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薇种内杂交可配性与抗白粉病种质筛选
1
作者 陈炙 丁婷 +4 位作者 黄振 杭金建 赵桃娟 王丽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82-88,共7页
以红火箭、红火球和红叶3个美国紫薇品种和四川粉花紫薇、四川白花紫薇两个四川本地紫薇品种为亲本进行种内杂交,调查坐果率、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等3个种实性状,测定了3个种实性状的遗传力,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系数;采用孢子悬... 以红火箭、红火球和红叶3个美国紫薇品种和四川粉花紫薇、四川白花紫薇两个四川本地紫薇品种为亲本进行种内杂交,调查坐果率、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等3个种实性状,测定了3个种实性状的遗传力,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相关系数;采用孢子悬浮液侵染法对子代进行了病菌接种,根据子代病情分级筛选抗白粉病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子代的种实性状均在显著性差异,且均显著低于自由授粉子代。(2)12个杂交组合收获了种子,其中只有8个杂交组合种子能萌发,因此紫薇杂交设计需充分考虑亲本搭配。(3)三个种实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99以上,坐果率与结实率、萌芽率的相关遗传力均在0.8以上,采用坐果率性状提前选择结实率和萌芽率性状的效率分别达88.37%、84.47%。(4)8个杂交组合子代白粉病抗性试验发现,部分“美中”组合杂交子代的抗性表现好,而部分表现很差,其中“红火箭×四川粉花紫薇”杂交组合F1代抗性表现最佳,参试子代均为抗病类型,抗性表现次佳的为“红火箭×四川白花紫薇”杂交组合,而“四川粉花紫薇×美国红叶紫薇”杂交组合F1代抗性表现最差。本地品种杂交子代表现均衡。(5)初步筛选出8株免疫株,25株高抗株。相关研究发掘的抗白粉病杂交组合和抗病类型为紫薇抗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白粉病 杂交子代 遗传相关 抗病类型
下载PDF
杉木家系种实与幼苗性状变异及相关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振 李强 +5 位作者 张丽 李佳蔓 陈炙 李德鹏 杭金建 慕长龙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家系 球果性状 幼苗性状 相关遗传力
下载PDF
桤木Genomic-SSR与EST-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分析
3
作者 王泽亮 杨勇智 +3 位作者 杜晋城 陈炙 黄振 郭洪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6-42,共7页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为非豆科固氮树种,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桤木属特有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分析了桤木基因组SSR与EST-SSR两种来源标记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EST-SSR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高于Genomic-SSR,...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为非豆科固氮树种,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桤木属特有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分析了桤木基因组SSR与EST-SSR两种来源标记的遗传差异,结果显示EST-SSR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与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高于Genomic-SSR,而对平均观察杂合度与平均期望杂合度来说,Genomic-SSR高于EST-SSR,聚类分析显示Genomic-SSR与EST-SSR在小的分群上有差异,说明Genomic-SSR与ESTSSR标记在解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方面有一定差异,综合两种标记可以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简单序列重复 遗传多样性 多倍体 GenoDive
下载PDF
湖北花楸种胚离体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良梦 赵桃娟 +4 位作者 黄振 刘欣 丁婷 陈炙 左燕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39,156,F0003,共9页
为建立湖北花楸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以湖北花楸种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胚萌发、茎段增殖和芽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花楸种胚在MS+0.5 mg/L 6-BA+0.05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萌发并正常生长,平均... 为建立湖北花楸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以湖北花楸种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胚萌发、茎段增殖和芽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花楸种胚在MS+0.5 mg/L 6-BA+0.05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萌发并正常生长,平均萌发率可达95%,远高于未添加激素培养基组合的平均诱导率(5%),诱导培养基中的胚正常生长,30 d时可萌发出多片真叶和腋芽;带芽茎段转入MS+0.25 mg/L 6-BA+0.04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增殖培养30 d,平均每茎段诱导出2.08个芽苗,增殖率490.5%;若带芽茎段转入MS+0.5 mg/L 6-BA+0.04 mg/L IB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增殖培养30 d,平均每茎段诱导出4.1个芽,增殖率291%;芽苗在MS+0.5 mg/L NAA+30 g/L蔗糖+7 g/L卡拉胶中培养30 d,生根率可达84%,芽苗基部通过愈伤再生方式诱导产生不定根,平均每芽苗诱导出4.41条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花楸 种胚 组织培养 增殖
下载PDF
火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研究
5
作者 赵桃娟 宋乾丽 +4 位作者 黄振 丁婷 陈炙 李佳蔓 郭洪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95-101,共7页
以火草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方法。结果表明,火草无菌叶片在WPM+0.6 mg·L^(−1)6-BA+0.45 mg·L^(−1)NAA+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能诱导出直径0.5 cm、结构致密、质地硬的绿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W... 以火草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方法。结果表明,火草无菌叶片在WPM+0.6 mg·L^(−1)6-BA+0.45 mg·L^(−1)NAA+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能诱导出直径0.5 cm、结构致密、质地硬的绿色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WPM+0.75 mg·L^(−1)6-BA+0.15 mg·L^(−1)NAA+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30 d分化出芽,平均每个分化的愈伤组织长出5.78个芽,芽苗转入1/2DKW+1.0 mg·L^(−1)IBA+0.1mg·L^(−1)NAA+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发育出5—13条不定根,且带有根毛的发达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草 愈伤组织 分化 不定芽 不定根
