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AM防治松散扰动沙土风蚀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渠昌 江培福 +2 位作者 雷廷武 李瑞平 唐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1,共5页
翻耕农地和建设工地的扰动松散土是沙尘的重要来源。防止扰动土风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PAM对于提高松散扰动土起动风速、防止风蚀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0°、10°、20°、30°... 翻耕农地和建设工地的扰动松散土是沙尘的重要来源。防止扰动土风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PAM对于提高松散扰动土起动风速、防止风蚀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0°、10°、20°、30°不同的吹角,地表处理为:喷施PAM(用量分别为0.5,1,2,4 g/m2)、喷施清水和未加处理的自然松散扰动(沙)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喷洒PAM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松散扰动土的起动风速,达到控制风蚀的目的;仅喷洒清水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沙尘的起动风速,但其效果甚微;如果松散(沙)土喷施PAM的表面不被扰动(无裂纹),用于松散土风蚀防治时PAM用量控制在1 g/m2以上就可以有效防止风蚀发生,试样经受风速为14 m/s左右的大风、历时30 m in而未产生风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沙土 起动风速 聚丙烯酰胺(PAM) 风蚀防治 风洞
下载PDF
PAM对坡地降雨径流入渗和水力侵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渠昌 雷廷武 李瑞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0-1296,共7页
通过野外沙壤土坡地人工降雨产流试验,研究了地表施用高分子聚合物PAM(Polyacrylamide)对降雨径流量、径流含沙量、一次降雨土壤侵蚀总量等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表面施用PAM用量对径流、土壤侵蚀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对... 通过野外沙壤土坡地人工降雨产流试验,研究了地表施用高分子聚合物PAM(Polyacrylamide)对降雨径流量、径流含沙量、一次降雨土壤侵蚀总量等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表面施用PAM用量对径流、土壤侵蚀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对于所试验的洪积沙质壤土,PAM用量0.5g.m-2时,可以提高土壤的入渗率,减少径流量;PAM用量3g.m-2时,可明显降低土壤入渗率,增加坡地径流量。用量在1g.m-2时,PAM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效果不稳定,该用量是PAM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一个拐点或非稳定点。利用PAM调节土壤入渗率存在一个最佳值(最大入渗速率),对应的PAM用量为提高土壤入渗率的最佳用量,对于所试验的洪积沙壤土来说为1.0 g.m-2左右。PAM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对减小土壤入渗率也存在一个阈值,对于试验土壤此值在2.0g.m-2左右。不同用量PAM都能降低坡地径流的径流含沙率;当PAM用量较大时(2g.m-2),也能显著地降低一次降雨径流的挟沙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坡地径流 水力侵蚀 影响研究
下载PDF
喷灌技术在干旱风沙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渠昌 杨燕山 +3 位作者 李久生 段爱旺 孙景生 刘祖贵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2,57,共4页
喷灌在灌溉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其受风的影响大、蒸发损失多,在风沙区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通过对风沙区蒸发和风速分布规律的分析以及风沙区喷灌灌溉试验和喷灌在大田中应用的案例调查,给出了喷灌灌溉水利... 喷灌在灌溉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其受风的影响大、蒸发损失多,在风沙区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通过对风沙区蒸发和风速分布规律的分析以及风沙区喷灌灌溉试验和喷灌在大田中应用的案例调查,给出了喷灌灌溉水利用效率与风速之间的关系,指出只要很好的利用风沙区蒸发和风速分布规律,避开高蒸发时段和高风速时区,在风沙区进行喷灌仍可获得较高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喷灌在风沙区仍有广阔的应用是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应用 干旱半干旱 风沙区
下载PDF
施用PAM防治松散土风蚀的机理及其抵御风沙流能力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渠昌 雷廷武 唐泽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室内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沙地松散土风蚀规律、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和施用PAM防治松散土壤风蚀的机理及其抗风沙流的能力。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试样接续放置的方法,前一试样为后一试样... 采用室内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沙地松散土风蚀规律、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和施用PAM防治松散土壤风蚀的机理及其抗风沙流的能力。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试样接续放置的方法,前一试样为后一试样提供风沙流;施用PAM试样抗风沙流的能力试验,采用PAM使用量为1g/m^2,2g/m^2和4g/m^2等3个处理水平和0,17.6%,36.4%,7.7%等4个吹角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风速条件下风沙流对土壤的侵蚀程度比净风侵蚀程度高得多,侵蚀量显著不同;PAM用量为1g/m^2时,在7~8m/S风速的风沙流作用下只能经历5~10min的吹蚀试样即破坏;PAM用量为2g/m^2时可以抵御8~10m/s风速的风沙流历时30min的吹蚀;PAM用量达4g/m^2时,可以抵御10m/S风速的风沙流历时30min的吹蚀试样仍未破坏,几乎可以防止自然界99%的各级风速所引起的土壤风蚀。从经济方面考虑,推荐PAM用量为2g/m^2可以防止自然界中大部分风力(约97%~99%)造成的风蚀,经济上是可行的。经PAM处理的试样破坏过程和切片分析得出,在松散土表面喷施PAM之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风蚀,最根本的原因是施用PAM溶液后松散土表面可形成较厚的结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土 PAM 风蚀控制 风沙流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沙地土壤水分分布与运移规律 被引量:59
5
