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的时间分辨测量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思富 丁伯南 +4 位作者 夏连胜 畅理华 章林文 汪伟 李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7-320,共4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装置利用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 2 Me V注入器上进行了切伦科夫光的...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装置利用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 2 Me V注入器上进行了切伦科夫光的验证实验和时间分辨的束剖面测量实验。分析表明 ,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分别为 1 .75 ns和 0 .7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切伦科夫辐射 注入器 时间分辨测量 直线感应加速器
下载PDF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思富 夏连胜 +1 位作者 章林文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束流剖面信息的获得对于加速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强流短脉冲电子加速器束剖面测量技术作了评述。目前,发展时间分辨的快响应的光学测量技术及实时在线测量为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测量技术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直线感应加速器 注入器
下载PDF
绝缘子真空沿面闪络统计学模型常数的初步测量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思富 何佳龙 +3 位作者 江孝国 王远 吕璐 刘尔祥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9,25,共9页
利用一套平行平板型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平台,测量了脉冲功率装置中常用绝缘材料在真空45°绝缘结构中的沿面闪络统计学模型常数。实验平台使用基于Marx-Blumlein方式产生高压方波脉冲的高压源,输出电压半高全宽120 ns,前沿30 ns,90%平... 利用一套平行平板型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平台,测量了脉冲功率装置中常用绝缘材料在真空45°绝缘结构中的沿面闪络统计学模型常数。实验平台使用基于Marx-Blumlein方式产生高压方波脉冲的高压源,输出电压半高全宽120 ns,前沿30 ns,90%平顶80 ns,电压幅度在180~280 kV之间。按照相应的防止出现明显系统性缺陷的测试规范,利用厚度在0.7~0.9 cm、下底直径在7~10 cm范围内的绝缘子样品进行了真空沿面闪络实验。以获得的沿面闪络首次击穿数据,计算得到浇注尼龙的沿面闪络统计学模型常数为223.1,而交联聚苯乙烯和有机玻璃材料的沿面闪络统计学模型常数分别大于258.1和263.9。这些结果与其他文献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沿面闪络 统计学模型常数 45°绝缘子 系统性缺陷 测试规范
下载PDF
带电粒子加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技术实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思富 黄子平 石金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共17页
现代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已有100年的历史。给出了粒子加速器主要类型的简单分类图表,从粒子加速器发展过程中相关概念演变和加速器技术逻辑发展的角度,概述了粒子加速器的基本类型、基本工作原理、相应的技术实现途径以及各类加速器的典... 现代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已有100年的历史。给出了粒子加速器主要类型的简单分类图表,从粒子加速器发展过程中相关概念演变和加速器技术逻辑发展的角度,概述了粒子加速器的基本类型、基本工作原理、相应的技术实现途径以及各类加速器的典型的技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加速器 静电场 时变电磁场 单次加速 累积加速
下载PDF
平行平板型真空沿面闪络实验系统的放电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思富 何佳龙 +3 位作者 王远 江孝国 吕璐 刘尔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27-4035,共9页
为了研究真空沿面闪络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问题,搭建了1套MHz猝发多脉冲平行平板型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平台。利用示波器记录的电压信号、像普通电荷耦合元件(CCD)和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元件(ICCD)相机记录的光学图像、绝缘体表面放电痕迹、电极... 为了研究真空沿面闪络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问题,搭建了1套MHz猝发多脉冲平行平板型真空沿面闪络实验平台。利用示波器记录的电压信号、像普通电荷耦合元件(CCD)和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元件(ICCD)相机记录的光学图像、绝缘体表面放电痕迹、电极表面放电痕迹等信息,对实验系统的高压放电现象进行了综合诊断并对实验系统进行了调试。诊断和调试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在高压运行时除了有绝缘子沿面闪络外,还有绝缘隔板放电、水电阻表面放电、绝缘子体击穿和真空电极击穿等放电现象,这些放电现象用某单一的诊断信息来判断是不容易区分的;改进后的沿面闪络实验系统在圆台形绝缘子实验中仍然有9%的几率发生真空电极击穿。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在击穿场强较高的沿面闪络实验系统中,真空电极击穿场强与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击穿场强处于同一数量级所致,这是击穿场强较高的沿面闪络实验系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综合各种诊断信息,确认沿面闪络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对于沿面闪络实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沿面闪络 实验结果有效性 绝缘子 真空电极击穿 放电诊断 击穿场强
