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理论思考——陈秉公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庆花 陈秉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9-245,共7页
陈秉公教授阐述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道路是"马魂、中根、西鉴",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关系是价值"根基"与价值"本体"关系,区分传统价值观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和进行"创造性... 陈秉公教授阐述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道路是"马魂、中根、西鉴",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关系是价值"根基"与价值"本体"关系,区分传统价值观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和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三个原则,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点超越""三分方法"等方法论系统,以及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生存哲学和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养理论 “马魂、中根、西鉴”道路 涵养原则和方法 哲学基础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知群体”中引领的规律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秉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1,共3页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高知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性社会群体。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大任务,首先必须研究和解决...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高知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性社会群体。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大任务,首先必须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知群体”中引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社会群体 社会思潮 胡锦涛
下载PDF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 被引量:170
3
作者 陈秉公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9期42-47,共6页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把握其规律性,主要包括保持"课程标准的连续性规律"、教学的"接受过程充足规律"、教学体系的"要素协同规律"。转化过程中,应探索和...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把握其规律性,主要包括保持"课程标准的连续性规律"、教学的"接受过程充足规律"、教学体系的"要素协同规律"。转化过程中,应探索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建立"课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 转化 规律
下载PDF
论中华传统文化“和合”理念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秉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和合"理念是关于世界"和合"生存发展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知识系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和全部历程,包含世界"多样性统一"和"冲突与融合"基... 中华传统文化"和合"理念是关于世界"和合"生存发展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知识系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和全部历程,包含世界"多样性统一"和"冲突与融合"基本存在方式,以及系统构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合"理念的形成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生产方式、文化传统、时代使命和杰出人物等深层原因。"和合"理念无论对新时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国创造了继承和创新"和合"理念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合”理念 多样性统一 冲突与融合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协和万邦 人心和善
下载PDF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 被引量:71
5
作者 陈秉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4,共5页
一般而论,大学开设两类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这反映了大学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它应遵循五个“教学规律”,即“生活逻辑与... 一般而论,大学开设两类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这反映了大学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它应遵循五个“教学规律”,即“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国家意志与学生意志相统一”、“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教学过程与修身过程相统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应依次达到四种“教学境界”,即“知识境界”、“理论境界”、“艺术境界”、“人格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的“两类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规律 教学境界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笔谈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秉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44,共19页
主持人语: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本刊邀请部分会议代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家、一线思政课教师谈一谈"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 主持人语: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本刊邀请部分会议代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家、一线思政课教师谈一谈"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精辟透彻,是办好思政课的纲领性文献和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教师座谈会 总书记 习近平 学校 学习 纲领性文献 教学专家
下载PDF
论《基础》课教学的“双主体”结构与“学导式”教学模式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秉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共4页
本文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的特殊复杂性、教学过程结构的“双主体”(“多主体”)性,和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模式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学导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国家意志与学生... 本文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的特殊复杂性、教学过程结构的“双主体”(“多主体”)性,和采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模式的科学性、必然性,以及学导式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国家意志与学生意志相统一”、“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教学过程与学生自我意识‘分化与同一’过程相统一”的特征,并对“学导式”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教学 “双主体”结构 “学导式”教学规律 “学导式”教学方法
下载PDF
“后专业时代”大学学术讲座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秉公 赵俊芳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现代学科体制的确立,为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提供了全新的制度支持。但学科壁垒的日渐形成和学科专业间隔膜的日益加深,使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僵化的危机。鉴此,学术界开始反思现有知识生... 现代学科体制的确立,为人类的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提供了全新的制度支持。但学科壁垒的日渐形成和学科专业间隔膜的日益加深,使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僵化的危机。鉴此,学术界开始反思现有知识生产体制和学科评估制度,以建立开放多元的知识生产模式。本文试将大学学术讲座置于“后专业时代”学科发展特定的背景下,对“后专业时代”大学学术讲座的历史使命及其影响和作用作一重新估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专业时代 学术讲座 历史使命 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研究
