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1
作者 陈怡丽 刘平娟 +6 位作者 余广超 伍众文 郭鹏豪 彭雅琴 李雨芯 刘敏 廖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8—2021年期间从广东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 目的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8—2021年期间从广东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172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NG-Test■CARBA5检测菌株的5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分别检测CAZ-AVI、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的单药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结果172株CRKP对CAZ-AVI耐药率为13.4%,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1.7%,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2%。PCR检测172株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产碳青霉烯酶菌株166株(96.5%)。以PCR检测产碳青霉烯酶基因为参考方法,NG-Test■CARBA5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KPC、NDM、VIM、IMP和OXA-48-like,显示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99.4%。结论CAZ-AVI、多黏菌素B以及替加环素对本地区CRKP菌株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采用NG-Test■CARBA5试验检测CRKP产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型,有利于早期指导临床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多黏菌素B 替加环素 微量肉汤稀释法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与肝癌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游莹 梅美华 +4 位作者 谭宁歆 陈怡丽 池沛冬 何晓顺 黄俊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2,共12页
【目的】探究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TCGA、GTEx、TIMER2.0及q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分期之... 【目的】探究DNA损伤修复基因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临床分期、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本研究中,使用TCGA、GTEx、TIMER2.0及q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FANCI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FANCI与肝癌预后的关系;使用TISIDB数据库探索FANCI与肝癌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的关系;使用STRING数据库探索FANCI相结合的蛋白;使用TCGA及GTEx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通过细胞实验探索了FANCI在肝癌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肝癌组织FANC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01);高表达FANCI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P<0.001);肝癌组织中FANCI的表达与组织活化的CD4+T细胞数目、Th2细胞数目及免疫检查点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且FANCI高表达组的B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明显较低(P<0.01);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FANCI相关基因富集在氨基酸跨膜转运体活性等多种生物过程中;细胞实验发现敲低FANCI后,肝癌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FANCI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起抑制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并作用于氨基酸跨膜转运等通路,与不良预后相关,敲低FANCI后,肝癌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oni贫血补充组Ⅰ 肝癌 免疫浸润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异常对辅助性T细胞17分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怡丽 姜傥 +4 位作者 陈培松 徐贵云 欧阳涓 党亚梅 欧阳惠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异常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内的首次发病未用过药的抑郁发作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25名,测定...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异常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包括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在内的首次发病未用过药的抑郁发作患者32例及正常对照25名,测定受试者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血清皮质醇和细胞因子IL-17的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抑郁障碍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BMC中GR mRNA的表达分别为25.14%和39.56%,患者组显著下降(Z=-2.76,P<0.01);患者组RORγt mRNA的表达、血清IL-17浓度分别为68.70%、83.83 ng/L,而对照组为24.74%、65.60 ng/L,患者组两个指标均显著升高(Z=-3.00,P<0.01;Z=-2.33,P<0.05)。患者组中GR mRNA与RORγt mRNA的表达、IL-17浓度均呈负相关(r=-0.70,P<0.01;r=-0.47,P<0.05);未见其余指标间存在相关(P>0.05)。结论 HPA轴负反馈调节异常对Th17细胞的分化发育及炎性诱导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自身免疫 TH17细胞
下载PDF
某院2008~2012年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怡丽 郭鹏豪 +2 位作者 黄汉 廖康 刘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89-591,594,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变化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结果共... 目的了解近年来儿童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变化和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儿童血液标本中培养出的病原体资料,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其药敏情况。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312株,革兰阳性菌122株;革兰阴性菌190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比例最大(25.96%)。所有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来自儿科血液病区患者,占51.60%。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对常用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存在广泛的耐药。结论该院儿科血流性感染的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致病细菌对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性,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减少耐药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培养 病原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Th17细胞及其在神经免疫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怡丽 姜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研究者们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和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的鼠类模型中,发现了一种白介素(IL)-23相关的且能分泌IL17的新的Th细胞亚群-Th17细胞,为研究免疫调节、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病机理... 研究者们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和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的鼠类模型中,发现了一种白介素(IL)-23相关的且能分泌IL17的新的Th细胞亚群-Th17细胞,为研究免疫调节、宿主防御、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全新途径。随着对Th17细胞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发现Th17细胞的免疫功能与神经免疫疾病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调节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 多发性硬化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实验性 TH17细胞
