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高糖状态对Kv11.1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韩稳琦 王毅 +3 位作者 陈海潮 尤红俊 邓纪钊 祁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高浓度葡萄糖干预对Kv11.1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双酶切法和基因重建技术将HERG基因插入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Kv11.1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载体pEGFP-N1-HERG并测序验证。②pEGFP-N... 目的:探讨持续高浓度葡萄糖干预对Kv11.1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双酶切法和基因重建技术将HERG基因插入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Kv11.1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载体pEGFP-N1-HERG并测序验证。②pEGFP-N1-HERG表达载体鉴定成功后经脂质体转染HEK293T细胞,并通过不同糖浓度(5、17.5、30mmol/L)干预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HERG离子通道蛋白绿色荧光平均表达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pEGFP-N1-HERG融合蛋白平均荧光强度于不同浓度葡萄糖持续干预后分别为218.87(5mmol/L)、174.83(17.5mmol/L)、142.90(30mmol/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高糖状态抑制Kv11.1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为糖尿病患者长期高糖状态时QT间期延长提供理论依据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G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高糖干预 Kv11.1 蛋白表达
下载PDF
隐私性疾病诊疗社会乱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2
作者 陈海潮 陈海林 王君钢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隐私性疾病诊疗乱象,采用调研暗访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分析了民营医院乱收费、医疗水平低下、过度治疗等诊疗乱象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探讨了监管部门、民营医院、患者和公立医院在诊疗乱象中... 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隐私性疾病诊疗乱象,采用调研暗访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分析了民营医院乱收费、医疗水平低下、过度治疗等诊疗乱象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探讨了监管部门、民营医院、患者和公立医院在诊疗乱象中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监管力度不够、民营医院以盈利为目的、患者维权意识淡薄共同导致了隐私性疾病诊疗乱象的出现.为了消除诊疗乱象,应从治疗效果差异、隐私性疾病科普、打击非法医疗机构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等方面进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 疾病 诊疗乱象 民营医院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指纹和相似性阈值方法的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事件检测研究
3
作者 李秋雨 孟晓波 +3 位作者 陈海潮 陈欣星 陈信宇 王丽玮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中基于能量的长短时窗能量比值(STA/LTA)方法检测精度低,而基于波形的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速度慢。为此,提出了以指纹和相似性阈值(FAST)方法为主,联合同态反褶积去噪、STA/LTA、带噪声的基于密度...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常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中基于能量的长短时窗能量比值(STA/LTA)方法检测精度低,而基于波形的模板匹配方法检测速度慢。为此,提出了以指纹和相似性阈值(FAST)方法为主,联合同态反褶积去噪、STA/LTA、带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DBSCAN)方法的一种检测精度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微地震事件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同态反褶积方法对微地震数据去噪;然后利用STA/LTA方法获取高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并作为模板,进一步利用FAST方法将模板和连续波形制作为指纹,再通过比较指纹的杰卡德相似度检测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得到各个台站的P波初至时间;最后利用DBSCAN方法将多个台站同一震相进行关联以去除错误检测。利用人工合成的171个具有不同信噪比的微地震事件,运用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所有微地震事件,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对四川盆地威远页岩气开发水平井2014年11月10号第19级压裂段的井下微地震数据集进行处理,并与模板匹配方法、STA/LTA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检测到STA/LTA检测不到的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检测结果与模板匹配方法相近,其计算效率比模板匹配方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 微地震事件检测 FAST STA/LTA
下载PDF
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4
作者 曹怿玮 杨征 +1 位作者 陈海潮 吴皓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首次诊断并要求行药物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首次诊断并要求行药物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葛兰心宁软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西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GF-1水平均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兰心宁软胶囊能够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高IGF-1水平,降低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心宁软胶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下载PDF
利用微地震参数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海潮 唐有彩 +2 位作者 钮凤林 尹陈 巫芙蓉 《石油科学通报》 2016年第2期198-208,共11页