下载PDF
桢楠林下改土与遮阴对白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炙 杨勇智 +3 位作者 李佳蔓 何家秀 段秋宇 黄振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84-88,共5页
为探索适宜于白及组培苗在川中丘陵区桢楠林下的生长模式,分别以松针土和遮阴方式为因素,研究白及组培苗在林下的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采用松针土改土半年后,能显著提高白及组培苗成活率,改土1年后,白及主要生长性状均超过原土... 为探索适宜于白及组培苗在川中丘陵区桢楠林下的生长模式,分别以松针土和遮阴方式为因素,研究白及组培苗在林下的存活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采用松针土改土半年后,能显著提高白及组培苗成活率,改土1年后,白及主要生长性状均超过原土,其中以添加60 kg·m^(–2)的松针土量效果最佳。(2)6月底至10月初,采用遮阴处理,有利于林窗部位白及的正常生长,其中以林下水平悬挂高度为1.5 m、遮阳率60%的遮阳网效果最佳,平均苗高、平均叶数、平均假鳞茎直径等性状均显著高于拱棚式样遮阴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松针土 遮阴 林下种植 生长性状
下载PDF
不同降雨型桉树种苗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炙 杨晓蓉 +2 位作者 刘均利 郭洪英 胡天宇 《桉树科技》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以新引入四川的20个桉树品种71个种批号种子为材料,开展了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发育特性观察,重点观察了分别代表冬雨、夏雨、均匀降雨型的品种王桉、大花序桉、白腊树桉的苗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所需的温度、湿度是不一致的... 以新引入四川的20个桉树品种71个种批号种子为材料,开展了育苗试验及苗期生长发育特性观察,重点观察了分别代表冬雨、夏雨、均匀降雨型的品种王桉、大花序桉、白腊树桉的苗期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种子萌芽所需的温度、湿度是不一致的,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各个品种发芽期、发芽率不同,但苗期发育特性基本相同。苗木的个体发育前期是根的快速生长,苗木高、地径、根的生长量随叶片数量增加而增加;夏季播种的夏雨型品种和部分均匀降雨型品种出苗整齐,出苗率一般在85%左右;冬雨型品种发芽极不整齐,发芽期从8月延续到翌年3月。同一品种秋季和初夏育苗的效果也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育苗 苗期特性 降雨型
下载PDF
引种桉树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早期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汉波 郭洪英 +3 位作者 陈炙 黄振 肖兴翠 杨勇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4,177,共7页
对引进的5个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和4个小帽桉(Eucalyptus microcorys)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早期(6 a)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 a内生长性状在不同的桉树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和单... 对引进的5个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和4个小帽桉(Eucalyptus microcorys)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早期(6 a)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6 a内生长性状在不同的桉树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年生大花序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9~0.94和0.84~0.89,均呈高强度遗传。6年生小帽桉种源和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70~0.86和0.83~0.84,也均呈现高强度遗传。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大花序桉较小帽桉在生长表现上有较强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可知,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均相关系数为0.8423。以DBH、H和V 3个性状指标构建大花序桉/小帽桉种源(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标准选择出3个大花序桉和1个小帽桉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11.70%和1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小帽桉 种源 生长性状 遗传力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对灵山正路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晋城 代仕高 +4 位作者 王泽亮 李德荣 马文宝 陈炙 罗成荣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了全面了解花椒在不同海拔下的生态适宜性,以四川省冕宁县选育认定的灵山正路椒为材料,在冕宁县1800、2000、2200、2400、2600、2800m6个海拔梯度条件下,调查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灵山正路椒的物候期、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花椒在不同海拔下的生态适宜性,以四川省冕宁县选育认定的灵山正路椒为材料,在冕宁县1800、2000、2200、2400、2600、2800m6个海拔梯度条件下,调查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灵山正路椒的物候期、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物候期随海拔的升高而向后延迟:品质、产量在海拔1800~2600m范围内与高度呈正相关,之后降低;经济效益在海拔1800、2000m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灵山正路椒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大花序桉国内遗传育种现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振 张俊 +2 位作者 陈炙 王丽华 郭洪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珍稀用材树种,其木材品质与黄花梨相当。通过论述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各省的遗传育种进程,包括引种试验、耐寒性研究、木材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阻碍大花序桉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今后大花序桉遗传育种的发展...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珍稀用材树种,其木材品质与黄花梨相当。通过论述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各省的遗传育种进程,包括引种试验、耐寒性研究、木材材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阻碍大花序桉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今后大花序桉遗传育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遗传育种 引种 耐寒研究 木材材性