下载PDF
2009~2012年临床无菌体液标本中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郭鹏豪 廖康 +2 位作者 陈冬梅 陈怡丽 黄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4期3414-3416,共3页
目的 了解该院无菌体液中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09~2012年临床无菌体液中475株真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或VITEK -2鉴定菌种,用ATB FUNGUS3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 了解该院无菌体液中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09~2012年临床无菌体液中475株真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或VITEK -2鉴定菌种,用ATB FUNGUS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75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48.0%(228株),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5.0%(71株)、光滑念珠菌14.7%(70株)、近平滑念珠菌12.2%(58株),新型隐球菌2.3%(11株),其他占7.8%(37株).475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为100%;大部分菌株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在95%以上;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38.6%、73.2%和18.2%.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无菌体液中最常见的真菌;大部分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药物敏感试验 菌群分
下载PDF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郭鹏豪 廖康 +3 位作者 伍众文 何宇婷 陈怡丽 刘敏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3期225-230,共6页
近年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情易被基础病掩盖,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是实现精准临床诊疗... 近年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逐渐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情易被基础病掩盖,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是实现精准临床诊疗的前提和基础。该文对目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标本直接镜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的诊断性能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与评价,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人员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实验室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单、双相抑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傥 陈怡丽 +5 位作者 徐贵云 党亚梅 刘学军 陈培松 欧阳涓 欧阳惠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亚细胞的分布的差异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简称...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亚细胞的分布的差异性。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TR)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简称单相抑郁)患者35例、双相抑郁障碍(简称双相抑郁)患者23例和正常对照30名,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cell,PBMC)中GRαmRNA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Rα在PBMC中的亚细胞分布,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双相抑郁患者组GRαmRNA表达均下降(P<0.05),且与HAMD总分均呈负相关(r=-0.62,P<0.05;r=-0.79,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单、双相抑郁的轻中度、重度亚组的GRαmRNA表达递减(P<0.05)。单、双相抑郁患者组PBMC上GRα表达均显著减少,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提示存在核分布异常;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核内分布呈下降趋势(P<0.05);但单、双相抑郁患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单、双相抑郁组血浆ACTH和血清皮质醇浓度与GRαmRNA的表达均无关(P>0.05)。结论提示GR在单、双相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均可能起重要作用,且GRαmRNA可能仅是抑郁状态指标,无法鉴别单、双相抑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障碍 双相抑郁障碍 糖皮质激素受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醇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伍众文 刘平娟 +3 位作者 郭鹏豪 陈怡丽 廖康 黄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1381-1384,1389,共5页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的1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IBD诊断,将患者分为克罗恩病组(CD)和溃疡性...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的1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IBD诊断,将患者分为克罗恩病组(CD)和溃疡性结肠炎组(UC),收集其入院48 h内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谷氨酸脱氢酶(GDH)、艰难梭菌A/B毒素(CDAB),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粪便艰难梭菌毒素B基因(tcdB),显色培养法检测艰难梭菌,根据艰难梭菌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情况,将患者分为阴性组、定植组和感染组,比较CD和UC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和四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13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克罗恩病组(CD)和溃疡性结肠炎组(UC)例数分别为80(61.5%)和50(38.5%);CD组艰难梭菌定植率和感染率分别为20.0%(16/80)和8.8(7/80)%;溃疡性结肠炎定植率和感染率分别为16.0%(8/50)和26.0%(13/50);两组间一般情况、大便检测情况与炎症标志物中多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色培养法、免疫荧光法检测GDH、CDAB、PCR法检测tcdB的阳性率分别为29.2%、29.2%、3.1%和20.8%。粪便艰难梭菌毒素B基因一步法检测艰难梭菌感染与指南推荐联合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患者比CD患者更容易感染艰难梭菌;需要重视IBD患者的艰难梭菌定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艰难梭菌 定植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V YMDD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彬 陈茶 +1 位作者 徐磊 陈怡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和连续监测法检测65例仅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6,12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 DNA定量水平、两对半和肝功能...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YMDD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荧光定量PCR、ELISA和连续监测法检测65例仅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0个月)、治疗中(6,12个月)YMDD变异的情况、HBV DNA定量水平、两对半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结果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拉米夫定治疗前未检出YMDD变异,治疗6个月时检出YMDD变异5例(7.7%),12个月时12例(18.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率升高(P<0.05)。拉米夫定治疗6,12个月后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和AL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6个月和12个月的HBV DNA定量水平和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治疗时期YMDD变异组与未变异组的ALT,HBV DNA定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5例在治疗6个月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继续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其HBV DNA定量水平比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ALT水平比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6个月时相比升高(P<0.05)。治疗12个月时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3.5%和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YMDD变异的发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YMDD变异的发生对拉米夫定在肝脏炎症活动的改善和HBV复制的抑制方面无显著影响,患者仍呈现HBV DNA的持续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下载PDF
