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IGF-1及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日玲 陈新景 +1 位作者 蔡康荣 唐兰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大于胎龄儿(LAG)、适于胎龄儿(AGA)、小于胎龄儿(SGA)三组,分别测定三组新生儿出生时身...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大于胎龄儿(LAG)、适于胎龄儿(AGA)、小于胎龄儿(SGA)三组,分别测定三组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及胎盘重量,同时取脐血采用ELISA法测定IGF-1及IGFBP-3水平。结果(1)三组新生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及胎盘重量3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②脐血IGF-1及IGFBP-3水平在SGA、AGA、LGA三组间比较,LGA组>AGA组>SGA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胎儿发育的重要指标出生体重、身长及胎盘重量与IGF-1及IGFBP-3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IGF-1及IGFBP-3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大于胎龄儿 适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下载PDF
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日玲 蔡康荣 +2 位作者 陈铭珍 张慧琼 方希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9-880,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小儿骨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及其与髓外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5例AL进行免疫分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CXCR4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L患儿骨髓细胞CXCR4表达与髓...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小儿骨髓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及其与髓外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5例AL进行免疫分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小儿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CXCR4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L患儿骨髓细胞CXCR4表达与髓外浸润的相关性。结果AL患儿骨髓细胞CXCR4在ALL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ALL组(P<0.01),my+B-ALL组CXCR4表达阳性率较B-ALL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ALL、NALL、B-ALL、my+B-ALL组血白细胞计数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性(F=0.301 P=0.776),骨髓白血病细胞CXCR4表达的阳性率与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呈正相关(r=0.713 P=0.001)。髓外浸润组白血病细胞CXCR4表达的阳性率为(76.34±11.14)%,非髓外浸润组CXCR4表达的阳性率为(42.65±8.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t=2.703 P=0.001)。结论AL小儿骨髓细胞CXCR4的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迁移、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CXCR4 骨髓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2 位作者 叶泉英 田川 王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52-85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血清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均表达VEGF及VEGFR-2 mRNA,白血病组外周血清VEGF浓度和VEGFR-2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结论:VEGF及VE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存在有异常表达,对AM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SCID小鼠 急性髓系白血病 模型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病骨髓细胞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1 位作者 蔡康荣 李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的异倍体 ,细胞周期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4例血液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的DNA含量 ,计算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结果 白血病组异倍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组的异倍体检出率。... 目的 探讨小儿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的异倍体 ,细胞周期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5 4例血液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的DNA含量 ,计算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结果 白血病组异倍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组的异倍体检出率。 12例非白血病中 4例为异倍体 ,其中 2例癌变。白血病组骨髓细胞S %明显低于对照组。 3例接受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达到完全缓解后 ,其S %明显高于治疗前 ,非白血病组的骨髓细胞周期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常见小儿血液病DNA的分析可为临床诊断、预后、治疗提供客观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血液病 儿童 骨髓细胞DNA
下载PDF
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周期关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2 位作者 蔡康荣 叶中绿 温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 (2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 C诱导 HL-6 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 (2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 C诱导 HL-6 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亡的时 -效关系以及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1)细胞色素 C作用 HL- 6 0细胞2 4小时出现凋亡 ,形成凋亡小体。 (2 )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的作用体现一定的时间效应 ,8~ 2 4小时作用时间范围内 ,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高。 (3)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凋亡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随凋亡率升高 ,S期和 G2 期细胞比例随之下降 ,且 S期细胞比例与凋亡率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r=- 0 .718,P<0 .0 1)。结论 细胞色素 C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 ,其周期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药理学 HL-60细胞 细胞周期 脱噬作用/药物作用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对柔红霉素诱导AML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2 位作者 蔡康荣 方希敏 叶中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2-285,共4页
为了研究细胞色素C体外作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的效应及其对柔红霉素(DNR)诱导 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硝基四氰唑蓝还原试验观察细胞色素C引起AML细胞的分化 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荧光染色方法检... 为了研究细胞色素C体外作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的效应及其对柔红霉素(DNR)诱导 AML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硝基四氰唑蓝还原试验观察细胞色素C引起AML细胞的分化 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AML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单独作 用AML细胞产生的效应不同:浓度为10μl/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可产生分化效应;浓度为20μl/ml的 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效应;浓度为40μ/ml的细胞色素C作用AML细胞,可导致细胞的坏 死。②浓度为10.0μg/ml的细胞色素C预先作用AML细胞导致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浓 度为20.0μg/ml的细胞色素C预先作用对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影响不大(P>0.05)。③如果DNR预先作用 AML细胞后再经细胞色素C处理,两种浓度的细胞色素C均可使DNR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 结论:细胞色素C对柔红霉素(DNR)诱导AML细胞凋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细胞色素C 柔红霉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周期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2 位作者 蔡康荣 叶中绿 温泉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细胞周期的特异性。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2)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亡的时-效关系以及... 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细胞周期的特异性。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2)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亡的时-效关系以及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1)细胞色素C作用HL-60细胞24小时发生凋亡,形成凋亡小体;(2)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体现一定的时间效应,作用时间不同,诱导凋亡率亦不相同,其中作用24小时凋亡率最高;(3)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的作用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随凋亡率升高,S期和G2期细胞比例随之下降,且S期细胞比例与凋亡率二者呈显著负性关系(r=0.718.P<0.01)。结论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其周期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诱导 HL-60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特异性分析
