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地应力-化学侵蚀耦合作用下炭质板岩蠕变试验及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
1
作者 陈秋南 贺泳超 +2 位作者 陈湘生 谢云鹏 黄小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798,共10页
为克服高程障碍并降低施工风险,可采用长大隧道穿越崇山峻岭,但这些隧道往往处于深埋高地应力环境,并受到化学侵蚀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丽江—香格里拉炭质板岩大变形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研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受... 为克服高程障碍并降低施工风险,可采用长大隧道穿越崇山峻岭,但这些隧道往往处于深埋高地应力环境,并受到化学侵蚀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以丽江—香格里拉炭质板岩大变形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推导,研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受化学侵蚀作用下的围岩变形特性。在Poyting-Thomson体蠕变体的基础上,根据模型元件的力学特性,叠加了损伤元件、化学损伤元件和非线性元件,提出高地应力-化学侵蚀耦合作用下炭质板岩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炭质板岩试样受化学侵蚀影响显著,侵蚀90 d试样所产生的轴向蠕变应变为侵蚀0 d试样的2.02倍,侵蚀60 d试样所产生的径向蠕变为侵蚀0 d试样的1.85倍;2)受侵蚀的炭质板岩试样在三轴压缩状态下破裂以斜向贯通裂隙为主,并产生一定的滑移错动裂隙,且沿轴线的拉伸劈裂破坏受围压作用抑制明显,未产生竖向贯通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隧道 高地应力 化学侵蚀 耦合作用 蠕变试验 非线性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上覆层填料物理力学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影响研究
2
作者 杨贵花 王湘春 +2 位作者 贺建清 陈秋南 李军伟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改进ZLB-1型三联流变直剪仪研究了填料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上覆层填料不同物理力学特性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黏土与砂土均出现了位移软化现象,且随含砂率增加,位移软化现象更明显;土工... 采用改进ZLB-1型三联流变直剪仪研究了填料特性对复合衬垫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上覆层填料不同物理力学特性在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结果表明,黏土与砂土均出现了位移软化现象,且随含砂率增加,位移软化现象更明显;土工膜-钠基膨润土垫界面在复合衬垫界面中摩擦系数最低,且饱和状态下界面摩擦系数明显低于非饱和状态下界面摩擦系数。含砂率增加,复合衬垫界面间似黏聚力降低,似摩擦角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含水率增加,似黏聚力和似摩擦角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层 填料 直剪仪 衬垫材料 防渗材料 界面摩擦系数
下载PDF
多含水层体系基坑抽水诱发邻近建筑桩基受力变形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曾超峰 孙海昱 +3 位作者 薛秀丽 宋伟炜 雷勇 陈秋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4-173,183,共11页
深基坑抽水常可导致多含水层水位同时下降,并由此诱发邻近桩承建筑明显沉降;然而,基坑抽水施工时却难以获取邻近建筑桩基的荷载传递数据,该条件下的桩基受力变形特性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文章在天津某多含水层基坑工... 深基坑抽水常可导致多含水层水位同时下降,并由此诱发邻近桩承建筑明显沉降;然而,基坑抽水施工时却难以获取邻近建筑桩基的荷载传递数据,该条件下的桩基受力变形特性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文章在天津某多含水层基坑工程场地开展了现场抽水试验,分析抽水过程中邻近桩承建筑沉降的发展规律,并基此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一步研究不同抽水工况下邻近群桩受力变形特性与荷载传递规律。研究表明:多含水层体系基坑抽水过程中,邻近桩承建筑沉降随时间的发展相对于坑内水位下降来说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和滞后性,这是由于基坑外各含水层在其间弱透水层的水力阻隔作用下呈现出不同步的水位下降(浅层水位下降滞后于深层水位下降),相应地,浅层含水层中桩侧摩阻力(或负摩阻力)发挥也将滞后于深层含水层中桩侧摩阻力发展,因而导致了桩承建筑在坑内水位稳定后的持续沉降,桩身轴力也为此不断增大。另外,研究还发现基坑抽水可引起邻近建筑群桩发生偏向基坑的侧移,且群桩中不同位置基桩的侧移模式不同,靠近基坑的基桩呈悬臂式侧移,而远离基坑的基桩呈鼓肚式侧移,由此而引发不同位置基桩产生不同程度的附加弯矩。在密集城市环境中的建筑桩基结构设计中,若该建筑周边已明确规划有大型建筑设施时,可适度考虑放大先建建筑桩基结构设计弯矩与轴力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后续邻近地下施工过程中的稳定安全,但与此同时,应更加注重后建基坑的变形监测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多含水层体系 建筑桩基变形 荷载传递 轴力与弯矩
原文传递