五种艰难梭菌检测方法性能评估
11
作者 伍众文 郭鹏豪 +2 位作者 陈怡丽 魏斯琪 廖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A0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五种常用艰难梭菌检测方法检验性能,探索本实验室艰难梭菌检测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怀疑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标本78例,以实时荧光PCR法为参考,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谷氨酸脱氢酶检测(GDH)... 目的评估五种常用艰难梭菌检测方法检验性能,探索本实验室艰难梭菌检测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怀疑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标本78例,以实时荧光PCR法为参考,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谷氨酸脱氢酶检测(GDH)、免疫荧光法毒素免疫检测(CDAB)、免疫层析法GDH、免疫层析法CDAB,显色培养法5种方法进行检测,对以上5种方法及2种GDH联合CDAB方法(荧光法和层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上述五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94.74%、31.58%、89.47%、10.53%和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P<0.01);特异度分别为89.83%、100.00%、94.92%、100.00%和9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8,P>0.05)。两种GDH联合CDAB方法(荧光法与层析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58%与10.53%、89.83%与94.92%、100.00%与100.00%和98.15%与96.55%。结论GDH结合实时荧光PCR法为实验室艰难梭菌检测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基因型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大敏 黄汉 +2 位作者 廖康 郭鹏豪 陈怡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646-648,共3页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基因型和同源性,为本地区VRE的感染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VRE,E-Test法确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多重PCR法检测万古霉...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基因型和同源性,为本地区VRE的感染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VRE,E-Test法确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多重PCR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菌株的同源性。结果共收集到8株VRE菌株,均为屎肠球菌,分离自腹腔引流液。8株VRE均对万古霉素高度耐药(MIC≥256mg/L),对替考拉宁中介或耐药,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四环素敏感,耐药基因型均为VanA;PFGE分型分为A、B两个克隆,其中7株为A克隆,1株为B克隆。结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VRE菌株均携带VanA基因,且多重耐药,在院内有小范围的流行,但非单一克隆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耐药 肠球菌 基因型 同源性
下载PDF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筛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汉 郭鹏豪 +1 位作者 陈怡丽 廖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985-986,共2页
目的筛查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了解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临床分离的27株[厄他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肠杆菌科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 目的筛查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了解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临床分离的27株[厄他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肠杆菌科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对细菌的MIC,改良Hodge试验作为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27株厄他培南耐药菌株中,包括15株阴沟肠杆菌、7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和1株产酸克雷伯菌。经改良Hodge试验检测出3株阳性菌株,分别为2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产酸克雷伯菌。Hodge试验阳性菌株对美罗培南全部耐药,对亚胺培南2株耐药,1株中介。结论改良Hodge试验可以快速筛查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改良HODGE试验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桂琴 樊超强 +1 位作者 张选平 陈怡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长期全胃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PEG组65例,鼻饲(NGF)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前和置管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比较置管前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长期全胃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PEG组65例,鼻饲(NGF)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前和置管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比较置管前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制定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比分析2组生存质量。结果 2组患者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术后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0.05),PEG组与NGF组比较,术后3个月内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差异显著,PEG组均显著高于NGF组(P<0.05)。2组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内无显著差异,3个月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PEG可以显著改善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长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胃肠内营养 体质量指数 吸入性肺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桂琴 张选平 陈怡丽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入选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组与疗效欠佳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疗效满意组有77例(63.11%),...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入选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疗效满意组与疗效欠佳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疗效满意组有77例(63.11%),疗效欠佳组有45例(36.89%)。疗效满意组的年龄明显较疗效欠佳组大[(49.32±11.62)岁vs.(45.27±11.95)岁,P<0.05],疗效满意组的病程较疗效欠佳组短[(46.56±61.28)月vs.(70.12±83.75)月,P<0.05]。治疗后,疗效满意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胸痛发生率均较疗效欠佳组明显降低(P<0.05)。疗效满意组的咳嗽发生率较疗效欠佳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GERD疗效满意患者具有年龄较大、病程短、胸痛和咳嗽发生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主动筛查研究
