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1
作者 袁志明 林泽旭 +1 位作者 陈水莲 林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激光结合组患者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皮肤生理指标(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97.92%vs.81.25%,χ^(2)=7.144,P=0.008)。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高于干扰素组(P<0.01);2组经皮失水率低于治疗前,皮肤含水率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干扰素组(P<0.01);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低于干扰素组(P<0.01)。激光结合组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14.58%,χ^(2)=1.786,P=0.181)。结论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可增强疗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皮肤状态,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激光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大豆骨干亲本中豆32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帅 易志杰 +5 位作者 袁松丽 郝青南 陈水莲 陈海峰 王贤智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了明确大豆骨干亲本中豆32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以中豆32及9个大豆品种(种质)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比较各杂交组合10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配合力分析表明:骨干亲本中豆32具有... 为了明确大豆骨干亲本中豆32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以中豆32及9个大豆品种(种质)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比较各杂交组合10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配合力分析表明:骨干亲本中豆3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GCA),除百粒重和蛋白含量GCA为负值外,其余8个性状GCA均为正值,尤其在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4个性状上表现突出。中豆32组配的杂交组合大部分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30个杂交组合中,中豆32×郑8516、中豆32×中黄13、中豆32×新四粒黄、中豆32×宁豆5号和中豆32×中黄319产量相关性状的SCA均较高。遗传分析表明,各组合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底荚高度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研究表明,中豆32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育种中根据其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特点加以利用,易获得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 中豆32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原文传递
大豆抗裂荚基因pdh1在长江中下游区域联合试验品种中的分布
3
作者 窦玲 郝青南 +4 位作者 杨中路 陈水莲 王贤智 单志慧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10,共7页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机收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标记,对2021-2022年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联合鉴定品种进行分布鉴定。结果表明:105份试验品种中有56份品种含有pdh1基因,pdh1集中分布在粒...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机收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标记,对2021-2022年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联合鉴定品种进行分布鉴定。结果表明:105份试验品种中有56份品种含有pdh1基因,pdh1集中分布在粒用型中早熟组夏大豆品种中,占到夏大豆总数的91.4%。基因pdh1在参试品种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育成地域特点,由黄淮和东北地区(包含辽宁、安徽、河北、河南、江苏、山东)选育的大豆品种有82.3%含有pdh1,而在南方地区(包含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浙江)选育的品种中,pdh1含有率仅有11.6%。可以认为,抗裂荚基因pdh1在东北、黄淮地区育种中已得到有效利用,在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该地区高温、高湿气候可能是影响田间抗裂荚选择的主要原因。采用分子鉴定辅助选择将有助于提高南方地区抗裂荚育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裂荚 地域分布 pdh1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基于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应变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水莲 丁克勤 +2 位作者 陈平 何亚莹 陈光 《现代科学仪器》 2014年第2期54-57,共4页
长输油气管道的变形监测,一直是困扰着管道安全运行和管理的难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由于可长距离、连续、实时在线监测温度和应变,成为结构健康监测和灾害预警领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一项技术。本文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光纤... 长输油气管道的变形监测,一直是困扰着管道安全运行和管理的难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由于可长距离、连续、实时在线监测温度和应变,成为结构健康监测和灾害预警领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一项技术。本文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光纤传感技术对材质为45号钢、长为6m的管道进行应变监测试验,将实验结果与ANSYS模拟分析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物体重量的增加,两种方法得到的应变趋势是一致的,证明基于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管道应变监测方法是可行的,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 ANSYS分析
下载PDF
大豆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蓉 陈海峰 +8 位作者 王贤智 伍宝朵 陈水莲 张晓娟 吴学军 杨中路 邱德珍 江木兰 周新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1-1158,共8页
为研究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中豆29和中豆32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在V2期测定水培幼苗根系性状(主根长、侧根数、根重、根体积和根冠比等)及相关性状(株重、茎叶重和下胚轴重等),以方差分析方法估算遗传参数,并采用复合区间... 为研究大豆幼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以中豆29和中豆32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在V2期测定水培幼苗根系性状(主根长、侧根数、根重、根体积和根冠比等)及相关性状(株重、茎叶重和下胚轴重等),以方差分析方法估算遗传参数,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幼苗期根系等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8个染色体上检测到20个根系及相关性状QTL,其中9个主效QTL位于第11和第14染色体,表型贡献率在10.5%~26.1%之间。在第11和第14染色体上,部分根系性状QTL与地上部性状QTL处于同一位置,其QTL的共位性与形态性状表型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系性状 幼苗期 QTL定位
