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3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文玲周每意陈欢作品
1
作者 施文玲 周每意 陈欢 《声屏世界》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设计说明:项目主创以湖北咸宁嘉鱼的田野集团恒丰旅游公司所开发的国家乡村项目,提炼开心农场科技种植的农产品,开发以钥匙扣、手账本文具文创,以吸引游客设计纪念实用类产品。
关键词 钥匙扣 设计说明 湖北咸宁 农产品 开心农场 旅游 账本
下载PDF
刘慧、陈欢作品
2
作者 刘慧 陈欢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I0006-I0006,共1页
下载PDF
优秀青年教师 陈欢
3
作者 陈欢 《民族音乐》 202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陈欢,汉族,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二届“孔雀杯”全国高等院校声乐大赛云南赛区民族组一等奖,“孔雀杯”全国总决赛民族组铜奖,第二届云南本土创作演唱大赛民族... 陈欢,汉族,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二届“孔雀杯”全国高等院校声乐大赛云南赛区民族组一等奖,“孔雀杯”全国总决赛民族组铜奖,第二届云南本土创作演唱大赛民族组银奖,第八届、第九届云南省“金钟奖”声乐大赛民族组三等奖,第八届云南省高校文化节“校园好声音”大赛原创组三等奖。参与省级课题项目2项,参与歌曲合辑3项,《我爱你,独龙江》合辑中演唱《新贡山情歌》《追梦寻梦的地方》,《美丽双江》合辑中演唱《布朗儿女颂党恩》《歌唱新时代》《拉祜心向党中央》,《幸福傈僳》合辑中演唱《隔山不隔水》,作曲作品《阿娜,你在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青年教师 硕士研究生 省级课题 文化节 云南艺术学院 音乐家协会 独龙江 云南省高校
下载PDF
陈欢、李清意、高洁作品——非遗潮绣文创产品“四时八节”
4
作者 陈欢 李清意 高洁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8期122-122,共1页
设计说明:本设计立足于广东潮绣非遗文化技艺,整体系列产品由四款手绣口金手拎包组成。通过手工绘制、图案印制、手工刺绣、口金金属材料相结合,使潮绣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提升包袋设计文化内涵。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通过潮绣立体垫... 设计说明:本设计立足于广东潮绣非遗文化技艺,整体系列产品由四款手绣口金手拎包组成。通过手工绘制、图案印制、手工刺绣、口金金属材料相结合,使潮绣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提升包袋设计文化内涵。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通过潮绣立体垫高、钉银等刺绣针法,加入艺术化图案设计,设计出充满古典气息且优雅大方的现代刺绣口金包袋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设计 二十四节气 手工绘制 设计说明 潮绣 手工刺绣 包袋设计 金属材料
下载PDF
陈欢作品
5
作者 陈欢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6期133-133,共1页
下载PDF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
6
作者 陈欢 汪永武 +11 位作者 马斐 曹承富 吴子峰 乔玉强 李玮 张向前 赵竹 丁永刚 侯君佑 储艳梅 韩佩杰 杜世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生产托管 安徽省
下载PDF
网络舆情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7
作者 陈欢 冯小卫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7,10,共3页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改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以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此,只有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困境...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改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以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此,只有从网络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困境进行解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有益的创新教育路径,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链共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
作者 陈欢 《上海包装》 202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逐渐从平面设计向交互化设计转变。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重要目标,只有培养出符合时代和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立足于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视觉传达设计逐渐从平面设计向交互化设计转变。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重要目标,只有培养出符合时代和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立足于产教融合,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三链共生”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和模式,以期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数字化 三链共生 视觉传达设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数字化学习背景下信息类文本的深度学习
9
作者 陈欢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数字化学习背景下,针对信息类文本,实施以“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目标为抓手的深度学习策略,不仅阐发了信息类文本深度学习的意义,也具体论述了实施策略及借力“数字化”开展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类文本 数字化学习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不同来源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能力的比较
10
作者 陈欢 史子浩 +6 位作者 吴春会 李秋凤 于晓梦 徐领 贾海阔 刘震灵 王明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58,共7页