下载PDF
不同种源地桉树抗寒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庄国庆 胡天宇 +3 位作者 郭洪英 刘均利 陈炙 杨晓蓉 《桉树科技》 2010年第1期14-20,共7页
对来自不同种源地的6个不同种共13个桉树样品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电导率法测定它们的最低半致死温度,同时也测定了MDA、总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发现,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所有样本MD... 对来自不同种源地的6个不同种共13个桉树样品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电导率法测定它们的最低半致死温度,同时也测定了MDA、总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发现,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所有样本MDA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增加,赤桉增幅最大,铁木桉最小。样本MDA增加的幅度与样本抗寒能力呈负相关,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幅度则与其抗寒能力呈正相关。抗寒性较差的样本叶绿素和淀粉含量在胁迫期呈下降趋势,而在抗寒能力较强的样本中,二者与对照比较变化并不明显。通过比较各项指标发现,不仅不同种桉树的抗寒性能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来源的同一种桉树在抗寒性能上也存在较明显差异。测试的13个不同种源地的桉树抗寒性能由高到低依次是:铁木桉(种源号:151199)>巨桉实生苗>巨桉EG5(组培苗)>迪恩桉(种源号:14521)>邓恩桉(种源号:15967)>邓恩桉(种源号:14113)>邓恩桉(种源号:15956)>邓恩桉(种源号:14452)>卵叶桉(种源号:17285)>卵叶桉(种源号:13745)>边沁桉(种源号:88080)>赤桉(种源号:11911)>赤桉(种源号:15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法 桉树 渗透调节物质 抗寒性能
下载PDF
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关键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洪英 陈炙 +2 位作者 杨晓蓉 杨昌旭 胡天宇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1期20-26,共7页
以巨桉及其杂交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6年的组织培养研究,总结出影响桉树组培苗根系发育的几个关键因子,包括基本培养基、活性炭、抗坏血酸、生长素、茎段年龄及生理状态、温度、光照等,以及各因子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桉树 组培 根系发育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油樟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佳蔓 黄振 +4 位作者 杨汉波 陈炙 邢文曦 靳伟 郭洪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42-47,共6页
以当年生油樟枝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消毒剂种类、浓度及其作用时间、MS培养基、6-BA、NAA、IBA等5种因素对油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产出具有优良素质油樟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油樟茎段经10%84处理15min或1... 以当年生油樟枝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消毒剂种类、浓度及其作用时间、MS培养基、6-BA、NAA、IBA等5种因素对油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产出具有优良素质油樟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油樟茎段经10%84处理15min或15%84处理10 min两种方法进行消毒均能获得污染率<15%,且成活率>70%的无菌外植体;适合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MS+6-BA 1.0 mg·L^(-1)+IBA 0.1 mg·L^(-1);适合不定芽增殖继代的培养基: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IBA 0.2 mg·L^(-1);生根培养基:蔗糖15 g·L^(-1)+卡拉胶6 g·L^(-1)+1/2MS+IBA 1.5 mg·L^(-1)+NAA 1.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外源激素
下载PDF
桉树多树种无性系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洪英 张珩 +4 位作者 陆翔 陈炙 王泽亮 杨晓蓉 钟毅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对巨桉、赤桉、尾巨桉、巨尾桉、巨赤桉5个树种25个无性系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各生长指标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无性系分成4类,速生型无性系2a生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比慢... 对巨桉、赤桉、尾巨桉、巨尾桉、巨赤桉5个树种25个无性系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各生长指标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参试无性系分成4类,速生型无性系2a生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比慢生型无性系分别高出84.46%,79.94%和405.00%,丰产性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早期选择
下载PDF
赤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均利 郭洪英 +2 位作者 陈炙 杨晓蓉 胡天宇 《桉树科技》 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赤桉优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成功建立了赤桉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改良MS是赤桉腋芽增殖启动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启动率为77.3%。改良MS+6-BA1.5mg·L-1+NAA0.1mg·L-1是赤桉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 以赤桉优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成功建立了赤桉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改良MS是赤桉腋芽增殖启动培养的适宜培养基,启动率为77.3%。改良MS+6-BA1.5mg·L-1+NAA0.1mg·L-1是赤桉继代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20d后增殖系数可达4.17,平均芽长2.9cm。改良1/2MS+IBA1.0mg·L-1+NAA0.5mg·L-1是赤桉生根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生根率达99.5%。