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2021年云南省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楚 王晨蕾 +4 位作者 殷荣荣 陈留萍 杨彦玲 刘志涛 赵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5,122,共6页
目的分析2020-2021年云南省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医疗机构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监测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个案的患者性别、年... 目的分析2020-2021年云南省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医疗机构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监测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个案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可疑食品暴露史、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进食场所、临床症状、初步诊断、血清型分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9060例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检出沙门氏菌感染者452例。阳性检出率4.99%,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5.57%、4.33%;以0~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7.84%)。不同月份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04,P<0.05),以7月检出率最高(8.67%);可疑食品暴露史以婴幼儿食品为主,病例检出率最高为7.95%;不同食品加工及包装方式以散装食品为主,病例检出率最高(6.04%),其次为家庭自制食品(5.71%)。家庭是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场所,病例检出率为5.53%。沙门氏菌感染者大便性状以水样便为主(61.50%),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占比最多(46.02%),其次为感染性腹泻(37.83%)。沙门氏菌血清型共检出34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18.36%)、鼠伤寒沙门氏菌变种(13.72%)等为主。结论云南省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较为普遍,应加强监测,对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也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及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留萍 许琳 +3 位作者 万崇华 杨铮 许传志 李晓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1-933,共3页
目的测定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并评价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已研制好的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PT)分别对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完成疗程时的生命质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生命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了治... 目的测定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并评价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已研制好的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PT)分别对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完成疗程时的生命质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生命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了治疗2个月与完成疗程的生理功能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领域得分及总得分不同治疗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结论通过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其生命质量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影响因素 统计学 生命质量
下载PDF
2018~2019年云南省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食源性腹泻状况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留萍 闵向东 +5 位作者 董海燕 杨彦玲 彭敏 苏玮玮 赵江 刘志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3期4253-4257,共5页
目的分析2018~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沙门氏菌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收集到的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且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通过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菌检验。结果... 目的分析2018~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沙门氏菌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收集到的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且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就诊病例,通过采集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沙门菌检验。结果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共收集食源性腹泻病例8558例,沙门氏菌检出320例,检出率3.74%(320/8558)。3~6岁年龄组病例中沙门氏菌检出率(10.18%)最高,其次为≤3岁(6.50%)和6~13岁(4.63%)年龄组;托幼儿童检出率(9.40%)最高;6月份检出率(7.41%)最高;以饮料与冷冻饮品类可疑食品暴露史检出率(5.92%)最高;血清型鉴定结果肠炎沙门氏菌总检出率(50.94%)最高。结论肠炎沙门氏菌是沙门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重点加强云南省食源性疾病致病微生物监测;13岁以下儿童是食源性腹泻病例的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人群特别是儿童食源性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腹泻 沙门氏菌 检出率
原文传递
云南省农村地区居民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留萍 许琳 +1 位作者 侯景龙 陈金瓯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3年第3期-,共5页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地区居民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6月,对云南省选取的6个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点15岁以上的9305名常住人口进行肺结核知识知晓... 目的 分析云南省农村地区居民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6月,对云南省选取的6个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点15岁以上的9305名常住人口进行肺结核知识知晓率调查,其中男4613名(49.6%),女4692名(50.4%).