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究
1
作者 陈忻 陆冠尧 +2 位作者 江学顶 徐颂 张永利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4期0111-0114,共4页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压环节,尽管国内一直在加强建设生产实习,推出一系列方案与举措,但是环境工程这种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并未深刻落实。本文以文献检索与实例分析的方法,阐明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和问题,对比国...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压环节,尽管国内一直在加强建设生产实习,推出一系列方案与举措,但是环境工程这种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并未深刻落实。本文以文献检索与实例分析的方法,阐明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和问题,对比国内外的生产实习模式,提出我们应该如何高质量地开展环境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简述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学院建设模式,明晰它独特的生产实习方式,从中获取高质量开展生产实习的措施,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生产实习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环境工程 生产实习
下载PDF
空间目标天基光学定位方法综述
2
作者 李瑶 陈忻 饶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近年来空间目标定位领域不断结合网络协同、多模融合等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基于天基光学探测的定位方法以隐蔽性好、测量精度高的独特优势在民用和国防领域应用广泛。为了分析不同情景下适用于不同类型目标的定位方法,针对基于天... 近年来空间目标定位领域不断结合网络协同、多模融合等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基于天基光学探测的定位方法以隐蔽性好、测量精度高的独特优势在民用和国防领域应用广泛。为了分析不同情景下适用于不同类型目标的定位方法,针对基于天基光学探测的空间小目标定位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天基光学探测技术的发展、空间目标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空间目标定位的概念。然后着重分析适用于空间“小、弱”目标的单星和多星定位方法,并对近年提出的异质传感器联合定位展开说明。最后,依据成像过程建立空间目标定位误差分析模型,分析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占比并根据现存问题做出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光学探测 空间运动目标 小目标 定位方法 定位精度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机制的探究
3
作者 陆冠尧 高恒 +1 位作者 张永利 陈忻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期0143-0147,共5页
为了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机制,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产业界对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迅... 为了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机制,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产业界对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本文探讨如何借助产业界的力量,优化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机制,以培养更适应未来环境工程领域需求的专业人才。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概念、优势和挑战,以及它如何影响环境工程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讨论如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旨在为高等教育界、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以引领未来的教育和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产教融合 培养
下载PDF
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忻 银河 +6 位作者 金哲峰 于杰 杨克新 杨博文 刘鹏群 秦晓宽 朱立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5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造模组38只,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法制备CS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益肾... 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大鼠脊髓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5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造模组38只,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法制备CS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益肾养髓方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剂量药液灌胃,1次/d,连续4周。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运动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轴突变化,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降低(P<0.05),脊髓神经元髓鞘可见“洋葱皮”样松解,轴突退化萎缩,脊髓组织GAP-43 mRNA及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养髓方各剂量组大鼠BBB评分明显增加(P<0.05),髓鞘脱失、轴突退化有不同程度改善,益肾养髓方低、中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GAP-4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肾养髓方可有效改善CSM大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组织GAP-43表达,促进脊髓神经元轴突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元 轴突再生 益肾养髓方 大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戌 韩涛 +7 位作者 齐保玉 银河 陈忻 于杰 冯敏山 杨克新 高景华 朱立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45-347,共3页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失稳、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北京地区颈椎和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3.8%和9.0%,颈部和腰...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腰椎失稳、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北京地区颈椎和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3.8%和9.0%,颈部和腰部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脊柱退行性疾病 循证实践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丹酚酸A调控miR-940与miR-576-5p促进退变终板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展嘉文 王尚全 +12 位作者 陈明 孙凯 于杰 李玲慧 魏戌 孙武 陈忻 蔡楚豪 张伟业 韩涛 尹煜辉 唐彬 朱立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82-989,共8页
