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选择素、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及C反应蛋白与青年性脑梗死不同TOAST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涓涓 淮菁 +2 位作者 林凯华 吴军 张海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31-3833,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P选择素糖蛋白配-1体(PSGL-1)及C反应蛋白(CRP)与青年性脑梗死不同TOAST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青年性脑梗死患者(青年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依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检测患者P选择素、PSGL-1及CRP水平,... 目的探讨P选择素、P选择素糖蛋白配-1体(PSGL-1)及C反应蛋白(CRP)与青年性脑梗死不同TOAST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32例青年性脑梗死患者(青年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依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检测患者P选择素、PSGL-1及CRP水平,并与老年组(n=100)及正常对照组(n=100)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P选择素、PSGL-1及CRP水平与不同TOAST亚型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青年组吸烟、梅毒感染及风湿性心脏病比例较老年组明显为高。P选择素、PSGL-1及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AA型患者P选择素水平较老年组升高更为明显。3种炎性因子均与LAA型患者NIHSS评分相关;其中PSGL-1回归系数最高。CRP在CE型中升高更为明显,与该亚型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青年性脑梗死具有自身特征性的危险因素。P选择素、PSGL-1及CRP水平与不同TOAST亚型青年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可分别作为不同亚型预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P选择素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 C反应蛋白 青年人
下载PDF
P选择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青年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涓涓 杨媛慧 +1 位作者 吴军 张海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13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青年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青年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检测患者P选择素及hs-CRP水平,并与健康人群... 目的研究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青年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青年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检测患者P选择素及hs-CRP水平,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P选择素、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OAST分型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P选择素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P选择素、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5);小动脉闭塞组(SAA)、其他病因组(SOE)及未能确定病因组(SUE)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比较,P选择素、hs-CRP水平是临床分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选择素、hs-CRP水平与青年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及TOAST分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脑梗死 P选择素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阴道前壁瓣自体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涓涓 夏志军 +1 位作者 许海楠 秦美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阴道壁瓣(AVWF)自体移植至尿道中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4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人,实验组行自体移植至尿道中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尿道中路悬吊手术治疗。根据术后2个月、术后1年的随... 目的探讨采用阴道壁瓣(AVWF)自体移植至尿道中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4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人,实验组行自体移植至尿道中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尿道中路悬吊手术治疗。根据术后2个月、术后1年的随访,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月的术后随访调查中,实验组19例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治愈、2例尿失禁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尿失禁症状,1例尿失禁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治愈率为86.36%,22例患者术后均无切口部位感染、膀胱损伤、血肿、术后阴道异物暴露等并发症。对照组术后21例患者症状完全改善,治愈率为95.45%,1例患者有排尿困难症状。根据1年随访结果,实验组21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完全治愈、1例尿失禁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治愈率为95.45%,22例患者均无切口部位感染、膀胱损伤、血肿、术后阴道异物暴露等并发症。对照组20例患者症状完全改善,1例患者有排尿困难症状,1例患者网片暴露,治愈率为90.91%。结论与尿道中路悬吊手术比较,阴道前壁瓣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明确。该手术安全可靠,是减少异物排斥、移植物应用的一种新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壁皮瓣 压力性尿失禁 手术方法 自体移植
下载PDF
低钾性和正常钾性周期性瘫痪共存一家系病例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涓涓 邹文 +2 位作者 童晓欣 张海鸥 吴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骨骼肌钠通道α1亚基(skeletal muscle sodium channelα1subunit)SCN4A基因p.Arg672His突变引起的低钾性和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共存的病例,并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一家系共3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 目的报道1例由骨骼肌钠通道α1亚基(skeletal muscle sodium channelα1subunit)SCN4A基因p.Arg672His突变引起的低钾性和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共存的病例,并分析该病例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一家系共3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先证者行右侧腓肠肌活体组织检查。所有患者均行SCN4A基因检测。结果先证者男性,31岁,少年起病,存在低钾性和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两种发作形式。该家系其余2例患者表现为典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症状。先证者的肌肉病理可见大量核内移;还原型辅酶I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染色可见微小轴空现象。所有患者均存在SCN4Ap.Arg672His突变。结论 SCN4A基因的p.Arg672His突变可同时引发低钾性及正常钾性周期性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家族周期性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钠通道 骨骼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疾病修饰治疗药物转换的证据与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涓涓 邱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226,230,共6页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缓解期的疾病修饰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复发频率及缓解疾病进展。目前国际上市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有10余种,国内可选择的药物有2种,未来MS患者治疗将面临更多选择,同时涉及不同药物之间的转换。本文就临... 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缓解期的疾病修饰治疗可显著减少患者复发频率及缓解疾病进展。目前国际上市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有10余种,国内可选择的药物有2种,未来MS患者治疗将面临更多选择,同时涉及不同药物之间的转换。本文就临床医师面临的MS患者疾病修饰的药物选择及药物之间转换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MS患者缓解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疾病修饰治疗 药物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涓涓 童晓欣 张海鸥 《现代医院》 2008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血栓信号因发病时间不同呈现不同表现。介入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血栓信号因发病时间不同呈现不同表现。介入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核磁共振为其诊断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临床 影像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脊髓延髓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研究