微地震监测是定量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方法,对于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微地震事件产生机理、微地震弱事件检测和定位、综合解释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四川盆地某页岩气井综合微地... 微地震监测是定量评估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主要方法,对于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微地震事件产生机理、微地震弱事件检测和定位、综合解释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四川盆地某页岩气井综合微地震监测实验为例,从监测台阵、微地震参数获取和资料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特色,重点讨论了地面微地震监测台阵、样本事件扫描检测弱地震事件、震源机制反演等技术在水力压裂改造效果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微地震监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微地震监测 地面台阵 样本事件方法 震源机制 储层改造体积
原文传递
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海潮 关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70-72,76,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对心源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对心源性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及心功能指标水平,并比较2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P <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Ⅱ级、Ⅳ级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 0.05),而研究组心功能Ⅰ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功能Ⅲ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心功能指标心脏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V、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Tn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为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1%(P <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并降低心源性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胺碘酮 门冬氨酸钾镁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功能 心源性事件
下载PDF
封堵取石导管用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效果观察(附282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海潮 缪起龙 +3 位作者 邵法明 方宁军 孙树本 刘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封堵取石导管辅助材料用于输尿管镜(URS)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2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使用封堵取石导管辅助材料行URS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其效果。结果282例中274例一次碎石成功(95.7%),... 目的探讨使用封堵取石导管辅助材料用于输尿管镜(URS)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 28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使用封堵取石导管辅助材料行URS下钬激光碎石术,观察其效果。结果282例中274例一次碎石成功(95.7%),术中结石漂移至肾盂或肾盏内12例(4.2%)。术后3周复查泌尿系B超或CT,仅6例有直径为4-6 mm结石残留于肾盂肾盏。结论 URS下钬激光碎石术中使用封堵取石导管,可有效减少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漂移,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封堵取石导管 输尿管镜 钬激光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海潮 缪起龙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6期834-836,共3页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以其众多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设备与诊断技术的问世[1],PCNL得以不断的改良与完善[2]。本文就PCNL治疗肾结石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创外科技术 术野暴露 残石 穿刺通道 仰卧位 碎石术 钬激光光纤 穿刺路径 清石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效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海潮 缪起龙 李锦辉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9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建立超微通道(观察组)与标准通道(对照组)分别行PCNL治疗肾结石,各48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的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建立超微通道(观察组)与标准通道(对照组)分别行PCNL治疗肾结石,各48例。比较两组术后即刻血红蛋白(Hb)水平、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即刻Hb水平、术后1 d 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随访1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PCNL治疗直径≤2 cm肾结石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及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超声 经皮肾镜取石术 超微通道 标准通道
下载PDF
CT肾血管造影联合尿路造影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海潮 缪起龙 +1 位作者 邵法明 方宁军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CT肾血管造影(CTA)联合尿路造影(CTU)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PCNL治疗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CTA+CTU组(29例)及CT平扫组(26例),CTA+CTU组采用CTA+CTU确定穿刺通道,CT平扫组采用CT平扫确定穿刺通道。比较两... 目的探讨CT肾血管造影(CTA)联合尿路造影(CTU)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PCNL治疗的55例患者随机分为CTA+CTU组(29例)及CT平扫组(26例),CTA+CTU组采用CTA+CTU确定穿刺通道,CT平扫组采用CT平扫确定穿刺通道。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结果 CTA+CTU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CT平扫组,手术时间短于CT平扫组,结石清除率高于CT平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肾脏CTA+CTU检查可减少PCNL术中及术后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下载PDF