目的:观察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退变终板软骨细胞(cartilaginous endplates cells,CEPCs)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的潜在非编码RNA(micro-RNA,miRNA)作用靶点。方法:从腰椎间盘手术标本中分离CEPCs,用不同浓度SAA(2、5、10μM... 目的:观察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退变终板软骨细胞(cartilaginous endplates cells,CEPCs)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的潜在非编码RNA(micro-RNA,miRNA)作用靶点。方法:从腰椎间盘手术标本中分离CEPCs,用不同浓度SAA(2、5、10μM处理24、48、72 h,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SAA的最适剂量和干预时间。通过阿利新蓝染色和对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5,ADAMTS-5)、基质金属肽酶3(matrix metallopepridase 3,MMP-3)、Ⅱ型胶原a1(clollagen typeⅡa1,Col2a1)的蛋白表达检测,分析SAA对IL-1β诱导的退变CEPCs的干预作用。进一步结合生信分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并应用miRNA模拟物(miR-mimics)与抑制剂(miR-inhibitor),验证SAA对潜在靶miRNAs的调控作用。结果:10μM SAA处理48 h显著提高了CEPCs活性,增加了白细胞介素(interlenkin-1β,IL-1β)所抑制的糖胺聚糖积累与Col2a1表达,并降低了细胞基质中ADAMTS-5与MMP3表达(P<0.05)。通过生物信息分析筛选与差异基因表达检测,确定了SAA的潜在靶miRNAs为miR-940和miR-576-5p。进一步在SAA处理组中加入miR-940-mimic或miR-576-5p-mimic,与SAA处理组相比过表达miR-940或miR-576-5p后CEPCs基质中ADAMTS-5与MMP3表达显著升高,Col2a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SAA能够提高CEPCs活性,改善退变CEPCs的基质成分表达,而SAA的调控作用与抑制miR-940和miR-576-5p表达有关,两者可能是SAA调节CEPCs退变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丹酚酸A 终板软骨细胞 细胞外基质 MICRO-RNA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江学顶 陆冠尧 +2 位作者 梁植 宋宪强 陈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1期0133-0136,共4页
在当前深化思政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改革教育评价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同时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旨在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指明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当前深化思政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改革教育评价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同时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旨在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指明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究造成问题可能的原因,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作为一种相对新颖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存在许多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团队素质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管理机制不够齐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使得各级政府和中外合作办学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统筹协调、均衡发展、科学建设师资队伍,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评估体系,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实现质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国内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
8
作者 张永利 董方岩 +2 位作者 高恒 陆冠尧 陈忻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12期0158-0162,共5页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教育合作方式,正日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国际化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办学模式为学生、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教育合作方式,正日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国际化教育、促进文化交流以及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办学模式为学生、教育机构和社会都创造了多方面的利益。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揭示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发展历程、实际运作方式以及在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本文明晰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概念及其演进的历史和背景,探索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三种重要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教管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合作模式。本研究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提供参照?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模式 探索
下载PDF
Fe-ZSM-5协同真空紫外和过硫酸盐催化氧化甲苯的强化工艺与机制
9
作者 李江鸿 许伟城 +5 位作者 梁发文 李富华 吴小莲 江学顶 林志峰 陈忻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5-684,共10页
近年来,真空紫外(VUV)协同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已被逐渐开发用于处理低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然而,如何根据VUV及PMS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从而提高工业低浓度苯系VOCs的降解和矿化效率成为当前的挑战.因此,本研究从改性ZSM-... 近年来,真空紫外(VUV)协同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已被逐渐开发用于处理低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然而,如何根据VUV及PMS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从而提高工业低浓度苯系VOCs的降解和矿化效率成为当前的挑战.因此,本研究从改性ZSM-5的酸性入手,通过浸渍湿法成功制备了Fe-ZSM-5催化剂.利用Fe-ZSM-5耦合真空紫外和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体系在湿法条件下降解低浓度甲苯污染物,并对其催化性能和降解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UV+PMS+Fe-ZSM-5体系在240 min内仍能保持接近100.0%的甲苯去除率,矿化率高达67.0%.采用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吡啶红外(Py-FTIR)等表征对样品酸类型和酸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e改性减少了ZSM-5催化剂Brønsted酸的量,而显著增加了Lewis酸的量,有利于提高反应的活性和稳定性.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结果表明,在VUV+PMS+Fe-ZSM-5体系下,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作为主要活性物种参与了甲苯的降解.液相色谱-质谱(LC-MS)检测到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醋酸、丙酸、2-戊酮等多种中间产物,而气相色谱仪(GC)没有检测到出口气体中的气态中间产物,表明该工艺能有效避免空气的二次污染并将中间产物转移到液相进行下一步处理.研究结果为VUV/PMS湿法处理工业低浓度苯系VOCs工艺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 过硫酸盐 湿法 Fe-ZSM-5 甲苯
原文传递
基于RNA测序的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鹏群 银河 +3 位作者 陈忻 张博宇 金哲峰 朱立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88-95,共8页