作者 陈渠昌 吴忠渤 +1 位作者 佘国英 荣浩 《灌溉排水》 CSCD 1999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对不同流量的滴头,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沙地土壤滴灌湿润体的大小与形状的观测观察,以及对滴灌停止后不同间隔时间的土壤湿润锋运移,湿润体的发展,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再分布测量分析,使之对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体的大小及发展、土... 通过对不同流量的滴头,不同灌水历时条件下沙地土壤滴灌湿润体的大小与形状的观测观察,以及对滴灌停止后不同间隔时间的土壤湿润锋运移,湿润体的发展,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再分布测量分析,使之对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体的大小及发展、土壤水分的分布与再分布规律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本文不进行理论上的土壤水分分布模拟,仅从众多的实测资料分析着手,揭示土壤水分分布与运移规律,旨在为砂壤地玉米滴灌的参数确定(滴头间距、流量、灌水历时等)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土壤水分与湿润体实测资料分析认为,滴灌玉米的滴头流量在2.0l/h左右,灌水历时2~3h,滴头间距为50cm左右为宜。过长的灌水历时(大于3h)即可能导致灌溉水的无为损失,造成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条件下新的水浪费问题。滴头间距过密,会加大不必要的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壤水分分布 水分运移 土壤湿润体
原文传递
微灌工程设计灌水均匀度的选定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渠昌 郑耀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通过对农作物产量与水的关系及灌水均匀度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工程投入与产出比函数,并据此优化确定微灌设计灌水均匀度的值。分析结果与算例指出,在工程设计时,一味追求高的灌水均匀度,往往会导致经济上的不合理。
关键词 微灌工程 设计 均匀度
下载PDF
坡地水平截流沟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渠昌 雷廷武 +2 位作者 赵淑银 苏佩凤 徐锁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70-73,共4页
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的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的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的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的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 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的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的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的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的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的设计是可行的,与以往的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下载PDF
微灌田间管网支毛管优化设计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渠昌 郑耀泉 《灌溉排水》 CSCD 1996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以单位面积管网造价最小为目标,导出了平地田间管网优化设计模型及支毛管压力差分配比例,可供微灌管网设计及灌水单元划分和支毛管布置等参考。
关键词 支毛管压力差 微灌 管网 设计
原文传递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渠昌 张如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归纳以往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层次结构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了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为目... 基于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对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归纳以往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层次结构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了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为目标层,以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层的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24个指标。选择典型区域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分析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十分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比较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以应用于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定量分析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玉米经济灌溉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渠昌 佘国英 吴忠渤 《灌溉排水》 CSCD 1998年第3期36-41,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初步得出玉米滴灌技术参数的优化组合,滴灌灌溉制度,滴灌条件下玉米的发育生长规律等。通过滴灌玉米产量与对照区大水漫灌玉米产量的对比,也初步揭示了北方干旱地区玉米滴灌的增产潜力。文中介绍的试验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初步得出玉米滴灌技术参数的优化组合,滴灌灌溉制度,滴灌条件下玉米的发育生长规律等。通过滴灌玉米产量与对照区大水漫灌玉米产量的对比,也初步揭示了北方干旱地区玉米滴灌的增产潜力。文中介绍的试验结果、实测资料与生产经验,将为滴灌技术在北方干旱地区大田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滴灌 参数组合 滴灌制度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多水源联合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渠昌 白霞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在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水资源特点、利用现状、生产经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必要性。以县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区域内常规和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研究,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多目标、多水... 在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水资源特点、利用现状、生产经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必要性。以县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区域内常规和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研究,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多目标、多水源联合配置模型。对配置方案的结构、社会发展协调性和用水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置方案结构合理,效益明显,有助于促进区域的社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小流域 多水源 水资源优化配置
下载PDF
灌水器局部损失水头的估算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渠昌 郑耀泉 《内蒙古水利》 1994年第4期52-54,共3页
微灌管网中灌水器等局部损失水头估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合理设计与工程的灌水质量.本文分析和检验了已有估算方法,给出了新的估算公式.该公式考虑因素全面,结合了已有公式优点,具有理论和实验依据,估算结果更可靠.
