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材料用于铁死亡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沛瑶 陈标奇 +2 位作者 KANKALA Ranjith Kumar 王士斌 陈爱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684-3694,共11页
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已成为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然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及肿瘤部位特殊的病理微环境严重限制了铁死亡的治疗效果。将铁死亡与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方式结合,能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毒副作用。为实现药物在... 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已成为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然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及肿瘤部位特殊的病理微环境严重限制了铁死亡的治疗效果。将铁死亡与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方式结合,能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毒副作用。为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并发挥协同治疗效果,基于纳米材料的药物递送体系在抗肿瘤领域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发展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铁基纳米材料及非铁基纳米材料)用于铁死亡协同肿瘤治疗的相关进展,归纳了铁死亡与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光热治疗、光/声动力治疗、其他治疗方式等)协同治疗的相关研究;最后阐明了铁死亡协同肿瘤治疗的挑战,并指出确认铁死亡的具体抗癌机制、开发多功能纳米材料并探索高效协同治疗手段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药物 铁死亡 自由基 抗肿瘤
下载PDF
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爱政 杨月梅 +2 位作者 王士斌 刘源岗 党婷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9-1413,共5页
基于超临界CO2技术制备的甲氨蝶呤纳米粒为小分子模型药物,采用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该载药复合微球进行表征,并研究其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释放曲线。实验结果表... 基于超临界CO2技术制备的甲氨蝶呤纳米粒为小分子模型药物,采用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该载药复合微球进行表征,并研究其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释放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范围在10~50μm之间;FT-IR表明,在高压静电抗溶剂过程中聚乳酸化学结构无变化,有利于其作为药物载体;随着理论载药量增加(2.5%、5%和10%),包封率减少(18.0%、7.1%和2.3%);甲氨蝶呤从聚乳酸微球中释放具有长效缓释的性能,无突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抗溶剂 甲氨喋呤 聚乳酸 长效缓释
下载PDF
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爱政 杨月梅 +3 位作者 王士斌 孙晴晴 刘源岗 党婷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24-2030,共7页
以无水乙醇为非溶剂,采用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通过24全因子试验设计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考察最显著因素对微球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推进速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最显著因素,最优条... 以无水乙醇为非溶剂,采用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通过24全因子试验设计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考察最显著因素对微球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推进速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最显著因素,最优条件下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度好,粒径分布窄。浓度为3%,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10万的聚乳酸制备的微球,球形度较好。经过高压静电处理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表明聚乳酸无明显结构摄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聚乳酸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体系 抗溶剂 聚乳酸 因子试验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构建壳聚糖纳米粒/PLLA-PEG-PLLA复合微粒及其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爱政 康永强 +2 位作者 王士斌 唐娜 赵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65-1576,共12页
利用离子凝胶法和超临界强制分散悬浮液(Sp EDS)技术制备具有核壳型结构的壳聚糖纳米粒(CS NPs)/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复合微粒,考察和优化了壳聚糖纳米粒和复合微粒的制备条件,并对二者的理化性质和细胞... 利用离子凝胶法和超临界强制分散悬浮液(Sp EDS)技术制备具有核壳型结构的壳聚糖纳米粒(CS NPs)/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PLLA-PEG-PLLA)复合微粒,考察和优化了壳聚糖纳米粒和复合微粒的制备条件,并对二者的理化性质和细胞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优化条件为壳聚糖浓度2mg·ml-1、p H 5.0、三聚磷酸钠浓度1 mg·ml-1。溶剂/非溶剂比为复合微粒粒径的显著影响因素,复合微粒的制备优化条件为油相浓度5 mg·ml-1、水油比0.75:10.00、溶液流速2 ml·min-1、溶剂/非溶剂比0.5:1.0。优化条件制得的复合微粒粒径为323.7 nm,透射电镜(TEM)显示其具有核壳型结构。理化表征结果显示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发生作用,但制备工艺前后材料官能团未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复合微粒中PLLA-PEG-PLLA晶型更加均匀;不同浓度组的CS NPs/PLLA-PEG-PLLA复合微粒(0.25、0.50和1.00-g·ml-1)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105.3%、101.9%和100.9%,细胞毒性分级为0级,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CS NPs/PLLA-PEG-PLLA复合微粒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进一步应用于共载基因和抗癌药物的抗癌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共载载体 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 壳聚糖 复合材料 造粒
下载PDF
ACA微胶囊固定化细胞发酵木糖醇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爱政 万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2-44,共3页
