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变化动态研究
1
作者 赵兴东 林牧 +3 位作者 陈明勇 赵学平 刘木波 马庆庆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无软组织缺损的闭合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体外超声组和对照组,各40例。体外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体外... 目的探讨与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及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无软组织缺损的闭合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体外超声组和对照组,各40例。体外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预后疗效与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周,体外超声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超声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体外超声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体外超声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4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在闭合桡骨远段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骨折愈合 炎症因子 闭合桡骨远段骨折 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曼 刘铭宇 +7 位作者 王仕华 谭栩吉 岩光 付潍毓 饶婉钦 郭贤明 杨云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7-485,共9页
2019—2020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构建了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监测预警体系,大量布设红外相机采集亚洲象活动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亚洲象影像,统计分析后借助移动网络将预警信息自动发布到当地... 2019—2020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构建了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监测预警体系,大量布设红外相机采集亚洲象活动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亚洲象影像,统计分析后借助移动网络将预警信息自动发布到当地村寨预警广播和手机APP、微信及短信,达到自动预警的目标。2021年1—6月,在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布设的579台红外相机通过移动网络自动传输数据294381条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共挑选出野生亚洲象照片及视频4666条,其中,成功预警3901条,有效预警率为83.60%;从预警发布效率来看,能在较短时间(0~4 min)内发布的预警率为88.92%,其中,在0~2 min内发布的预警率为71.21%,表明该系统从数据自动采集、网络传输、人工智能识别亚洲象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以红外相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主构建的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在缓解人象冲突及减轻亚洲象监测员工作强度方面优势明显。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后,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可在今后野生亚洲象活动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亚洲象影像人工智能识别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我国野生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象冲突 人工智能技术 亚洲象 监测 预警 西双版纳
下载PDF
西藏地区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明勇 张冰 +1 位作者 陈德成 曾群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9-390,共2页
从西藏地区牦牛自然病例中分离出 5株大肠杆菌 ,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 ,表明 5株分离菌是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具有很强致病力、血清型不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鉴定 分离
下载PDF
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明勇 张冰 +1 位作者 陈德威 曾群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对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包括分离菌株血清学特性、溶血性、血凝性、菌毛的表达、对小鼠、兔的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结果表明 ,该菌株血清型属 O14 8,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 对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包括分离菌株血清学特性、溶血性、血凝性、菌毛的表达、对小鼠、兔的致病性及抗生素敏感性等。结果表明 ,该菌株血清型属 O14 8,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表现强凝集 ,而对猪、兔的红细胞不凝集 ,血凝能被 D-甘露糖抑制 ,表现为 MSHA;在营养肉汤中经 37℃ ,4 8h培养表达菌毛 ;肌肉接种兔、腹腔接种小白鼠均具有高致病性。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 ,而对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等表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生物学特性 血清学特性 溶血性 血凝性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对鸡的免疫预防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明勇 蒋金书 汪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4-355,共2页
由于耐药虫株的产生、耐药周期的日益缩短和研制新药费用的增加,药物防治球虫病这一传统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免疫预防则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试验研究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活卵囊在不同剂量和方法免疫雏鸡后,对大剂量卵囊攻击... 由于耐药虫株的产生、耐药周期的日益缩短和研制新药费用的增加,药物防治球虫病这一传统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免疫预防则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试验研究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活卵囊在不同剂量和方法免疫雏鸡后,对大剂量卵囊攻击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免疫预防 二次免疫 药物防治 一次免疫 免疫器官 平均增重 免疫保护性 人工感染 抗体滴度
下载PDF
牦牛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明勇 陈德威 +1 位作者 曾群辉 贾君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7-279,共3页