土木工程岩土地下方向毕业设计质量实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安永林 贺建清 +1 位作者 陈秋南 岳健 《安徽建筑》 2023年第1期112-113,共2页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地下方向毕业设计质量,从毕业设计分组、选题、指导方式、过程控制、答辩等方面介绍了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系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其中,毕业设计分组在大三下半学期的期末开始,分组指导老师负...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地下方向毕业设计质量,从毕业设计分组、选题、指导方式、过程控制、答辩等方面介绍了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系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其中,毕业设计分组在大三下半学期的期末开始,分组指导老师负责该组学生的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实际背景为主,与实习工地和以后工作结合;指导方式以指导老师为主,系部老师共同指导。过程控制是建立毕业设计QQ群随时掌握进度和答疑,每周开见面会,要求带上书面的资料进行答疑,并做记录。答辩采取分组答辩与二次答辩,第一次答辩分普通组和优秀组,优秀组答辩要求做PPT汇报,第一次答辩不通过,采取修改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重新二次答辩,且论述岩土与地下工程所提出的毕业设计为成绩评定方法。并就目前关于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电算与手算问题、毕业设计重复率的查重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岩土地下方向 毕业设计
下载PDF
坑内隔墙高度对基坑挖前抽水测试引发围挡偏转的影响
5
作者 薛秀丽 杨瑶 +4 位作者 曾超峰 李淼坤 陈秋南 龙四春 罗桂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9-1727,共9页
基坑挖前抽水可诱发明显围挡变形,而常用的墙顶支撑方案尚不能很好地防控围挡深部位置变形。近期,有学者针对软土地区基坑施工常用的“坑内布设隔墙的分区段施做方法”,提出了“考虑隔墙支护效应”及“优化布置隔墙”的变形防控理念,实... 基坑挖前抽水可诱发明显围挡变形,而常用的墙顶支撑方案尚不能很好地防控围挡深部位置变形。近期,有学者针对软土地区基坑施工常用的“坑内布设隔墙的分区段施做方法”,提出了“考虑隔墙支护效应”及“优化布置隔墙”的变形防控理念,实现了基坑挖前抽水引发变形的有效控制。为进一步优化坑内隔墙的布置,本文开展了隔墙高度对挖前抽水引发变形的影响研究。针对某具体基坑工程,通过一系列数值分析,探究了在不同抽水深度、隔墙高度条件下挖前抽水引发的基坑围挡变形特性,并基此提出了隔墙在深度方向的优化布置方案。研究表明,隔墙在深度方向的布置范围对其变形控制效果有很大影响,具体地,在降水深度范围内布设隔墙可显著减小抽水引发的围挡侧移,而降水深度以下的隔墙布设对围护结构侧移的控制作用十分有限。为兼顾经济性与变形控制效果,建议将隔墙顶面设置在降水深度(H_(d))以上0.33~0.67 H_(d)位置处,隔墙底面设置在H_(d)处;但当坑外存在对变形敏感的深埋结构时,可将隔墙底面进一步向下延伸1/3 H_(f)(H_(f)为降水深度至围护结构底面距离)以达到控制深埋结构变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基坑抽水 隔墙 数值分析 围护结构侧移
下载PDF
开挖卸荷-射孔压裂下高应力硬岩的应力分布与裂纹扩展
6
作者 陈正红 陈秋南 +2 位作者 李夕兵 吴秋红 黄小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2-968,共17页
本文以深部硬岩矿山中射孔压裂辅助机械开挖为背景,推导了开挖卸荷-射孔压裂下应力分布理论模型,并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了开挖卸荷-射孔压裂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与理论模型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开挖卸荷下单射... 本文以深部硬岩矿山中射孔压裂辅助机械开挖为背景,推导了开挖卸荷-射孔压裂下应力分布理论模型,并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了开挖卸荷-射孔压裂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与理论模型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开挖卸荷下单射孔位置x_(0)、注液压力p_(t)、射孔长度h_(f)以及双射孔压裂对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挖卸荷-单射孔压裂下不同射孔压裂参数x_(0)、p_(t)、h_(f)对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不同。随x_(0)、p_(t)、h_(f)的增大,开挖卸荷-单射孔压裂下裂纹数量均有所增多,但裂纹扩展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开挖卸荷-双射孔压裂下,压裂效果优于单射孔压裂,随hf的增大,裂纹数量增多,双射孔中间区域裂纹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射孔压裂 应力分布 裂纹扩展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山本法的浅埋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7
作者 谢云鹏 陈秋南 +5 位作者 汪祥国 舒明旺 贺泳超 付相威 黄小城 陈正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6-1105,共10页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时常假定为正圆形,但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本研究结合谢家烋围岩压力计算理论,改进日本山本法支护结构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山岭浅埋隧道三心圆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应用于某红黏土隧道支护结构,将改进山本法计算结果与山本...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时常假定为正圆形,但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本研究结合谢家烋围岩压力计算理论,改进日本山本法支护结构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山岭浅埋隧道三心圆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应用于某红黏土隧道支护结构,将改进山本法计算结果与山本法、隧道设计规范电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山本法所得围岩压力和支护结构轴力结果与实测数据最接近,最大误差12.9%,且趋于安全;改进山本法所得弯矩结果显示拱脚处弯矩最大,与现场结构破坏形式相符;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荷载集中部位,制定专项加固方案,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类圆形隧道断面理论提供参考,为隧道支护结构计算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支护结构 山本法 三心圆模型
