纸包装;此外,应注意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日用品纸包装设计的功能性和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包装 创新设计 传统文化
下载PDF
绿色印刷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志周 封晴霞 +2 位作者 要志雯 王婷婷 顾晓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印刷的发展趋势,为绿色印刷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当前中国绿色印刷的发展状况、重要性,以及绿色印刷在包装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印刷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资源消耗不断,环境问题日益... 目的探讨印刷的发展趋势,为绿色印刷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当前中国绿色印刷的发展状况、重要性,以及绿色印刷在包装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印刷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资源消耗不断,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人们对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予了高度重视,绿色印刷关系着未来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印刷必不可少。绿色印刷是当今时代印刷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印刷 印刷材料 进展
下载PDF
纳米SiO2超声分散条件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志周 王洁琛 +2 位作者 马倩云 王颖 王铭昭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5-90,共6页
目的以木薯淀粉、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为基本成膜物质,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并研究纳米材料分散性,以期改善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对木薯淀粉/聚乙烯醇... 目的以木薯淀粉、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为基本成膜物质,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并研究纳米材料分散性,以期改善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对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壳聚糖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到纳米SiO2的最佳分散条件,超声功率为240 W,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复合薄膜的综合评分达到了0.68;对复合薄膜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超声温度,其次是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性。结论获得了制备复合薄膜时纳米SiO2的最佳分散条件,为新型复合薄膜材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木薯淀粉 聚乙烯醇 壳聚糖 分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