下载PDF
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秉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6,共6页
关于古今中西"体用"之争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仍无定论。应换用"马中西"关系命题深入讨论当代中国价值观演进问题。"马中西"关系应定位为"马魂、中根、西鉴"。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 关于古今中西"体用"之争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仍无定论。应换用"马中西"关系命题深入讨论当代中国价值观演进问题。"马中西"关系应定位为"马魂、中根、西鉴"。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本体",要以价值"根基"涵养价值"本体"。完成这项涵养任务,必须系统建构中国传统价值观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社会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魂、中根、西鉴” 价值根基 价值本体 涵养体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 被引量:33
10
作者 陈秉公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年第8期43-48,共6页
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是在学科基本理论己经实现系统化的基础上,在学科基本理论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规范和相关学科理论前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学术研究主体对整个学科基本理论进行的系统整合,是学术研究主体自觉... 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是在学科基本理论己经实现系统化的基础上,在学科基本理论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规范和相关学科理论前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学术研究主体对整个学科基本理论进行的系统整合,是学术研究主体自觉的学科理论整体建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科基本理论与学科实践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理论研究规范及相关学科学术理论前沿的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的再系统化,要通过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具体课题来实现,并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系统化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学科基本理论 高校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规律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秉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6,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遵循四个基本规律,即"魅力"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规律;"共识"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共识"建设规律;"整合"引领: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遵循四个基本规律,即"魅力"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规律;"共识"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共识"建设规律;"整合"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整合"机制建设规律;"信念"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机制"建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社会思潮 规律
下载PDF
论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与实现“引领”功能的基本方式——兼论六十年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引领成功经验的理论解读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从国家意识形态和"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两个核心概念入手,阐述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涵——"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的五种品格:真理性品格、民族性品格、时代性品格、包容性品格和开... 从国家意识形态和"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两个核心概念入手,阐述国家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涵——"高势位"国家意识形态的五种品格:真理性品格、民族性品格、时代性品格、包容性品格和开放性品格。阐述了国家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两种基本方式:第一,"价值共识"方式,即国家意识形态通过"价值共识"建设引领社会思潮;第二,"价值整合"方式,即国家意识形态通过"价值整合"引领社会思潮。同时,还阐述了"合法性"建设对国家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支撑价值和建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识形态 “高势位” 社会思潮 “合法性”建设 价值整合
下载PDF
探索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秉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32,共16页
一百余年来,中外一直在讨论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探索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可概括为"马魂、中根、西鉴,三化一脉,今中建构"... 一百余年来,中外一直在讨论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探索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可概括为"马魂、中根、西鉴,三化一脉,今中建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包括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为借鉴资源,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包括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化建设,推动中国文化整体一脉相承地延续、传承、发展、创新和自我超越,着重建设当代中国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学依据、中外文化变迁经验依据、百年中国文化建设经验依据和当代中国实践依据。实现这条道路必须有相关支撑性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道路 “马魂、中根、西鉴 三化一脉 今中建构” 中外文化变迁经验 跨文化学科群 “马中西通”式专家队伍
下载PDF
建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创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科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学科创立阶段;第三阶段,学科层次完备阶段;第四阶段,学科大发展阶段。三十七年来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创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大体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科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学科创立阶段;第三阶段,学科层次完备阶段;第四阶段,学科大发展阶段。三十七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新时代,应当努力做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增强面向实践和理论的问题意识,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小思政”与“大思政”、“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增强学科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自觉参与和赢得世界意识形态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学科 历史背景 发展历程 基本经验 历史展望
下载PDF