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和5条肺结核核心信息构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5条肺结核核心信息得分进行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肺结核史、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肺结核核心信息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以肺结核核心信息得分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民族、肺结核史、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筛选采用逐步法,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云南省农村地区肺结核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43.5%(20 217/46 525),男、女性的肺结核核心信息平均得分分别为(4.686±3.387)分和(4.010±3.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7,P<0.05).15~岁组、25~岁组、35~岁组、45~岁组、55~岁组、65~岁组的肺结核核心信息平均得分分别为(5.421±3.246)分、(5.106±3.270)分、(4.737±3.399)分、(4.038±3.353)分、(3.962±3.350)分和(2.666±3.234)分,6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25,P<0.05).汉族、壮族、彝族、其他民族的肺结核核心信息平均得分分别为(4.254±3.407)分、(4.102±3.277)分、(5.324±3.639)分和(3.897±3.086)分,4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18,P<0.05).有肺结核史、无肺结核史、不知道的肺结核核心信息平均得分分别为(5.952±3.124)分、(4.420±3.420)分和(2.053±2.648)分,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111,P<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组、2000元~组、3000元~组的肺结核核心信息平均得分分别为(3.011±2.959)分、(3.944±3.125)分和(5.905±3.475)分,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3.70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肺结核核心信息得分的因素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龄、性别、有肺结核史、汉族(t值分别为39.003、-28.161、-9.588、9.381、4.361,P值均<0.05).结论 云南省农村地区肺结核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肺结核核心信息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性别、年龄、肺结核史、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健康教育 觉知 问卷调查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志涛 赵江 +8 位作者 李娟娟 闵向东 阮元 苏玮玮 朱晓 陈留萍 杨彦玲 张强 董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74-7079,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428起,中毒13931人,死亡180人。6~8月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高峰期,报告起数占总数的85.0%。报告起数前3位的州市为:文山、玉溪和楚雄,报告起数占总数的48.7%;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事件报告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1.7%、85.2%和93.9%。采用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云南省2021年野生蕈中毒事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6~8月。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6~8月份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季节,家庭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场所。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预防野生蕈中毒知识宣传教育,避免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野生蕈中毒流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监测 季节趋势模型
原文传递
云南省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调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艳玲 许琳 +3 位作者 王芸 刘宣平 陈留萍 蒋晓燕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1678-1680,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由云南省16个地州129个县CDC结防人员对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治疗管理的结核病人治疗中出现毒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填报,共收集调查表2724份。结果副反应发生率占1... 目的了解云南省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由云南省16个地州129个县CDC结防人员对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治疗管理的结核病人治疗中出现毒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填报,共收集调查表2724份。结果副反应发生率占10.3%。毒副反应的发生男女比例为:1.69:1;平均年龄:42.7岁,青壮年多见,年龄≥60岁者占20.78%;文盲至初中文化程度占90.71%;出现毒副反应的初治涂阳肺结核占67.73%、继发性肺结核占93.39%,病变范围在两个肺野及以上的2203例;从开始治疗到发生毒副反应的时间平均为:25.3天,≤60天者占91.89%;多见的毒副反应依次为:恶心、纳差、呕吐、腹胀、腹泻、头痛、眩晕、发热、皮肤瘙痒、乏力、记忆力减退、关节痛等;副反应的处理:对症治疗占86%;药物减量占14.9%;药物停用221例,换用其他药物23例。处理结果:副反应减轻占63.65%,副反应消失占29.44%。结论毒副反应的发生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多见于文化程度低,生活条件差的病人,毒副反应以胃肠道症状多见,多发生于开始用药2月内,对症治疗可缓解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副反应 云南省 抗结核 初治涂阳肺结核 治疗管理 副反应发生率 继发性肺结核 平均年龄
下载PDF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云南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芳 许琳 +1 位作者 高小娇 陈留萍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3年第4期-,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和全省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怒江州结核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得到2008-2011年怒江州...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和全省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怒江州结核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得到2008-2011年怒江州各疾控中心登记、治疗、管理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482例,以及全省同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0546例.比较怒江州与全省同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怒江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35.8±14.77)岁,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41.9±17.37)岁(t=17.24,P<0.01);男性占68.7%(1705/2482),与全省[68.1%(61658/90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9,P>0.05);怒江州患者本地户籍人口占99.3%(2464/2482),高于全省95.7%(86623/90546)(χ2=77.49,P<0.01);怒江州以"主动就诊"方式发现的患者占91.7%(2275/2482),高于全省[82.0%(74277/90546)](χ2=153.6,P<0.01);怒江州复治患者占10.6%(263/2482),高于全省[7.5%(6813/90546)](χ2=32.439,P<0.01);怒江州非涂阳患者(涂阴、未查痰、结核性胸膜炎)占54.4%(1349/2482),高于全省[39.9%(36111/90546)](χ2=206,P<0.01);怒江州患者就诊延迟天数的中位数(70d)大于全省(46d).