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陈桂平 张淑红 +2 位作者 高凤菊 李亚子 范永山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物化学课程与抗疫知识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抗疫理论、技术、产品和抗疫成果,通过课堂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大学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和要求。该文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生物化学课程与抗疫知识密切相关。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抗疫理论、技术、产品和抗疫成果,通过课堂将伟大抗疫精神传递给大学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和要求。该文通过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挖掘抗疫思政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将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知党恩、跟党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思政元素
下载PDF
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陈桂平 孙超群 翟晓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256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膀胱癌术后尿...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医院接受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256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56例膀胱癌术后有49例(19.14%)发生尿路感染。两组糖尿病、膀胱冲洗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干扰素-γ(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膀胱冲洗时间(≥2 d)及血清CRP、PCT、iNOS、IFN-γ水平为胱癌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膀胱冲洗时间及血清CRP、PCT、iNOS、IFN-γ水平均为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影响因素,临床需加以针对性防范和干预,促进预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手术 尿路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系统化健康教育及情绪释放疗法在膀胱癌术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桂平 翟晓乐 何晓露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及情绪释放疗法在膀胱癌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1日~2023年5月31日诊治的92例行膀胱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及情绪释放疗法在膀胱癌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1日~2023年5月31日诊治的92例行膀胱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释放疗法,对照组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术后3个月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戒烟酒、按时复诊、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及合理锻炼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联合情绪释放疗法有利于缓解膀胱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健康教育 情绪释放疗法 膀胱癌 根治术
下载PDF
不同垄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产量与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段英姿 陈桂平 +4 位作者 姜峰 王晓英 张胜珍 马艳芝 沈玉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7-77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 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生长时期对丹参根与地上部产量和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垄单行[三种密度:H1(8万株·hm^(-2))、H2(10万株·hm^(-2))、H3(13.3万株·hm^(-2))]与大垄双行[三种密度:H4(8万株·hm^(-2))、H5(10万株·hm^(-2))、H6(13.3万株·hm^(-2))]两种垄作方式,动态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垄作方式、种植密度和生长时期的单株重、产量、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及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垄双行丹参单株干重、产量、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小垄单行。根的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5(48.09 g)、H4(5986.69 kg·hm^(-2)),均在11月19日最高;地上部单株干重和产量的最佳处理均为H4(50.34 g、6712.75 kg·hm^(-2)),均在10月14日最高。根中主要活性成分总含量(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在两种垄作方式下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最佳处理为H4(295.4 mg·g^(-1)),在9月7日最高;叶、茎中(总黄酮+总酚酸)总含量的最佳处理分别为H4(238.42 mg·g^(-1))、H6(122.43 mg·g^(-1)),均在10月14日最高;丹参酮ⅡA、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四种活性成分总含量的最佳处理为H6(63.23 mg·g^(-1))。综上,大垄双行栽培方式优于小垄单行。本研究结果为丹参的合理种植及根与地上部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垄作 种植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河西灌区减氮条件下小麦复种绿肥的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