考察了以游离酵母细胞、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胞、壳聚糖 /海藻酸钠 (ACA)微胶囊固定化细胞的木糖醇发酵 ,发现与游离、海藻酸钠固定化发酵相比 ,微囊化发酵转化率更高、更稳定。其转化率稳定在 65 %左右 ,发酵周期约为 5 0h。
关键词 ACA微胶囊固定化细胞 发酵 木糖醇 转化率
下载PDF
采用微囊化固定细胞进行木糖醇发酵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爱政 万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2-45,共4页
将微胶囊技术用于木糖醇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采用均匀设计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 ,得到仅含 6 .8g/L酵母浸膏的优化培养基配方 ,与文献中针对游离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相比 ,新的培养基配方使木糖转化率从 82 .9%提高... 将微胶囊技术用于木糖醇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采用均匀设计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 ,得到仅含 6 .8g/L酵母浸膏的优化培养基配方 ,与文献中针对游离发酵的优化培养基相比 ,新的培养基配方使木糖转化率从 82 .9%提高到 8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微囊化固定细胞 木糖醇发酵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爱政 王士斌 +2 位作者 刘源岗 陈梅英 翁连进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 2002年第4期21-23,共3页
利用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进行了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的试验研究 ,从而为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聚精氨酸基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基础制备参数。将海藻酸钠溶液经试验装置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固定化成海藻酸钙凝胶珠 ,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对制... 利用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进行了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的试验研究 ,从而为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聚精氨酸基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基础制备参数。将海藻酸钠溶液经试验装置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固定化成海藻酸钙凝胶珠 ,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对制得的胶珠性能的影响及推进速度、针头内径、电压等对制得的胶珠直径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海藻酸钠浓度为1.8% (W /V) ,发现推进速度提高 ,胶珠直径增大 :针头内径越大 ,胶珠直径越大 ;电压增大 ,胶珠的直径先减少后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海藻酸钠 胶珠 制备 平均直径
下载PDF
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爱政 王士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7期165-167,共3页
生物化学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概念多,内容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无兴趣,导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在对应的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中的生... 生物化学是高等学校本科相关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概念多,内容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无兴趣,导致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在对应的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中的生物化学案例,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生活中的生物化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学习兴趣 生活案例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药物缓释微球 被引量:14
9
作者 蒲曦鸣 康云清 +3 位作者 陈爱政 尹光福 廖立 陈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9-552,共4页
以L-聚乳酸为模型体系,超临界CO_2为抗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考察了压力、温度、溶液浓度、溶液流速、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聚合物分子量等参数对制备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 以L-聚乳酸为模型体系,超临界CO_2为抗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聚乳酸微球。考察了压力、温度、溶液浓度、溶液流速、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聚合物分子量等参数对制备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控微球粒径,所制微球平均粒径0.67~6.64μm,溶液浓度及其流速为主要影响因素;实验条件一定时,采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及强制分散溶液法制备得较小粒径微球。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微球按一级释放方程释药,具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抗溶剂法 聚乳酸 微球
下载PDF
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的载药和缓释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文果 刘伟 +2 位作者 王士斌 刘源岗 陈爱政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1-1275,共5页
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分别考察不同聚精氨酸相对分子质量、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以及牛血红蛋白缓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相对分子质量聚精氨酸制备的海藻酸钙/聚... 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分别考察不同聚精氨酸相对分子质量、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海藻酸钙-聚精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以及牛血红蛋白缓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相对分子质量聚精氨酸制备的海藻酸钙/聚精氨微胶囊的载药量较高并且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升高,海藻酸钙/聚精氨微胶囊的载药量降低;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升高,海藻酸钙/聚精氨微胶囊的载药量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然而,以上因素对海藻酸钙/聚精氨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固化法 海藻酸钠 聚精氨酸 微胶囊 缓释