论教育省略了什么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从世界文明中心转移规律的高度,指出优秀科学技术和人文大师的数量和水平是世界文明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学校教育具有特殊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20世纪后半期,世界教育出现了"工具理性主义"和用"流水线作业"... 从世界文明中心转移规律的高度,指出优秀科学技术和人文大师的数量和水平是世界文明中心转移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学校教育具有特殊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20世纪后半期,世界教育出现了"工具理性主义"和用"流水线作业"方式培养学生两个倾向性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在大发展的同时,受"工具理性主义"影响出现了四个"省略",即"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生创造性智慧和能力的深度开发","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生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的精心培养","不同程度地省略了高等学府对崇高学术耐心和学术敬仰的制度保障","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对特殊人物‘超常学术抱负’的政策支撑"。为此,提出了四项教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中心转移 教育理念 工具理性主义 “省略”
下载PDF
论当代国民人格的层次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秉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7,共6页
文章尝试探索国民人格层次划分的新理论,并对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层次进行实际划分。文章不同于以道德、心理或阶层划分国民人格层次,而主张以主体人类学的"人格结构"("三级结构八种力量")理论为依据,划分国民人格... 文章尝试探索国民人格层次划分的新理论,并对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层次进行实际划分。文章不同于以道德、心理或阶层划分国民人格层次,而主张以主体人类学的"人格结构"("三级结构八种力量")理论为依据,划分国民人格的层次,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当代中国国民人格划分为四个层次——"杰出人格"、"完全人格"、"缺失人格"和"蒙昧人格",对各层次国民人格的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做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同时提出了划分和提升国民人格层次的若干理念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人格层次 国民人格层次划分理论 杰出人格 完全人格 缺失人格 蒙昧人格
下载PDF
“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及其价值——兼论“主体人类学”对具体的“完整人”学科知识空缺的填补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秉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6,179,共7页
至今,没有学科将具体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造成具体的"完整人"学科知识空缺和人的形象"支离破碎",危害很大。科学地解读具体的"完整人"已是人类学界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性课题。在这个问... 至今,没有学科将具体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造成具体的"完整人"学科知识空缺和人的形象"支离破碎",危害很大。科学地解读具体的"完整人"已是人类学界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的系统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发现:"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主体─人"的生命本质("实践的主体")和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人格的"三级结构八种力量"及其行为选择机制;人类人格结构的形成历程和个体人格结构的成长历程。这种研究表明,"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对于人类认识自己和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正确的人性前提,人类学实现"由边缘到核心"的转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的“完整人” “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 “生命本质”与“生命本体” 人格结构形成历程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功能实现方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秉公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9期4-9,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创立了元典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使意识形态理论第一次达到科学的高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意识形态是具有严密内在结构的价值观念系统,具有方向性、核心性、认同性、动态性等特征。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创立了元典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使意识形态理论第一次达到科学的高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意识形态是具有严密内在结构的价值观念系统,具有方向性、核心性、认同性、动态性等特征。意识形态的巨大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引领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维护功能、动力功能和自建构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基本方式是"公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系统结构 社会功能 实现方式
下载PDF
论“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及其知识系统建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秉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9,共8页
至今,仍存在"现实的完整人"的学科知识空缺。以往的各个学科均未将"现实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也未给出完整的理论解释。这造成了人的知识空疏化、人性假设的随意性、以文化压抑人的主体性和人类学被边缘化。要解... 至今,仍存在"现实的完整人"的学科知识空缺。以往的各个学科均未将"现实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也未给出完整的理论解释。这造成了人的知识空疏化、人性假设的随意性、以文化压抑人的主体性和人类学被边缘化。要解读"现实的完整人",首先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即实现由本体思维到实践思维的超越,由种思维到类思维的超越,由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超越。其次,必须解读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本体,从本质上看人是实践的主体,从本体(存在)上看人是结构与选择的主体。再次,必须具体解读人格的基本结构及行为选择机制。人格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三级结构"指人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人格行为选择,"八种力量"包括生存需要力、归属需要力、价值需要力(发展需要力)、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反省力和人格行为选择。"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具有填补学科知识空缺和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完整的人性前提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完整人” “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 主体人类学
下载PDF
论建设完备的中国高校德育体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94年第3期13-15,共3页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智育过程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个可行、可测、可控的硬性实体,靠自身的运转即可获得加强。而德育过程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硬性实体体系,大体上还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压缩的... 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智育过程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个可行、可测、可控的硬性实体,靠自身的运转即可获得加强。而德育过程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硬性实体体系,大体上还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压缩的软性组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列德育管理监督,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硬结构,可变性大于稳定性,德育体系还没有完备地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体系 德育内容 德育管理 高等教育 高校德育目标 形成系统 德育工作 实体体系 管理体系 德育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