5
作者 麻碧娇 陈桂平 +5 位作者 苟志文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0-754,共15页
【目的】针对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探讨麦后复种绿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农田耗水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裂区试验,主区设置麦... 【目的】针对河西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探讨麦后复种绿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农田耗水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裂区试验,主区设置麦后复种绿肥(W-G)和单作小麦(W)两种种植模式;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肥(N_(0))、常规施氮(180 kg·hm^(-2),N_(4))、减施45%氮肥(N_(1))、减施30%氮肥(N_(2))和减施15%氮肥(N_(3))。测定不同处理下小麦绿肥体系产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麦后复种绿肥以及适量减施化学氮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系统生物热能产,2019和2020年,W-G较W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0.8%和12.4%,系统生物热能产分别提高37.8%和40.3%;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氮15%(W-G-N_(3))较单作小麦结合减氮15%(W-N_(3))和单作小麦传统施氮(W-N_(4))处理小麦分别增产6.9%—16.7%和7.9%—13.6%,生物热能产提高52.0%—62.2%和27.1%—58.9%。W-G较W小麦生育阶段耗水量降低6.3%—16.0%,W-G-N_(3)较W-N_(3)和W-N_(4)小麦季耗水量分别降低13.4%—20.5%和20.8%—29.0%,W-G由于绿肥生长季消耗水分,总耗水量显著高于W。W-G较W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9%和19.2%;2019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5%和5.1%,差异显著。W-G-N_(3)可有效提高系统单位耗水生物热能产,较W-N_(3)和W-N_(4)分别提高2.7%—14.5%和9.3%—17.5%。W-G较W增加了成本投入,总产值也随之提高;2019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纯收益分别提高9.8%和9.5%,2020年度W-G-N_(3)较W-N_(3)和W-N_(4)纯收益则分别降低了15.6%和15.7%;2019和2020年W-G较W产投比分别降低20.7%和23.1%,W-G-N_(3)较W-N_(3)和W-N_(4)产投比降低比例均为14.8%—23.1%,W-G因较多的资源投入降低了系统单方水效益。【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结合适量减施化学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其中麦后复种绿肥结合减量15%施氮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可作为提高水资源利用及农民收益的理想种植模式及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复种 减量施氮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
6
作者 陈桂平 李胜 马绍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7期85-87,共3页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践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在大幅度增加植物生理学实验仪器设备、优化实验教学场所设置的基础...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实践培养的关键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在大幅度增加植物生理学实验仪器设备、优化实验教学场所设置的基础上,从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修订实验教材,完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制度,以及录制实验操作视频等方面,对我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探究。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规范化教学深度,也在教师和学生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反馈,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 深度改革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探究
7
作者 张淑红 武秋颖 +5 位作者 张运峰 高凤菊 陈桂平 许可 刘娜 范永山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51-55,共5页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地域的界限,若干教师就彼此关注的问题协同合作、分享互通,共同研讨和活动。本文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在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 虚拟教研室是一种新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它以互联网为依托,打破地域的界限,若干教师就彼此关注的问题协同合作、分享互通,共同研讨和活动。本文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在系统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作用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研模式、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并深入阐述了唐山师范学院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实践、特色和优势,对其他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 虚拟教研室 地方本科院校 建设路径
下载PDF
高校生物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践和应用
