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田覆膜直播压槽与覆盖物对水稻出苗的影响
1
作者 熊雪 曹雪仙 +9 位作者 向镜 陈惠哲 武辉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王晶卿 徐一成 赵福建 张玉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探讨水田覆膜直播压槽与覆盖物对土壤温度、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以籼型常规水稻中早39为材料,进行了池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膜上压槽及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缩短出苗时间;在体积较大的覆盖物中加入一定基质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 为探讨水田覆膜直播压槽与覆盖物对土壤温度、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以籼型常规水稻中早39为材料,进行了池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膜上压槽及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缩短出苗时间;在体积较大的覆盖物中加入一定基质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和干物质积累;在体积较小的覆盖物中加入基质对秧苗素质影响不大。本研究中,条播条件下,每1 m覆盖205.9 mL细沙的处理出苗齐、快,秧苗更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覆膜 覆盖物 秧苗素质
下载PDF
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2
作者 高义卓 向镜 +7 位作者 叶天承 孙凯旋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张运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光二极管(LED) 秧苗素质 人工补光
下载PDF
粮油多熟制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3
作者 叶天承 陈惠哲 +7 位作者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熊家欢 孙凯旋 高义卓 张玉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2,27,共7页
近年来,全球不利气候频发,农业生产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尤为艰巨。多熟制作为我国传统种植模式,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肥力,从而增产增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选... 近年来,全球不利气候频发,农业生产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尤为艰巨。多熟制作为我国传统种植模式,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肥力,从而增产增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选取轮作技术能有效保障作物产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多熟制中轮作制研究进展,分析了轮作带来土壤养分和理化性质改变、微生物群落变化和作物产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具体探讨了水稻-大豆轮作技术与现有轮作技术相比的优缺点,以期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为水稻-大豆轮作技术推广与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豆 轮作 产量 土壤养分 微生物
下载PDF
叠盘出苗低温炼芽处理对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
作者 章秋琳 朱德峰 +4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98,共4页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叠盘出苗低温炼芽对薄膜覆盖育秧和露天育秧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育秧下,相比不经低温炼芽的处理,低温炼芽处理的秧苗成苗率增加8.8%,秧苗素质也更高,其中,露天育秧15 d和30 d秧苗的...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叠盘出苗低温炼芽对薄膜覆盖育秧和露天育秧早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育秧下,相比不经低温炼芽的处理,低温炼芽处理的秧苗成苗率增加8.8%,秧苗素质也更高,其中,露天育秧15 d和30 d秧苗的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8.7%和37.1%,秧苗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3.2%和12.5%,秧苗充实度分别提高15.5%和6.9%;在薄膜覆盖育秧下,是否低温炼芽对成苗率影响不显著,但经低温炼芽后的秧苗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呈下降趋势。结果可为早稻育秧缓解低温伤害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叠盘出苗 低温炼芽 秧苗素质
下载PDF
稻-豆与稻-稻复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叶天承 庄雪浩 +7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孙凯旋 高义卓 张玉屏 《作物研究》 2023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为比较稻豆复种模式较常规双季稻种植模式的优势,于2022年在杭州富阳设置早稻-晚稻、春大豆-晚稻与早稻-秋大豆3种种植模式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与大田管理下,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较双季稻模式提升63.3%,... 为比较稻豆复种模式较常规双季稻种植模式的优势,于2022年在杭州富阳设置早稻-晚稻、春大豆-晚稻与早稻-秋大豆3种种植模式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与大田管理下,春大豆-晚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较双季稻模式提升63.3%,主要得益于晚稻产量的提高及春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早稻;春大豆-晚稻模式下晚稻干物质量较双季稻模式晚稻增加206.3%;早稻-秋大豆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双季稻模式提高51.0%,两种模式下早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秋大豆的经济效益高于双季晚稻。稻豆复种可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并提高作物总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复种 水稻 大豆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6
作者 李慧 兰天明 +6 位作者 陈惠哲 张玉屏 武辉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王亚梁 《作物研究》 2023年第2期99-103,109,共6页