16
作者 刘平娟 罗科城 +3 位作者 吴家茵 廖康 胡雯雯 陈怡丽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进行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目细菌(CRE)主动筛查,了解其肠道定植情况及感染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统计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患者肠道CRE...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进行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目细菌(CRE)主动筛查,了解其肠道定植情况及感染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统计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患者肠道CRE主动筛查情况。结果NICU患者肠道CRE主动筛查的阳性率为32.34%(54/167),其中入科定植率为2.40%(4/167),院内获得定植率为29.94%(50/167)。筛查阳性的54株CRE中,90.74%(49/54)为产A类丝氨酸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167例患者中,发生CRE感染的比例占16.77%(28/167);CRE筛查阳性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CU病房肠道CRE主动筛查阳性率高,病人在ICU住院天数越长,病人随之检出CRE的风险越高;肠道CRE筛查阳性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动筛查作为防控CRE感染的一项干预措施,对CRE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非常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肠道主动筛查
原文传递
mecA基因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怡丽 罗敏 +3 位作者 郭鹏豪 黄汉 伍众文 廖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mecA基因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本院患者感染分离的MRSA 83株,分为血流感染组(39株)和非血流感染组(44株)。2组菌株分别进行mecA、PVL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mecA基因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本院患者感染分离的MRSA 83株,分为血流感染组(39株)和非血流感染组(44株)。2组菌株分别进行mecA、PVL基因检测,mec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mecA基因RNA相对表达量。结果83株MRSA mecA阳性77株,阳性率为92.8%,血流感染组mecA基因阳性率为100.0%,非血流感染组8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P<0.05)。两组mecA基因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平耐药菌株的mecA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敏感菌株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L基因阳性率为12.0%,其中血流感染组PVL基因阳性率为7.7%,非血流感染组为1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6,P>0.05)。结论 mecA基因在血流感染的MRSA中分布较高,其RNA相对表达量与利福平的耐药性密切有关。因此,检测mecA基因,对治疗及控制MRSA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 A基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PVL基因
原文传递
某院小儿尿路感染常见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谱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怡丽 黄汉 张丹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2008年-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住院患儿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0%。大肠埃希... 目的了解近年来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2008年-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尿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住院患儿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0%。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占25.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9.3%)及屎肠球菌(15.1%)。尿培养阳性的标本主要来自小儿外科,占59.4%,主要原因为儿科外科病区的患儿大部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复方新诺明;其中55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35.0%),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阳性率为24.4%(10/41)。结论目前小儿尿路感染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临床治疗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尿路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医院电梯按钮的细菌污染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怡丽 黄楚梅 +1 位作者 骆恒芳 廖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20期3563-3564,3567,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电梯按钮细菌污染的情况。方法对医院电梯按钮进行采样检测及细菌菌落计数。结果本次调查在医院电梯按钮上分离出的菌株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占68.80%,其中常见葡萄球菌占45.49%,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占23.31%;革兰阳性杆菌占28.... 目的了解医院电梯按钮细菌污染的情况。方法对医院电梯按钮进行采样检测及细菌菌落计数。结果本次调查在医院电梯按钮上分离出的菌株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占68.80%,其中常见葡萄球菌占45.49%,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占23.31%;革兰阳性杆菌占28.91%,革兰阴性杆菌占2.29%。所有分离菌种中条件致病菌占89.14%,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57%)、鲍曼不动杆菌(2.29%)。不同建筑的电梯按钮分离细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其中旧住院楼分离出了鲍曼不动杆菌(4.93%)。结论电梯按钮的清洁状况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应引起医院的重视并加强监测与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按钮 细菌污染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灭活口咽拭子标本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0
20
作者 陈培松 何宇婷 +7 位作者 黄裕立 陈怡丽 黄浩 余学高 何小洪 欧阳涓 黄彬 刘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两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咽拭子标本。56℃30 min和75%乙醇分别处理1∶2,1∶4,1∶8,1∶1... 目的:探讨不同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两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咽拭子标本。56℃30 min和75%乙醇分别处理1∶2,1∶4,1∶8,1∶16,1∶32比例稀释的咽拭子洗脱液,比较未灭活处理与灭活处理后样本的qPCR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未灭活处理与56℃30 min和75%的乙醇灭活处理后样本循环阈值(Ct)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P<0.001。未灭活与56℃30 min和75%的乙醇灭活Ct值差异均在1以下。结果相关性明显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56℃30 min和75%乙醇处理咽拭子标本,对后续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qPCR检测均无明显的影响。呼吁全国同行共同关注和参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后检测验证,推动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检测,保护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灭活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