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与锻造温度符合性确认
1
作者 陈红芳 冯刚 杨孝荣 《模具工业》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针对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与两相区(α+β)锻造加热温度符合性问题,对TA15钛合金棒料及锻件进行了多批次对比性的工艺验证,结果表明:TA15棒料相变点测定有效区间在992~996℃,根据相变点选取原则,将两相区(α+β)锻造加热温度(955±5)... 针对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与两相区(α+β)锻造加热温度符合性问题,对TA15钛合金棒料及锻件进行了多批次对比性的工艺验证,结果表明:TA15棒料相变点测定有效区间在992~996℃,根据相变点选取原则,将两相区(α+β)锻造加热温度(955±5)℃进行固化并进行试验,锻件形状、尺寸、力学性能、高低倍组织、超声检测等全部达到了规定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相变温度 符合性 锻造加热温度
下载PDF
甲状腺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傅兴宁 刘丽冰 +3 位作者 贺荣芝 陈红芳 王政江 张云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74-176,205,共4页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常见于老年女性,临床上以短期内迅速增长的颈前肿物为主要表现,可能导致气管或喉的压迫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发生在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甲状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常见于老年女性,临床上以短期内迅速增长的颈前肿物为主要表现,可能导致气管或喉的压迫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发生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原发性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红芳 王香梅 +3 位作者 罗建勤 郑昭景 吴仁娣 徐瑞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5例脑出血患者中少量出血 39例 ,中等量出血 37例 ,大量出血 3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静脉血 CD19^+ CD2 5 ^+ 、CD19^+CD2 5~ - B淋巴细胞百分比 ,采用散射比浊法...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15例脑出血患者中少量出血 39例 ,中等量出血 37例 ,大量出血 3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静脉血 CD19^+ CD2 5 ^+ 、CD19^+CD2 5~ - B淋巴细胞百分比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 Ig A、Ig G、Ig M和补体 C3水平 ,同时观察不同脑出血量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及急性期、恢复期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出血患者 CD19^+ CD2 5~ + 、CD19^+CD2 5 ^- 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 Ig A、Ig G、Ig M、C3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0 .0 5或 P<0 .0 1)。随着脑出血量的增多 ,CD19+ CD2 5 +、CD19+ CD2 5 - B淋巴细胞百分比及 Ig G、C3亦均呈增高趋势 (P均 <0 .0 5 ) ;恢复期 CD19^+ CD2 5 ^+、CD19+ CD2 5~ - B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急性期均降低 (P<0 .0 1和 P<0 .0 5 )。结论 脑出血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被激活的现象 ,出血量越多 ,疾病越严重 ,体液免疫功能被激活的程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液免疫 流式细胞仪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红芳 胡轶 +3 位作者 黄鉴政 王福根 吴仁娣 卜黎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 ,并探讨其与病程、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 NO的代谢产物 NO- 2 和 NO- 3 含量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3种性质不同的脑卒...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血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含量 ,并探讨其与病程、病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 NO的代谢产物 NO- 2 和 NO- 3 含量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3种性质不同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 NO、ET含量无差异 (P均 >0 .0 5 )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1) ;血 NO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血 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急性期相比 ,恢复期血NO含量均增加 ,ET含量均减少 (P均 <0 .0 1)。病灶越大者 NO含量越低 ,而血 ET含量却越高 (P均 <0 .0 5 )。NO与 ET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 (P<0 .0 5 )。结论 :血 NO、ET可作为判断脑卒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的一种参考指标 ;血 NO、ET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疾病发展、演变过程 ;提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增加 NO合成或抗ET受体 A(ETR 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红芳 邵慧军 +2 位作者 陈一萍 罗建勤 傅亚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特点。方法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Haehinski缺血评分量表,分别评价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非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年人群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特点。方法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Haehinski缺血评分量表,分别评价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非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正常老年人群的神经精神症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在妄想、幻觉、激越、抑郁和(或)心境恶劣、情感淡漠、易激惹和(或)不稳定、迷乱的动作行为等调查内容和神经精神科问卷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阿尔茨海默病组伴妄想者多于血管性痴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性痴呆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比较,幻觉、焦虑、情感淡漠、易激惹和(或)不稳定、迷乱的动作行为等调查项目达到统计学意义(JP<0.05或P<0.01),且随病情的逐渐加重而症状更为明显。