关键词 灌水器 局部损失 木头估算 灌溉机械
下载PDF
永定河上游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侯蕾 彭文启 +4 位作者 董飞 刘经强 陈渠昌 黄爱平 陈学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14,共9页
利用永定河上游流域的气象站及典型水文站点的降水、气温及径流资料,分析了1960-2012年流域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永定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气温有显著的... 利用永定河上游流域的气象站及典型水文站点的降水、气温及径流资料,分析了1960-2012年流域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永定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的气温和降水在空间上差异显著;气温有显著的升高趋势,径流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流域的气温及径流均有显著的突变点,而降水无明显的突变点且年际波动幅度较大;流域内的年内降水分配不均衡,气温四季变化分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流域的径流年内和年代变化与气温、降水的变化关联性较高,而80年代以后,其关联性较小;水利工程拦蓄及社会取用水等人类活动是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未来流域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流域 降水 气温 径流 演变特征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侵蚀状况及治理构想 被引量:18
14
作者 包小庆 陈渠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6-29,50,共5页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危害人类生存空间。中国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流动的库布齐沙漠,半流动的毛乌素沙漠等,给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地区的环境都带来极其严重的...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危害人类生存空间。中国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流动的库布齐沙漠,半流动的毛乌素沙漠等,给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地区的环境都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构成强烈的威胁。在系统分析库布齐沙漠特点、特征、危害及有关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彻底治理库布齐沙漠的大胆构想和可行途径,并指出库布齐沙漠河山秀美工程的战略步骤,描绘了治理后的美好景致,为沙漠治理、河山改造,提出了新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风蚀 水蚀 治理 沙漠化
下载PDF
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侯蕾 彭文启 +3 位作者 刘培斌 陈渠昌 渠晓东 董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0-438,共9页
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化计算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 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化计算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指标,对永定河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30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980—1990年与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6%、0.19%,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基本上均小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小;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较大,达到了6%,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出率或转入率均大于10%,土地利用变化较大。(2)2000—2010年间永定河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从0.4230上升到0.4290,生态环境质量略有好转;总体上维持着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稳定。该研究可为永定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上游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镶黄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青 陈渠昌 +2 位作者 郭克贞 白莲花 靳春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镶黄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该旗总面积的44%。有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已达到极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高达9000t/(km2·a)以上,沟壑密度2km/km2,植被盖度仅为15%。镶黄旗敖古特勒经调查分析是该旗水土流失严重区... 镶黄旗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该旗总面积的44%。有部分区域水土流失已达到极强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高达9000t/(km2·a)以上,沟壑密度2km/km2,植被盖度仅为15%。镶黄旗敖古特勒经调查分析是该旗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典型代表,对这一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研究了降雨、坡度、坡长、植被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关系;人类生息活动、畜牧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在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治理措施测试分析结果,提出了其综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水土流失 因素 综合治理模式 镶黄旗
下载PDF
微灌均匀度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郑耀泉 陈渠昌 《灌溉排水》 CSCD 1994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通过模拟计算建立了微灌灌水均匀系数已与总的灌水里流量变差系数Cv和流量变差率qv、q(va)及灌水器工作水头变差率hw、h(va)之间的关系,并直接用于水力学计算,使微灌系统设计考虑灌水器制造偏差变得非常容易。
关键词 微灌 均匀度 均匀度参数
原文传递
内蒙古西部风沙区耕地有效降雨量适宜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燕山 陈渠昌 +1 位作者 郭中小 白巴特尔 《内蒙古水利》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在内蒙古西部典型沙区 ,用人工控制田间模拟降雨试验所得的经验公式计算有效降雨量 ,与目前常用的计算有效降雨量 USDA- SCS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 。
关键词 耕地 降雨量 风沙区 内蒙古西部 USDA-SCS法
下载PDF
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对分叉结构进行模态综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英 陈渠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99,共3页
建立了一种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对分叉结构进行模态综合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一般都需要对大矩阵进行求逆运算,而此方法只涉及分叉结构结合部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求逆,因此求逆计算量很小,特别是当直接采用传递函数的测量值进行模态综合时,就更... 建立了一种直接利用传递函数对分叉结构进行模态综合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一般都需要对大矩阵进行求逆运算,而此方法只涉及分叉结构结合部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求逆,因此求逆计算量很小,特别是当直接采用传递函数的测量值进行模态综合时,就更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 分叉 结合部 传递函数矩阵 测量值
下载PDF
考虑灌水器制造偏差的微灌管网简易设计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渠昌 郑耀泉 《内蒙古水利》 1995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通过对灌水器制造偏差和管道水力偏差对均匀度影响的分割,开发了一种新的考虑灌水器制造偏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与常规不考虑灌水器制造偏差的管网设计方法类似,简单易行.经试验表明,此方法能满足实践精度要求,可为生产应用.
关键词 灌水器 偏差 管网 设计 微灌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