8
作者 张淑红 马静雯 +4 位作者 武秋颖 张运峰 陈桂平 范永山 张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2-125,共4页
从生物化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避免生物化学实验风险、优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减少实验成本、提高学习兴趣和虚拟教研室建设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资源质量、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生物化学实验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避免生物化学实验风险、优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减少实验成本、提高学习兴趣和虚拟教研室建设方面的优势,以及在资源质量、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在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及其在虚实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教育信息化
下载PDF
绿洲灌区春小麦光能利用与水分生产效益对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盼 陈桂平 +5 位作者 苟志文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6-1326,共11页
针对干旱灌区作物生产中光资源浪费和水分生产效益低等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小麦光能利用率、灌溉水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筛选适宜春小麦生产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2014—2016年,在甘肃省武威绿洲农作基地以... 针对干旱灌区作物生产中光资源浪费和水分生产效益低等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小麦光能利用率、灌溉水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筛选适宜春小麦生产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2014—2016年,在甘肃省武威绿洲农作基地以春小麦秸秆还田为研究对象,传统翻耕无秸秆还田为对照,设4个处理,包括免耕25~30cm高茬收割秸秆覆盖(NTSM)、免耕25~30cm高茬收割秸秆立茬(NTSS)、传统翻耕25~30cm高茬收割秸秆还田(CTS)、传统翻耕无秸秆还田(CT,对照),以期为该区筛选适宜春小麦生产的秸秆还田方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还田(NTSM、NTSS、CTS)较CT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达到14.6%~17.2%、10.4~11.9%、7.3%~9.4%,提高总叶日积(LAI-D)达到14.6%~17.6%、9.2%~12.3%、8.3%~9.8%, NTSM较NTSS提高MLAI与LAI-D分别为6.6%~7.1%和5.9%~7.2%,NTSM处理利于扩大春小麦光合源。NTSM、NTSS较CT降低了春小麦孕穗期之前MLAI与LAI-D分别为6.1%~7.6%、4.6%~9.8%和6.0%––7.6%、8.1%~10.4%;相反,NTSM、NTSS较CT提高了春小麦孕穗期之后MLAI分别为38.9%~45.1%、30.7%~32.6%,春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LAI-D分别提高37.0%~47.5%、28.6%~33.9%,且NTSM较NTSS提高MLAI与LAI-D分别为6.2%~9.4%和6.5%~10.1%, NTSM有效调节了春小麦生育期内光合源动态关系,利于花后籽粒灌浆。NTSM、NTSS、CTS较CT春小麦分别增产18.6%~27.3%、16.6%~24.9%、10.2%~18.7%,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7.8%~12.2%、6.5%~11.2%、6.2%~8.4%,单方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8.6%~27.3%、16.6%~24.9%、10.2%~18.7%,以NTSM增产与提高水热利用效率幅度较大,具有高效利用土壤水热资源的优势。同时, NTSM、NTSS较CT总投入减少6.5%~7.3%,总产值提高11.4%~19.3%和8.6%~17.2%,纯收益提高32.2%~41.5%和27.8%~37.6%, NTSM因较少的资源投入和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获得较高的产投比和单方灌溉水效益, NTSM较CTS与CT产投比提高14.2%~16.9%与19.1%~28.8%,单方灌溉水效益提高16.5%~23.1%与32.2%~41.5%。因此,免耕25~30 cm高茬收割秸秆覆盖是河西绿洲灌区提高春小麦光能利用和灌溉水生产效益的理想秸秆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光能利用 经济效益 灌溉水生产效益
下载PDF
绿洲灌区密植减量施氮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智辉 陈桂平 +6 位作者 范虹 张金丹 殷文 李含婷 王琦明 胡发龙 柴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88-3099,共12页
【目的】针对干旱灌区水资源有限、玉米生产氮肥投入过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低等问题,探讨密植补偿减量施氮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负效应的可行性,为建立玉米节氮、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2年在甘肃武威设置... 【目的】针对干旱灌区水资源有限、玉米生产氮肥投入过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低等问题,探讨密植补偿减量施氮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负效应的可行性,为建立玉米节氮、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2022年在甘肃武威设置裂区试验,主区设减量施氮(N1,270 kg·hm^(-2))和传统施氮(N2,360 kg·hm^(-2))两个水平,裂区设传统密度(M1,78000株/hm^(2))、中密度(M2,103500株/hm^(2))和高密度(M3,129000株/hm^(2))3个水平,N2M1为对照,重点研究施氮、种植密度及两者互作对玉米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试验年度内,减量施氮较传统施氮处理耗水量降低4.7%,高、中密度较传统密度处理耗水量分别增大8.4%、4.2%,减量施氮与中密度组合(N1M2)与对照相比耗水量无显著差异。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中密度较高密度、传统密度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减量施氮与中密度组合较对照提高了籽粒产量。