杂交稻低播量机插种植苗数不均匀对群体构建不利。为明确种植苗数均匀度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平均每穴苗数为2.4~2.5的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均匀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种植均匀度... 杂交稻低播量机插种植苗数不均匀对群体构建不利。为明确种植苗数均匀度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籼型杂交稻中浙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平均每穴苗数为2.4~2.5的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均匀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种植均匀度),50%~60%(中种植均匀度),30%~40%(低种植均匀度),考察不同处理下群体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提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高峰苗数,但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成穗率影响不大;(2)不同种植均匀度处理对单茎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但通过高种植均匀度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3)提高种植均匀度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但高、中种植均匀度下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与低种植均匀度相比,高种植均匀度显著提高了产量。提高种植苗数均匀度能提高低播量下杂交稻的产量,这为促进杂交稻低播量机插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播种量 种植均匀度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盐胁迫下水稻苗期Na^+和K^+吸收与分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陈惠哲 Natalia Ladatko +3 位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张玉屏 孙宗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7-945,共9页
选择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株系)‘AB52’、‘02402’和‘02435’及敏感品种‘日本晴’,在网室周转箱内,设置5 000和8 000 mg·L-1NaCl两种盐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盐胁迫下苗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Na+和K+的吸收... 选择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株系)‘AB52’、‘02402’和‘02435’及敏感品种‘日本晴’,在网室周转箱内,设置5 000和8 000 mg·L-1NaCl两种盐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盐胁迫下苗期水稻植株不同部位Na+和K+的吸收和分配与品种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株高、绿叶干重和绿叶面积下降,绿叶中的水分含量降低,但茎鞘中的水分含量有所上升。5 000 mg·L-1NaCl胁迫处理10 d,耐盐品种所受的生长影响和叶片伤害程度低于敏感品种,但8 000 mg·L-1NaCl胁迫处理下品种间差异变小。盐胁迫下,水稻植株吸收Na+和置换出K+,但不同器官部位中Na+和K+的区域化分布特征明显,各部位的Na+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绿叶、根、茎鞘和枯叶。下部老叶能优先积累较多Na+而枯黄;绿叶吸收Na+相对较少,维持较低的Na+水平,同时保持较高且稳定的K+含量;植株茎鞘通过选择性吸收大量Na+和置换出一部分K+到叶片中,保持绿叶较稳定的K+含量和相对较低的Na+含量,维持较高的K+/Na+比,从而使植株少受盐害。敏感品种‘日本晴’在盐胁迫下绿叶中的Na+含量相对较高,且5 000 mg·L-1NaCl胁迫下绿叶Na+含量已接近高值,与在8 000 mg·L-1NaCl胁迫下差异不大,而耐盐品种绿叶吸收较少的Na+。另一方面,耐盐品种茎鞘的含K+相对较高,在盐胁迫下能吸收容纳较多的Na+,而绿叶中K+/Na+比较高。可以认为,绿叶的K+/Na+比可作为一个衡量耐盐性的相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耐盐性 NA^+ K^+ 吸收分配规律
下载PDF
丹东杂草稻种子的耐冻能力和低温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惠哲 玄松南 +2 位作者 王渭霞 邵国胜 孙宗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为了解丹东杂草稻种子冬季在野外能存活的原因 ,将丹东杂草稻和对照品种越光的干种子在水中浸不同时间 ,后在 - 2 0℃下处理 7d,在 2 5℃下发芽。对照品种越光在浸种 1h后冷冻处理 ,其种子的发芽率从 98%降为 4 % ,浸种时间延长到 1.5h... 为了解丹东杂草稻种子冬季在野外能存活的原因 ,将丹东杂草稻和对照品种越光的干种子在水中浸不同时间 ,后在 - 2 0℃下处理 7d,在 2 5℃下发芽。对照品种越光在浸种 1h后冷冻处理 ,其种子的发芽率从 98%降为 4 % ,浸种时间延长到 1.5h已不能成苗 ,而丹东杂草稻种子在 1h浸种处理后 ,其发芽基本不受影响 ,甚至在 3h浸种处理后成苗率仍达2 3%。在不同低温下发芽试验中发现丹东杂草稻在 11℃能发芽 ,杂草稻的发芽临界温度要比对照越光低。讨论了杂草稻种子抗冻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 杂草稻 种子 耐冻能力 低温 发芽 品种
下载PDF
水稻免耕机插质量、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惠哲 向镜 +3 位作者 徐一成 林贤青 张玉屏 朱德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616,共7页
以中浙优1号、甬优9号和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以翻耕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水稻的机插质量、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随着泡田时间延长,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免耕机插稻田泡田15d后,0~25cm表层的土壤容重从1.0~1.1g/c... 以中浙优1号、甬优9号和扬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以翻耕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条件下水稻的机插质量、群体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随着泡田时间延长,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免耕机插稻田泡田15d后,0~25cm表层的土壤容重从1.0~1.1g/cm。