封堵材料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潮 缪起龙 邵法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封堵材料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失败原因。方法 8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012年9月以前单行钬激光碎石,2012年9月以后均运用封堵取石导管或拦截网篮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结果本组813例患者中,在2012年9月前手术... 目的探讨使用封堵材料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失败原因。方法 8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012年9月以前单行钬激光碎石,2012年9月以后均运用封堵取石导管或拦截网篮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结果本组813例患者中,在2012年9月前手术397例,单次碎石成功率为65%;2012年9月后416例,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5.7%。尤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的169例,单次碎石成功率高达98.6%。术中出现结石漂移至肾盂或肾盏内7例,结石漂移率为4.1%。其中5例位于肾盂,1例位于肾下盏入口处,当即予取石钳或取石网篮重置结石于输尿管上段人为形成嵌钝性结石,再运用封堵取石导管或拦截网篮或直接在取石网篮下钬激光粉碎结石成功;另1例结石位于肾下盏,一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结论合理选用各种封堵材料可有效提高一次清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利用主动震源监测地下介质衰减特性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海潮 葛洪魁 +2 位作者 王宝善 宋丽莉 王伟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4-817,879,共14页
监测地下介质物性动态变化对于研究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汶川地震主断裂带东北端的陕西省宁强县,建立了一套主动震源观测系统,利用电动落锤作震源对断裂带开展了近一个月的连续监测实验.利用主动震源激发... 监测地下介质物性动态变化对于研究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汶川地震主断裂带东北端的陕西省宁强县,建立了一套主动震源观测系统,利用电动落锤作震源对断裂带开展了近一个月的连续监测实验.利用主动震源激发波形的高度可重复性,用谱比法计算了浅层地下介质衰减参数t*随时间的变化,并与波速和大气压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由未固结的沉积层和破碎岩石组成的断裂带地震波衰减强,品质因子为10左右;衰减参数t*与大气压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与波速随大气压的变化趋势一致,可能是由于大气压变化导致浅层介质的裂隙密度变化引起的;强余震引起显著的t*的同震变化及震后各接收台站的不同变化趋势.野外实验表明,主动震源是一种监测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主动震源 地震波衰减 随时间变化 大气压
下载PDF
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台基响应 被引量:56
13
作者 葛洪魁 陈海潮 +4 位作者 欧阳飚 杨微 张梅 袁松湧 王宝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7-868,共12页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技术发展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掌握流动地震观测噪声规律,发展流动地震观测降噪技术,编制流动地震观测技术规范,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台基流动地震观测...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技术发展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掌握流动地震观测噪声规律,发展流动地震观测降噪技术,编制流动地震观测技术规范,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台基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观测实验与分析.其中,山西省临汾市五个地点架设了共22个对比观测台站,进行了超过一年半的连续观测.通过计算不同频段范围内背景噪声记录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研究了不同场地条件和环境噪声下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噪声特征及其台基响应,分析了不同台基处理方式对噪声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高频人为噪声和长周期自然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主要噪声,可以通过增加台基深度和改善台基处理方式等方法降低其影响;(2)增加台基深度能有效地降低长周期噪声和高频噪声,2m深坑能使高人为噪声台站各分量的高频频段和长周期频段分别降低5dB和10dB;(3)由于其不稳定性,沙子台基的水平分量在长周期频段一般要高于摆墩台基5dB,流动地震观测中推荐使用摆墩台基;(4)台站位置、台站内部温度和空气流动都是影响台站噪声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场地条件和噪声环境下的台基处理建议和适合国情的移动地震台阵台站建设参考方案,有助于流动地震观测野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地震计 流动地震台站 噪声 功率谱密度 台基处理 对比观测
下载PDF
达克罗涂层技术进展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青 裴政 +3 位作者 童鹤 曲海杰 于淼 陈海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达克罗涂层技术的腐蚀保护机理、锌片制备、涂料、涂覆工艺和设备的研究进展。阐述国内外达克罗涂层技术的主要差距和国内克罗涂层技术发展的重点及达克罗技术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达克罗 锌铬涂层 腐蚀 无铬 极化曲线
下载PDF
基于模态灵敏度分析的商用车驾驶室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崔岸 王登峰 +3 位作者 陈海潮 荣安琪 曾庆洋 卜绍先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建立某商用车驾驶室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与实验模态计算及相关性分析。为提高驾驶室整体1阶扭转频率,结合门框区域的梁单元模型,建立驾驶室梁壳混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梁截面力学特性的模态灵敏度分析,获得灵敏梁单元组件,进而... 建立某商用车驾驶室壳单元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与实验模态计算及相关性分析。为提高驾驶室整体1阶扭转频率,结合门框区域的梁单元模型,建立驾驶室梁壳混合有限元模型;进行基于梁截面力学特性的模态灵敏度分析,获得灵敏梁单元组件,进而找出壳单元有限元模型的对应灵敏区域,对其进行形貌优化,借以指导构件截面尺寸优化,获得结构最优方案,该方案提高了驾驶室的1阶扭转频率。对比分析表明,优化结果及优化分析方法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驾驶室 模态分析 模态灵敏度分析 有限元分析 形貌优化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皓宇 刘晓唤 +7 位作者 王聪霞 张春艳 张岩 陈海潮 胡艳超 贾珊 马维冬 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I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Ang-2浓度。