减量施氮较传统施氮处理籽粒产量降低了4.6%,中密度较高密度、传统密度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5.6%、8.2%,N1M2较N2M1籽粒产量提高4.3%。减量施氮降低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但能够保持与传统施氮相同的WUE;中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IWUE和WUE,补偿减量施氮导致的水分利用效率下降。4年内,减量施氮使玉米IWUE降低4.5%,但WUE未显著下降;中密度较传统密度、高密度处理的IWUE分别提高8.6%、6.4%,WUE分别提高4.5%、10.1%;中密度对减量施氮IWUE和WUE的补偿效应分别为4.3%和5.2%。【结论】在干旱灌区,玉米全生育期施氮270 kg·hm^(-2)、密度103500株/hm^(2)较现有水氮管理水平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用于该区域的玉米节氮、水分高效利用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密植 土壤含水量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的鉴定及自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绍英 陈桂平 +4 位作者 王娜 马蕾 连荣芳 李胜 张绪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5,共12页
自毒作用是引发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明确大田种植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并探究其自毒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大田种植的2种基因型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根际土壤中潜在的自毒物质。并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 自毒作用是引发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明确大田种植豌豆土壤中潜在自毒物质并探究其自毒效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大田种植的2种基因型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根际土壤中潜在的自毒物质。并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潜在自毒物质对豌豆(定豌10号、云豌8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连作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芥酸酰胺是2种基因型豌豆中共有的潜在自毒物质。0.1 mmol·L^(-1)的芥酸酰胺可促进定豌10号种子的萌发,0.10、0.25、0.50 mmol·L^(-1)的芥酸酰胺均可促进云豌8号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芥酸酰胺显著降低了定豌10号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丙二醛(MDA)含量。高浓度的芥酸酰胺显著增加了云豌8号MDA含量,降低了脯氨酸(Pro)含量及根系POD活性。生长指标的综合化感效应结果表明,2种基因型豌豆植株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且定豌10号的抑制程度大于云豌8号。说明,芥酸酰胺作为豌豆根际土壤中潜在化感物质,对豌豆种子的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对豌豆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效应,且促进与抑制程度因豌豆基因型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自毒物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自毒效应
下载PDF
麦后复种绿肥及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12
作者 张文霞 李盼 +5 位作者 殷文 陈桂平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17-3330,共14页
【目的】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肥源单一、氮素利用率低及小麦品质差的问题,探究适宜的绿肥与减量配施氮肥的栽培技术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和绿色生产方式... 【目的】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肥源单一、氮素利用率低及小麦品质差的问题,探究适宜的绿肥与减量配施氮肥的栽培技术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和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2021年在甘肃武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区设单作小麦(W)和麦后复种豆科绿肥(W-G)两种种植模式;副区为5种施氮水平:农户传统施氮100%N肥(180 kg·hm^(-2),N4)、传统施氮的85%N肥(N3)、传统施氮的70%N肥(N2)、传统施氮的55%N肥(N1)及不施氮肥(N0)。【结果】麦后复种绿肥结合施氮85%(W-G-N3)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W-G-N3较单作小麦模式下施氮85%(W-N3)和传统施氮(W-N4)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6.7%—18.4%和13.6%—34.4%,W-G-N3较W-N3与W-N4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1.3%(2020)与5.2%—11.6%(2020—2021),籽粒产量提高幅度大于生物产量,因而,W-G-N3处理具有较高的收获指数,较W-N3和W-N4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9%—15.9%和8.0%—20.5%。同时,W-G-N3可通过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营养品质,其中W-G-N3较W-N3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提高12.3%—16.1%、28.7%—47.2%和10.7%—11.1%;W-G-N3较W-N4蛋白质含量提高8.9%—12.4%,但W-G-N3与W-N4处理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W-G-N3较W-N3和W-N4有利于促进小麦吸收氮素及转化为籽粒产量,其中植株吸氮量分别提高42.2%—58.9%和35.2%—45.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0%—20.6%和5.9%—20.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6%—18.3%和28.1%—58.1%;W-G-N3处理也可补偿减氮造成的氮肥农学效率的降低,较W-G-N4氮肥农学效率提高74.2%—80.0%。相关分析表明,麦后复种绿肥配合适量减氮通过促进氮素吸收利用而增加籽粒产量,同时又可显著改善籽粒营养品质。【结论】麦后复种绿肥结合传统施氮量的85%(153 kg·hm^(-2))模式是河西绿洲灌区增加春小麦产量、改善籽粒品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施氮水平 籽粒产量 营养品质 氮素利用