为了选育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本研究从肉牛瘤胃液、肉牛粪便,蝗虫肠道末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株系,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酶活性比较。结果表明,从肉牛瘤胃液中筛选出纤维素降解株系L7,L8-1和L9,分别鉴定为高地芽... 为了选育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提高纤维素降解效率。本研究从肉牛瘤胃液、肉牛粪便,蝗虫肠道末筛选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的株系,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酶活性比较。结果表明,从肉牛瘤胃液中筛选出纤维素降解株系L7,L8-1和L9,分别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暹罗芽孢杆菌(B.siamensi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lus);从蝗虫肠道末中筛选得到株系H2-1和H3-1,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lus)和解蛋白芽孢杆菌(B.proteolyticus);从肉牛粪便中筛选得到株系F8-2被鉴定为高地芽孢杆菌(B.altitudinis)。其中降解能力最强的株系为L7,其全酶(FPA)、外切葡聚糖酶(C_(1)),内切葡聚糖酶(CMC)和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性分别为4.28,1.89,5.57,2.30 U·mL^(-1)。菌落D/d平均值与FPA,CMC,C_(1),β-Gase的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筛选得到株系L7具有较强的纤维素降解能力,为提高饲料转化率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降解菌 酶活性 芽孢杆菌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李玮 汪军 +3 位作者 徐汝民 杜世州 乔玉强 陈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5-1302,共8页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 生物量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12
作者 陈欢 《广西教育》 2024年第6期12-16,125,共6页
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然而创新创业人才紧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显著短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价值引领,厚植“三农”情怀,... 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然而创新创业人才紧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显著短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价值引领,厚植“三农”情怀,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远航,在思政向度下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在主体、目标和实践上的高度耦合性,通过实施融合型教学、融合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优化教学内容、推进产教融合拓展教学实践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教育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陈欢的诗
13
作者 陈欢 《中国诗歌》 2017年第4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月亮 鱼刺 餐桌
原文传递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14
作者 丁永刚 陈欢 +5 位作者 曹承富 乔玉强 赵竹 李玮 张向前 杜世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目的]研究通过调整小麦种植密度构建高光能利用效率群体,促进群体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效果和机理,为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安徽省濉溪县和蒙城县进行,以分蘖能力强(安1302)和弱(皖垦麦0... [目的]研究通过调整小麦种植密度构建高光能利用效率群体,促进群体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效果和机理,为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安徽省濉溪县和蒙城县进行,以分蘖能力强(安1302)和弱(皖垦麦0622)的品种为材料,设置180×10^(4)株/hm^(2) (D1)、240×10^(4)株/hm^(2)(D2)、300×10^(4)株/hm^(2)(D3)、360×10^(4)株/hm^(2) (D4)4个种植密度,调查了群体籽粒产量、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截获量、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以此为基础,将小麦群体分为光效率高、中、低3个类型,比较了不同光效率类型群体的叶面积指数、花前氮素积累和转运量、花后(乳熟期)氮素积累量。[结果]品种、密度及其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籽粒产量。高光效型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籽粒产量分别达1.4%和9.7 t/hm^(2),分别比中、低效型群体提高5%、14%和1%、5%。不同群体间开花期、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开花期至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差异不显著,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至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高于中、低效型群体,达2.34 g/MJ。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及开花期茎秆叶鞘、叶片、单位叶面积氮素积累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群体,分别达7.24、4.53及63.9 kg/hm^(2)、79.5 kg/hm^(2)和143.78μg/cm^(2)。此外,高光效型群体中群体和单茎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为129 kg/hm^(2)和15 mg,均显著高于中、低效型群体,主要为茎秆+叶鞘和叶片氮素转运量较高,各营养器官间氮素转运率差异不显著,且高光效型群体成熟期个体营养器官仍保持较高的氮素积累量。[结论]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茎秆+叶鞘、叶片以及单位叶面积氮素积累量高,提高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虽然高光效型群体茎秆+叶鞘和叶片中的氮素转运量较高,其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依然较高,有助于维持花后较大叶面积指数,有效提升花后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获得更高的小麦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能利用率 光能资源利用 氮素吸收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下载PDF