3000~6000lux是赤桉增殖的最适光照强度,1500~3000lux是其生根的最适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桉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麻疯树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均利 郭洪英 +1 位作者 陈炙 杨晓蓉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23-31,共9页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优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3月)对树干基部进行截干处理可达最佳的优树促萌效果;连续两次消毒(3+3)min是麻疯树外植体消毒的适宜时间;麻疯树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优株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3月)对树干基部进行截干处理可达最佳的优树促萌效果;连续两次消毒(3+3)min是麻疯树外植体消毒的适宜时间;麻疯树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1/2 MS+6-BA 0.5 mg·L-1;春季树干基部的半木质化枝条是最适宜的外植体材料;麻疯树增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4.0 mg·L-1+IBA 0.2 mg·L-1;麻疯树芽苗增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宜光照为2 000 Lux~3 000 Lu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诱导:增殖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麻疯树组培苗的生根及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均利 郭洪英 +1 位作者 陈炙 杨晓蓉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麻疯树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蔗糖、活性炭、IBA、NAA、温度及光照等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研究了移栽季节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生根的最适基本培养基是3/4 MS+蔗糖20 g+活性炭0.05... 以麻疯树优良无性系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蔗糖、活性炭、IBA、NAA、温度及光照等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研究了移栽季节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生根的最适基本培养基是3/4 MS+蔗糖20 g+活性炭0.05 g/L;最佳激素配方是3/4 MS+IBA1.0 mg·L-1+NAA0.2 mg·L-1;最适温度为25℃~30℃;光照为2 000 Lux~3 000 Lux;最佳移苗时间为春季(3月~4月),移栽成活率达80.5%;泥炭土:黄心土=3:1的基质是最适合的移栽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生根 移栽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四川七叶树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洪英 张小平 +1 位作者 陈炙 周懿 《四川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对四川省七叶树资源分布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境内有天师栗和云南七叶树两个种的天然分布;天师栗主要分布于盆缘山地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云南七叶树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南边缘山地。着重论述了两个种的生物学特征及特性、... 对四川省七叶树资源分布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境内有天师栗和云南七叶树两个种的天然分布;天师栗主要分布于盆缘山地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云南七叶树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南边缘山地。着重论述了两个种的生物学特征及特性、在四川的分布、适生生境、生长状况、群落特征及其在群落中的地位、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加强七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加大七叶树开发利用力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树 天师栗 云南七叶树 乡土阔叶树种 种质资源 四川
下载PDF
四川引种大花序桉花期与蒴果发育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振 杨勇智 +3 位作者 陈炙 李佳蔓 王丽华 郭洪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了探索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引种后花期和蒴果发育规律,对四川宜宾引种的5个种源7年生大花序桉花期和蒴果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花序桉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下层内膛,部分花芽直接从主干上萌发,同一个花枝的花蕾随... 为了探索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引种后花期和蒴果发育规律,对四川宜宾引种的5个种源7年生大花序桉花期和蒴果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花序桉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下层内膛,部分花芽直接从主干上萌发,同一个花枝的花蕾随机开放;(2)同一种源的大花序桉始花期差距不超过5 d,末花期差距不超过10 d,花期持续41~62 d,5个种源大花序桉花期从当年12月中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因此种源间存在花期不遇;(3)不同种源大花序桉开花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72号种源开花率(53.94%)最高,74号种源尚未生殖生长;(4)根据蒴果颜色和果爿状态将蒴果发育分为:发育早期、果爿形成期、果爿张开期和散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花期 蒴果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柠檬桉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均利 郭洪英 +2 位作者 杨晓蓉 陈炙 刘海鹰 《桉树科技》 2013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柠檬桉优株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流水冲洗1h+0.1%HgCl2(3+4)min为柠檬桉的最佳外植体采集处理方案。培养基添加VC20.0mg.L-1或PVP2.0g.L-1是褐变控制的有效措施,不同防褐化剂的效果为... 以柠檬桉优株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流水冲洗1h+0.1%HgCl2(3+4)min为柠檬桉的最佳外植体采集处理方案。培养基添加VC20.0mg.L-1或PVP2.0g.L-1是褐变控制的有效措施,不同防褐化剂的效果为:PVP=VC〉AC〉DTT〉CA。改良MS+6-BA1.0mg·L-1+KT0.2mg·L-1+NAA0.05mg.L-1是柠檬桉扩繁增殖的最适培养基;改良MS+6-BA0.5mg.L-1+NAA0.1mg.L-1是柠檬桉壮苗增殖的最适培养基。自然光培养,光照强度3000~3500Lux是柠檬桉增殖培养的最适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桉 组织培养 快繁 褐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