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元素^(147)Pm、^(141)Ce、^(147)Nd的环境毒理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祖义 刘玉 +3 位作者 程薇 章力干 李辉信 王元兴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共4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 :(1) 14 7Pm、14 1Ce和14 7Nd具有强吸附性 ,易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2 )供试的各生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3) 14 7Pm、14 1Ce和14 7Nd...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 :(1) 14 7Pm、14 1Ce和14 7Nd具有强吸附性 ,易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2 )供试的各生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3)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分布 ,在骨骼、骨髓、眼、大脑、心脏、脂肪和睾丸中残留量较高 ,且随剂量或摄入时间增加而增加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其中 ,骨骼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尤为突出 ;14 1Ce在眼中的蓄积高于其它脏器和组织 ;(4 )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为 2 0 0mg·kg-1的Ce或Nd对小鼠性腺激素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小鼠血清中睾酮或孕酮浓度比对照减少 ;虽然随饲料摄入 2 0 0和 80 0mg·(kg·d) -1的Ce ,对小鼠睾酮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但精子畸形率升高。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的环境安全性 ,并就稀土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环境毒理 环境行为 生物富集性
下载PDF
稀土元素的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被引量:91
2
作者 陈祖义 朱旭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综合论述了稀土元素在机体内的蓄积性及其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群骨系统健康的潜在危害。稀土元素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骨组织中蓄积,导致骨组织结构变化,骨髓微核率增高,产生遗传毒性。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效应 骨骼 骨髓 蓄积性 毒性
下载PDF
稀土元素钷(^(147)Pm)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附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祖义 章力干 程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解吸附 环境化学行为
下载PDF
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祖义 程薇 +1 位作者 黄世乐 成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应用土壤薄层层析(TLC)法测定了14C-绿黄隆在10种土壤中的移动率,其Rf值为0.65~1.0,表明绿黄隆在供试土壤中分别属可移动性和极易移动性。用大面积土柱淋溶法测得3种土壤柱在模拟降雨下的淋溶动态及其参数,经... 应用土壤薄层层析(TLC)法测定了14C-绿黄隆在10种土壤中的移动率,其Rf值为0.65~1.0,表明绿黄隆在供试土壤中分别属可移动性和极易移动性。用大面积土柱淋溶法测得3种土壤柱在模拟降雨下的淋溶动态及其参数,经计算,在黄潮土、黄棕壤和红壤中,使14C-绿黄隆垂直移动透过10cm土层所需连续降水量分别为75,80和94mm。绿黄隆在土壤中的迁移性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随pH值增高其移动性和淋溶性增大。绿黄隆随水迁移性较强,它有可能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黄隆 土壤 移动率 淋溶
下载PDF
计算机取证的工具体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祖义 龚俭 徐晓琴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164,185,共4页
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所需的工具集,对相关的工具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数据获取工具,给出了取证工具的国内外发展现况,最后指出了取证工具的发展趋势。关键词:计算机犯罪;电子证据;计算机取证;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电子证据 计算机取证 取证工具
下载PDF
稀土元素铈(^(141)Ce)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蓄积动态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祖义 刘玉 王元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采用两种铈剂量的饲料饲喂小鼠 ,利用14 1Ce示踪研究了小鼠在不同时间摄取铈后在脏器中的分布和蓄积动态。结果表明 ,滞留于体内的铈经过再分配而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 ,其中眼、骨骼、睾丸、心脏、大脑和脂肪内的蓄积量较高 ,且随剂... 采用两种铈剂量的饲料饲喂小鼠 ,利用14 1Ce示踪研究了小鼠在不同时间摄取铈后在脏器中的分布和蓄积动态。结果表明 ,滞留于体内的铈经过再分配而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 ,其中眼、骨骼、睾丸、心脏、大脑和脂肪内的蓄积量较高 ,且随剂量或摄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眼球的蓄积性尤为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核素示踪 分布蓄积 动态变化
下载PDF