北京市区域严重产后出血分级诊疗及转诊管理的现况调查
15
作者 杨怡珂 陈欢 +1 位作者 赵扬玉 王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例...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例,根据其是否为市级转诊中心分为转诊中心组(125例)和非转诊中心组(76例)。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量产后出血,即产后出血量≥4000 ml,和(或)输注悬浮红细胞(RBC)>10 U和(或)输注血浆>10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SPPH病例分析,转诊中心组较非转诊中心组患者的年龄大,分娩孕周小,伴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中心组SPPH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而非转诊中心组的首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诊中心组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高,采用B-Lynch缝合/血管缝扎的比例低,宫腔填塞比例高(P<0.05);非转诊中心组血浆输注量、重返手术室、剖腹探查、各种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诊中心组(P<0.05);非转诊中心组大量产后出血病例数显著多于转诊中心组(P<0.05)。在大量产后出血病例中,转诊中心组具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多于非转诊中心组(71.4%vs.33.3%,P<0.05),转诊中心组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57.1%),非转诊中心组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42.9%,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转诊中心分娩(aOR 3.47,95%CI 1.40~9.18)、多次宫腔操作史(aOR 12.63,95%CI 1.24~131.30)是大量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区域内高危孕产妇转诊管理效果较好,加强非转诊助产机构的高危因素识别、手术缝合技术和SPPH综合管理培训,预防SPPH、大量产后出血和输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产后出血 危重孕产妇管理 转诊 剖宫产 大量输血
下载PDF
我国华南中麝鼩分子系统地理学分析
16
作者 栾天琪 郭秋颖 +7 位作者 高艺 韩美凤 张春凤 陈欢 蔡赫 金志民 张隽晟 刘铸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297,共7页
华南中麝鼩(Crocidura rapax)亚种分化存在异议。为了明确我国华南中麝鼩的分子系统地理格局,为其分类学提供进一步分子生物学证据,测定了我国贵州华南中麝鼩20个样本的Cyt b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下载的19个华南中麝鼩Cyt b基因序列... 华南中麝鼩(Crocidura rapax)亚种分化存在异议。为了明确我国华南中麝鼩的分子系统地理格局,为其分类学提供进一步分子生物学证据,测定了我国贵州华南中麝鼩20个样本的Cyt b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下载的19个华南中麝鼩Cyt b基因序列进行一并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发生树首先分成3个大的进化支,即华南中麝鼩华南亚种(C.r.rapax)进化支、西南中麝鼩(C.vorax)进化支、华南中麝鼩台中亚种(C.rapax kurodai)进化支。华南中麝鼩华南亚种分成贵州、云南、四川东南部谱系和四川中西部谱系。遗传距离结果发现,最大遗传距离出现在华南中麝鼩华南亚种四川中西部谱系与华南中麝鼩台中亚种之间(0.1181),其次是华南中麝鼩华南亚种贵州、云南、四川东南部谱系与华南中麝鼩台中亚种之间(0.1174)。华南中麝鼩华南亚种2个谱系间遗传距离为0.0195。中介网络分析也观察到相似分化格局。中介网络图的结果与系统发育关系和遗传距离的结果一致,支持来自台湾地区的华南中麝鼩样本为独立物种的观点,即台湾长尾麝鼩(C.tadae)。我国华南中麝鼩无亚种分化,分为贵州、云南、四川东南部谱系和四川中西部谱系。在华南中麝鼩的32个样本中发现23个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0.01285。种群历史分析暗示华南中麝鼩近期尽管经历了种群扩张,但并非为单次急剧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中麝鼩 麝鼩属 分子系统地理学
下载PDF
基于双路径递归网络与Conv-TasNet的多头注意力机制视听语音分离
17
作者 兰朝凤 蒋朋威 +4 位作者 陈欢 赵世龙 郭小霞 韩玉兰 韩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5-1012,共8页
目前的视听语音分离模型基本是将视频特征和音频特征进行简单拼接,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模态的相互关系,导致视觉信息未被充分利用,分离效果不理想。该文充分考虑视觉特征、音频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结合卷积时域分离模型... 目前的视听语音分离模型基本是将视频特征和音频特征进行简单拼接,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模态的相互关系,导致视觉信息未被充分利用,分离效果不理想。该文充分考虑视觉特征、音频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结合卷积时域分离模型(Conv-TasNet)和双路径递归神经网络(DPRNN),提出多头注意力机制时域视听语音分离(MHATD-AVSS)模型。通过音频编码器与视觉编码器获得音频特征与视频的唇部特征,并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将音频特征与视觉特征进行跨模态融合,得到融合视听特征,将其经DPRNN分离网络,获得不同说话者的分离语音。利用客观语音质量评估(PESQ)、短时客观可懂度(STOI)及信噪比(SNR)评价指标,在VoxCeleb2数据集进行实验测试。研究表明,当分离两位、3位或4位说话者的混合语音时,该文方法与传统分离网络相比,SDR提高量均在1.87 dB以上,最高可达2.29 dB。由此可见,该文方法能考虑音频信号的相位信息,更好地利用视觉信息与音频信息的相关性,提取更为准确的音视频特性,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分离 视听融合 跨模态注意力 双路径递归网络 Conv-TasN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