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
1
作者 陈清江 王炫钧 邵菲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针对水下图像由水的散射、吸收引起的色偏、色弱、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该网络引入了改进的UNet3+-Avg结构与注意力机制,设计出多尺度密集特征提取模块与残差注意力恢复模块,以及由Char... 针对水下图像由水的散射、吸收引起的色偏、色弱、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残差注意力网络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该网络引入了改进的UNet3+-Avg结构与注意力机制,设计出多尺度密集特征提取模块与残差注意力恢复模块,以及由Charbonnier损失和边缘损失相结合的联合损失函数,使该网络得以学习到多个尺度的丰富特征,在改善图像色彩的同时又可保留大量的物体边缘信息。增强后图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达到23.63 dB、结构相似度(SSIM)达到0.93。与其他水下图像增强网络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由该网络所增强的图像在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水下图像增强 多尺度特征提取 密集连接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滑人杰 陈清江 +4 位作者 张旭东 段豫凯 乔泓涵 张思珺 宗斐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探讨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6例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 目的:探讨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6例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26例患者,中位年龄57(43~97)岁,其中25例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低级别转化2例,高级别转化19例,1例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B-LBL);11例出现结外侵犯,8例出现骨髓侵犯;初步诊断时发生转化的患者17例,转化后的疗效5例达到CR,8例达到PR,化疗之后发生转化的患者9例,转化后疗效4例达到PR,两组ORR分别为76.5%和44.4%,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中位PFS未达到(3~45个月)和中位OS未达到(5~45个月),2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80.7%和6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P=0.040)、Ki-67(P=0.005)是影响患者PFS的因素。Ann Arbor分期(P=0.014)、FLIPI-1评分(P=0.008)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P=0.028)是影响患者PF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FL患者发生组织学转化后预后不良,ECOG评分≥2分、Ki-67≥70%的患者PFS差,Ann Arbor分期Ⅲ-Ⅳ期、FLIPI-1评分>2分的患者OS差,Ki-67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多尺度残差群网络的图像去雨算法
3
作者 邵罗仡 陈清江 尹乐璇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1,82,共7页
雨天作为一种常见的天气条件会对计算机视觉造成一定影响,图像中会出现雨纹与细节模糊,从而需要一种高效的单幅图像去雨算法来改善图像质量。现有图像去雨算法大多只关注于去除雨纹,而忽略了恢复去雨后图像的细节信息。针对此,为了更好... 雨天作为一种常见的天气条件会对计算机视觉造成一定影响,图像中会出现雨纹与细节模糊,从而需要一种高效的单幅图像去雨算法来改善图像质量。现有图像去雨算法大多只关注于去除雨纹,而忽略了恢复去雨后图像的细节信息。针对此,为了更好地检测雨纹提出了浅层特征提取模块和深层特征提取模块,其中,浅层特征提取模块选取残差密集块,深层特征提取模块选取两个双注意力模块和两个卷积层作为残差块构成的残差群。为了恢复图像细节信息,提出了一种包含全局分支和局部分支的多尺度细节恢复模块。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PSNR和SSIM分别达到了40.41 dB和0.989,同时保留了图像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雨 双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注意力机制 残差群 平滑膨胀卷积
下载PDF
多通道融合注意力网络的低照度图像增强
4
作者 陈清江 顾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111-2122,共12页
针对低照度图像亮度低、对比度低、颜色失真以及现有增强算法大多没有区别处理不同的通道,不利于提取多层次特征的问题,提出多通道融合注意力网络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通过将八度卷积(Octave Convolution,Oct⁃Conv)引入通道拆分... 针对低照度图像亮度低、对比度低、颜色失真以及现有增强算法大多没有区别处理不同的通道,不利于提取多层次特征的问题,提出多通道融合注意力网络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通过将八度卷积(Octave Convolution,Oct⁃Conv)引入通道拆分后的残差结构中提出多层级特征提取模块;其次,利用注意力机制与交叉残差结构提出跨尺度特征注意模块;再次,通过大小与通道数不同的模块堆叠的方式获取多层次信息;最后,在通道维度上进行特征融合,并通过重建模块获得输出。实验结果表明,与RISSNet算法相比,在真实图像上的峰值信噪比与结构相似度分别由27.0016 dB和0.8892提升到27.9781 dB和0.9255。所提算法在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均方误差、视觉信息保真度4种客观评价指标上均获得了最好的结果。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低照度图像的亮度及对比度,且图像纹理细节及色彩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低照度 注意力机制 多通道 八度卷积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双阶段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5
作者 陈清江 尹乐璇 邵罗仡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3-1354,共12页
针对目前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中所存在的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重建图像细节信息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双阶段网络来实现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首先,考虑到单尺度卷积层会出现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的现象,故而以多尺度卷积层为大体框... 针对目前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中所存在的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重建图像细节信息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双阶段网络来实现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首先,考虑到单尺度卷积层会出现特征信息提取不充分的现象,故而以多尺度卷积层为大体框架,设计网络模型;其次,考虑到重建后的图像效果,将整体网络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根据输入的低分辨率图像进行特征信息的提取和重建,第2阶段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更深一步的特征细化,从而提高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整体网络中还引入了跳跃连接和注意力模块,以加强特征信息的有效传播;最后,以数据集Set5、Set14、Urban100、BSDS100和Manga109作为测试集展开实验,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作为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的值相比以往均有所提高,且重建图像视觉效果较好。因此,该算法在客观评价和主观视觉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多尺度 双阶段 跳跃连接 注意力模块