^(14)C-绿磺隆的土壤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祖义 程薇 成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8-83,共6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对(14)~C-绿磺隆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磺隆在土壤(旱地条件)中的结合残留甚为明显。不同土壤间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结合残留呈增长趋势。室内暗培养的黄棕壤,101 d时,结合残留率为25.06%,红壤为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对(14)~C-绿磺隆结合残留及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磺隆在土壤(旱地条件)中的结合残留甚为明显。不同土壤间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结合残留呈增长趋势。室内暗培养的黄棕壤,101 d时,结合残留率为25.06%,红壤为15.46%,黄潮土为10.17%;202 d时,黄棕壤为34.40%,红壤为32.27%,黄潮土为20.87%。室外自然条件下与室内培养基本一致,由(14)~C-绿磺隆处理的黄棕壤室内培养202 d(相当于一个麦季),结合残留率为34.40%,室外自然条件下215 d时为33.71%。(2)绿磺隆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物对作物(水稻和豌豆)是有效的,超过作物耐受剂量即可导致药害,明显抑制根系发育,影响幼苗生长。水稻苗期结合态残留最低致害剂量为1O 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草剂 ^14C-绿磺隆 土壤残留
下载PDF
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限量的差异与农用安全性讨论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祖义 朱旭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6,共4页
比较不同时期提出的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量(AD I)的差异性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期提出的AD I值明显低于早期的AD I值,反映了人们对稀土元素毒性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农产品中稀土元素残留量及其可通过食物链为人们所摄入的现状,... 比较不同时期提出的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量(AD I)的差异性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期提出的AD I值明显低于早期的AD I值,反映了人们对稀土元素毒性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农产品中稀土元素残留量及其可通过食物链为人们所摄入的现状,分析了稀土农用、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日允许摄入量(ADI) 残留 食品安全
下载PDF
稀土元素的肝脏蓄积性及毒性危害 被引量:37
9
作者 陈祖义 朱旭东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4期98-102,共5页
综合论述了稀土元素在机体肝脏的蓄积性及其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稀土元素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损伤、肝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高于2 mg.kg-1剂量的... 综合论述了稀土元素在机体肝脏的蓄积性及其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稀土元素被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在肝脏中蓄积,导致肝脏形态和病理组织变化、肝细胞损伤、肝代谢紊乱引起脂肪肝;高于2 mg.kg-1剂量的农用稀土(常乐)仍能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肝细胞和发育中的红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效应 肝脏 蓄积性 毒性
下载PDF
稀土厂废水的放射性及其净化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祖义 朱旭东 米恩富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基于稀土厂废水的放射性,吸取水质放射性污染净化原理与多种粘土矿物和土壤对稀土的吸附性,探讨稀土厂废水放射性的净化技术。建议稀土厂在现有废水处理的基础上,建吸附滤池,通过混合吸附剂对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吸附,净化废水放射性,确保... 基于稀土厂废水的放射性,吸取水质放射性污染净化原理与多种粘土矿物和土壤对稀土的吸附性,探讨稀土厂废水放射性的净化技术。建议稀土厂在现有废水处理的基础上,建吸附滤池,通过混合吸附剂对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吸附,净化废水放射性,确保环境辐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放射性 废水 净化技术
下载PDF
^(36)Cl—氯化铵在模拟陆地—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祖义 米春云 黄世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本研究应用模拟生态系统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施于土壤的^(36)Cl-NH_4Cl,在为期21天的追踪试验,水稻吸收^(36)Cl 占施用量的26.02%;随土壤渗漏水淋脱51.61%;残留于土壤约为27.02%;集中土壤渗漏水放养芜萍、草鱼和螺,10天的吸收试验,均... 本研究应用模拟生态系统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施于土壤的^(36)Cl-NH_4Cl,在为期21天的追踪试验,水稻吸收^(36)Cl 占施用量的26.02%;随土壤渗漏水淋脱51.61%;残留于土壤约为27.02%;集中土壤渗漏水放养芜萍、草鱼和螺,10天的吸收试验,均能吸收水中的^(36)Cl,并在体内有一定的积聚,其积聚比为:芜萍5.8;鱼内脏(9.9)>鳃(7.1)>骨(5.7)>肉(5.1);螺肉1.1;吸收有^(36)Cl 的鱼、螺转入洁水环境后5天,体内的^(36)Cl 因排泄而能较快消失,其消失率鱼肉达76.72%,螺肉为77.58%.因此,水田施用氯化铵不致于引起土壤中氯的积累而导致氯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模拟生态系统 迁移 土壤
下载PDF
3种水生蔬菜对稀土元素钷的吸收与富集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祖义 章力干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 3种水生蔬菜 (慈姑、荸荠和水芹菜 )对稀土元素钷 (14 7Pm)的吸收与富集。结果表明 :(1 ) 3种水生蔬菜对14 7Pm均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其中 ,水芹菜随生长时间的延长 ,吸收14 7Pm的量明显增加 ,50... 应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研究了 3种水生蔬菜 (慈姑、荸荠和水芹菜 )对稀土元素钷 (14 7Pm)的吸收与富集。结果表明 :(1 ) 3种水生蔬菜对14 7Pm均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其中 ,水芹菜随生长时间的延长 ,吸收14 7Pm的量明显增加 ,50、80、1 1 0d时全样的吸收系数分别为 0 98± 0 1 9、0 92± 0 3 8和 1 1 4± 0 1 8;(2 ) 3种蔬菜的食用器官 (水芹菜的主茎 ,慈姑和荸荠的球茎 )对14 7Pm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吸收系数分别为 1 2 9± 0 2 8、2 0 9± 0 0 3和 1 5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富集 吸收系数 水生蔬菜
