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莱州湾南岸晚上新世以来(6.8~0.004 Ma)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
1
作者 郝秀东 劳月英 +8 位作者 欧阳绪红 姜兴钰 王福 田立柱 施佩歆 陈永胜 王宏 李建芬 商志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9-700,共12页
【研究目的】海岸带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保存着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本文的目的是重建莱州湾南岸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关系。【研究方法】拟通过对HLL01钻孔的孢粉、淡水藻类、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内衬等微体古生物... 【研究目的】海岸带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保存着丰富的地质环境信息,本文的目的是重建莱州湾南岸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关系。【研究方法】拟通过对HLL01钻孔的孢粉、淡水藻类、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内衬等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恢复和重建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研究结果】(1)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阶段(约6.8~1.6 Ma),大量的陆生草本花粉(75.13%)指示研究区的植物群落主要以藜科、蒿属及禾本科为主的草原植被,气候温暖偏干。(2)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阶段(约1.6~0.6 Ma),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开始由草原向森林草原类型过渡;急剧增加的淡水藻类,则指示研究区可能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形成较大规模的湖泊;降水量增加,气候变得湿润。(3)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约0.6~0.004Ma),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已经变成森林草原植被。淡水藻类含量略有降低,指示研究区的河流注入量开始减少,湖泊面积也开始萎缩。同时,海相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衬等海相化石记录,指示研究区在该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大规模海侵事件。【结论】莱州湾晚上新世以来发生了3次古植被演替与海平面波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环境演变 晚上新世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莱州湾 山东
下载PDF
药食同源作物荞麦的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婷 李国瑞 +2 位作者 由佳庆 汤凯 陈永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荞麦是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农作物,被誉为“功能食品”。近年来,人们对其营养功效进行了深入探讨。荞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等物质,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荞麦是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农作物,被誉为“功能食品”。近年来,人们对其营养功效进行了深入探讨。荞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等物质,在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对作为药食同源作物的荞麦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荞麦营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营养成分 保健作用
下载PDF
渤海湾海面变化
3
作者 王福 胡云壮 +12 位作者 田立柱 施佩歆 李建芬 陈永胜 李勇 商志文 姜兴钰 袁海帆 杨朋 文明征 赵琰琳 杨怡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各类分量的贡献。我们通过地区性相对海面变化研究,着重对地区性和区域性分量或做了定量评估、或进行了半定量推理分析,并做了具体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距今10~7 ka时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9 mm/a,同期渤海湾西岸相对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5.6 mm/a。这一较快的上升造成了包括渤海湾在内全球沿海平原海岸线后退(以及渤海海盆-渤海湾可能的数道沿岸堤被淹没)。但是,7 ka至今,全球与冰融水等效海面(ice-equivalent sea level,ESL)的平均上升速率降至~0.64 mm/a;5 ka以来,甚至不再上升。7 ka以来,渤海湾西岸相对上升速率是~0.46 mm/a;5.5 ka之后,进一步减弱到~0.18 mm/a。上述全球和渤海湾西岸海面变化,显示出明显的“二段式”上升特点。以~7 ka为转折点:之前与之后的上升速率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渤海湾西岸而言,叠加在这个长达~7000年的明显减速但仍缓慢上升背景上的,是均衡掀升分量与下沉(新构造下沉+沉积自压实下沉)分量的相互抵消。于是,全球性海面的缓慢上升、区域性均衡调整造成的掀升与局地下沉,这三者的复杂博弈,形成了长达~7000年的、经常受高潮水影响的渤海湾西岸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洼地周期性交替的沿海地形地貌格局。1870 CE至今的150余年间,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1.7 mm/a,近10余年来更加速至3.7 mm/a,渤海湾同时期I堤海岸线向海侧的前凸岸段平均蚀退1~3 km。【结论】我们推断1870CE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海面上升与渤海湾同时期海岸线蚀退可能具因果关系。21世纪全球变暖及因此引起海面~6~8 mm/a上升的预测,是1870 CE至今全球加速升温-海面加速上升的必然延续。从地质学角度,这将导致渤海湾今后的“可容空间”逐步增加,为海岸线-潮间带蚀退、盐沼湿地退化提供条件,从而将可能导致持续了~7000年的贝壳堤障壁岛-潟湖盐沼地貌过程的终止,转入与7 ka之前相似的海面上升加速时的沿岸堤-沿海低地模式。以上基于全球研究及渤海湾实际调查结果做出的推断,将对渤海湾泥质海岸带的中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海面变化 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过程终止 海面加速上升 可容空间增加 海岸线蚀退