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患者,无再狭窄组101例患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术前Ang-2浓度[(849.6±234.6)pg/mL vs.(796.9±19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ng-2浓度[(629.7±137.3)pg/mL、(504.3±107.6)pg/mL]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术后Ang-2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低于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Ang-2浓度均明显降低,且无再狭窄组降低更明显,推测Ang-2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生成素-2 支架内再狭窄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皓宇 常凤军 +4 位作者 王毅 陈海潮 程功 王聪霞 高天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72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每次1.6 g,每日3次,疗程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76.69±21.28)μg/L、(126.61±28.67)μg/L;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分别为(74.49±19.56)μg/L、(98.24±23.35)μg/L。两组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良好治疗作用,可能与升高IGF-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脑心通胶囊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胸痹
下载PDF
利用周期振荡法测试超低渗储层的渗透率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小琼 葛洪魁 陈海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37-244,共8页
渗透率是储层最重要的物性参数,也是油气开发的基础。随着页岩气、致密砂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迫切需要开展超低渗透率(<0.1×10-3μm2)测试,对测试方法和仪器都提出了挑战,是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的难点。目前我国石油工业... 渗透率是储层最重要的物性参数,也是油气开发的基础。随着页岩气、致密砂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迫切需要开展超低渗透率(<0.1×10-3μm2)测试,对测试方法和仪器都提出了挑战,是非常规油气开发研究的难点。目前我国石油工业中主要采用稳态法和脉冲衰减法进行超低渗透率测试,在测试精度、稳定性和测试周期方面还存在不足,探索高精度超低渗透率的方法十分重要。分析了室内渗透率测量的稳态法、脉冲衰减法和周期振荡法3种方法原理,在三轴应力下进行了岩石超低渗透率对比测量。结果表明,相比稳态法和脉冲衰减法,周期振荡法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用时短的优点,建议引入非常规超低渗透储层渗透率测试。对周期振荡法的设备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采用快速富里叶变换(FFT)、互谱法等信号处理方法提高数据信噪比,提高超低渗透率的测试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超低渗 脉冲衰减法 周期振荡法 测试方法
原文传递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对效应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静 李秀红 +4 位作者 梁磊 王毅 陈海潮 杨征 酉鹏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效应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人树突状细胞(DC)、初始CD+4T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样本。对照组... 目的探讨体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效应T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人树突状细胞(DC)、初始CD+4T细胞,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5个样本。对照组、实验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经PBS、ox-LDL处理后,取其上清液与DC、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TSLP中和抗体组、中和抗体对照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TSLP中和抗体、TSLP非特异性中和抗体与DC、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SLP及Th17细胞因子IL-17、IL-22、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构成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培养上清液TSLP、IL-17、IL-22、TNF-α水平及Th17细胞构成比升高(P均<0.01)。与实验组、中和抗体对照组比较,TSLP中和抗体组TSLP、IL-17、IL-22、TNF-α水平及Th17细胞构成比降低(P均<0.01)。结论 Ox-LDL体外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TSLP可促进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产素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TH17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仁荣 陈海潮 +1 位作者 朱松立 赵刘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6,共2页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和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也具有阶段性变化,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直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一直增大。②过去40多a来,玛多站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玛曲站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降水年内变化来看,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减少趋势,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因此,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90年代小雨多、降雨历时长是导致径流减少的另一个原因。③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径流量的偏小和气温的直接关系不大。④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并不是引起径流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黄河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