原文传递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斑实时测量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思富 夏连胜 +4 位作者 李勤 禹海军 杨琼松 王勐 章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斑实时测量的装置。切伦科夫辐射体采用厚度为0.5mm、直径为80mm的石英玻璃,背面经过磨砂处理,安装在磁密封真空传动装置上,可以随传动杆上下左右转动。切伦科夫光经滤光片后由CC...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斑实时测量的装置。切伦科夫辐射体采用厚度为0.5mm、直径为80mm的石英玻璃,背面经过磨砂处理,安装在磁密封真空传动装置上,可以随传动杆上下左右转动。切伦科夫光经滤光片后由CCD相机进行接收,图像信号经CA MPE 1000F(H)型黑白图像采集卡读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报告了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12MeVLIA和2MeV注入器上进行的束斑测量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束斑测量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 CCD相机 束流剖面监测系统 切伦科夫辐射
下载PDF
ELV-8型加速管电子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思富 殷学军 +3 位作者 刘振灏 张仲发 郑威 徐宗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3-516,共4页
ELV-8型加速器的加速管分为变梯度加速管段和等梯度加速管段两部分。阴极为六硼化镧平面阴极。电子束的聚焦采用变梯度场聚焦 ,使电子束成为层流束。电子枪的平面电极使得阴极发射面前的电场均匀 ,从而使得加速管的电子光学系统对初始... ELV-8型加速器的加速管分为变梯度加速管段和等梯度加速管段两部分。阴极为六硼化镧平面阴极。电子束的聚焦采用变梯度场聚焦 ,使电子束成为层流束。电子枪的平面电极使得阴极发射面前的电场均匀 ,从而使得加速管的电子光学系统对初始条件不过于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V-8型加速管 六硼棚镧阴极 变梯度加速管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束 电子枪
下载PDF
神龙二号加速器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7
8
作者 石金水 邓建军 +30 位作者 章林文 李劲 夏连胜 陈思富 代志勇 李勤 李洪 赖青贵 禹海军 江孝国 杨安民 黄子平 李远 张篁 李欣 蒋薇 秦玲 刘小平 谌怡 廖树清 谢宇彤 陈德彪 何佳龙 章文卫 朱隽 丁亨松 戴光森 王远 王毅 马冰 王敏鸿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神龙二号加速器是一台以M H z 猝发率猝发工作的三脉冲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该加速器输出的三脉冲电子束,相邻两脉冲间最小时间间隔300 n s ,而且可调,每个脉冲电子束的电子能量1 8 -20 M e V 、束流强度大于等于2 k A .当电子束与轫致... 神龙二号加速器是一台以M H z 猝发率猝发工作的三脉冲直线感应电子加速器.该加速器输出的三脉冲电子束,相邻两脉冲间最小时间间隔300 n s ,而且可调,每个脉冲电子束的电子能量1 8 -20 M e V 、束流强度大于等于2 k A .当电子束与轫致辐射转换靶相互作用时,可产生三个强X 光脉冲,X 光斑点尺寸小于等于2 m m ( F W H M ),距靶1 m 处照射量大于等于7 . 7 4 × 1 0^- 2C /k g ( 0 0 R ).该加速器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三脉冲功率源设计、三脉冲强流高品质电子束源的产生、加速场建造、束流传输线设计、轫致辐射转换靶设计、测量与诊断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三脉冲 猝发 脉冲功率 束流
下载PDF
利用光学渡越辐射进行强流束诊断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国君 刘承俊 +2 位作者 林郁正 陈思富 张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15-1218,共4页
 描述了光学渡越辐射用于束流诊断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对18MeV,2.7kA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进行诊断的实验方案。在解决了在强流束测量中强背景干扰等问题后,获得了光学渡越辐射的特征图案,据此测量了强流脉冲束的剖面、能量...  描述了光学渡越辐射用于束流诊断的理论依据,介绍了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对18MeV,2.7kA的强流脉冲电子束进行诊断的实验方案。在解决了在强流束测量中强背景干扰等问题后,获得了光学渡越辐射的特征图案,据此测量了强流脉冲束的剖面、能量、发散角和发射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光学渡越辐射方法是强流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渡越辐射 束流诊断 直线感应加速器 束剖面 发射度
下载PDF
2MeV注入器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诊断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邓建军 陈思富 +3 位作者 李劲 畅里华 杨国君 林郁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5-707,共3页