下载PDF
蓖麻田间杂草与除草剂筛选研究进展
4
作者 汤凯 由佳庆 +4 位作者 罗婷 闫靖芸 张涛 李国瑞 陈永胜 《南方农机》 2024年第5期9-13,共5页
蓖麻是一种高含油量的草本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具有多种用途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医学、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但蓖麻对除草剂极其敏感,目前市面上没有完全适合蓖麻的除草剂,迫切需要研发、筛选适合蓖麻田间种植的除... 蓖麻是一种高含油量的草本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具有多种用途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医学、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但蓖麻对除草剂极其敏感,目前市面上没有完全适合蓖麻的除草剂,迫切需要研发、筛选适合蓖麻田间种植的除草剂。课题组介绍了蓖麻田中杂草所造成的危害、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及分类,概述了蓖麻田间主要杂草类型及常用的除草方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重点分析对比了针对蓖麻苗前、苗后两个阶段田间杂草适用的除草剂以及科学防除方式。未来除草剂的开发与应用应注意除草剂种类、应用策略、作物种类等多个方面,加大对适合蓖麻的除草剂的研发力度,筛选出适合蓖麻大田的除草剂,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加强抗除草剂蓖麻新品种的研究和培育,提高蓖麻产量和质量,促进蓖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除草剂 噻吩磺隆 除草剂抗性
下载PDF
陈永胜作品
5
作者 陈永胜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0年第2期53-53,共1页
原文传递
陈永胜隶书
6
作者 陈永胜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9年第9期51-51,共1页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永胜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2期60-63,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措施,包括构建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构建专题式教学模式,... 文章首先阐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措施,包括构建思政与专业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构建专题式教学模式,打造专精教学团队;打造实践教学基地,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下载PDF
辽宁大连金州地区王家坦组最古老水母型化石再研究
8
作者 牛绍武 刘欢 +1 位作者 王树庆 陈永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1602,共22页
1986年在辽宁大连市金州区棋盘磨海滨金县群王家坦组发现水母型化石后,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笔者对现有的化石标本(包括前人标本图片)重新进行了观察,初步辨认出水母型化石的上伞面、下伞面、垂唇和小口、胃腔、辐管、环管、缘膜、4个... 1986年在辽宁大连市金州区棋盘磨海滨金县群王家坦组发现水母型化石后,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笔者对现有的化石标本(包括前人标本图片)重新进行了观察,初步辨认出水母型化石的上伞面、下伞面、垂唇和小口、胃腔、辐管、环管、缘膜、4个生殖腺和4个口腕,以及缘触手、感觉棒等构造,确认它们属于最原始的后生刺胞动物水母型化石。页岩相王家坦组软躯体水母型化石的确认,可与世界著名的页岩相澄江动物群、凯里动物群和布尔吉斯动物群相媲美,称为金州动物群。关于金县群的时代,开始均认为属震旦纪,即埃迪卡拉纪,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及区域构造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金县群应属中元古代延展纪,在1400~1200 Ma范围内。在如此古老的地层中发现水母型化石,对后生动物的起源-演化等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文中描述了9属9种,包括7新属4新种,修订了一些老属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型化石 中元古界 王家坦组 金县群 辽宁 华北陆块
下载PDF
“斤”字的历时演变初探
9
作者 陈永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4,77,共5页
文章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论述“斤”的发展演变,主要从“斤”字形体的演变,“斤”字词义的发展变化,“斤”字音韵的发展演变以及“斤”字在现代汉语官话方言中的表现四个方面,详细论述“斤”字从古至今形体、音韵和语义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历史演变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策略探究
10
作者 陈永胜 《教师》 2023年第16期21-23,共3页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育体系、教育平台和教育衔接三个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育体系、教育平台和教育衔接三个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高职院校 法治教育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的肺癌疾病负担研究