结论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存在多种相似的神经精神症状,中至重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表现为以情绪和情感障碍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口腔喷雾法用于脑卒中张口呼吸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红芳 李智会 王慧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752-175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张口呼吸时口腔及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方法对9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湿纱布盖住口鼻,观察组采用口腔喷雾法,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张口呼吸时口腔及气道湿化的最佳方法。方法对9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湿纱布盖住口鼻,观察组采用口腔喷雾法,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湿化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52.17%,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26%,对照组为63.0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张口呼吸患者采用口腔喷雾法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湿纱布盖住口鼻的传统方法,能减少口腔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张口呼吸 喷雾法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转移中JAK抑制对ERK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红芳 张亚梅 邓华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0-903,共4页
目的:研究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JAK激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及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意义。方法:以JAK激酶抑制剂AG490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MTT法... 目的:研究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探讨JAK激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及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意义。方法:以JAK激酶抑制剂AG490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MTT法检测AG490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MTT法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对人工基底膜Matrigel的黏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进行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AG490处理后细胞中磷酸化ERK(P-ER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应用JAK酶抑制剂AG490后MDA-MB-23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作用呈时效-量效依赖关系;MDA-MB-231细胞黏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同时细胞中P-ERK、MMP-9蛋白减少。结论:JAK激酶可以通过改变ERK的磷酸化水平影响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JAK激酶抑制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阻断作用,可以抑制MMP-9的表达及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JAK ERK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后的 MMPI 比较(摘要)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红芳 徐明珠 +2 位作者 王定省 陈美娟 张益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32-232,共1页
MMPI 是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不仅可用于正常人群,也可用于精神病人,是精神疾患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有关 MMPI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屡有报道,但至今尚未见有精神病人治疗前后 MMPI 比较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试作... MMPI 是目前国际上最通行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不仅可用于正常人群,也可用于精神病人,是精神疾患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有关 MMPI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屡有报道,但至今尚未见有精神病人治疗前后 MMPI 比较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试作了这方面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MMPI
下载PDF
JAK/STAT3和MAPK/ERK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交互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红芳 邓华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JAK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STAT3和ERK磷酸化的影响,初步探讨JAK/STAT3和MAPK/ERK两条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以及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意义。方法以JAK酶抑制剂AG490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Wester... 目的研究应用JAK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STAT3和ERK磷酸化的影响,初步探讨JAK/STAT3和MAPK/ERK两条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以及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调控意义。方法以JAK酶抑制剂AG490处理乳腺癌细胞MDA-MB-231,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STAT3、P-ERK蛋白水平变化;RT-PCR检测细胞中STAT3、ERK1、ERK2mRNA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分泌MMP-2、MMP-9的变化,Tran-swell小室进行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和运动实验。结果应用JAK酶抑制剂AG490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P-STAT3、P-ERK蛋白均减少,STAT3、ERK1、ERK2mRNA表达下降,同时可使细胞分泌MMP-2、MMP-9减少,使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结论JAK/STAT3和MAPK/ERK两条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通过JAK酶抑制可改变转录因子STAT3和激酶ERK磷酸化水平,进而可以交互影响其基因转录的表达。