从西藏地区腹泻死亡牦牛中分离出一株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方面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菌株O抗原属O14 8,K88、K99、987P单因子血清均不能... 从西藏地区腹泻死亡牦牛中分离出一株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方面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菌株O抗原属O14 8,K88、K99、987P单因子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 ;该菌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表现强凝集 ,而K88、K99、987P抗血清均不能抑制其它对绵羊、豚鼠、马、鸡红细胞的凝集 ;该菌株在营养肉汤中经 37℃ ,4 8小时培养表达菌毛 ;肌肉接种兔、腹腔接种小鼠均具有高致病性 ;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回肠结扎试验证明 ,该菌能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和热敏性肠毒素 ;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 ,而对链霉素、四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肠毒素型 大肠杆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感染鸡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明勇 高齐瑜 +1 位作者 杨汉春 乔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E株人工感染28日龄SPF雏鸡后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电镜观察和DNA电泳分析结果表明,IBDV感染后12~48h,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经流式细胞计检测和荧...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E株人工感染28日龄SPF雏鸡后鸡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电镜观察和DNA电泳分析结果表明,IBDV感染后12~48h,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经流式细胞计检测和荧光染色观察,统计学分析表明,IBDV感染后24~48h,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试验结果揭示IBDV变异E株人工感染可以诱导雏鸡法氏囊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变异E株 细胞凋亡 SPF鸡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血清总IgE和FeNO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明勇 吴友茹 +3 位作者 朱静 杜蓉 吴君华 袁小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2期2237-22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38例哮喘患者、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39例ACOS患者以及42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比... 目的探讨血清总Ig E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38例哮喘患者、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39例ACOS患者以及42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比较四组的肺功能、血清总Ig E、Fe NO以及T淋巴细胞因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改善值低于哮喘组、AC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S组FEV%显著低于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清总Ig E、Fe NO、CD4^+、CD4^+/CD8^+显著低于哮喘组、ACOS组(P<0.05)。ACOS组血清Ig E、Fe NO、CD4^+/CD8^+显著低于哮喘组、而CD8^+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ACOS组、哮喘组Ig E与FEV1改善值、CD4^+、Fe NO显著相关(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Ig E与FEV%pred、CD4^+、CD8^+显著相关(P<0.05)。ACOS组、哮喘组Fe NO与CD8^+、Ig E显著相关(P<0.05),慢阻肺组Fe NO与CD4^+、CD8^+、CD4^+/CD8^+显著相关(P<0.05)。Fe NO联合Ig E在诊断ACOS时其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以及AUC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诊断效能(P<0.05)。结论 Fe NO联合Ig E检测有助于鉴别ACOS、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IgE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下载PDF
Ka波段径向波导功率合成网络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明勇 窦文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48,共4页
研究了一种Ka波段十二路径向波导-同轴探针形式的空间功率分配合成网络。经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仿真表明:该结构在32.7~38.8GHz的频带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小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065dB,具有宽频带、低插损的优点,从而验证了该结构可以... 研究了一种Ka波段十二路径向波导-同轴探针形式的空间功率分配合成网络。经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仿真表明:该结构在32.7~38.8GHz的频带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小于-20dB,插入损耗小于0.065dB,具有宽频带、低插损的优点,从而验证了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功率合成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频段 径向波导 功率合成
下载PDF
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多价蜂胶灭活苗的研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明勇 曾群辉 +1 位作者 赵立红 张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5,共2页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影响牦牛生产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既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又是其他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因而是继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以后,引起牦牛生产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良好,但其易产生耐药性... 牦牛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影响牦牛生产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既是一种条件性疾病,又是其他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因而是继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以后,引起牦牛生产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传染病.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良好,但其易产生耐药性,且常呈多重耐药,同时对肠道的微生态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对牦牛大肠杆菌病疫苗的研制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杆菌 多价蜂胶灭活苗 研制技术