11
作者 丁璐璐 朱健 +3 位作者 张永辉 徐源佑 陈永胜 王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的肺癌疾病负担,为预防和控制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选取1990-2019年不同性别、年龄组和年份归因于吸烟的肺癌相关数据,采用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的肺癌疾病负担,为预防和控制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选取1990-2019年不同性别、年龄组和年份归因于吸烟的肺癌相关数据,采用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粗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指标,分析中国归因于吸烟的肺癌疾病负担,并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4.7.0.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结果:中国肺癌因吸烟引起的归因分值由1990年的58.16%上升为2019年的62.06%,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18.99/10万上升为2019年的24.94/10万,标化DALY率由1990年的442.84/10万上升为2019年的516.48/10万。1990年中国男性归因于吸烟的肺癌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分别为37.27/10万、837.55/10万,女性分别为3.64/10万、70.21/10万;2019年中国男性归因于吸烟的肺癌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分别为47.66/10万、961.58/10万,女性分别为6.08/10万、107.97/10万,男性均高于女性。分年龄组发现,归因死亡率及DALY率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上升,年龄组高峰2019年分别在85+岁组(319.25/10万)、75~79岁组(3 902.13/10万),较1990年均延后一个年龄组。与1990年相比,70岁以上年龄组肺癌归因死亡率、DALY率上升明显,而6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有所下降。30年来中国归因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经历了上升、平稳、下降三个阶段,其中2010-2019年为下降期,APC值分别为-0.715%和-0.864%,但仍高于全球水平。结论:1990-2019年中国吸烟所致的肺癌疾病负担较严重,男性和老年人群为高危人群,应进一步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吸烟所带来的肺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吸烟 疾病负担 中国
下载PDF
小分子给体桥联单元烷基链取代位置对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郭子琦 焦灿灿 +5 位作者 吴思敏 孟令贤 孙延娜 柯鑫 万相见 陈永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208,共8页
设计合成了2个同分异构体小分子给体C2-C-F和C2-M-F,二者仅中间桥联三噻吩单元上烷基链的取代位置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烷基链取代位置对其吸光性能和能级影响较小,但对与受体BTP-4F-12共混后的活性层形貌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小分子给体C2-... 设计合成了2个同分异构体小分子给体C2-C-F和C2-M-F,二者仅中间桥联三噻吩单元上烷基链的取代位置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烷基链取代位置对其吸光性能和能级影响较小,但对与受体BTP-4F-12共混后的活性层形貌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小分子给体C2-C-F与受体BTP-4F-12共混的薄膜获得了较好的形貌,光伏器件效率达到12.84%.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烷基取代的位置来精细调控活性层的形貌,为高效小分子给体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烷基链 小分子给体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晚第四纪海相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7
13
作者 陈永胜 王宏 +3 位作者 裴艳东 田立柱 李建芬 商志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759,共13页
BT113孔和BT114孔是位于渤海湾西岸地区的2个80m全取心钻孔。通过对钻孔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生物组合等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和OSL(光释光)测年结果,揭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地区主要发育3个海相地层:自下而上为中更新统上部的第三海... BT113孔和BT114孔是位于渤海湾西岸地区的2个80m全取心钻孔。通过对钻孔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及生物组合等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和OSL(光释光)测年结果,揭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本地区主要发育3个海相地层:自下而上为中更新统上部的第三海相地层(简称'海三')、上更新统的第二海相地层(简称'海二')和全新统的第一海相地层(简称'海一'),指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发生的3次主要海面波动。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海三,海二和海一分别发育于MIS(深海氧同位素阶段)7、MIS5和MIS1的高海面时期,说明渤海湾西岸中更新晚期以来地层记录的海面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一致。与前人的传统认识不同,认为受全球海面及渤海海峡地貌共同影响,MIS3时期研究区并未发生大范围海侵。通过多个钻孔的对比分析,3个海相地层在渤海湾西岸地区的分布较广,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不同钻孔之间同一海相地层的高程和厚度的较大差异指示本地区在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较强的差异性沉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海平面变化 差异性沉降 晚第四纪 渤海湾西岸 地层学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BT113孔35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与海陆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永胜 王宏 +3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田立柱 商志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44-354,共11页