JAK酶抑制对两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阻断作用而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JAK/STA 13 MAPK/ERK 交互作用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流程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红芳 王慧清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1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的规范化流程,旨在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方法床旁交接班流程设计被分为十步。对传统交接班方式与新型的床旁交接班流程两组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学处理,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 目的探讨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的规范化流程,旨在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方法床旁交接班流程设计被分为十步。对传统交接班方式与新型的床旁交接班流程两组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学处理,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对自行设计的床旁交接班流程的满意度。结果应用床旁交接班流程后,因交接班因素直接导致的护理缺陷明显减少(P<0.050),患方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0),护士及医生对新的护理流程更为满意(P<0.005、P<0.050)。结论床旁交接班流程避免了交接班遗漏,内容设计合理,保证了重症患者连续性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班 流程 设计 ICU
下载PDF
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红芳 邓华瑜 范维珂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83,共4页
目的研究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调控中的作用。方法以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研究对象,应用JAK激酶抑制剂AG490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的... 目的研究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调控中的作用。方法以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研究对象,应用JAK激酶抑制剂AG490处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对人工基底膜的粘附能力变化;Transwell小室进行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和运动实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STAT3水平。结果JAK激酶抑制剂AG490可使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P-STAT3表达减弱,同时可使细胞粘附、侵袭、迁移能力下降。结论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调控,阻断通路活化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JAK-STAT3 AG490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ICU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管道安全管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红芳 李智会 康慧玲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66-467,470,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总结多年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经验,针对仍存在的管道安全管理不规范问题,提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管道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该策略前后院内转运危重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总结多年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经验,针对仍存在的管道安全管理不规范问题,提出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管道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该策略前后院内转运危重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施安全管理的173例危重病人,其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6.93%)较实施策略前三年的平均发生率(8.56%)明显降低。结论实施管道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为进一步制定《危重患者院内与院间转运指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院内转运 管道管理
下载PDF
男性腹腔巨大畸胎瘤恶变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红芳 刘晓玲 +3 位作者 史金胜 宗佩君 崔岩 钟延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40-1140,共1页
患者男,44岁,2008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胀症状,并逐渐加重无呕吐,就诊发现剑突下至脐下5 cm可触及巨大肿物。彩超示腹腔内异常巨大混合性团块。2013年5月6日就诊于本院,查体: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行手术治疗。术中所... 患者男,44岁,2008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胀症状,并逐渐加重无呕吐,就诊发现剑突下至脐下5 cm可触及巨大肿物。彩超示腹腔内异常巨大混合性团块。2013年5月6日就诊于本院,查体:血常规、生化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胰腺被膜上部围绕胃左动脉有一巨大囊实性肿物,胰腺体部被压缩。术中诊断为畸胎瘤,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畸胎瘤 腹腔 恶变
下载PDF
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红芳 傅亚明 +1 位作者 孔慧梅 王建伟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64-264,268,共2页
患者女,54岁。因“突发右上肢麻木、无力3d”于2012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史9年,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于3d前吃晚饭时突发右上肢麻木、无力,右手精细动作不灵敏,持筷不稳,行走可,无头痛、抽搐,发病2d后来我... 患者女,54岁。因“突发右上肢麻木、无力3d”于2012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史9年,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于3d前吃晚饭时突发右上肢麻木、无力,右手精细动作不灵敏,持筷不稳,行走可,无头痛、抽搐,发病2d后来我院门诊,头颅CT检查示左侧顶叶低密度灶,脑梗死可能。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7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50/92mmHg。神志清,计算力正常,轻度贫血貌,颈软,无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轻瘫,右上肢痛觉减退,右侧巴宾斯基征可疑阳性,其余体检无异常。入院诊断:脑梗死?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入院后查血红蛋白93g/L,肌酐318μmol/L,尿素氮17.41mmol/L;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血管炎相关抗体系列、自身抗体谱、运动后测血乳酸均正常。脑脊液压力200mmH2O,潘氏试验+,蛋白0.45g/L,有核细胞17&#215;106/L,中性粒细胞70%,单个核细胞30%;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顶枕叶T1低信号、T2和Flair高信号、DWI等信号,左侧顶叶脑梗死?线粒体脑病?(见图1);B超检查示双肾弥漫性病变;脑电图轻度异常;结合头颅MRI检查、脑脊液及乳酸测定,排除脑梗死、线粒体脑病,考虑可能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予抗病毒、抗感染、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降血压、保护肾功能等治疗,右上肢麻木无力较快恢复,复查肌酐273μmol/L,脑电图正常,12d后症状完全消失并出院,1个月后复查头颅MRI原病灶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头颅MRI检查 高血压病史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脊液压力 线粒体脑病 上肢麻木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癌小脑转移1例