7
作者 陈涓涓 胡俊 +2 位作者 林凯华 张海鸥 吴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x连锁隐性遗传脊髓延髓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肌肉活检病理结果;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的基因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2岁。所有患者均以双... 目的研究x连锁隐性遗传脊髓延髓肌萎缩症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肌肉活检病理结果;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的基因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2岁。所有患者均以双下肢无力起病,逐渐累及上肢及延髓肌肉;其中2例患者出现感觉障碍,5例患者有内分泌系统损害表现;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2—10倍增高;肌电图呈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3例患者出现双侧下肢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以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为主。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gene.AR)基因的CAG重复序列数分别为39~49次。结论肢体近端及球部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及内分泌系统受累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雄激素受体基因1号外显子的基因检测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遗传脊髓延髓肌萎缩症 临床 病理 雄激素受体基因
下载PDF
t(13;21)罗伯逊易位一家系分析
8
作者 陈涓涓 叶峻杰 +2 位作者 司宝敏 王亚萍 刘雁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1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罗伯逊易位 家系分析 唐氏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检查 先心性心脏病 外周血培养 染色体检查 足月顺产 身体健康 家系调查
下载PDF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Ⅳ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俊 吴军 +9 位作者 林志坚 周芬莉 林凯华 陈涓涓 童晓欣 张季声 易黎 邹文 王春安 张海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设计,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分入九味镇心颗粒组和九味镇心颗粒合并阿普唑仑组,治疗4w,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九味镇心颗粒组(32例)... 目的观察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设计,将8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随机分入九味镇心颗粒组和九味镇心颗粒合并阿普唑仑组,治疗4w,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九味镇心颗粒组(32例)总有效率为90.63%;九味镇心颗粒合并阿普唑仑组总有效率94.12%。不良反应发生率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心脾两虚证 九味镇心颗粒 阿普唑仑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环境因素调查 被引量:21
10
作者 罗嘉莹 郭欣瑜 +5 位作者 陈涓涓 陆静 张银霞 黎柳婷 谭俊宇 孙宝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81-3384,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内城区及郊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环境因素的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幼儿园,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 目的了解广东省内城区及郊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环境因素的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幼儿园,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1 884份有效问卷中,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2.8%(241例)、4.1%(77例)和1.4%(27例),其中男童患病率均高于女童。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具有关联性。在环境因素中,"毛绒或泡沫制玩具"为3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具有相关性,环境因素影响着过敏性疾病的发作,儿童应避免暴露于尘螨等环境危险因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青年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凯华 陈涓涓 吴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ia,Hcy)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青年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年性脑梗死83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检测患者Hcy及CRP水平,并与健康人群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yperhomocysteinemia,Hcy)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青年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年性脑梗死83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检测患者Hcy及CRP水平,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cy、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OAST分型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Hcy及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临床分型患者Hcy、CRP水平存在差异;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B值为2.227,P<0.05);小动脉闭塞组(SAA)、其他病因组(SOE)及未能确定病因组(SUE)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比较,Hcy、CRP是临床分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CRP与青年性脑梗死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TOAST分型及预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新刚 陈涓涓 +3 位作者 张晓莉 蒋莉 郭韵 王晓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10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提高对AIP的早期识别。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1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术后病理符合AIP亚洲标准的患者36例,总结AIP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AIP影像学为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胰...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提高对AIP的早期识别。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1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术后病理符合AIP亚洲标准的患者36例,总结AIP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AIP影像学为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胰头增大或肿块最常见,假包膜影具有特征性,钙化或胰石和囊性变可见,胰周渗出、索条影及淋巴结肿大相对少见,胰腺萎缩偶见,胰腺形态及密度无异常极少见,增强CT、彩色B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见胰管串珠样扩张,胆总管狭窄常见。结论AIP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应作为胰腺癌的一种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影像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激素及中医药应用概况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涓涓 杨燕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3期285-287,共3页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男多于女,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部位,其中累及消化道的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男多于女,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部位,其中累及消化道的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型过敏性紫癜 激素 中医药治疗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急性病毒性脑炎合并周围神经损伤1例报道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鸥 林志坚 +2 位作者 周芬莉 陈涓涓 吴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脑炎 周围神经损伤 临床综合征 无菌性脑炎 病毒感染 意识障碍 弥散性 脑实质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质-1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敬亚 王晓非 +4 位作者 蒋力 张晓莉 张晶 陈涓涓 孙小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1例SLE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根据SLEDAI评分≥10或<10,将31例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ELISA... 