根据渤海湾西岸有孔虫和介形虫与年代学(AMS14C和OSL测年)研究,将该段岩心自下而上划分为6个沉积单元(U1—U6),它们依次形成于晚更新世的河流及全新世的潮滩、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结束于约35 ka的U1单元的... 根据渤海湾西岸有孔虫和介形虫与年代学(AMS14C和OSL测年)研究,将该段岩心自下而上划分为6个沉积单元(U1—U6),它们依次形成于晚更新世的河流及全新世的潮滩、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结束于约35 ka的U1单元的陆相环境,证实晚更新世低海面时渤海湾西岸未受海水影响。U1和U2单元之间,存在历时约27 ka的沉积间断(35~8.5 ka cal BP),研究区因此缺失早全新世沉积。U2单元的潮滩环境指示全新世海侵于8.5 ka cal BP到达渤海湾西岸,当时相对海平面为-16.7 m。U3单元为浅海环境,约6 ka cal BP时相对海平面上升到-6.8~-1.8 m。8.5~6 ka cal BP期间的海面上升速率是0.4~0.6 cm/a,可能与MWP1C事件有关。U4—U5单元,转为三角洲环境,沉积速率增大,反映自3.7 ka cal BP河流输入影响加强,约1.3 ka cal BP时成陆,形成U6单元。晚更新世35 ka以来的陆海环境演化,总体上是对气候变化控制下的海面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35ka CAL BP 沉积环境 海平面 河流供给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探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永胜 赵虹 +3 位作者 郑小杰 燕洲泉 贾玉琴 龙利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3-88,共6页
在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志丹探区延长组储层的沉积学、岩石学、物性等特征及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储集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 在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志丹探区延长组储层的沉积学、岩石学、物性等特征及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储集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蚀孔等类型,属于中孔、低渗型和中低孔、特低渗型储层。综合多参数评价,研究区延长组中长2和长6油层组分别发育类和类储层,个别地区发育类和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物性 评价 延长组 志丹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江苏省启东市2001—2007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永胜 丁璐璐 +2 位作者 张永辉 朱健 建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生存率是反映癌症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对启东2001—2007年全人群结直肠癌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启东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的1 508例病例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于2009... 背景与目的:生存率是反映癌症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对启东2001—2007年全人群结直肠癌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启东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的1 508例病例的生存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止于2009年12月31日;剔除只有死亡证明(DCO)的病例,实际纳入分析1 504例。用SURV 3.01软件计算5年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OS)及5年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RS)。结果:结直肠癌患者1、3、5年OS分别为58.50%、42.68%和37.74%,1、3、5年RS分别为60.97%、49.59%和48.67%。其中男性患者1、3、5年RS分别为62.68%、50.82%、48.88%,女性患者1、3、5年RS分别为59.24%、48.38%、48.50%。男女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528)。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的5年RS分别为56.61%与44.17%。1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结直肠5年RS分别为42.22%、41.06%、50.02%、54.40%、50.11%和42.38%。结直肠癌患者5年RS比同一地区同类疾病1972—2000年时的28.00%有较大提高。结论:启东市全人群结直肠癌登记病例总体生存率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生存率 流行病学 启东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速率对河流供给的响应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永胜 王福 +4 位作者 田立柱 李建芬 商志文 王宏 齐乌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82-1590,共9页