原文传递
复杂层状岩层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加固后信息化施工技术 被引量:55
8
作者 陈秋南 赵明华 +2 位作者 周国华 黄胜平 周应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0-653,共4页
关口垭隧道右洞Yk73+955~Yk73+925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从层状岩层分布、偏压和雨水侵蚀作用以及前期地质勘测欠准确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比较分析超前小导管和长大管棚处理方案的优缺点,选择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辅以... 关口垭隧道右洞Yk73+955~Yk73+925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从层状岩层分布、偏压和雨水侵蚀作用以及前期地质勘测欠准确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比较分析超前小导管和长大管棚处理方案的优缺点,选择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辅以工字钢处理塌方区,在处理段增设监测断面,通过监测隧道的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量以及钢拱架的内力反映隧道围岩的稳定状况,量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围岩达到稳定,表明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复杂层状岩层 塌方 超前小导管注浆 信息化施工 监控量测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大跨花岗岩残积土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秋南 赵磊军 +2 位作者 谢小鱼 贺成斌 曹运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75-3480,共6页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小合理间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较适合偏压率为1.13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最小合理间距为24 m,中间岩柱是最薄弱部位;岩柱上方地表沉降最大,靠近岩柱两侧隧道支护锚杆轴力最大,在施工过程中塑性变形较严重,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因此,在施工时应优先加固岩柱的上岩盘,同时兼顾加固中岩盘和下方岩盘,确保中间岩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 合理间距 花岗岩残积土 数值模拟 工法优化
下载PDF
偏压双连拱隧道信息化施工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秋南 赵明华 +3 位作者 张永兴 刘新荣 胡居义 黄胜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23-1727,共5页
针对湖南一高速公路偏压双连拱隧道进口段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以及隧道结构受力复杂等情况,对隧道典型断面的拱顶下沉量、中墙顶部位移和收敛位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结合隧道开挖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其发展规律和产生原因,给设计和... 针对湖南一高速公路偏压双连拱隧道进口段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以及隧道结构受力复杂等情况,对隧道典型断面的拱顶下沉量、中墙顶部位移和收敛位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结合隧道开挖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其发展规律和产生原因,给设计和施工反馈围岩变形信息,指导现场施工。同时,对隧道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把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反映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能够动态地指导偏压双连拱隧道全过程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有限元模拟 偏压双连拱隧道 现场监测
下载PDF
隧道塌方区加固后的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3 位作者 刘新荣 王石光 周应麟 邱喜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1,共4页
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关口垭隧道右洞YK73+925~YK73+955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分析塌方原因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辅以工字钢拱架处理塌方区,在处理段增设2个监测断面,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现场监控... 常德—张家界高速公路关口垭隧道右洞YK73+925~YK73+955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分析塌方原因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辅以工字钢拱架处理塌方区,在处理段增设2个监测断面,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现场监控量测和有限元计算得到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规律基本一致,且小于规范允许值,表明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塌方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塌方 超前小导管注浆 现场监测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连拱隧道的设计理论与动态施工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1 位作者 刘新荣 包太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不少连拱隧道已经或正在修建,但由于该种隧道结构的复杂性,其设计施工往往采用经验类比方法,并结合应用有限元进行动态施工力学分析,再通过现场施工的监控量测成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文章分别对我国公路连...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不少连拱隧道已经或正在修建,但由于该种隧道结构的复杂性,其设计施工往往采用经验类比方法,并结合应用有限元进行动态施工力学分析,再通过现场施工的监控量测成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文章分别对我国公路连拱隧道的设计理论、实施现场施工量测情况、隧道动态施工力学分析研究作了一些综合概述。最后针对目前连拱隧道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连拱隧道 动态施工力学 隧道设计 洞口设计 结构力学