目的:探讨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31例SLE患者及3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根据SLEDAI评分≥10或<10,将31例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ELISA测定健康对照与31例SLE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水平,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差异性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的水平(0.252μg/L)低于健康人(0.501μ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期(SLEDAI评分≥10)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水平(0.133μg/L)低于缓解期(SLEDAI评分<10)(0.342μg/L),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核抗体滴度1∶80 SLE患者血清中β-ar-restin1的水平低于抗核抗体1∶40,(0.214μg/Lvs0383μg/L,P<0.05)。结论:血清β-arrestin1水平在SLE患者中明显降低,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呈一定程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β-arrestin1 ELISA
原文传递
几种常见风湿病患者血中B细胞刺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莉 王晓非 +4 位作者 袁双龙 张晓莉 郭韵 吴春玲 陈涓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血中B细胞刺激因子(BAF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各种风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中BAFF进行测定。结果几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SLE、RA、SS、AS)患者血中BAF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疾病... 目的探讨几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血中B细胞刺激因子(BAF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各种风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中BAFF进行测定。结果几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SLE、RA、SS、AS)患者血中BAF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疾病患者血中BAFF的水平变化与各种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明显相关改变。结论BAFF在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BAFF的产生或降低其水平可能成为风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B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IL-12和IL-18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NK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学满 王晓非 陈涓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688,共2页
目的:探索体内、体外应用不同干预冈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含量变化的影响,为SLE患者治疗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SLE患者体内外应用不同干预因素前后外周血Vα24^+ V... 目的:探索体内、体外应用不同干预冈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含量变化的影响,为SLE患者治疗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SLE患者体内外应用不同干预因素前后外周血Vα24^+ Vβ11^+、CD161^+ Vα24^+NKT细胞含量。结果:SLE患者体内应用甲强龙及甲强龙加丙球24h后Vα24^+ Vβ11^+、CD161^+ 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1),SLE患者体外制备PBMC后加甲强龙、甲强龙加丙球及IL-12+IL-18进行细胞培养48h后,Vα24^+ Vβ11^+、CD161^+ 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P〈0.01)。结论:体内外应用甲强龙及甲强龙加丙球后,Vα24^+ Vβ11^+、CD161^+ 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体外加IL-12+IL-18后与用药前比,Vα24^+ Vβ11^+、CD161^+ Vα24^+NKT细胞占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用药前;表明细胞因子IL-12+IL—18可能成为治疗SLE的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旭辉 吴军 +1 位作者 陈涓涓 林凯华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4期9-10,27,共3页
病例介绍〈br〉 现病史:患者,女性,39岁,以“发作性四肢抽搐、神志不清2月,加重半天余”急诊入院。患者2月前在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头部转向右侧,双眼眼球上翻,呼吸急促,历时约5分钟后四肢抽搐缓解,2小时内... 病例介绍〈br〉 现病史:患者,女性,39岁,以“发作性四肢抽搐、神志不清2月,加重半天余”急诊入院。患者2月前在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头部转向右侧,双眼眼球上翻,呼吸急促,历时约5分钟后四肢抽搐缓解,2小时内共约发作10次,送至当地医院急诊科,予“地西泮、咪达唑仑、鲁米那”等治疗,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查头颅MR发现颅内多发病灶,自身抗体提示多项抗体阳性,考虑诊断为:结缔组织病,出院后坚持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b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卒中样发作 影像学 肌肉病理学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行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乔雷 冯勇 +2 位作者 黄哲 陈涓涓 春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该研究以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方式对部分外括约肌受累的患者进行了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肛门直肠测压回顾性对比研究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对16例接受臀... 目的该研究以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方式对部分外括约肌受累的患者进行了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肛门直肠测压回顾性对比研究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肛门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对16例接受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及25例接受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1个月及1年的Wexner评分,术后1年的FIQL生活质量问卷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40~68岁无肛门直肠疾患、无排便功能障碍的正常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术后的Wexner评分在术后1个月明显高于经括约肌间切除组,经1年的适应及功能锻炼后,臀大肌组评分明显下降,但对照经括约肌间切除组仍有显著性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满意方面,臀大肌组与经括约肌间切除组在1年以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二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的结果在术后1年却仍有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一直有显著性。结论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的手术方式是在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低位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手术的适应证,尽管其有更高的大便失禁风险,但就其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来看,臀大肌替代部分外括约肌的术式亦使部分外括约肌受累而保肛愿望强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臀大肌 经括约肌间切除 排便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Vα 24^+Vβ11^+、CD161^+Vα 24^+NKT细胞变化及其相关指标的研究
20
作者 于学满 王晓非 +1 位作者 张晓莉 陈涓涓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7-769,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及健康人外周血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数量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及健康人外周血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的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数量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与C3,C4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IA)、红细胞沉降率(ESR)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D161+Vα24+NK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SLE患者血中活化的NKT细胞数量减少,SLE患者外周血Vα24+Vβ11+、CD161+Vα24+NKT细胞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且与病情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