目的采用RNA测序技术,从基因与分子层面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脊髓压迫法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中药组于术后1周开始予益肾养髓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 目的采用RNA测序技术,从基因与分子层面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采用脊髓压迫法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大鼠模型,中药组于术后1周开始予益肾养髓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RNA测序技术筛选各组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检测差异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差异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4周开始,中药组大鼠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髓鞘不完整,可见断裂或卷曲,神经元线粒体嵴断裂、缺失;中药组髓鞘结构排列较规则,线粒体形态破坏较轻。RNA测序技术筛选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差异基因303个(153个上调、150个下调),模型组与中药组差异基因341个(130个上调、211个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得到117个共表达基因,显著性排名前3位的基因分别为Gpnmb、cd68、Caspase-1;差异共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免疫、再生、代谢等,细胞组分包括细胞、胞外区、分子复合物等,分子功能包含受体调节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CREB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PAR信号通路等显著相关。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组织Gpnmb、cd68、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脊髓组织Gpnmb、cd68、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肾养髓方可能通过Gpnmb、cd68、Caspase-1等靶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涉及神经系统调节、免疫、代谢及反馈调节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并通过CREB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PAR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介导细胞凋亡、焦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养髓方 脊髓型颈椎病 RNA测序技术 差异表达基因 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现状
11
作者 杨博文 马国梁 +5 位作者 陈忻 孙凯 秦晓宽 许博 银河 朱立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037-3041,共5页
巨大型腰椎间盘症(GLDH)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目前存在着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困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若未经手术干预会出现髓核自行回纳或... 巨大型腰椎间盘症(GLDH)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目前存在着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困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若未经手术干预会出现髓核自行回纳或减小的现象,没有出现明显神经损害的GLDH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突出物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免于承受手术的风险与负担,为其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突出物的减少。但目前对于如何预测突出物是否会发生重吸收以及非手术疗法的选择、预后判断等问题尚无定论,且各种非手术疗法缺少更高级别的循证研究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治疗 重吸收 病理机制 治疗策略 中医药疗法 针灸 中药
下载PDF
MRI T_(2)加权有无髓内高信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药保守治疗的短期疗效及预后
12
作者 杨博文 朱立国 +5 位作者 陈忻 金哲峰 魏戌 孙凯 秦晓宽 银河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中药保守治疗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进行保守治疗的CSM患者129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颈椎MRI T2加权是否出现髓内高信号(ISI)将其分为2组,ISI组和无ISI组...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中药保守治疗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进行保守治疗的CSM患者129例,根据患者就诊时颈椎MRI T2加权是否出现髓内高信号(ISI)将其分为2组,ISI组和无ISI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药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价患者颈椎功能;观察各组患者手术率和入组到转手术时间。结果治疗前,ISI组JOA评分低于无ISI组(P<0.05)。治疗2、4周,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ISI组JOA评分治疗4周与治疗前差值低于无ISI组(P<0.05)。无ISI组转手术治疗4例(5.9%),ISI组转手术治疗17例(27.9%),2组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ISI组从入组到转入手术时间为7~35个月,平均15.5个月;ISI组从入组到转手术时间为3~34个月,平均15.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T2加权出现ISI的CSM患者中药保守治疗短期疗效及预后均较无ISI的CSM患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中药保守治疗 T_(2)加权髓内高信号 MRI
原文传递
纳米磁性空心二氧化硅球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赵琴 陈忻 +1 位作者 余阳 杨宇翔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963-974,共12页
以官能化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采用简单、绿色的方法制备了腔大小和壳厚均匀的磁性空心二氧化硅微球(MHSS)。通过改变[Fe2+]/[Fe3+]的摩尔比和铁盐的摩尔浓度,在SiO2表面沉积磁性颗粒(Fe3O4)。所制得的磁性空心硅球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 以官能化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采用简单、绿色的方法制备了腔大小和壳厚均匀的磁性空心二氧化硅微球(MHSS)。通过改变[Fe2+]/[Fe3+]的摩尔比和铁盐的摩尔浓度,在SiO2表面沉积磁性颗粒(Fe3O4)。所制得的磁性空心硅球在室温下表现出超顺磁性。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散射(XRD)对MHS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0.10 M铁盐和2:1 [Fe2+]/[Fe3+]摩尔比条件下制备的MHSS样品具有较大的空腔空间和超顺磁性,内部氨基功能化的MHSS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99mTc标记,研究MHSS在体内的磁性靶向分布。这些结果表明MHSS在磁性靶向给药系统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空心微球 二氧化硅空心球 MHSS 磁靶向 铁盐 同位素99mTc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铍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14
作者 刘鹏群 朱立国 +4 位作者 陈忻 谭贵红 刘志伟 银河 金哲峰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铍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LVTPS)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TLVTP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组、对照组,各30例。超声组给予超声引导下...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铍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LVTPS)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TLVTP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超声组、对照组,各30例。超声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验痛点操作法进行铍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各方向腰椎活动度及治疗次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周,2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超声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后超声组各方向腰椎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超声组治疗1、2、3、4次分别有1、21、7、1例;对照组治疗1、2、3、4次分别有0、6、17、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超声引导下铍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椎活动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超声 铍针