渤海湾西岸由北向南获取了3个钻孔,以全新世海相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AMS^14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方法建立年代框架并计算平均沉积速率,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岸古河流三角洲发育历史,探讨了... 渤海湾西岸由北向南获取了3个钻孔,以全新世海相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AMS^14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C,加速器质谱14C)测年方法建立年代框架并计算平均沉积速率,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岸古河流三角洲发育历史,探讨了沉积速率对沿岸河流供给变化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初期(11-6ka),渤海湾西岸整体沉积速率偏低,仅0.03-0.07cm/a,沉积物粒度较粗;中全新世6.43-4.97ka cal BP期间,NP3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60-0.93cm/a ,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CH110孔和BT11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低,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北岸对潮白河、永定河及滦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中全新世晚期3.68-2.67ka cal BP期间,BT113孔沉积速率为0.27-1.4cm/a,高于同期沿岸北部CH110孔和NP3孔,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含量较NP3孔高,向上逐渐变粗,具三角洲反粒序特征。该时段的高沉积速率系渤海湾西岸南部对黄河沉积物供给的响应;晚全新世2.29-0.24ka cal BP期间,沿岸中部CH110孔沉积速率为0.55-0.91cm/a,高于同期沿岸南部的BT113孔和北部的NP3孔,该高沉积速率为渤海湾西岸中部对黄河和海河供给沉积的先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 全新世 沉积速率 河流供给
下载PDF
牛初乳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永胜 李长彪 +3 位作者 付兰天 刘长江 岳喜庆 田晓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0-283,共4页
以不同泌乳期的牛初乳为原料 ,测定不同泌乳期 ,不同pH值以及添加磷酸盐、柠檬酸盐、蔗糖、钙离子、EDTA、卡拉胶等食品中允许添加物质的热凝固时间(HCT)对初乳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乳的热稳定性随泌乳期和 pH值的增大而增大 ;... 以不同泌乳期的牛初乳为原料 ,测定不同泌乳期 ,不同pH值以及添加磷酸盐、柠檬酸盐、蔗糖、钙离子、EDTA、卡拉胶等食品中允许添加物质的热凝固时间(HCT)对初乳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初乳的热稳定性随泌乳期和 pH值的增大而增大 ;磷酸盐、柠檬酸盐、蔗糖均对初乳的热稳定性有改善作用 ;而钙离子、卡拉胶、高浓度的EDTA则使初乳的热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乳 热稳定性 泌乳期 pH值 热凝固时间 磷酸盐 柠檬酸盐 蔗糖 钙离子 卡拉胶 EDTA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钻孔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与相对海面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永胜 李建芬 +5 位作者 王福 田立柱 商志文 施佩歆 姜兴钰 王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9-517,共19页
以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附近的NP3、CH110和BT113三个钻孔全新世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AMS 14 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 C,加速器质谱14 C)测年、微体生物聚类分析等方法精细判别沉积相,重建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演... 以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附近的NP3、CH110和BT113三个钻孔全新世岩心为研究对象,采用沉积岩石学、AMS 14 C(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14 C,加速器质谱14 C)测年、微体生物聚类分析等方法精细判别沉积相,重建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沉积演化历史,并利用微体生物组合分带对水深变化的指示,定量讨论全新世相对海面变化。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经历了沼泽—潮滩—浅海—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环境的演化过程。全新世初始阶段,研究区中部和北部发育沼泽环境,南部未见沉积,与上更新统河流相沉积呈不整合接触。全新世早期,研究区潮滩环境发育。潮滩层厚度约1m,历时数百至1千余年。至7 000cal BP前后水深增大,研究区进入浅海环境。约6 000cal BP,沿岸南北两端先后进入三角洲过渡环境,中部三角洲环境约开始于1 500cal BP。渤海湾西岸地区全新世的环境演化同时记录了该地区的相对海面变化:约10 000cal BP前后,渤海湾相对海平面已接近21.3~20.4m。约8 000cal BP,相对海平面介于18.6~17.0m。约6 000cal BP时相对海平面低于6.8m,5 000~1 000cal BP,相对海平面高于-2.5 m,1 000~800cal BP,相对海平面介于-1.3^-0.4 m。8 000~5 000cal BP时,相对海面上升约15.0m,上升速率达5m/1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现代岸线 全新世 沉积环境 相对海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