下降到O.8~0.9g/cm3;免耕机插秧苗种植深度比对照浅40%左右,但翻秧率、漂秧率有所上升;免耕机插导致水稻根系总量降低,且根系多集中于表层(0~5cm),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免耕机插的表层(0~5cm)根系比例分别达77.18%和77.08%,均高于对照;免耕机插产量比对照略有增产,但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免耕机插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机插秧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促花肥施氮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叶片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2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张卫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7-621,共5页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促花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功能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分化初期,施氮量对倒1叶(剑叶)和倒2叶的叶片形态影响较大,但对倒3叶生长影响较小....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促花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功能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分化初期,施氮量对倒1叶(剑叶)和倒2叶的叶片形态影响较大,但对倒3叶生长影响较小.剑叶和倒2叶的长和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加叶面积,提高上部功能叶的叶面积比率,且对叶长的影响大于叶宽,但叶片过长也易造成开花后叶片的挺直度下降,叶片披散,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差.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的SPAD值相应增加,剑叶的SPAD值在叶片展开后约20d达到最大,随后下降;高氮处理下,倒2叶和倒3叶在开花后期SPAD值下降加剧,衰老加快.3)促花肥增加施氮量能提高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齐穗后剑叶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剑叶、倒2叶、倒3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促花肥 施氮量 叶片生长 光合速率 SPAD值
下载PDF
强化栽培对水稻后期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2 位作者 饶龙兵 林贤青 张玉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3-487,共5页
以高产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7954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对水稻中后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在单位面积穗数不占优势下,主要是通过改善水稻后期群体质量,促进大穗形成从而实现增产。在强化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下,抽... 以高产水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7954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对水稻中后期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在单位面积穗数不占优势下,主要是通过改善水稻后期群体质量,促进大穗形成从而实现增产。在强化栽培适宜种植密度下,抽穗期功能叶的配置比较合理,叶片宽且挺,能较好的截获光能,且水稻抽穗期至花后20 d的叶面积衰退率较少,有利于抽穗后光合能力的提高和物质积累,抽穗期茎鞘物质积累多,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保证水稻大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群体质量 大穗 产量
下载PDF
稀植条件下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研究了 19.5 ,13 .5和 7.5穴 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 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 ,稀植促进分蘖发生 ,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 ,13 .5和 7.5穴 m2 比 19.5穴 m2 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 研究了 19.5 ,13 .5和 7.5穴 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 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 ,稀植促进分蘖发生 ,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 ,13 .5和 7.5穴 m2 比 19.5穴 m2 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迟 7和 14d ;随种植密度下降 ,中后期发生的分蘖在茎蘖数中的比例提高 ,相应成穗率也提高 ;早期分蘖所成的穗与后期分蘖所成穗的每穗粒数差异较大 ,结实率差异较小 ,两者的产量差异主要由穗粒数差异引起 ;随种植密度下降 ,分蘖力较弱的组合产量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稀植 分蘖时期 分蘖成穗规律 穗粒结构
下载PDF
超级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效果及产量形成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惠哲 徐一成 +3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朱德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240-4250,共11页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早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水稻 产量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055,共5页
以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为材料,研究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用微生物肥后2个水稻品种分别增产4.1%和8.7%,其中主要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粒重;但分蘖成穗率有所下降;微生物... 以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为材料,研究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用微生物肥后2个水稻品种分别增产4.1%和8.7%,其中主要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粒重;但分蘖成穗率有所下降;微生物肥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穗分化期和齐穗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也有利于增加齐穗期的物质生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肥能提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实现减肥增产,且随着施氮量下降,氮素利用率呈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生物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对发芽率、成苗率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研究分析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协优7954和协优9320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以及秧苗的分蘖能力和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存在着显著差异,饱满度越差,发芽率和成苗率越低,在清水中上浮的种子发... 