下载PDF
多局部残差连接注意网络的图像去模糊
6
作者 陈清江 王巧莹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7-344,共8页
针对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去模糊算法存在图像纹理细节恢复不清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局部残差连接注意网络的图像去模糊算法。首先,采用一个卷积层进行浅层特征提取;其次,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残差连接和并行注意机制的多局... 针对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去模糊算法存在图像纹理细节恢复不清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局部残差连接注意网络的图像去模糊算法。首先,采用一个卷积层进行浅层特征提取;其次,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残差连接和并行注意机制的多局部残差连接注意模块,用于消除图像模糊并提取上下文信息;再次,采用一个基于扩张卷积的成对连接模块进行细节恢复;最后,利用一个卷积层重建清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GoPro数据集上的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和SSIM(structure similarity)分别为31.83 dB、0.9275,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都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模糊图像的纹理细节,网络性能优于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机制 局部残差连接 扩张卷积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深度可分离卷积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
7
作者 陈清江 顾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0-1837,共8页
为解决低照度图像颜色失真、对比度低以及现有增强算法存在的细节丢失严重、参数过多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深度可分离卷积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首先,设计多尺度混合空洞卷积模块,在扩大感受野的同时解决网格效应;其次,设计多尺度特... 为解决低照度图像颜色失真、对比度低以及现有增强算法存在的细节丢失严重、参数过多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深度可分离卷积的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首先,设计多尺度混合空洞卷积模块,在扩大感受野的同时解决网格效应;其次,设计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最后,对不同尺寸的特征图使用2种模块,将低层空间信息与高层语义信息充分融合,获得最终输出。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标准卷积可大大减少网络参数量与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减少模型参数量,且图像纹理细节及色彩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增强 深度可分离卷积 空洞卷积 多尺度 网格效应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氧化镁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气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清江 董志聪 +4 位作者 李红发 吴毅江 高松 聂文翔 罗应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提高交联聚乙烯(PE-XL)绝缘性能,以聚乙烯(PE)为基体,以改性后的MgO(MgO-NH_(2))为填料进行复配交联制备了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热老化前后的电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MgO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PE-XL/MgO)进行了... 为提高交联聚乙烯(PE-XL)绝缘性能,以聚乙烯(PE)为基体,以改性后的MgO(MgO-NH_(2))为填料进行复配交联制备了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热老化前后的电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改性的MgO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PE-XL/MgO)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直流击穿强度、空间电荷和直流电导率来研究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与未老化PE-XL/MgO相比,未老化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提高了20%,异质空间电荷积累可以忽略不计。热老化后,PE-XL/MgO和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分别较热老化前降低了38%和20%。此外,将MgO表面改性后制备的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比PE-XL/MgO具有更低的直流电导率。PE-XL/MgO-NH_(2)纳米复合材料在未老化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且对热老化可能引起的劣化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氧化镁 聚乙烯 复合材料 电气性能
下载PDF
真实世界中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1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9
作者 董萌 张明智 +5 位作者 张旭东 朱利楠 冯晓燕 丁梦杰 武晓龙 陈清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1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i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9例初治iB-NHL病例的资料,其中利妥昔单抗治疗39例(R组),HLX...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1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i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9例初治iB-NHL病例的资料,其中利妥昔单抗治疗39例(R组),HLX-01治疗70例(H组)。从一线治疗开始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31日。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持续缓解时间(DOR)、治疗持续时间(DOT)、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R、H组常规治疗4~6个周期后,ORR分别为84.6%、80.0%,DCR分别为97.4%、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OR、DOT、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曲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转氨酶升高、呕吐、低蛋白血症、细菌感染和乏力为最常见非血液学毒性,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X-01治疗iB-NHL与利妥昔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类似药 利妥昔单抗 惰性B细胞淋巴瘤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曲面的切平面引入方式的比较