下载PDF
免耕一膜两年用及水氮减量对西北灌区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作者 张正鹏 陈桂平 +2 位作者 李盼 韦金贵 殷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2-49,共8页
【目的】针对长期连作作物生产力低、水氮减量作物稳产技术研究薄弱等突出问题,研究前茬地膜覆盖玉米收获后免耕留存地膜,在水氮减量投入下提高种植后茬小麦的水氮利用效率对于建立西北灌区小麦生产的节本增效技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目的】针对长期连作作物生产力低、水氮减量作物稳产技术研究薄弱等突出问题,研究前茬地膜覆盖玉米收获后免耕留存地膜,在水氮减量投入下提高种植后茬小麦的水氮利用效率对于建立西北灌区小麦生产的节本增效技术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免耕一膜两年覆盖利用(NT)和传统耕作(CT)2个耕作方式,传统灌水(I_(2),2400 m^(3)/hm^(2))与减量20%灌水(I_(1),1920 m^(3)/hm^(2))2个灌水水平,传统施氮(N_(3),225 kg/hm^(2))、减量20%施氮(N_(2),180 kg/hm^(2))和减量40%施氮(N_(1),135 kg/hm^(2))3个施氮水平。【结果】免耕一膜两年覆盖利用较传统耕作提高小麦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0.4%与12.4%,增加小麦籽粒与植株氮素累积量分别为17.7%与15.6%。减量20%灌水与减量20%施氮同步集成于免耕一膜两年覆盖利用措施进一步增强小麦增产与氮素积累能力而提高水氮利用效率,较传统耕作和传统水氮供应处理小麦增产1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小麦籽粒与植株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27.6%与16.0%,氮素收获指数提高10.0%,氮素利用效率提高8.4%。【结论】前茬玉米免耕一膜两年覆盖利用配套减量20%灌水(1920 m^(3)/hm^(2))与减量20%施氮(180 kg/hm^(2))是提高西北绿洲灌区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节水节氮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免耕 水氮减量 小麦 水氮利用效率 干旱灌区
下载PDF
盐胁迫下小麦耐盐突变体后代差异cDNA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桂平 黄占景 +1 位作者 马闻师 沈银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96-999,共4页
采用cDNA AFLP(cDNA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遗传背景相近的小麦后代突变体中 ,耐盐性较强的RH870 6 4 9(saltresistant,SR)和盐敏感的H870 6 34(saltsensitive ,SS)在盐胁迫和非胁迫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差异。... 采用cDNA AFLP(cDNA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遗传背景相近的小麦后代突变体中 ,耐盐性较强的RH870 6 4 9(saltresistant,SR)和盐敏感的H870 6 34(saltsensitive ,SS)在盐胁迫和非胁迫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其中 88.1%的条带在 4个样品中是一致的 ,只有 11.9%的条带在 4个样品中表现出差异。选取其中的 6 8个差异条带进行克隆 ,测序 35个 ,经Internet进行Blast比较 ,发现 11个片段 (31.4 % )与已知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主要涉及与离子转运有关的蛋白、与信号转导有关的蛋白以及与氧化胁迫有关的蛋白 ;另外2 4个片段 (6 8.6 % )与已知基因同源性较低或未发现同源性 ,可能是一些未知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小麦 耐盐突变体 后代差异 CDNA 分离鉴定 克隆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小麦耐盐突变体盐胁迫下SIR73基因片段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桂平 马闻师 +1 位作者 黄占景 沈银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采用cDNA-AFLP(cDNA-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一粒传"后代小麦耐盐突变体中,耐盐性不同的两种小麦品系盐胁迫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得到大量与耐盐相关的基因片段。其中73号片段与人类转录因子基因有一... 采用cDNA-AFLP(cDNA-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一粒传"后代小麦耐盐突变体中,耐盐性不同的两种小麦品系盐胁迫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得到大量与耐盐相关的基因片段。其中73号片段与人类转录因子基因有一定的同源性(相应部分的同源性32%),命名为SIR73(saltinducibleinresistance)。North ern杂交证明它是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并且在SR品系中其诱导表达更为明显,推测此片段可能在小麦盐胁迫下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耐盐突变体 CDNA-AFLP技术 转录因子
下载PDF
高速磨床主轴模态测试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桂平 文桂林 +1 位作者 崔中 于洪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在MSC.Patran&Nastran软件平台上建立了CNC8312A高速凸轮轴磨床主轴在支承约束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与优化并得到了主轴的最优结构模型,应用LMS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优化前后的主轴进行了模态测试与分... 在MSC.Patran&Nastran软件平台上建立了CNC8312A高速凸轮轴磨床主轴在支承约束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与优化并得到了主轴的最优结构模型,应用LMS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优化前后的主轴进行了模态测试与分析.实验表明,测试得到的主轴动态特性和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得到的主轴动态特性是一致的,优化后的主轴1阶固有频率明显提高,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高速磨床主轴结构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有限元法 结构优化 高速磨床 测试
