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意焦点对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练习效果的影响——以立定跳远动作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皆播 赵星 +2 位作者 宋文静 高兴 罗冬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46,共7页
目的:以立定跳远动作为例,检验不同注意焦点对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结果指标距离和过程指标动作得分的影响,并从运动学角度分析注意焦点影响立定跳远练习效果的潜在机制,探究注意焦点在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名... 目的:以立定跳远动作为例,检验不同注意焦点对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结果指标距离和过程指标动作得分的影响,并从运动学角度分析注意焦点影响立定跳远练习效果的潜在机制,探究注意焦点在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名4.5~6.0岁的学龄前儿童为受试者,采用受试者内平衡的研究设计分别测试这些儿童在内部、外部和无特定注意焦点指令引导下的立定跳远动作,并分别应用Qualisys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Sony摄像机采集学龄前儿童立定跳远的运动学数据和动作视频。结果:1)与对照组和内部注意焦点组相比,外部注意焦点组的立定跳远距离显著增加(97.7 cm vs 98.9 cm vs104.2 cm,F=23.544,P<0.05),但立定跳远动作得分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0.764,P=0.392)。2)与对照组和内部注意焦点组相比,在预蹲阶段,外部注意焦点组的髋关节(77.2°vs73.9°vs 61.5°,F=49.320,P<0.05)和膝关节角度(110.4°vs 113.7°vs 102.6°,F=31.803,P<0.05)显著减小;在蹬伸阶段,髋关节(172.5°vs 171.4°vs 167.9°,F=14.212,P<0.05)、膝关节(158.0°vs 156.9°vs 150.5°,F=8.810,P<0.05)、踝关节角度(111.0°vs 111.0°vs 106.7°,F=7.366,P<0.05)和起跳角(62.7°vs 63.0°vs 58.8°,F=52.075,P<0.05)显著减小,水平速度(1.70 m/s vs 1.67 m/s vs 1.85 m/s,F=23.174,P<0.05)显著增加;在腾空阶段,髋关节(96.6°vs95.0°vs82.6°,F=40.041,P<0.05)和膝关节角度(90.8°vs 92.4°vs 83.8°,F=27.930,P<0.05)显著减小。结论:外部注意焦点能够有效提升学龄前儿童的立定跳远距离,产生此效果可能与立定跳远预蹲、蹬伸和腾空阶段运动学参数的变化有关。注意焦点的简单改变可能会对学龄前儿童动作技能的练习效果产生影响,教学者在教学中可将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至外部,以促进其动作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立定跳远 注意焦点
下载PDF
幼儿灵敏协调能力评价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嘉琳 罗冬梅 陈皆播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对现有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中使用的反映灵敏协调能力的指标——双脚连续跳进行改良。方法:对1 261名3~6岁幼儿进行现有灵敏协调能力评价方法(50 cm间距设置双脚连续跳)的测试与分析;提出改良间距设置的双脚连续跳测试方法,将... 目的:对现有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中使用的反映灵敏协调能力的指标——双脚连续跳进行改良。方法:对1 261名3~6岁幼儿进行现有灵敏协调能力评价方法(50 cm间距设置双脚连续跳)的测试与分析;提出改良间距设置的双脚连续跳测试方法,将相邻软方包之间的间距设置为60 cm和70 cm,在219名4.5~6.5岁幼儿中对原方法和改良后的方法进行测试与效果分析;在61名4.5~6.5岁幼儿中获取其完成不同间距设置双脚连续跳的运动学参数,以验证改良方法的效度。结果:现行双脚连续跳测试的成绩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此方法无法很好的区分年龄相近的幼儿能力上的差异;且无法对同一年龄却具有不同灵敏协调能力发育水平的幼儿进行很好的区分。对不同间距设置的双脚连续跳进行运动学参数分析,结果显示:1)60 cm间距双脚连续跳的着地时间最短,50 cm间距双脚连续跳着地时间最长。2)50 cm、60cm和70 cm间距双脚连续跳的跳跃距离与间距设置的差值分别为1.4cm、1.1 cm和0.1 cm,跳跃距离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2、0.10和0.12。3)60 cm间距双脚连续跳的着地角和离地角最小,70 cm间距次之,50 cm间距最大。结论:改良的双脚连续跳测试方法在4.5~6.5岁幼儿中具有较好的普适性,4.5~6.5岁幼儿宜选用60 cm间距双脚连续跳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灵敏性 协调性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近10年幼儿身体形态特征及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
3
作者 陈皆播 谢佳峻 +1 位作者 赵星 罗冬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58-59,共2页
通过对近10年来追踪的幼儿身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幼儿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的科学养育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的测试方法对北京市某幼儿园进行了为期10年的身体形态调查。本研究从中选取2010~201... 通过对近10年来追踪的幼儿身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幼儿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的科学养育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的测试方法对北京市某幼儿园进行了为期10年的身体形态调查。本研究从中选取2010~2012年、2014~2016年和2018~2019年3个测试周期的数据,总样本量1961人,男孩占50%;其中,纵向跟踪的样本量是322人,男孩占45%。测试指标包含身高、坐高、体重、胸围、BMI和皮褶厚度。本研究对比了10、14年和18年身体形态指标的基线数据,结果表明在3个年份中,男孩的各项形态指标均高于女孩;18年幼儿的体重、胸围和总皮褶厚度均小于10年和14年,但身高在年份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身体 皮褶厚度 测试周期 测试指标 生长发育规律 身体形态指标 样本量 测试方法
下载PDF
3~6岁幼儿跑步动作发展特征及教学策略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范雪 罗冬梅 +1 位作者 陈皆播 石少锋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47,共8页
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6岁幼儿跑步动作,探讨3~6岁幼儿跑步动作发展特征,并分析跑步动作教学策略。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124名。采用三维摄像技术拍摄幼儿的跑步动作,基于动作发展序列理论定性评价幼儿跑... 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6岁幼儿跑步动作,探讨3~6岁幼儿跑步动作发展特征,并分析跑步动作教学策略。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124名。采用三维摄像技术拍摄幼儿的跑步动作,基于动作发展序列理论定性评价幼儿跑步动作;同时,通过视频解析获得跑步的运动学参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跑步发展水平幼儿之间的运动学参数差异。结果:1)3~6岁幼儿跑的发展水平存在3个阶段,即初级、中级以及高级阶段,其中,5~6岁幼儿多处于高级阶段,且女生多于男生;2)对于支撑腿膝角与步幅/下肢长,处于高级阶段的幼儿显著高于处于初级与中级阶段的幼儿(P<0.05);3)对于摆动腿膝角,初级与中级阶段幼儿显著高于高级阶段幼儿(P<0.05);4)对于肘角,中级阶段幼儿显著高于低级与高级阶段幼儿(P<0.05)。结论:幼儿跑步动作发展特征为,随着跑步动作发展逐渐成熟,步幅逐渐增大,蹬离地面时刻的支撑腿膝角趋于完全伸展状态,摆动腿膝角趋于减小。建议:开展幼儿跑步动作的课程时,对于3~4岁幼儿,应着重锻炼其下肢的肌肉力量与身体的平衡能力;针对4~5岁幼儿应更多地从脚前掌着地与蹬地等内容进行指导;对于5~6岁幼儿,则主要从全身协调等方面进行指导。建议通过改变运动方向、身体重心的变化以及走跑交替等方面来丰富活动内容,在中、小班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情景化引导,发展大班幼儿跑步动作时,可以选择绳梯等器材,通过延伸或演变其用途增加幼儿的运动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步 动作发展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