下载PDF
儿科学实习教学中引进《循证医学》内容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1 位作者 谭建新 王欢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本文对儿科学实习中引进《循证医学》课内容的作用及意义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作了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实习生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临床分析题成绩及讨论题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本文对儿科学实习中引进《循证医学》课内容的作用及意义采用随机分组对照作了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实习生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临床分析题成绩及讨论题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5%以上实习生认为循证医学教育对自己有帮助,能扩大视野,启迪临床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受益终身。可见在儿科实习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儿科实习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3 位作者 谭建新 刘汝河 肖红 刘小利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6期166-167,共2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和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组,用法及用量均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体温疗效观察,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和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组,用法及用量均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体温疗效观察,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热毒宁组疗效优于病毒唑组。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细菌作用,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热毒宁注射液 疗效观察 治疗组 病毒唑注射液 经统计学处理 随机双盲法 药物说明书
下载PDF
骨髓细胞DNA含量的分析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生及其治疗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1 位作者 蔡康荣 李锋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51-253,共3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DNA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和骨髓细胞DNA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1 位作者 蔡康荣 李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 (AL)的免疫表型、异倍体、细胞周期分布状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4 2例初诊为AL患儿的免疫表型及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的DNA含量。结果 B -ALL明显多于T -ALL ,髓系抗原在ANLL组中的表达...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 (AL)的免疫表型、异倍体、细胞周期分布状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4 2例初诊为AL患儿的免疫表型及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的DNA含量。结果 B -ALL明显多于T -ALL ,髓系抗原在ANLL组中的表达率依次为CD3 3 >CD13 >CD14>CD15 。 4例AL同时表达了淋系和髓系的抗原 ,预后差。AL患儿骨髓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比例 (S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说明AL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下。ALL组中 ,亚倍体的S %均值与超二倍体、二倍体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 ,ANLL组中 ,CD3 3/CD13<1者的S %均值与CD3 3 /CD13 >1者比较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L患儿的免疫表型、倍体关系、细胞周期及其之间的关系 ,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表型 异倍体 细胞周期 儿童
下载PDF
PTK787在SCID小鼠-人AML模型中的抗骨髓血管生成作用研究
12
作者 陈日玲 王欢 +2 位作者 田川 陈铭珍 叶泉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5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在SCID小鼠-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中对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mRNA(VEGFR-2mRNA)、外周血CD33阳性表达率以及骨髓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RT-PCR法分析30...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在SCID小鼠-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中对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mRNA(VEGFR-2mRNA)、外周血CD33阳性表达率以及骨髓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RT-PCR法分析30例不同组别之间SCID小鼠VEGFR-2mRNA水平的差异。(2)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3表达。(3)采用SP免疫组化法,用兔抗人vWF(vonWille-brandfactor)多克隆抗体标记骨髓内皮细胞,比较不同组别小鼠之间的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1)患病组SCID小鼠外周血VEGFR-2mRNA灰度扫描比为(0.3257±0.0709),高于正常组(0.0826±0.0315)(P<0.05),治疗组为(0.1411±0.0404),与正常组比较(P<0.05)。(2)外周血白细胞CD33的阳性率,治疗组(9.41±1.35%)及患病组(15.08±2.90%)与正常组(0.81±0.11%)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患病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患病组SCID小鼠中骨髓微血管数为(20.4±3.2)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14.2±2.1)个/HP(P<0.001),治疗组为(15.6±2.4)个/HP,与正常组相似(P>0.05)。结论PTK787在体内可以有效的抑制血管生成,一定程度具有抗白血病细胞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TK787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突变的分析
13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1 位作者 王建勋 叶中绿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2期64-66,共3页
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 P1 6基因的突变及其在疾病发生的作用。利用 PCR扩增 P1 6基因的外显子 1、外显子 2 ,并进行缺失突变分析 ,利用均一变性凝胶电泳( CDGE)对外显子 2进行点突变分析。结果显示 :小儿急性白血病缺失突变率异常高 ,5 7... 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 P1 6基因的突变及其在疾病发生的作用。利用 PCR扩增 P1 6基因的外显子 1、外显子 2 ,并进行缺失突变分析 ,利用均一变性凝胶电泳( CDGE)对外显子 2进行点突变分析。结果显示 :小儿急性白血病缺失突变率异常高 ,5 7例患者中有 1 8例发生缺失突变 ,只有 6例发生点突变 ,总突变率为 31 .6 %。ALL患者 P1 6基因的总突变率明显高于 AML患者 ,为 6 4 .7% ,而 AML患者 P1 6基因的总突变率只有 8.7%。我们认为 :P1 6基因的突变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1 6基因含有“CG”DNA重复顺序 ,是小儿急性白血病 P1 6基因缺失突变率高于点突变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P16基因 儿童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和骨髓细胞DNA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14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1 位作者 蔡康荣 李峰 《白血病》 1999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异倍体、细胞周期分布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2 例初诊为AL患儿的免疫表型及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DNA含量。结果 4例AL患者同时表达了B系和...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异倍体、细胞周期分布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2 例初诊为AL患儿的免疫表型及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DNA含量。结果 4例AL患者同时表达了B系和髓系的抗原,预后差。AL患儿骨髓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而且,ALL组中,亚二倍体患者的S期细胞百分率均值与超二倍体患者、二倍体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ANLL组中,CD33 /CD13 < 1 患者的S期细胞百分率均值与CD33 /CD13 > 1 患者比较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L患儿的免疫表型、倍体关系、细胞周期及其之间的关系,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免疫表型 异倍体细胞周期