10
作者 庞永锋 陈清江 张雅荣 《高等数学研究》 2023年第2期69-72,共4页
对比研究了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教材和华东师大版数学分析教材引入切平面的方式,梳理了它们引入的思路,揭示了不同引入方式背后的思想.针对不同的专业,给出了教学方法上的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 曲线 曲面 切线 切平面
下载PDF
初诊大肿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妍杰 张旭东 +4 位作者 葛晶晶 刘栋林 马珊珊 张文君 陈清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5-351,共7页
目的:分析初诊时伴有大肿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肿块定义... 目的:分析初诊时伴有大肿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肿块定义为肿瘤最大直径(maximum tumor diameter,MTD)≥7.5 cm,根据大肿块所在部位将患者分为:腹盆腔组、胸腔组、头颈部组。结果: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期为16(0~50)个月,患者1、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75.6%、66.2%。1、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55.9%和44.1%。患者一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分别为45例(23.2%)、78例(40.2%)、11例(5.7%)、60例(30.9%),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β2-微球蛋白水平(β2-microglobulin,β2-MG)、有无中枢侵犯、是否放疗、大肿块所在部位是影响大肿块DLBCL患者OS的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大肿块所在部位为腹盆腔组、头颈部组是大肿块DLBC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腹盆腔组患者分期较晚、B症状多见、β2-微球蛋白水平多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Ki-67值较高;胸腔组年轻患者比例较高、临床分期较早、非GCB亚型更多见。腹盆腔组、胸腔组、头颈部组3组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60.4%、84.4%和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肿块DLBCL患者肿瘤负荷高,一线治疗缓解率低、疾病进展率高,年龄>60岁、临床分期晚、大肿块所在腹盆腔组和头颈部组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大肿块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肿瘤部位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作者 李新 冯涵 +3 位作者 杜雅冰 崔抗 马望 陈清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5期383-388,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53例和应用仑伐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不可... 目的探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应用仑伐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的53例和应用仑伐替尼治疗的50例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比较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32.1%,疾病控制率为77.4%,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分别为18.0%、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1,P=0.100;χ^(2)=0.391,P=0.532)。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9.4个月)长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4,P=0.007)。仑伐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9.2个月)长于仑伐替尼单药治疗组(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2,P=0.013)。2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乏力、高血压、食欲不振,最常见的Ⅲ级不良反应是高血压,尚未观察到Ⅳ级不良反应。结论与仑伐替尼单药相比,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仑伐替尼 免疫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黄芪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9
13
作者 陈清江 杨丽 +1 位作者 王辉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间质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KFB),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8mol/L、10-7mol/L和10-6mol/L的AngⅡ),黄芪注射液干预组(... 目的:探讨黄芪对肾间质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KFB),传至3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0-8mol/L、10-7mol/L和10-6mol/L的AngⅡ),黄芪注射液干预组(分别于培养液中加入10-6mol/L的AngⅡ和10mg/L、20mg/L和40mg/L黄芪注射液)。作用48h后,各组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水平。结果:AngⅡ可促进KFB增殖,刺激TGF-β1的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612和0.723,P<0.05);黄芪注射液可抑制AngⅡ的上述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561和-0.689,P<0.05)。结论:黄芪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TGF-β1的分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高维多重双正交小波包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清江 程正兴 冯晓霞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8-364,共7页
本文给出对应于高维多重尺度函数的双正交多小波包的定义及其构造方法.讨论了高维不可分双正交多小波包的双正交性.