下载PDF
一个大豆脱水胁迫响应的bHLH类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李淼 沙爱华 +8 位作者 张婵娟 单志慧 张晓娟 陈水莲 朱晓玲 刘宝红 祁琳 周新安 李文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为了获得植物在干旱胁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本研究以大豆耐旱品种和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数字基因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一个在两种材料间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命名为GmbHLH25。采用实时定量PCR对表达谱的结果进行验证,并... 为了获得植物在干旱胁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本研究以大豆耐旱品种和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数字基因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一个在两种材料间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命名为GmbHLH25。采用实时定量PCR对表达谱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ExPASy的ProtParam工具分析发现GmbHLH25蛋白长度为368aa,含有由50aa组成的保守结构域bHLH。进化树分析表明GmbHLH25蛋白与百脉根、苜蓿中的同源蛋白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枝。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PCR和RT-PCR检测表明GmbHLH25基因已经整合到本生烟草的基因组中。在干旱、高盐胁迫下超表达GmbHLH25基因能提高烟草的耐旱、耐盐能力。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参与的耐旱信号传导途径,深入研究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耐逆反应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大豆 表达谱 GmbHLH25 BHLH 本生烟草 超表达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叶型和荚粒性状的关系及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伍宝朵 陈海峰 +10 位作者 郭丹丹 沙爱华 单志慧 张晓娟 杨中路 邱德珍 陈水莲 朱晓玲 张婵娟 周蓉 周新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6-1204,共9页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R标记分析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并用目标区间内13个SSR标记与叶型相关性状和荚粒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标记20-285与每荚粒数显著关联,推测控制每荚粒数的基因可能位于标记20-285附近;标记20-26和20-45间的标记几乎都与叶长/宽比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推测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标记20-26和20-45之间。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证实大豆叶型与荚粒性状存在密切关系,并缩小了每荚粒数和叶型候选基因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型 荚粒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大豆钾转运体基因GmKT12的克隆和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晓玲 陈海峰 +8 位作者 王程 郝青南 陈李淼 郭丹丹 伍宝朵 陈水莲 沙爱华 周蓉 周新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01-1709,共9页
以钾高效和钾敏感型大豆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低钾胁迫试验,在8个时间段取样提取RNA,利用Realtime PCR检测GmKT1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mKT12基因在不同品系地上部和地下部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其原因来自GmKT1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 以钾高效和钾敏感型大豆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低钾胁迫试验,在8个时间段取样提取RNA,利用Realtime PCR检测GmKT1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mKT12基因在不同品系地上部和地下部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其原因来自GmKT1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异。从2个品系中分别克隆目的基因并对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与GmKT12基因相似性在30%以上的同源基因有56个,GmKT12在进化树中的位置与Glyma18g18822最近;GmKT12编码蛋白为可溶性跨膜蛋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该基因与信号转导有关,对大豆获取及转运钾离子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钾转运体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Real—time PCR 序列测定 同源性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大豆苗期氮高效和氮敏感资源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郝青南 王程 +5 位作者 陈水莲 沙爱华 单志慧 陈海峰 周蓉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0-915,920,共7页
以14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水培方法,观察各品种在低氮和正常供氮环境下叶片黄化程度,初步评价大豆品种苗期对低氮的反应。根据叶片黄化程度差异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氮品种(坡黄、铜山青大豆和徐豆8号),3个氮敏感品种(84-70、中... 以14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温室苗期水培方法,观察各品种在低氮和正常供氮环境下叶片黄化程度,初步评价大豆品种苗期对低氮的反应。根据叶片黄化程度差异初步筛选出3个耐低氮品种(坡黄、铜山青大豆和徐豆8号),3个氮敏感品种(84-70、中品03-5358和龙豆7号)。通过对这6个品种氮积累相关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比较并结合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将干重、地上部分氮积累量、生物量增加值和氮吸收量作为判断耐低氮的指标,最终筛选出耐低氮型品种坡黄和氮敏感型品种8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氮营养 筛选
原文传递
DA-6对南方大豆品种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青南 汪嫒嫒 +5 位作者 龙泽福 陈海峰 单志慧 陈水莲 邓军波 周新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9-804,共6页