 介绍了利用磁分析器和电子束产生的契伦科夫辐射光诊断直线感应加速器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的原理、方法及诊断系统,对中物院2MeV感应叠加型注入器的2kA强流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进行实验诊断,并与二极管电压进行对比分析。测得...  介绍了利用磁分析器和电子束产生的契伦科夫辐射光诊断直线感应加速器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的原理、方法及诊断系统,对中物院2MeV感应叠加型注入器的2kA强流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能谱进行实验诊断,并与二极管电压进行对比分析。测得能量约2.2MeV,60ns内最大能量变化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时间分辨能谱 光诊断 契伦科夫辐射 磁分析器 直线感应加速器
下载PDF
亚微秒脉冲下高梯度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隽 夏连胜 +5 位作者 陈思富 何佳龙 张开志 石金水 章林文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9-1452,共4页
介绍了一种由聚酰亚胺和不锈钢叠加而成的高梯度绝缘子的实验研究工作。该绝缘子样品的直径60mm,厚度8mm,在脉冲宽度120ns(FWHM)的电压脉冲加载下最高获得了接近13MV/m的绝缘强度。研究了测试方法以及绝缘层厚度与金属层厚度的比例对高... 介绍了一种由聚酰亚胺和不锈钢叠加而成的高梯度绝缘子的实验研究工作。该绝缘子样品的直径60mm,厚度8mm,在脉冲宽度120ns(FWHM)的电压脉冲加载下最高获得了接近13MV/m的绝缘强度。研究了测试方法以及绝缘层厚度与金属层厚度的比例对高梯度绝缘子绝缘强度的影响,并与相同尺寸的普通材料绝缘子的绝缘强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梯度绝缘子的绝缘强度明显高于仅由聚酰亚胺构成的普通绝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高梯度绝缘子 微堆层绝缘子 介质壁 加速器
下载PDF
250 kV,1 MHz重复率方波三脉冲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欣 陈思富 +3 位作者 丁亨松 黄子平 王雷 荆晓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9-782,共4页
阐述了一种新的实现高功率高重复率方波脉冲源的技术途径,利用高压快恢复整流硅堆把三个独立的方波脉冲合成为一个MHz重复率的方波三脉冲。通过合理的串并联设计,可以提高硅堆在高频脉冲下的反向耐压,并使硅堆通过的正向脉冲电流达到kA... 阐述了一种新的实现高功率高重复率方波脉冲源的技术途径,利用高压快恢复整流硅堆把三个独立的方波脉冲合成为一个MHz重复率的方波三脉冲。通过合理的串并联设计,可以提高硅堆在高频脉冲下的反向耐压,并使硅堆通过的正向脉冲电流达到kA量级。方波三脉冲源输出指标达到了电压250kV,脉冲电流10kA,峰值功率2.5GW,重复率1MHz,脉冲上升时间约40ns,脉冲平顶宽度50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堆 重复率 脉冲 高压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时间分辨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伟 畅里华 +3 位作者 陈思富 李剑 杨国君 邓建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942,共4页
简单介绍了LIA注入器中强流脉冲电子束能谱分布及发射度的测量原理.应用变象管扫描相机测量了脉冲宽度为100ns的强流脉冲电子束的能谱分布及发射度两个参量,得到了具有时间分辨本领为1ns的切伦科夫辐射图像.为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的研制... 简单介绍了LIA注入器中强流脉冲电子束能谱分布及发射度的测量原理.应用变象管扫描相机测量了脉冲宽度为100ns的强流脉冲电子束的能谱分布及发射度两个参量,得到了具有时间分辨本领为1ns的切伦科夫辐射图像.为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的研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象管扫描相机 高速摄影 能谱分布 发射度 强流脉冲电子束
下载PDF
电磁干扰下时间分辨测量系统信号外触发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远 江孝国 +4 位作者 陈思富 李杰 谢宇彤 禹海军 李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0,共5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束参数时间分辨测量系统的实验布局和特点,分析高压电磁干扰对直线感应加速器中时间分辨测量系统外触发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系统高压电磁干扰后的抑制措施。针对电磁空间干扰情况,主要通过采用光纤传... 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束参数时间分辨测量系统的实验布局和特点,分析高压电磁干扰对直线感应加速器中时间分辨测量系统外触发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系统高压电磁干扰后的抑制措施。针对电磁空间干扰情况,主要通过采用光纤传输控制信号的措施,能很好地传输窄脉冲,信号延时抖动小于2ns,达到了高速信号的可靠传输要求,采用嵌入式控制器既解决了抗电磁干扰的要求,也满足了束参数时间分辨测量系统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脉冲电子束 时间分辨测量 电磁干扰 信号外触发
下载PDF
介质壁加速器高梯度绝缘子研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佳龙 陈思富 +5 位作者 朱隽 夏连胜 石金水 章林文 刘尔祥 吕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04-3008,共5页