下载PDF
抗hnRNPB1单克隆抗体结合^(131)I对肺癌小鼠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明勇 李为民 +1 位作者 徐丹 陈文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6-769,共4页
目的观察131I-抗hnRNPB1单克隆抗体(131I-抗hnRNPB1 MAb)、抗hnRNPB1 MAb对肺癌小鼠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用常规氯胺-T法合成131I-抗hnRNPB1 MAb,30只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7 d后,将荷瘤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 目的观察131I-抗hnRNPB1单克隆抗体(131I-抗hnRNPB1 MAb)、抗hnRNPB1 MAb对肺癌小鼠移植瘤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用常规氯胺-T法合成131I-抗hnRNPB1 MAb,30只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7 d后,将荷瘤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组:131I-抗hnRNPB1 MAb 11.1 MBq/鼠单次治疗,组:131I-抗hnRNPB1 MAb 11.1 MBq/鼠强化治疗(给药2次,每次给药间隔3 d),组:Na131I 11.1MBq/鼠,组:抗hnRNPB1 MAb 50μg/鼠,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12 mL/鼠。治疗开始后每周测量1次小鼠肿瘤的长径及短径,4周后处死小鼠,分离肿瘤并称其质量,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作常规HE染色检查。结果治疗结束时,、、、、组小鼠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869±192)mm3、(1987±149)mm3、(6922±532)mm3、(6962±509)mm3、(6597±521)mm3,其中、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的平均肿瘤体积小于组(P<0.05),而、组治疗结束时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7.17%和39.03%,高于(1.36%)、(0.9%)组的抑瘤率(P<0.05),且、组间抑瘤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nRNPB1 MAb结合131I对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抗hnRNPB1 MAB ^131I 放射免疫治疗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口服强的松对血清SP-D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明勇 陈勃江 +1 位作者 吴友茹 刘小英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1期2079-2081,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强的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Ⅲ级及Ⅳ级稳定期COPD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口服强的松15mg/d及20mg/d两组治疗4周,每组32例。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各一份,采用... 目的探讨口服强的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Ⅲ级及Ⅳ级稳定期COPD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口服强的松15mg/d及20mg/d两组治疗4周,每组32例。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各一份,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SP-D浓度。结果治疗前后平均血清SP-D浓度口服15mg/d强的松治疗组患者分别为(134.9±56.3)ng/ml和(91.5±47.4)ng/ml,口服20mg/d强的松组患者分别为(131.2±60.7)ng/ml和(93.4±50.9)ng/ml,每组治疗前后血清平均SP-D水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平均血清SP-D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血清SP-D浓度比治疗前降低,血清SP-D浓度检测可以成为一个潜在COPD治疗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稳定期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强的松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浆Copeptin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明勇 陈斌 +1 位作者 刘小英 陈勃江 《西部医学》 2009年第9期1488-1489,1491,共3页
目的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Copeptin含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ECOPD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达到缓解期患者76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copeptin浓度,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 目的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浆Copeptin含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ECOPD住院治疗时及治疗后达到缓解期患者76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copeptin浓度,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检测。健康人群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阳性率为89.47%,高于WBC、N的阳性发现。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含量与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COPD患者血浆Copeptin深度显著升高,血浆Copeptin检测可作为AECOPD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期 血浆Copeptin
下载PDF
应用ELISA检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血清抗体水平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明勇 蒋金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6,49,共4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血清的抗体水平,重复性好,敏感度高。运用可溶性卵囊抗原检测一次免疫、二次免疫和涓滴免疫鸡的血清抗体,一次免疫呈现很高的抗体水平(1∶160—1∶2560),二次免疫出观再次反应(1∶25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血清的抗体水平,重复性好,敏感度高。运用可溶性卵囊抗原检测一次免疫、二次免疫和涓滴免疫鸡的血清抗体,一次免疫呈现很高的抗体水平(1∶160—1∶2560),二次免疫出观再次反应(1∶2560—1∶5120),而涓滴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很低(1∶80)),药物预防组和不免疫攻毒组只有极弱的阳性反应(1∶10—1∶20),不免疫不攻毒组呈阴性。本试验中,使用可溶性子孢子抗原和可溶性卵囊抗原,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病 血清抗体 ELISA 检测
下载PDF