下载PDF
针刺治疗放化疗胃肠反应44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桂平 杨金洪 +5 位作者 郁美娟 李立 范逢晓 张永兴 万冬桂 李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9-10,共2页
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放、化疗胃肠反应44例,痊愈41例,占93.18%;好转3例,占6.82%。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疗程为5.80±2.71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关键词 放疗 化疗 辐射损伤 胃肠疾病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高速磨床床身结构动态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9
18
作者 陈桂平 文桂林 崔中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采用CAD/CAE集成技术,在UG和MSC.Patran/Nastran软件平台上建立了高速磨床床身的CAD三维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动态分析与优化并得到了床身的最优结构模型,分析表明综合改进后的床身相比原床身动态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 高速磨床 结构优化 动态分析 CAD CAE
下载PDF
绿洲灌区地膜秸秆交替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桂平 郑德阳 +2 位作者 郭瑶 范虹 殷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3,共10页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免耕、传统耕作)与覆盖方式(全膜覆盖、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70%地膜覆盖+30%不覆盖、50%地膜覆盖+5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50%地膜覆盖+50%不覆盖)对土壤耗水特性、玉米产...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免耕、传统耕作)与覆盖方式(全膜覆盖、70%地膜覆盖+3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70%地膜覆盖+30%不覆盖、50%地膜覆盖+50%捆状玉米秸秆覆盖、50%地膜覆盖+50%不覆盖)对土壤耗水特性、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地膜秸秆交替覆盖(NTP7S3、NTP5S5)较传统耕作全膜覆盖(CTP)降低了玉米农田棵间蒸发量,降低比例分别为20.7%与19.1%,玉米秸秆捆状覆盖显著降低了棵间蒸发量,较不覆盖降低59.0%~60.8%,而相邻地膜覆盖较秸秆覆盖提高棵间蒸发量达到29.9%~32.3%,说明NTP7S3与NTP5S5降低棵间蒸发量主要源于秸秆覆盖带较好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免耕地膜秸秆交替覆盖减小了玉米营养生长期(拔节~开花期)的耗水量,增大了生殖生长期(开花~完熟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各生育阶段耗水互补、竞争关系,NTP7S3与NTP5S5较对照CTP降低全生育期总耗水量3.6%与11.6%,棵间蒸发量占总耗水量之比(E/ET)降低17.7%与8.6%,以NTP7S3处理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效应较好;NTP7S3处理玉米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较CTP增产4.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4%。西北绿洲灌区地膜秸秆交替覆盖结合免耕替代传统耕作全膜覆盖并没有导致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反而具有增产增效的作用,是玉米生产中地膜减投增效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减投 玉米 耕作措施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水分利用 绿洲灌区
下载PDF
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桂平 张胜珍 +5 位作者 段英姿 客绍英 马艳芝 王晓英 王秀萍 鲁雪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7,33,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以25种无花果叶片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利用软件DPS(V7.5)计算遗传距离,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以25种无花果叶片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利用软件DPS(V7.5)计算遗传距离,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25种无花果样品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从27条引物中筛选出19条有效引物进行ISSR分析,扩增得到86条带,26条是单态的,60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为69.77%。25种无花果间的遗传距离在0.038-0.833之间,平均为0.605。通过构建群居亲缘关系的分子系统树表明25种无花果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73处被分成2类:布兰瑞克单独聚为一类,其他品种聚为一类。25种无花果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相关性较高;ISSR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用于无花果的品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ISSR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