结论 怒江州活动性肺结核疫情较全省严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流行病学 怒江州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赵江 汤钦岚 +4 位作者 闵向东 张强 陈留萍 阮元 刘志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2016年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贡山县460名6~80岁独龙族,通过询问调查和膳食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BM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计算营... 目的分析2016年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贡山县460名6~80岁独龙族,通过询问调查和膳食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BMI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计算营养不良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20016年云南贡山县6~14岁独龙族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6.1%,消瘦率为1.8%。18~80岁成人低体重率为5.9%。排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显示,过去12个月内吃过草鱼(β:-1.116,OR=0.328,95%CI:0.142~0.755)和茶叶(β:-0.899,OR=0.407,95%CI:0.184~0.902)较未吃过的更不容易患营养不良,过去12个月内吃过低脂脱脂液体奶(β:1.973,OR=7.192,95%CI:1.392~37.179)较未吃过者更容易患营养不良。结论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患病状况不容忽视。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进食奶类、鱼类和茶叶等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食物频率法(FFQ)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影响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州肺结核治疗成功的非治疗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丽芳 许琳 +1 位作者 陈留萍 陈金瓯 《卫生软科学》 2014年第7期477-479,共3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影响肺结核治疗转归的非治疗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得到2008年至2011年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33,876例数据,以“疗程结束原因”为因变... [目的]分析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影响肺结核治疗转归的非治疗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得到2008年至2011年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33,876例数据,以“疗程结束原因”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得出影响因素。[结果]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州肺结核治疗成功的保护性因素为:少数民族(P〈0.01,OR=1.468);危险因素有:年龄41—60岁(P〈0.01,OR=0.717)、年龄〉61岁(P〈0.01,OR=0.426)、外地户籍(P〈0.01,OR=0.610)、复治病人(P〈0.01,OR=0.481)、非涂阳病人(P〈0.01,OR=0.808)、症状出现到首诊天数≥61天(P〈0.01,OR=0.799)。[结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治疗成功率应针对治疗成功率低的人群,同时加大结核病就诊延迟危害的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肺结核 治疗成功
下载PDF
临床医学本科5年级的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10
作者 魏云芳 施丕华 +2 位作者 和丽梅 陈留萍 夏荣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5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46名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五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1)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7.5%,男生检出率为15.3%,女生检出率为18.9%;(2)男女生均以强迫、人际...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5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646名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五年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1)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7.5%,男生检出率为15.3%,女生检出率为18.9%;(2)男女生均以强迫、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为突出,女生的心理问题更突出;(3)来自云南省的毕业班学生和来自其它省的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医学本科5年级的毕业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男和女学生抑郁、焦虑和偏执的心理问题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班学生 心理状况 SCL-90量表
下载PDF
2020年景洪市基诺族20~80岁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关系
11
作者 赵江 闵向东 +5 位作者 陈留萍 张楚 杨万龙 张强 汤钦岚 刘志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基诺族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基诺族集聚地景洪市抽取12个居(村)民委员会240户家庭392名20~80岁基诺族居民(男性135人,女性257人;20~49岁140人,50~59岁136人,60... 目的分析云南省基诺族居民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于202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基诺族集聚地景洪市抽取12个居(村)民委员会240户家庭392名20~80岁基诺族居民(男性135人,女性257人;20~49岁140人,50~59岁136人,60~80岁116人),采用食物频率法和问卷调查获得基诺族居民过去12个月膳食结构和超重与肥胖、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摄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2020年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成年居民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8.8%(n=152)、19.1%(n=75)、3.6%(n=14)和26.3%(n=103)。吃过面类及其制品方便面(OR=1.677,95%CI 1.028~2.736)、豆类腐乳(OR=3.056,95%CI 1.853~5.038)、水产品草鱼(OR=2.245,95%CI 1.270~3.971)、小吃/零食花生(OR=1.975,95%CI 1.162~3.355)的20岁及以上基诺族居民较未吃过的更易发生超重与肥胖,吃过小吃/零食面包(OR=0.322,95%CI 0.190~0.545)较未吃过的更不易发生超重/肥胖。吃过其他谷类及制品如荞麦(OR=7.029,95%CI 1.494~33.070)的较未吃过的更易发生糖尿病,吃过甘蓝类蔬菜(如菜花/甘蓝)(OR=0.155,95%CI 0.034~0.708)、仁果类水果(如苹果/梨)(OR=0.227,95%CI 0.069~0.743)较未吃过的更不易发生糖尿病。吃过熟制其他畜禽肉类[驴肉/马肉(OR=9.676,95%CI 1.418~66.027)]较未吃过的更易发生血脂异常,吃过根块类蔬菜(如萝卜/藕)(OR=0.405,95%CI 0.204~0.803)、动物性食物熟制猪肉(OR=0.482,95%CI 0.263~0.885)、小吃/零食面包(OR=0.590,95%CI 0.357~0.974)和话梅(OR=0.173,95%CI 0.038~0.793)较未吃过的更不易发生血脂异常。结论景洪市20~80岁基诺族居民超重/肥胖与进食面类及其制品(方便面)、豆类(腐乳)、水产品(草鱼)、小吃/零食(花生)正相关,与进食小吃/零食(面包)负相关;糖尿病与进食其他谷类及制品呈正相关,与进食甘蓝类蔬菜、仁果类水果负相关;血脂异常与进食熟制(其他畜禽肉类)正相关,与进食根块类蔬菜、动物性食物(熟制猪肉)、小吃/零食(面包和话梅)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诺族 膳食摄入 食物频率法 慢性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一起拟灰花纹鹅膏菌毒蘑菇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作者 陈留萍 赵江 +4 位作者 李海蛟 林佶 赵学艳 张敏 刘志涛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90-93,共4页