下载PDF
基于Hoek-Brown准则对围岩松动圈半径的推导及改进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秋南 黄小城 谢小鱼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4-310,357-358,共7页
针对服从Hoek-Brown准则的节理岩体圆形隧道,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分为破裂剧烈区、塑性软化区、弹性区的特点,推导了圆形隧道在轴对称时松动圈半径的表达式。Hoek-Brown准则中扰动参数D表征的是岩体受扰动的程度,而对其如何取值的相关... 针对服从Hoek-Brown准则的节理岩体圆形隧道,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分为破裂剧烈区、塑性软化区、弹性区的特点,推导了圆形隧道在轴对称时松动圈半径的表达式。Hoek-Brown准则中扰动参数D表征的是岩体受扰动的程度,而对其如何取值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提高所推导围岩松动圈半径表达式的精确性,采用可拓学理论,综合考虑爆破损伤、卸荷影响、岩体完整性指标Kv、围岩级别四个因素来判断岩体受扰动情况,在物元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得到了扰动参数D的取值方法。最后运用新的岩体扰动参数D得出了围岩松动圈半径解析解,并在现场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的不同断面进行了实测,得到了不同隧道断面6组围岩松动圈的半径,将实测值与对应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相对误差约为4.5%,验证了本文理论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EK-BROWN准则 围岩松动圈 可拓理论 物元模型 扰动参数D
原文传递
三向应力作用下的Rankine被动土压力公式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周小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0-882,共3页
基于Mohr-Coulomb理论推导的Rankine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只考虑大小主应力的影响,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而三向应力作用的双剪强度理论克服了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不足,使被动土压力公式在三向应力作用下推导出来,更加符合实际,... 基于Mohr-Coulomb理论推导的Rankine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只考虑大小主应力的影响,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而三向应力作用的双剪强度理论克服了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不足,使被动土压力公式在三向应力作用下推导出来,更加符合实际,实例演算表明三向应力状态下的被动土压力值大于经典Rankine被动土压力值,计算结果用于设计更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三向应力状态 双剪强度理论 被动土压力
下载PDF
基于双剪强度理论土拱效应的基坑支护桩间距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秋南 周亚军 +2 位作者 马晓朋 李腾飞 张主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在分析桩间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以圆形支护桩为研究对象,利用合理拱轴线和起拱点土体破坏面等几何特征,建立抛物线土拱分析模型,通过桩间土拱静力平衡条件和双剪强度理论来确定桩间距,推导出圆形支护桩的合理桩间距计算公式,桩间... 在分析桩间土拱效应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以圆形支护桩为研究对象,利用合理拱轴线和起拱点土体破坏面等几何特征,建立抛物线土拱分析模型,通过桩间土拱静力平衡条件和双剪强度理论来确定桩间距,推导出圆形支护桩的合理桩间距计算公式,桩间净距随桩后土体粘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却随着桩后主动土压力或中主应力参数m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参数m的增大,桩后主动土压力是逐渐增大的。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支护桩间距,并与有限元法和规范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双剪强度理论土拱效应的基坑支护桩间距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剪强度理论 土拱效应 支护桩 桩间距
下载PDF
关口垭隧道塌方处理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2 位作者 吕强 万文 阳生权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316-319,共4页