关键词 矩阵序列 矩阵符号 加细方程 多重多分辨分析 双正交 多重尺度函数 多重小波包
下载PDF
有限离散剪切波域的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清江 张彦博 +1 位作者 柴昱洲 魏冰蔗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23-531,共9页
针对目前图像融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有限离散剪切波具有高的方向敏感性和抛物尺度化特性,提出了一种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下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严格配准的多传感器图像进行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不同尺度不同方... 针对目前图像融合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有限离散剪切波具有高的方向敏感性和抛物尺度化特性,提出了一种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下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严格配准的多传感器图像进行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得到低频子带系数和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带系数;然后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全局特征值和像素点之间的差异性与区域空间频率匹配度相结合的融合算法,高频方向子带系数采用方向权重对比度与相对区域平均梯度和相对区域方差相结合的方案;最后通过有限离散剪切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的融合算法相比较,本文算法不但有良好的主观视觉效果,而且3幅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分别平均提高了0.9%、3.8%、3.1%,2.6%、3.8%、2.9%和1.5%、125%、59%,充分说明了本文融合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有限离散剪切波 对比度 区域平均梯度 平移不变性
下载PDF
向量值正交小波包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清江 程正兴 杨守志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511,共7页
引进对应于2尺度向量值尺度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和向量值小波的概念.给出向量值小波包的定义及其构造算法,研究了向量值正交小波包的正交性,并讨论了空间L2(R,CN)的正交分解.
关键词 向量值多分辨分析 向量值尺度函数 向量值小波包 加细方程 矩阵符号
下载PDF
二元不可分双正交小波包的性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清江 程正兴 韩金仓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推广了一元双正交小波包的概念,给出了二元不可分双正交小波包的定义及其构造方法,讨论了二元不可分双正交小波包的双正交性.
关键词 序列符号 加细方程 多分辨分析 尺度函数 小波 小波包
下载PDF
关于多重向量值正交小波的存在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清江 冯金顺 程正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5,共5页
引进多重向量值多分辨分析与m(3≤m∈Z)尺度多重向量值正交小波的概念.运用仿酉向量滤波器理论与矩阵理论,得到多重向量值正交小波存在的充要条件.在给定滤波器的条件下,表明多重向量值正交尺度函数和正交小波函数可以由加细方程的解得到.
关键词 正交 多重向量值多分辨分析 多重向量值尺度函数 多重向量值小波 滤波器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常氧和缺氧条件下Eca-109和786-0细胞VEGF、HIF-1α和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清江 张明智 张军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常氧和缺氧条件下Eca-109和786-0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Eca-109和786-0细胞分别于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Rg3处理。采...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常氧和缺氧条件下Eca-109和786-0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Eca-109和786-0细胞分别于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Rg3处理。采用MTT法检测Rg3对2种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PCR检测2种细胞VEGF和HIF-1α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2种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2种细胞HIF-1α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常氧或缺氧环境中,Rg3均能抑制Eca-109和786-0细胞增殖;抑制2种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COX-2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HIF-1αmRNA的表达,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Rg3抑制常氧和缺氧状态下Eca-109和786-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IF-1α和COX-2的表达,从而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环氧合酶-2 ECA-109细胞 786-0细胞
下载PDF
多尺度双向向量值小波的构造与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清江 王晓凤 +1 位作者 白娜 魏冰蔗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2-673,共12页
本文研究多尺度双向向量值正交小波的存在性、构造算法与性质.利用多分辨分析理论,时频分析方法与矩阵理论,给出紧支撑多尺度双向向量值正交小波的构造算法,得到多尺度双向向量值小波包的正交公式与向量值小波包基.推广了向量值正交小... 本文研究多尺度双向向量值正交小波的存在性、构造算法与性质.利用多分辨分析理论,时频分析方法与矩阵理论,给出紧支撑多尺度双向向量值正交小波的构造算法,得到多尺度双向向量值小波包的正交公式与向量值小波包基.推广了向量值正交小波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向量值尺度函数 双向向量值小波 向量值多分辨分析 面具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