目的 调查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合毒蘑菇标本物种鉴定和毒素检测判定中毒原因。结果 该起... 目的 调查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合毒蘑菇标本物种鉴定和毒素检测判定中毒原因。结果 该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食者4人全部中毒、死亡1例;中毒潜伏期为15~20 h;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头晕为主(均为3例)。死者临床特征以急性肝脏损害为主;毒蘑菇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拟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蘑菇子实体中检出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拟灰花纹鹅膏菌引起的中毒。结论 该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为误食拟灰花纹鹅膏菌引起。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以及对毒蘑菇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和毒素检测,是明确毒蘑菇中毒原因和事件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拟灰花纹鹅膏 毒蘑菇 分子生物学鉴定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和控制状况分析
13
作者 阮元 李娟娟 +5 位作者 董海燕 万青青 赵江 陈留萍 张强 刘志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8月,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2980名年龄≥18岁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 目的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8月,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2980名年龄≥18岁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和普米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8.3%,标化率为6.8%,2型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6%、32.5%和18.3%,标化率分别为33.8%、28.2%和15.8%。不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22,P<0.01),德昂族标化患病率(10.4%)最高、依次为布朗族(9.5%)、基诺族(6.6%)、景颇族(5.4%)、阿昌族(5.1%)和普米族(3.2%)。不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标化知晓率、标化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30、13.519,P<0.01)。阿昌族标化知晓率最高(50.1%)、基诺族最低(0);景颇族标化控制率最高(29.3%)、基诺族最低(0)。结论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和控制存在民族差异,德昂族标化患病率最高,基诺族知晓和控制率最低,建议加强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糖尿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患病 知晓 治疗 控制
原文传递
云南产铁皮石斛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
14
作者 朱晓 刘志涛 +3 位作者 胡文敏 陈留萍 林佶 董海燕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19期2637-2640,共4页
目的检测铁皮石斛中农药残留情况,并对其进行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为安全监管、地方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21年收集云南产铁皮石斛干制品81份,对铁皮石斛中的5种杀菌剂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进行测定。采用危... 目的检测铁皮石斛中农药残留情况,并对其进行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为安全监管、地方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21年收集云南产铁皮石斛干制品81份,对铁皮石斛中的5种杀菌剂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进行测定。采用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法对铁皮石斛中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苯醚甲环唑检出率最高,为98.77%,其次分别为甲霜灵91.36%、丙环唑77.78%、咪鲜胺58.02%和腐霉利12.20%,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检出的5种农药的急性累积摄入(acute cumulative intake,a HI)合计为13.64×10^(-3),慢性累积摄入(chronic cumulative intake,c HI)合计为8.53×10^(-3),均<1。结论云南产铁皮石斛杀菌剂类农药残留的急性及慢性膳食累积暴露风险较低,建议食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铁皮石斛中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农药残留 累积暴露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PT研制中的条目筛选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留萍 李微 +3 位作者 万崇华 张晓磬 许传志 许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初步得出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特异性模块。方法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通过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评价和修改形成初步量表,随机抽取30名肺结核患者和1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 目的初步得出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特异性模块。方法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通过定性访谈和定量调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评价和修改形成初步量表,随机抽取30名肺结核患者和1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变异系数法、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医生重要性评分及病人重要性评分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上述5种方法分别选出11、10、10、8和11个条目,最终得出包含12个条目的特异模块,包含症状、副作用和心理等小方面。结论肺结核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特异模块按严格程序筛选得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内容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生命质量 量表 特异模块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留萍 赵江 刘志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云南... 目的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家庭食源性疾病3159起,发病12402人,死亡229人,病死率为1.85%(229/12402)。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呈上升趋势,发生在6—8月事件数、发病数和死亡数最多。从致病因素和原因食品分析,野生菌引起的事件数、发病数和死亡数最多,其次是乌头类植物。结论加强野生菌和乌头类植物中毒的防控力度,提高群众预防野生菌和乌头类植物中毒的意识和能力,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分析