下载PDF
儿科临床见习改革
15
作者 陈日玲 彭涛 肖红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儿科 临床见习 改革 医学院
下载PDF
24例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16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白血病》 1995年第3期174-175,共2页
24例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陈日玲,陈铭珍我院儿科自1980年1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4例,其中2例演变为急性白血病(AL)。现将24例小儿MDS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24例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陈日玲,陈铭珍我院儿科自1980年1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4例,其中2例演变为急性白血病(AL)。现将24例小儿MDS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10例。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 儿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及fak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邸晓华 陈日玲 +2 位作者 刘小利 田川 郭亚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97-600,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fak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TK787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 本研究旨在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对K56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fak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TK787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TK787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浓度PTK787对K562细胞fa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K787浓度增加与作用时间延长,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或者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TK787作用48小时,以浓度320μmol/L对细胞抑制率最高,继续增加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抑制率增加均不明显。随着PTK787浓度增加,G1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S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TK787浓度由160μmol/L继续升高,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不明显。随着PTK787浓度增加,K562细胞的fak mRNA表达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K787浓度由160μmol/L继续升高,对K562细胞fak mRNA表达的影响亦不明显。结论:PTK787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阻止K562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降低fak mRNA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K562细胞 PTK787 细胞增殖 FAK MRNA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与相关bcl-2、bax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希敏 陈铭珍 +1 位作者 陈日玲 叶中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70-574,共5页
为了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关凋亡基因的bcl-2、bax表达变化的机制,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然后分别用MTT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H... 为了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关凋亡基因的bcl-2、bax表达变化的机制,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然后分别用MTT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HL-60细胞形态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用DNA凝胶电泳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用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胞色素C浓度为0-150mg/L时,细胞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0-37.5mg/L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和明显DNA梯形条带,同时,在该浓度范围内bcl-2表达逐渐减少,而bax表达逐渐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37.5mg/L时,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但细胞出现坏死。结论:细胞色素C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色素C对细胞周期的作用是将细胞阻滞于G1期,并且细胞凋亡率、bcl-2、bax基因的表达的变化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可能与bax的激活和bcl-2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下载PDF
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促凋亡作用及其对bcl-2、bcl-xl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铭珍 方希敏 +1 位作者 陈日玲 叶中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29-173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关凋亡基因bcl-2、bcl-xl表达变化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60细胞24h,然后用MTT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抑制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检测HL-60...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关凋亡基因bcl-2、bcl-xl表达变化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60细胞24h,然后用MTT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抑制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检测HL-60细胞形态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DNA凝胶电泳对HL-60细胞凋亡的检测;用RT-PCR检测bcl-2、bcl-xl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抑制率随着细胞色素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0-37·5mg/L作用HL-60细胞24h,随着细胞色素C浓度的增加,HL-60细胞发生的凋亡逐渐增加,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和明显的DNA梯度条带;同时,在该浓度范围内,bcl-2、bcl-xlmRNA表达逐渐减少;当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37·5mg/L时,细胞凋亡率并不增加,而是下降,但是坏死细胞明显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细胞色素C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bcl-2、bcl-xl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bcl-2、bcl-xl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 BCL-2 基因 bcl-xl
下载PDF
268例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蓝翔 陈日玲 +1 位作者 谭霖 胡利人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影响因素及影响贫血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住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268例明确诊断IDA患儿病例资料,设同期非贫血组患儿进行对照。结果本研究中男、女性患儿检...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影响因素及影响贫血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住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的268例明确诊断IDA患儿病例资料,设同期非贫血组患儿进行对照。结果本研究中男、女性患儿检出率分别为16.1%和31.3%。儿童IDA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年龄、断奶时间、4-6个月添加辅食、挑食、体重增长过快、母亲文化程度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儿童IDA贫血程度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不同分娩医院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6,OR=1.438,95%CI1.048-2.099),不同出生体重患儿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OR=0.414,95%CI 0.217-0.791)。结论儿童IDA应着重以综合预防为主,加大儿童营养保健知识普及范围,实施个体化辅食添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儿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