与普通绝缘子相比,高梯度绝缘子(HGI)的金属层与绝缘介质层交替排列结构可以抑制真空沿面闪络过程,从而提高沿面闪络场强。使用不同绝缘介质材料和金属材料采用不同加工制备工艺制备的HGI样品其沿面闪络场强差别较大。对所制备的绝缘介... 与普通绝缘子相比,高梯度绝缘子(HGI)的金属层与绝缘介质层交替排列结构可以抑制真空沿面闪络过程,从而提高沿面闪络场强。使用不同绝缘介质材料和金属材料采用不同加工制备工艺制备的HGI样品其沿面闪络场强差别较大。对所制备的绝缘介质层分别为聚酰亚胺、交联聚苯乙烯和尼龙,金属层为不锈钢箔,形状分别为圆柱与圆环型的HGI样品进行了真空沿面耐压测试,并对相同尺寸的纯绝缘介质样品进行了对照实验,得到了不同材料不同制备工艺HGI样品的耐压性能差异。结合样品表面显微照片观察得到的样品表面状况,分析了影响样品沿面闪络场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高梯度绝缘子 介质壁加速器 耐压强度
下载PDF
高能电子辐照对束测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远 谢宇彤 +4 位作者 陈思富 江孝国 朱隽 禹海军 李成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952,共4页
在直线感应加速器束参数测量系统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束参数测量系统的实验布局和特点,分析高能电子辐照对直线感应加速器中测量系统电子器件介电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电子器件介电性能受高能电子辐照后的抑制措施。针对电... 在直线感应加速器束参数测量系统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束参数测量系统的实验布局和特点,分析高能电子辐照对直线感应加速器中测量系统电子器件介电性能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电子器件介电性能受高能电子辐照后的抑制措施。针对电磁空间干扰情况,主要通过采用光纤传输控制信号的措施,能很好地传输窄脉冲,信号延时抖动小,达到了高速信号的可靠传输要求,利用紧凑嵌入式方法,提高了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好保护束参数测量电子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束参数测量 高能电子辐照 电导率 抑制措施
下载PDF
用修正三梯度法测量束流发射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卓 杨国君 +1 位作者 陈思富 石金水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89-1492,共4页
 介绍了修正三梯度法的原理和利用该方法测量发射度的实验装置。编写了基于束包络方程的数值拟合程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用修正三梯度法对3.5MeV注入器出口处脉冲电子束的发射度做了时间分辨的测量。结果表明,当空间电荷力不可忽略时...  介绍了修正三梯度法的原理和利用该方法测量发射度的实验装置。编写了基于束包络方程的数值拟合程序,并进行了模拟计算。用修正三梯度法对3.5MeV注入器出口处脉冲电子束的发射度做了时间分辨的测量。结果表明,当空间电荷力不可忽略时,该注入器输出的电子束脉冲期间中间部分束的发射度为1040π·mm·m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三梯度法 束流发射度 时间分辨测量
下载PDF
高压多脉冲真空间隙击穿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子平 何佳龙 +2 位作者 陈思富 邓建军 王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03-1907,共5页
在真空间隙击穿机理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高压多脉冲下真空间隙的击穿实验方案,对相同材料的多对电极间隙在高压单脉冲和三脉冲下的真空击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脉冲下真空间隙的击穿机理相符,对脉冲数量增加对真空间隙宏观... 在真空间隙击穿机理的理论基础上,设计了高压多脉冲下真空间隙的击穿实验方案,对相同材料的多对电极间隙在高压单脉冲和三脉冲下的真空击穿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脉冲下真空间隙的击穿机理相符,对脉冲数量增加对真空间隙宏观击穿场强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推断出了决定真空间隙宏观击穿场强的关键因素,并对多脉冲加速间隙最大宏观场强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真空间隙 多脉冲 击穿场强
下载PDF
电子束脱除SO_2和NO_x的概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振灏 陈思富 +1 位作者 郑威 张应发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综述了电子束脱硫脱氮的原理、特点和发展.中国成都电厂的电子束脱硫脱氮装置的运行。
关键词 电子束 加速器 烟道气 脱硫 脱氮 燃煤污染 环保
下载PDF
猝发双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组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子平 陈思富 +1 位作者 邓建军 叶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5-699,共5页
在原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组元的基础上,利用电缆延时和电缆反射两种方式获得了间隔500-1000ns的猝发双脉冲输出。在感应加速腔上进行了双脉冲实验,获得了幅度大于200kV、前沿小于35ns、平顶大于60ns的双脉冲加速电压波形。两种... 在原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组元的基础上,利用电缆延时和电缆反射两种方式获得了间隔500-1000ns的猝发双脉冲输出。在感应加速腔上进行了双脉冲实验,获得了幅度大于200kV、前沿小于35ns、平顶大于60ns的双脉冲加速电压波形。两种方式中第一个脉冲的前沿和幅度都达到了原单脉冲组元的水平,表明加速腔负载的变化对波形没有明显影响,但由于电缆对波形的损耗,第二个脉冲的幅度和前沿比第一个脉冲略差。可以利用水介质传输线来代替长电缆,减小传输线的长度及其对波形的损耗。两个脉冲间的幅度差异可以通过改变长电缆的阻抗来调节。实验表明,通过这两种猝发双脉冲的产生方式并结合加速腔磁芯的改进,可简单高效地完成原单脉冲LIA的双脉冲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猝发双脉冲 电缆延时 电缆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