研究分析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协优7954和协优9320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以及秧苗的分蘖能力和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存在着显著差异,饱满度越差,发芽率和成苗率越低,在清水中上浮的种子发芽率为35%~68%、成苗率为30%~62%;而在1.10比重溶液中下沉的种子,发芽率在97%以上、成苗率在75%以上。在清水中上浮种子的秧苗在分蘖能力、物质生长量均小于饱满度较高种子的秧苗。讨论了水稻生产中选种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饱满度 发芽率 成苗率 秧苗生长
下载PDF
土壤透水状况对水稻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4-37,共4页
以"II优7954"为材料,盘栽比较了不同透水性土壤(常规淹水无渗漏、渗漏10mm/d、20mm/d、40mm/d和无水层无渗漏)对水稻根系生长与N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系生长与土壤透水性关系较大,适当的土壤水分渗透能促进根系生... 以"II优7954"为材料,盘栽比较了不同透水性土壤(常规淹水无渗漏、渗漏10mm/d、20mm/d、40mm/d和无水层无渗漏)对水稻根系生长与N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系生长与土壤透水性关系较大,适当的土壤水分渗透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N素利用。土壤透水量10mm/d有利于水稻早期根系生长,提高根总量和深层根比例,开花期白根比高,N肥吸收利用率达77.05%,远高于常规淹水无渗漏对照,对水稻产量也有促进作用。土壤透水量超过20mm/d时不利于产量提高及后期水稻根系和植株地上部的生长。适当土壤透水能提高籽粒千粒重,但渗漏率超过20mm/d则千粒重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透水性 根系生长 N素利用 千粒重 盆栽
下载PDF
穗肥施氮量对水稻剑叶生长及披垂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246-1249,共4页
以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和180 kg/hm2)对剑叶生长和披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剑叶的长、宽和长宽比均相应增加,施氮对剑叶长度的影响大于叶宽。田间调查分... 以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和180 kg/hm2)对剑叶生长和披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剑叶的长、宽和长宽比均相应增加,施氮对剑叶长度的影响大于叶宽。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剑叶长度与叶片披垂程度呈正相关。穗分化期增加施氮量,挺直叶片的比例下降,而披垂叶和极披叶的比例明显上升,剑叶的披垂系数也增加。国稻6号叶片披垂程度比两优培九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剑叶生长 披垂系数
下载PDF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异及增产潜力 被引量:30
18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2 位作者 杨仕华 张玉屏 林贤青 《中国稻米》 2004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南方地区 稻区 水稻 产量差异 增产潜力
下载PDF
穗肥施氮量对两优培九枝梗及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 kg/hm2)对颖花和枝梗分化和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氮肥增多,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氮素促进水稻穗...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水稻穗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 kg/hm2)对颖花和枝梗分化和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穗分化期氮肥增多,结实率呈下降趋势,而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氮素促进水稻穗部二次枝梗的分化数量,也导致二次枝梗退化增多,每穗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与穗肥施氮量均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52和0.8770。二次枝梗的退化主要发生在穗基部一次枝梗上,增施氮后增加了穗顶部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退化率;穗肥增施氮素会导致颖花退化数增加。穗分化期不施氮肥处理,其退化的颖花主要发生在稻穗基部的二次颖花,一次颖花退化较少,增施氮素后导致穗顶部一次颖花的退化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枝梗 颖花量
下载PDF
稻草机插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3 位作者 王广 徐一成 向镜 张玉屏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9-22,27,共5页
针对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成本高、秧盘储存空间大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新型环保的稻草机插秧盘,并对稻草秧盘所育秧苗的素质、产量及机插后秧盘降解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秧盘培育的秧苗生长健壮,根系能透过秧盘底部,且成毯性较好... 针对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成本高、秧盘储存空间大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新型环保的稻草机插秧盘,并对稻草秧盘所育秧苗的素质、产量及机插后秧盘降解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秧盘培育的秧苗生长健壮,根系能透过秧盘底部,且成毯性较好,搬运过程不断裂,可代替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机插;在相同播种量下,稻草秧盘所育的秧苗素质不如钵形毯状秧盘和塑料平盘,表现为株高下降,叶龄减少,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根冠比等相对较低,表明稻草秧盘中加入的增强剂、防水剂等化学原料不利于秧苗生长;育秧20 d,稻草秧盘质量从153.0 g下降至107.4 g,降解比例达到29.8%,降解速度为1.40 mg(/d.cm2);稻草秧盘机插大田后25 d内基本降解完全,稻草秧盘平均降解速度为2.64 mg(/d.cm2),降解速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稻草秧盘机插水稻的产量与普通塑料秧盘育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秧盘 秧苗素质 机插 产量 降解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