下载PDF
农药杀虫双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祖义 黄世乐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应用大面积淋溶土柱,测定了^(35)S-杀虫双在模拟降雨下(每小时10mm),连续28.5小时的淋溶动态,并按试验所得各参数,计算出致使杀虫双透过土壤垂直下移10cm、移动率54.56%时需78mm以上的连续降水。
关键词 杀虫双 淋溶 移动率 地下水 污染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的脑部蓄积性、毒性及其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被引量:86
14
作者 陈祖义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3,80,共3页
论述了稀土元素在动物脑部的蓄积性、对脑的毒性以及稀土区人群的脑部毒性效应,分析了稀土农业应用和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生物效应 蓄积性 毒性
下载PDF
稀土的hormesis效应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44
15
作者 陈祖义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毒物刺激效应(hormesis)是指毒物对生物生理过程产生的刺激效应。从稀土元素对生物的刺激效应及其疑似"环境激素"的问题出发,探讨农业应用稀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稀土 生物学效应 毒物刺激效应 环境激素
下载PDF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稀土元素^(147)Pm、^(141)Ce和^(147)Nd的环境毒理与安全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祖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2,共7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 ( 14 7Pm、14 1Ce、14 7Nd)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l)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土壤中具有强的吸附性 ,而且难以迁移 ,易于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 2 )供试...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 ( 14 7Pm、14 1Ce、14 7Nd)的环境行为、生物富集性及其对动物性腺的影响。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l) 14 7Pm、14 1Ce和14 7Nd在土壤中具有强的吸附性 ,而且难以迁移 ,易于在土壤和底泥中积累 ;( 2 )供试的 5种水生生物、4种陆生食用植物对14 7Pm均具有明显的富集性 ;( 3) 14 7Pm、14 1Ce、14 7Nd在动物体内脏器和组织间呈不均匀分布 ,在骨骼、骨髓、眼、大脑、心脏、脂肪和睾丸中残留量较高 ,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蓄积 ;( 4 )一次性腹腔注射2 0 0mg·kg-1的Ce和Nd对小鼠性腺激素 (睾酮或孕酮 )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 2 0 0和80 0mg·(kg·d) -1的Ce随饲料摄入对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本文从稀土的环境累积影响、与“环境优先污染”的类似性、动物脏器组织中的选择性蓄积效应及其天然放射性等方面探讨了农业应用稀土的环境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铈141 钕147 钷147 环境行为 生物富集性 环境毒理 安全性评价 核素示踪技术 性腺 蓄积效应 农业生态环境
下载PDF
稀土的动物脏器蓄积与射线的内照射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祖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2期176-180,共5页
应用核素示踪方法研究稀土元素(147Pm,141Ce,147Nd)在动物脏器中的蓄积性,从大脑、眼球、睾丸和骨骼中的蓄积情况,探讨了人们长期摄入低剂量稀土及其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射线内照射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
关键词 稀土 分布蓄积 天然放射性核素 内照射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稀土的生物效应与农用稀土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祖义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9年第3期44-48,共5页
综述稀土元素的环境行为、累积影响、生物富集和生物效应,从动植物对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环境行为 生物效应 累积影响 农用
下载PDF
蔬菜作物对稀土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及其潜在的危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祖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3,共3页
综述了蔬菜作物对稀土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稀土的动物蓄积性及其蓄积毒性,蔬菜生产中使用稀土对蔬菜作物生长和人们健康的潜在危害性。
关键词 蔬菜 稀土元素 选择性吸收 动物蓄积 危害性 潜在危害性 蔬菜作物 蓄积毒性 作物生长 蔬菜生产
下载PDF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祖义 华勇 《职业时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S期19-20,共2页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充分实现组织知识资源的整合、发展、共享和增值.已成为经济时代所有组织共同面对的课题。知识密集型组织,具有...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充分实现组织知识资源的整合、发展、共享和增值.已成为经济时代所有组织共同面对的课题。知识密集型组织,具有人员个性化、需求个性化等特点。如何有效整合个性化的资源.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将分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整合成有机的组织知识体系.通过组织知识体系的有效运用和持续提升去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管理研究 需求个性化 教师 经济资源 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 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