下载PDF
CMPw/PLLA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制备及强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琳 廖立 +2 位作者 尹光福 陈爱政 蒲曦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66-1468,共3页
为了提高骨折内固定材料聚乳酸的力学强度及承载能力,通过玻璃结晶化方法制备得到长径比为30~50的偏磷酸钙晶须(CMPw),将CMPw与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制得抗压强度为80MPa,抗弯强度为40MPa,断裂强度达到170MPa的复合材料。探... 为了提高骨折内固定材料聚乳酸的力学强度及承载能力,通过玻璃结晶化方法制备得到长径比为30~50的偏磷酸钙晶须(CMPw),将CMPw与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制得抗压强度为80MPa,抗弯强度为40MPa,断裂强度达到170MPa的复合材料。探讨了热处理温度、萃取条件、晶须含量、粉体粒径对偏磷酸钙产物形貌和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磷酸钙晶须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力学强度
下载PDF
成型温度及压力对降解型PLLA/β-TCP骨折内固定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立 董刚 +4 位作者 陈琳 陈爱政 姚亚东 康云清 尹光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5,100,共5页
讨论了以PLLA和β-TCP为原料以高温低压力条件下的模压成型作为成型手段,制备了β-TCP/PLLA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影响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较低的成形压力(5 MPa)、20... 讨论了以PLLA和β-TCP为原料以高温低压力条件下的模压成型作为成型手段,制备了β-TCP/PLLA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影响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的因素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较低的成形压力(5 MPa)、200℃的成形温度,β-TCP粉末含量为20%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约为80 MPa,抗压强度约为75 MPa,基本满足骨折内固定的要求,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聚乳酸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 被引量:5
13
作者 蒲曦鸣 陈爱政 +2 位作者 康云清 尹光福 廖立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方法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将5-Fu微粒化,并制备5-Fu聚乳酸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恒... 目的 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制备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方法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将5-Fu微粒化,并制备5-Fu聚乳酸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释放度。结果 25℃时,微粒化后5-Fu的乙醇饱和溶液浓度为6.43mg·ml^-1,较原料药的2.32mg·ml^-1有显著提高;所制备载药微球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分布窄,粒径范围0.615—1.990μm,平均粒径为0.980μm;二氯甲烷残留量为0.0046%;微球载药量为2.6%。包封率为17.8%,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无突释效应。结论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技术是制备5-Fu聚乳酸微球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 氟尿嘧啶 聚乳酸 微球
下载PDF
丝素蛋白微球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党婷婷 陈爱政 王士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87-1591,1596,共6页
丝素蛋白稳定无毒、廉价易得,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载体材料。本文基于丝素蛋白独特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和自组装形成稳定的-折叠构象等特点,综述了丝素蛋白微球/粒的制备方法,即酶法、喷雾干燥法、乳化-溶剂... 丝素蛋白稳定无毒、廉价易得,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载体材料。本文基于丝素蛋白独特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和自组装形成稳定的-折叠构象等特点,综述了丝素蛋白微球/粒的制备方法,即酶法、喷雾干燥法、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电喷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强制分散法等一些新型技术,及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缓释特性的应用研究。由于丝素蛋白来源物种间的差异和脱胶过程中不一致性等问题,丝素蛋白改性、复合或基因工程加工处理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生物医学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丝素蛋白 微球 制备
下载PDF
SEDS工艺制备丝素纳米颗粒及其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爱华 陈爱政 +1 位作者 王士斌 王明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6-1512,共7页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SEDS)工艺制备了丝素纳米颗粒。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溶液浓度、溶液流速和CO2流速等因素对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Zeta电位、HS-GC、FTIR、XRD和DSC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丝素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动态激光光散射仪检测结果表明:随压力、溶液浓度和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增大;随CO2流速的增大,丝素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减小,最小达到298nm。丝素纳米颗粒Zeta电位为-39mV。HS-GC表明丝素纳米颗粒有机溶剂残留量为20μg/L。FTIR表明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不会发生变化。XRD和DSC显示经SEDS工艺处理后丝素内部分子结构发生重排,由无规则卷曲向β折叠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 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 纳米颗粒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油茶籽油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莉 陈爱政 +2 位作者 王士斌 刘源岗 付景伦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11期49-52,共4页