15
作者 陈红芳 张鲁青 +3 位作者 崔岩 史金胜 傅兴宁 宗佩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60-760,共1页
患者男性,45岁,因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枕顶部阵发性胀痛,同时感觉头活动不灵活,于当地医院行脑CT显示左侧小脑出血,临近颅骨有破坏,2019年1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就诊.颅脑MRI显示:左侧后颅窝脑外占位(图1).患者因出现脑出血症状,遂行... 患者男性,45岁,因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枕顶部阵发性胀痛,同时感觉头活动不灵活,于当地医院行脑CT显示左侧小脑出血,临近颅骨有破坏,2019年1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就诊.颅脑MRI显示:左侧后颅窝脑外占位(图1).患者因出现脑出血症状,遂行脑部占位病变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癌 小脑 转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红芳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1期133-134,138,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1 990~1 995年与 1 996~ 2 0 0 2年两个时段严重烧伤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1 996年后我科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 2 .1 2 % )与 1 99... 目的 探讨预防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1 990~1 995年与 1 996~ 2 0 0 2年两个时段严重烧伤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1 996年后我科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 2 .1 2 % )与 1 996年前的发生率 ( 9.2 7% )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1 996年以来对严重烧伤病人采取积极液体复苏、尽早进食、积极防治感染、常规应用抗酸剂、止痛、心理支持、吸氧等综合性预防措施 ,在预防应激性溃疡方面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应激性溃疡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12例布加氏综合征的术后麻醉监测及处理
17
作者 陈红芳 谢红 +1 位作者 周学兰 李丹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0-521,共2页
为探讨总结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情况,强调了布加综合征的麻醉恢复期监测的重要性,认为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必须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测,重... 为探讨总结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布加氏综合征术后麻醉恢复的监测及处理情况,强调了布加综合征的麻醉恢复期监测的重要性,认为布加氏综合征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必须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监测,重视心肺功能的调节,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麻醉后治疗室
下载PDF
医源性非糖尿病低血糖昏迷9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陈红芳 吴仁娣 《河北医药》 CAS 2001年第8期630-631,共2页
关键词 医源性非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陈红芳 陈哲萌 吴仁娣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 观察托吡酯、卡马西平治疗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老年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8例 ,卡马西平组39例。托吡酯25mg或50mg,2次/d口服 ;卡马西平100mg2次/d或3次/d口服。疼痛缓解后继续服3... 目的 观察托吡酯、卡马西平治疗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老年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38例 ,卡马西平组39例。托吡酯25mg或50mg,2次/d口服 ;卡马西平100mg2次/d或3次/d口服。疼痛缓解后继续服3d后停药。治疗2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组及卡马西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0.3 %(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41 %。托吡酯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体重下降。卡马西平不良反应为头晕、走路不稳、嗜睡、白细胞减少 ,其中有2例因白细胞明显减少被迫停用卡马西平 ,改用托吡酯。结论 托吡酯是治疗老年痛性周围神经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治疗 老年性痛性周围神经病 卡马西平 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儿特重度烧伤惊厥的原因及救护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红芳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3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惊厥发生的原因 ,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救护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5 6例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发惊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 6例患者中入院时发生休克 33例 ,其中发生惊厥 15例 (占 4 5 5 % ) ,另 2 3例未发生休克患... 目的 :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惊厥发生的原因 ,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救护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5 6例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发惊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 6例患者中入院时发生休克 33例 ,其中发生惊厥 15例 (占 4 5 5 % ) ,另 2 3例未发生休克患者中无 1例出现惊厥。 15例惊嗍病人中有 13例伴有高热 (占 86 7% )。结论 :小儿特重度烧伤多在合并休克时发生惊厥 ;惊厥与高热密切相关。镇静、解痉治疗是抢救惊厥的关键措施 ,针对发生惊厥原因进行治疗护理是抢救成功的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特重度烧伤 惊厥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