常张高速公路关口垭隧道右洞施工过程中连降暴雨,导致YK73+955~YK73+925段塌方,分析塌方原因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塌方区,在处理段增设两个监测断面,从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规律结果可知,超前小导管预... 常张高速公路关口垭隧道右洞施工过程中连降暴雨,导致YK73+955~YK73+925段塌方,分析塌方原因后,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塌方区,在处理段增设两个监测断面,从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规律结果可知,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方法处理塌方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塌方处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基于超级电容器控制策略的含风电微电网电压波动的抑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秋南 韦钢 +1 位作者 卢炜 朱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96-102,共7页
在分析含风电及储能的微电网电压—功率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控制策略的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可对风电功率的随机波动进行快速补偿,保证风电与超级电容器储能共同向外输出的功率稳定,实现系统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对该方法进... 在分析含风电及储能的微电网电压—功率特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控制策略的电压波动抑制方法,可对风电功率的随机波动进行快速补偿,保证风电与超级电容器储能共同向外输出的功率稳定,实现系统母线电压的稳定控制。对该方法进行了PSCA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风速变化时,该方法可有效抑制风电功率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大型阻感性负载投入、外部故障时,该方法亦能减小电压波动和电压恢复时间,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风力发电 电压波动 优化控制 超级电容器储能
下载PDF
风电/微型燃气轮机混合微电网电压波动优化控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秋南 韦钢 +1 位作者 朱昊 周利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6-231,共6页
在分析风力发电系统和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模型及运行特性基础上,提出利用可控的微型燃气轮机平滑风电功率波动从而改善电压质量的方法。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与微型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的混合微电网系统模型,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所建... 在分析风力发电系统和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模型及运行特性基础上,提出利用可控的微型燃气轮机平滑风电功率波动从而改善电压质量的方法。建立了风力发电系统与微型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的混合微电网系统模型,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所建立的混合微电网系统中,风力发电系统承担馈线基荷,微型燃气轮机承担馈线剩余负荷并作为热备用,在风速变化时平滑风电功率波动,从而实现对母线电压的优化控制。对该方法进行了PSCA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出现阵风、渐变风等风速扰动时,系统电压波动可以得到有效抑制;在发生线路故障时,系统电压波动和电压恢复时间也能得到有效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微型燃气轮机 微电网(微网) 电压波动 优化控制
下载PDF
基于ε-SVR算法的隧道围岩位移演化规律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1 位作者 赵明华 刘新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1-593,共3页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灰色理论、遗传算法(GA)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方法预测隧道稳定性的缺陷,提出应用稳健性能较好的ε-SVR(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对非对称连拱隧道围岩位移演化规律进行预测研究。应用加速混合遗传算法搜索ε-SV...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灰色理论、遗传算法(GA)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等方法预测隧道稳定性的缺陷,提出应用稳健性能较好的ε-SVR(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对非对称连拱隧道围岩位移演化规律进行预测研究。应用加速混合遗传算法搜索ε-SVR最优参数,以提高ε-SVR的预测能力。将预测结果与灰色理论、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显示ε-SVR算法学习和预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C-SVR算法 围岩位移 演化规律
下载PDF
考虑σ_2作用的加筋土挡墙筋材设计计算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秋南 张永兴 +2 位作者 刘新荣 黄胜平 吕中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5,共5页
通常加筋土挡墙筋材拉力和锚固区长度的设计计算是基于莫尔–库仑准则得到的,没有考虑中主应力σ2的影响,而双剪强度理论克服了莫尔–库仑准则的不足,并利用双剪强度理论的?t,ct参数替代莫尔–库仑抗剪强度指标。基于双剪强度理论(m=1)... 通常加筋土挡墙筋材拉力和锚固区长度的设计计算是基于莫尔–库仑准则得到的,没有考虑中主应力σ2的影响,而双剪强度理论克服了莫尔–库仑准则的不足,并利用双剪强度理论的?t,ct参数替代莫尔–库仑抗剪强度指标。基于双剪强度理论(m=1)计算分析了挡墙筋材拉力大小及其锚固区长度,并将该结果与基于莫尔–库仑准则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墙高较小时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而墙高较大时,双剪强度理论计算结果大于莫尔–库仑准则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筋材设计 中主应力 双剪强度理论 莫尔-库仑准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