为研究DA-6对不同南方大豆品种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以中豆63、皖豆28、中豆41和油6019等4个不同特性南方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DA-6,研究DA-6处理对大豆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为研究DA-6对不同南方大豆品种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以中豆63、皖豆28、中豆41和油6019等4个不同特性南方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和鼓粒期叶面喷施DA-6,研究DA-6处理对大豆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喷施DA-6可提高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以及气孔导度,进而调节大豆光合作用。DA-6处理后,各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变化存在差异。4个品种株高均降低、主茎节数均增加。高蛋白品种皖豆28株高降低幅度最大,株高偏低的中豆41株高降幅最小;高蛋白品种皖豆28主茎节数增加幅度最小。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所改善,中豆63、皖豆28、中豆41和油6019分别增产9.5%、8.8%、10%和2.7%。DA-6处理后,中豆63、中豆41和油6019的蛋白含量分别降低0.2%、0.4%和0.3%,皖豆28蛋白含量无变化;中豆63的脂肪含量降低0.2%;皖豆28脂肪含量不变;中豆41和油6019脂肪含量分别增加0.4%和0.1%。DA-6处理后,不同品种产量、蛋白及脂肪含量变化幅度与不同农艺性状变化的关系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说明,DA-6处理对不同特性南方大豆品种光合性状、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豆 DA-6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原文传递
大豆对SMV 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丹丹 陈海峰 +5 位作者 杨中路 单志慧 朱晓玲 陈水莲 周新安 周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1-516,共6页
为研究大豆对SMV抗扩展的遗传机制,以中豆29×中豆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人工接种SC-3株系。以病情指数为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RIL群体对S... 为研究大豆对SMV抗扩展的遗传机制,以中豆29×中豆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人工接种SC-3株系。以病情指数为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RIL群体对SC-3株系的抗性遗传符合B-2-3遗传模型,即抗性由2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9.78,主基因遗传率为97.65%。在3个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抗性相关QTL,表型贡献率为10.80%~1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SMV 遗传分析 QTL
原文传递
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单志慧 刘艳 +7 位作者 巴红平 单连民 陈海峰 沙爱华 邱德珍 杨中路 陈水莲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抗病品种(除日向外)在本研究抗性鉴定中主要表现为黄褐色TAN型感病病斑,抗性丧失。组织学观察表明,SX6907在接种部位造成细胞坏死,侵染点无孢子形成,其抗性表现为抗锈菌扩展。SX6907是一个优异的抗锈病资源,可做亲本在抗锈病育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薯层锈菌 抗锈鉴定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肥料混施对赤红壤氮磷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曙才 吴启堂 +1 位作者 陈水莲 卫泽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6,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洗方法研究了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猪粪堆肥和花生麸4种肥料单施和两两混施条件下氮磷在赤红壤中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总氮淋失率在43.2%~74.8%之间,总磷淋失率在0.01%~0.08%之间,赤红壤中肥料氮淋失严... 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淋洗方法研究了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猪粪堆肥和花生麸4种肥料单施和两两混施条件下氮磷在赤红壤中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总氮淋失率在43.2%~74.8%之间,总磷淋失率在0.01%~0.08%之间,赤红壤中肥料氮淋失严重,肥料磷淋失有限。肥料单施处理的无机氮淋失量和有机氮基本相近,肥料混施处理的无机氮淋失量远高于有机氮;各施肥处理磷的淋失均以颗粒磷为主。肥料混施显著增加铵态氮和无机氮淋失,减少有机氮和总氮淋失。猪粪与复合肥混施减少颗粒磷和总磷淋失,花生麸与复合肥混施则促进颗粒磷和总磷淋失,所有混施处理均减少可溶性磷淋失。肥料混施对赤红壤氮磷淋失特征具有显著的混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肥 猪粪堆肥 花生麸 淋失
下载PDF
蔗糖载体调控作物“源、库”分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伍宝朵 周蓉 +9 位作者 陈海峰 沙爱华 单志慧 张晓娟 杨中路 陈水莲 郭丹丹 朱晓玲 张婵娟 周新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6期19-23,共5页
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及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物质,并且为植物生长代谢提供碳源与能量。而在蔗糖转运过程中,蔗糖载体(SUT)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植物中"源、库、流"理论和蔗糖载体基因分离,阐述... 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及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物质,并且为植物生长代谢提供碳源与能量。而在蔗糖转运过程中,蔗糖载体(SUT)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植物中"源、库、流"理论和蔗糖载体基因分离,阐述了蔗糖载体在蔗糖由"源"到"库"转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并阐明蔗糖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归纳总结了蔗糖载体介导的蔗糖跨膜转运过程,进而探讨了蔗糖跨膜转运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载体“ 库”理论 农艺性状 跨膜转运
下载PDF
大豆转录因子GmNAC8的克隆及耐旱性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义生 刘宝红 +10 位作者 陈水莲 陈海峰 张婵娟 袁松丽 郝青南 杨中路 张晓娟 单志慧 邱德珍 陈李淼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大豆转录因子GmNAC8在耐旱材料和敏感材料中明显差异表达,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 092bp,编码363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软件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1.82k D,等电点为8.51,其N-端含有42aa组成的NAC保守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进化树分析表明... 大豆转录因子GmNAC8在耐旱材料和敏感材料中明显差异表达,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 092bp,编码363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软件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1.82k D,等电点为8.51,其N-端含有42aa组成的NAC保守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菜豆、红豆、绿豆同源关系最近。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mNAC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转录水平表达分析表明,GmNAC8基因在转基因株系叶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根中的表达量;GmNAC8基因受0.1mmol/L IAA和ABA诱导表达量显著上升,受GA和SA抑制。GmNAC8基因在拟南芥中超量表达可以使拟南芥叶片更绿,耐旱能力增强。抗旱生理指标检测表明,在干旱处理10d后,转基因拟南芥叶中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拟南芥,仅为42%。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mNAC8在植物耐旱反应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胁迫 GmNAC8基因 功能分析