原文传递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忻 刘爱文 +2 位作者 陈纯馨 梁颖妍 洪祥乐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1,共3页
为了解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在体外模拟人胃液的条件下,用比色法及紫外光解法测定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和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为了解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在体外模拟人胃液的条件下,用比色法及紫外光解法测定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和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亚硝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亚硝胺的阻断率达52.41%~73.20%,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达50.57%~73.31%;在被测物中,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在加入量为6 g/L时,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亚硝胺 亚硝酸钠 清除 阻断
下载PDF
黄芩苷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忻 张楠 +2 位作者 邹海艳 赵晖 穆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0月龄(老龄)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每天30mg/kg)3天制备小鼠帕金森病模型;黄芩苷组灌胃黄芩苷(每天100mg/kg,共15天);用悬挂、游泳实验检测小鼠...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0月龄(老龄)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每天30mg/kg)3天制备小鼠帕金森病模型;黄芩苷组灌胃黄芩苷(每天100mg/kg,共15天);用悬挂、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肢体运动功能;HPLC法测定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谷胱苷肽(GSH)、谷胱苷肽过氧化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小鼠脑冰冻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损伤情况。结果(1)模型组小鼠悬挂和游泳实验分值及脑纹状体DA含量均显著降低,黑质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说明模型复制成功。(2)黄芩苷能够防止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丢失,防止模型小鼠纹状体DA含量的降低,并显著升高小鼠脑内GSH水平。但短时间给黄芩苷不能明显改善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结论黄芩苷预防给药对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下载PDF
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病理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74
17
作者 陈忻 张楠 +1 位作者 赵晖 穆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研究鱼藤酮所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变化及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油乳液(2mg/kg),按所建立的评分标准记分,有记分即终止给药。中脑黑质病理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 目的研究鱼藤酮所致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变化及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油乳液(2mg/kg),按所建立的评分标准记分,有记分即终止给药。中脑黑质病理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鱼藤酮用药36d,96%的大鼠出现行为学改变,记分为1-2分者51%,4-6分者15%,8~10分者30%。约3%不敏感。记2分及以上的动物,黑质细胞缺失显著。从黑质TH染色细胞胞体的形态及突起损伤程度见,随着行为学记分的增加损伤加剧。结论动物行为变化主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受损和缺失所引起。行为学记分能相应反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鱼藤酮 帕金森病模型
下载PDF
从板栗壳中提取棕色素及棕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忻 陈纯馨 +1 位作者 张俊敏 陈梅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2-54,共3页
研究了从板栗壳中提取一种新的食用棕色素,用65%的乙醇溶液提取时,提取率为18.7%。该棕色素的理化性质实验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并有一定的耐光性及耐热性;K+、Cu2+、Mg2+、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研究了从板栗壳中提取一种新的食用棕色素,用65%的乙醇溶液提取时,提取率为18.7%。该棕色素的理化性质实验表明:板栗壳棕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并有一定的耐光性及耐热性;K+、Cu2+、Mg2+、Zn2+对色素无不良影响,Fe3+、Al3+使色素变色;葡萄糖使色素颜色稍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 板栗壳 提取 棕色素 理化性质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和稀土联合使用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忻 袁毅桦 +1 位作者 潘坚定 孙恢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4-158,共5页
为提高印染污水处理效果,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为絮凝剂,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联合使用时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的投加量、溶液pH、温度、沉淀时间对印染污水的脱色率、除浊率、氨氮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羧... 为提高印染污水处理效果,以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为絮凝剂,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联合使用时羧甲基壳聚糖和硝酸镧的投加量、溶液pH、温度、沉淀时间对印染污水的脱色率、除浊率、氨氮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羧甲基壳聚糖浓度为400mg/L,稀土硝酸镧浓度为20mg/L,反应温度45℃,pH2.5,沉降时间为4h时对印染污水的脱色率和除浊率分别是95%、96.69%,COD的去除率80%,氨氮去除率70%;羧甲基壳聚糖与硝酸镧联合使用的絮凝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羧甲基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印染污水 脱色 氨氮 絮凝
下载PDF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忻 董晓丹 +2 位作者 张楠 赵晖 穆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芩苷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造模前、后及造模后8 h黄芩苷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剂量为100 mg...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芩苷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造模前、后及造模后8 h黄芩苷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剂量为100 mg.kg-1.d-1);造模后24 h记录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得分,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结果】黄芩苷能降低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缺血侧脑组织中SOD、GSH-Px、CAT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药理学 脑缺血/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