原文传递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对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陈留萍 杨蕊 +4 位作者 邱玉冰 卢昆云 许琳 杨云斌 陈金瓯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评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效果。方法借助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进行干预,采用SPSS13.0软件对干预前后患者就诊率、发病率、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初诊肺结核... 目的评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效果。方法借助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进行干预,采用SPSS13.0软件对干预前后患者就诊率、发病率、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干预后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就诊率增幅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来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增幅明显大于干预前;2016年不同地区实施干预措施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措施对高疫情地区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效果尤其明显。结论通过借助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患者发现 效果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彦玲 李娟娟 +4 位作者 余思洋 赵江 陈留萍 苏玮玮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8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发病6 115例,死亡2例;年均罹患率为7.96%,各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 244.44,P<0.01)。有毒植物毒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54.91%;死亡事件均由化学性因素引起。农村中、小学校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场所,3和11月份是高发月份;城市和农村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发病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加工不当和误食误用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有毒植物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从业人员,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学校 监测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云南省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志涛 赵江 +6 位作者 李娟娟 董海燕 胡文敏 宁忻 陈留萍 朱晓 闵向东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24期3357-3359,3363,共4页
目的了解2015—2019年云南省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云南省报告的有毒植物中毒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地区和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有毒植物中毒事件... 目的了解2015—2019年云南省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云南省报告的有毒植物中毒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地区和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有毒植物中毒事件774起,发病人数为4815例,死亡人数为60例。第四季度中毒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多,分别占全年总数的32.6%和40.0%,第二季度发病人数较多,占35.3%,第三、四季度病死率较高;有毒植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较多的州(市)为楚雄州、文山州、昆明市、保山市和大理州,占65.0%;家庭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68.5%、45.1%和88.3%;引起有毒植物中毒事件的食物前5位依次为菜豆(35.7%)、乌头(31.4%)、油桐(3.2%)、蓖麻籽(3.0%)和曼陀罗(2.1%)。结论2015—2019年植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云南省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在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广泛宣传有毒植物中毒的预防知识,有效地减少云南省中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植物 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7—202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志涛 苏玮玮 +7 位作者 赵江 张强 李娟娟 董海燕 陈留萍 杨彦玲 郭云昌 闵向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采用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s)指标分析云南省2017—2021年野生蕈中毒的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云南省野生蕈中毒死亡数据根据性别、年龄、年份进行整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Excel计算模板进... 目的 采用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s)指标分析云南省2017—2021年野生蕈中毒的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云南省野生蕈中毒死亡数据根据性别、年龄、年份进行整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Excel计算模板进行YLLs的计算,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年份等YLLs比较后,结合人力资本法估计云南省野生蕈中毒间接造成的经济负担。结果 2017—202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累计死亡139例,死亡率为0.29/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是0.34/10万和0.23/10万,YLLs为2 760人年,其中30~59岁人群的YLLs是最高的;全人群YLLs强度为5.70人年/10万,以5岁以下儿童YLLs强度最高,男性YLLs和YLLs强度均高于女性;云南省139例野生蕈中毒死亡病例总体间接经济负担为7 079.42万元,人均50.93万元。结论 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加强野生蕈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有效减少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蕈 食源性疾病 疾病负担 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