下载PDF
大豆霜霉病菌rDNA ITS区的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艳 沙爱华 +8 位作者 陈海峰 周蓉 巴红平 陈水莲 杨中路 邱德珍 吴学军 单志慧 周新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0-233,共4页
大豆霜霉病菌是引起大豆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采用真菌18~28 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大豆霜霉病菌和其他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00 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大豆霜霉病菌的ITS... 大豆霜霉病菌是引起大豆病害的重要病原之一,采用真菌18~28 S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大豆霜霉病菌和其他外群真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约500 bp的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大豆霜霉病菌的ITS全序列并与GenBank中霜霉菌属其他种的ITS序列比对,设计出大豆霜霉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M1和PM2。用此特异引物可以从大豆霜霉菌株中扩增出38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9个参试菌株和大豆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试验证明,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0.1 pg。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大豆霜霉病菌,为快速监测组织中霜霉病菌潜伏侵染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霜霉病菌 ITS 分子探针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种子催芽研究初探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登雄 方兴添 +2 位作者 郭祥泉 陈慈禄 陈水莲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7-269,共3页
本文首次报道南方红豆杉种子催芽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先用酒精浸种以增加种子透性,再在以赤霉素为主的药剂中浸种24h,最后在低-高-低变温条件下层积催芽136天,可使种子裂口率达70.8%,裂口种子出苗时间为35天,... 本文首次报道南方红豆杉种子催芽方法,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先用酒精浸种以增加种子透性,再在以赤霉素为主的药剂中浸种24h,最后在低-高-低变温条件下层积催芽136天,可使种子裂口率达70.8%,裂口种子出苗时间为35天,成苗率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种子 种皮脱蜡 药剂浸种 层积催芽
下载PDF
粤西黑木相思人工林生长评价
18
作者 陈水莲 谭瑞坤 +4 位作者 赵苗菲 陆冰浪 曾炳山 韩东苗 胡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粤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选取SR3、SR14、SR17、SR20、SR21、SR25、SR53、SF1共8个黑木相思无性系组培苗,测定造林2年后的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树高、胸径、保存率... 为筛选出适合粤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无性系,选取SR3、SR14、SR17、SR20、SR21、SR25、SR53、SF1共8个黑木相思无性系组培苗,测定造林2年后的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树高、胸径、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R17的树高、胸径、保存率均为最大,分别为6.49 m、7.08 cm,97%;SF1的树高、胸径、保存率均为最低,分别为4.7 m、5.3 cm,93%。对不同无性系生长性状进行评价,苗木生长指标的综合得分排序依次为:SR17>SR14>SR21>SR25>SR20>SR53>SR3>SF1。综合早期生长表现,SR17、SR14生长速度快、保存率高、适应性强,适合在粤西地区推广种植;SF1生长速度慢、保存率低,不宜于在粤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相思 无性系 生长评价
下载PDF
从全量子理论看在半导体中实现无反转增益的一个可能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九苓 王舒民 +1 位作者 郭长志 陈水莲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2-318,共7页
从全量子理论出发,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在Ⅱ类半导体量子阱中实现无反转增益过程的物理机制,量子阱层导带Γ-能谷和势垒层导带X-能谷混合形成的量子相干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及其对光吸收几率的法诺量子干涉效应,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和真... 从全量子理论出发,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在Ⅱ类半导体量子阱中实现无反转增益过程的物理机制,量子阱层导带Γ-能谷和势垒层导带X-能谷混合形成的量子相干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及其对光吸收几率的法诺量子干涉效应,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和真空场量子起伏引起的自发辐射对受激光增益过程的影响,为利用这种机理制成半导体量子阱无反转激光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无反转增益 半导体量子阱
下载PDF
半导体Ⅱ-类量子阱中法诺态的结构和自发辐射对无粒子数反转光增益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长志 陈水莲 +1 位作者 郭九苓 王舒民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91,共11页
从全量子理论出发,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在Ⅱ-类半导体量子阱中实现无反转增益过程的物理机制,量子阱层导带Γ-能谷和势垒层导带Χ-能谷混合形成的量子相干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及其对光吸收几率的法诺量子干涉效应,首次探讨了法... 从全量子理论出发,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在Ⅱ-类半导体量子阱中实现无反转增益过程的物理机制,量子阱层导带Γ-能谷和势垒层导带Χ-能谷混合形成的量子相干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及其对光吸收几率的法诺量子干涉效应,首次探讨了法诺态的能谱结构和真空场量子起伏引起的自发辐射对受激光增益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阱 无反转增益 法诺态 激光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