抗hnRNPB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明勇 李为民 +2 位作者 徐丹 魏大鹏 陈文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 建立分泌抗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 RNP) 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19肽hn RNP B1作为免疫原,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及腹腔注射方法... 目的 建立分泌抗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 RNP) 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 用人工合成的19肽hn RNP B1作为免疫原,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及腹腔注射方法免疫BAL B/ 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 / 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 ISA法筛选。结果 获得稳定分泌抗hn RNP 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2株。EL ISA法检测腹水效价为1∶1.8×10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该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结论 成功构建hn RNP B1单克隆抗体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感染法氏囊培养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明勇 陈德威 +1 位作者 高齐瑜 张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变异 E株人工感染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和DNA电泳分析表明 ,IBDV感染后 4~ 2 4 h,法氏囊培养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经流式细胞计检测、荧光染色观察和统计学分... 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变异 E株人工感染体外培养法氏囊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和DNA电泳分析表明 ,IBDV感染后 4~ 2 4 h,法氏囊培养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征。经流式细胞计检测、荧光染色观察和统计学分析表明 ,IBDV感染后 4~ 2 4 h,法氏囊培养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 (P<0 .0 5,P<0 .0 1)。试验结果说明 IBDV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应用鸡胚法氏囊原代细胞培养鸡IBDV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明勇 郭建华 +1 位作者 高齐瑜 王彩虹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5期50-52,共3页
试用鸡胚法氏囊原代细胞传代、增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不同程度地产生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细胞毒回归鸡试验证实,IBD-VH株组织毒适应于鸡胚法氏囊细胞,并随传代次数增加,病毒... 试用鸡胚法氏囊原代细胞传代、增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不同程度地产生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细胞毒回归鸡试验证实,IBD-VH株组织毒适应于鸡胚法氏囊细胞,并随传代次数增加,病毒增殖能力增强;而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2代之后才开始出现细胞病变效应。比较了IBDV在鸡胚法氏囊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能力的差异,讨论了培养基PH值、小牛血清浓度对鸡胚法氏囊细胞培养及病毒增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IBDV 鸡胚法 细胞培养 疫苗
原文传递
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32例体会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明勇 赵学平 +1 位作者 龚平 张俊凯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5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法在难复性儿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儿,应用小切口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感染、... 目的:探讨小切口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法在难复性儿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儿,应用小切口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骨不连、克氏针松动、畸形愈合,腕关节无残留疼痛、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背侧入路克氏针固定法符合儿童桡骨远端解剖结构,符合其骨折发生机制,是治疗难复性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骨骺
下载PDF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visfatin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明勇 陈斌 +2 位作者 刘小英 徐维国 朱静 《西部医学》 2014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III级及IV级稳定期CO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单纯吸入沙美特罗(50μg)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50μg/500μg)两组,每组42例,每... 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III级及IV级稳定期COPD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单纯吸入沙美特罗(50μg)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50μg/500μg)两组,每组42例,每日吸入2次,每次1吸,疗程8周。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各1份,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visfatin浓度。结果治疗前后平均血清visfatin浓度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组患者分别为(26.1±6.5)ng/ml和(17.2±5.3)ng/ml,治疗前后血清平均visfa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吸入沙美特罗/粉剂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isfatin浓度分别为(27.5±6.9)ng/ml和(26.7±6.5)ng/ml,治疗前后血清平均visfat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治疗,血清visfatin浓度比治疗前降低,血清visfatin浓度检测可成为一个潜在的COPD治疗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稳定期 内脂素 沙美特罗 替卡松粉剂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明勇 朱静 +2 位作者 吴友如 李丹 王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8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化疗,试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2组的...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化疗,试验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低于常规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6,P <0.05)。治疗前2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可减少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