采用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制备油茶籽油,考察了压力、时间、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当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30 L/h、萃取时间为3 h时茶籽油萃取率可高达44... 采用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制备油茶籽油,考察了压力、时间、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当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CO2流量30 L/h、萃取时间为3 h时茶籽油萃取率可高达44.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出的茶籽油,无需进一步精制即可达到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2716-2005,而除含皂量、水分及挥发物外的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茶油标准GB 11765-2003;GC/MS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富含73.6%不饱和脂肪酸。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萃取茶籽油具有操作简便、萃取率高、无溶剂残留、绿色环保等优点,萃取出的茶籽油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品质分析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海藻酸钙/壳聚糖磁性微胶囊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趁 李莉 +2 位作者 陈爱政 王士斌 刘源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Minitab全因子实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粒径分布及破损率的影响。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物,考察磁性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性能,并初步研究磁性微胶囊的靶... 采用高压静电法制备磁性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Minitab全因子实验考察不同制备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粒径分布及破损率的影响。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模型药物,考察磁性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性能,并初步研究磁性微胶囊的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胶囊 高压静电法 壳聚糖 包封率 载药量 靶向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工艺制备三维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爱华 陈爱政 +1 位作者 王士斌 王明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6,共6页
组织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高分子生物材料构建类似细胞外基质的三维支架,用于诱导细胞粘附、生长、迁移和分化,从而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辅助工艺制备三维组织工程支架能克服传统制备工艺中支架有机溶剂残留量高... 组织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高分子生物材料构建类似细胞外基质的三维支架,用于诱导细胞粘附、生长、迁移和分化,从而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辅助工艺制备三维组织工程支架能克服传统制备工艺中支架有机溶剂残留量高的问题,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SC-CO2辅助技术,如SC-CO2辅助发泡、SC-CO2辅助相分离、SC-CO2辅助干燥、SC-CO2辅助静电纺丝等在三维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支架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下载PDF
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在药物微粒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鸿浩 王士斌 +1 位作者 陈爱政 刘源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2期142-146,共5页
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assisted atomization,SA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固体微粒制备工艺。既可对脂溶性药物进行微粒化,又适用于水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着重介绍了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微粒的原理... 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assisted atomization,SA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固体微粒制备工艺。既可对脂溶性药物进行微粒化,又适用于水溶性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着重介绍了超临界辅助雾化法制备微粒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过程参数对产品特性的影响,并总结了超临界辅助雾化技术在药物微粒化和缓释微粒的制备方面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辅助雾化 水溶性 脂溶性 药物 微粒化
下载PDF
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载胰蛋白酶研究
20
作者 李莉 王士斌 +2 位作者 刘源岗 陈爱政 蓝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05-309,共5页
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20 nm的海藻酸钙空白微胶珠,并以几丁聚糖为膜材进一步制备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以胰蛋白酶(Trypsin)为模型药物,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载胰蛋白酶/几丁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考察了几丁聚糖分子量、... 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820 nm的海藻酸钙空白微胶珠,并以几丁聚糖为膜材进一步制备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以胰蛋白酶(Trypsin)为模型药物,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载胰蛋白酶/几丁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考察了几丁聚糖分子量、几丁聚糖浓度、成膜时间、投药浓度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载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丁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对胰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负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法 几丁聚糖 微胶囊 载药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