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红风以“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外治法为主辨治复杂性粉刺性乳痈经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晶晶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6期21-23,共3页
总结陈红风教授以"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外治法为主辨治复杂性粉刺性乳痈经验。认为该病多由气滞血凝,经络阻塞,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容易成瘘。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可选用"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 总结陈红风教授以"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外治法为主辨治复杂性粉刺性乳痈经验。认为该病多由气滞血凝,经络阻塞,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容易成瘘。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可选用"切扩-拖线-熏洗-垫棉"四联综合疗法;介绍每种疗法的使用期、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举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外治法 名医经验 陈红风
原文传递
陈红风辨治粉刺性乳痈经验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妤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19-21,共3页
介绍陈红风辨治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情志抑郁等,可分溢液期、肿块期、成脓期、瘘管期进行辨证论治,其中未溃重内治,已溃重外治。并附验案2则。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中医药疗法 临床经验 陈红风
原文传递
陈红风以外治法治疗外吹乳痈经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晶晶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40-41,共2页
乳痈(西医学称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细菌入侵乳房后,乳腺结缔组织和导管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哺乳期、妊娠期、非哺乳期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女性,发生在哺乳期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1]。本病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 乳痈(西医学称为急性乳腺炎)是由于细菌入侵乳房后,乳腺结缔组织和导管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哺乳期、妊娠期、非哺乳期均可发生,但最常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女性,发生在哺乳期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1]。本病临床以乳房结块,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常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可伴发热。本病的发生与乳头畸形、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 急性乳腺炎 外治法 名医经验 陈红风
原文传递
陈红风运用膏方辨治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殷玉莲 程一凡 +2 位作者 仲芫沅 张怡青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4期21-23,共3页
介绍陈红风教授运用膏方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经验。乳腺癌术后多以虚证为主,兼有邪滞;陈教授重视肝脾肾辨证,善调补气血,寓祛邪于扶正之中。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 乳腺癌 膏方 名医经验 陈红风
原文传递
陈红风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证经验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卫红 陈红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7期6-8,共3页
介绍陈红风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证经验。陈教授认为乳管阻塞、肝经郁热为本病发病之关键,治疗以疏肝清热活血内治为主,并根据疾病情况辅以不同外治方法,具有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外形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陈红风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医疗法
下载PDF
陈红风教授膏方调治乳癖的证治特点及验案
6
作者 周悦 陈红风 《中医学》 2022年第6期1059-1064,共6页
“乳癖”,即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上海市名中医陈红风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乳腺疾病的防治研究,尤其在诊治“乳癖”方面匠心独具,取得良... “乳癖”,即西医学的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上海市名中医陈红风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乳腺疾病的防治研究,尤其在诊治“乳癖”方面匠心独具,取得良好效果。本文简要总结陈红风教授膏方调治乳癖的证治特点,并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名中医 陈红风教授 膏方 乳癖
下载PDF
陈红风基于“疮形于外,实根于内”理论内外并举治疗粉刺性乳痈经验
7
作者 孟畑 褚美玲 +4 位作者 代秋颖 周悦 叶媚娜 程亦勤 陈红风(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21-723,共3页
陈红风教授基于“疮形于外,实根于内”理论指导,认为粉刺性乳痈治疗的目的为降低形损、缩短病程、减痛疗愈。疾病初起肿块期强调“未溃重内治”,治拟疏肝清热、消肿散结,采用柴芩消痈饮随证加减。脓肿期着重“已溃重外治”,浅表脓毒可... 陈红风教授基于“疮形于外,实根于内”理论指导,认为粉刺性乳痈治疗的目的为降低形损、缩短病程、减痛疗愈。疾病初起肿块期强调“未溃重内治”,治拟疏肝清热、消肿散结,采用柴芩消痈饮随证加减。脓肿期着重“已溃重外治”,浅表脓毒可及时行小切口切排引流,深部多层次脓毒可及时给予“切扩-拖线-垫棉-绑缚”四联外治疗法以求快速引邪外出,使邪有出路,邪去正安;此期注重防止深部脓毒走窜,病程迁延、病灶增大或并发症持续不解。瘘管期内治注重益气养血、托毒生肌,内治多采用托里消毒散随证加减,外治侧重温通活血散结,可予溻渍法、熨法、刺络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促结块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红风 名医经验 粉刺性乳痈 肉芽肿性乳腺炎 内外并举 全程调治
原文传递
陈红风治疗乳腺癌中的扶正观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剑云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12期19-20,共2页
介绍陈红风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乳腺癌的发病与气血亏虚,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重视通过调摄冲任以扶正、调理脏腑以祛邪。并附病例1则。
关键词 乳腺癌 扶正观 调摄冲任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陈红风运用扶正法改善TNBC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基于数据挖掘的经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柱 周悦 +2 位作者 时百玲 陈红风 车立娟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18年第4期272-279,共8页
目的通过前后对比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差异,初步评价陈红风教授应用扶正法通过中药复方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收集并整理陈红风教授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中药复方,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患者治疗前后填写乳腺癌患者生存质... 目的通过前后对比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差异,初步评价陈红风教授应用扶正法通过中药复方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收集并整理陈红风教授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中药复方,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患者治疗前后填写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V4.0),就诊中药复方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构建数据库和数据挖掘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方法,总结药对和药物组合规律。结果复方对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5部分平均分值均有增加(P<0.01);总结陈红风教授常用药物组合和药对。结论陈红风教授中药复方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生理反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功能状况;复方以健脾养胃,活血散结为治则,且用药简洁,顾护后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数据挖掘 中医复方 生存质量 陈红风
下载PDF
陈红风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经验
10
作者 王冰 殷玉莲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10期37-40,共4页
介绍陈红风教授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经验。认为绝经后乳腺癌术后多以虚证为主,兼有邪恋;临证重视从肝、脾、肾论治,寓祛邪于扶正之中。并附验案3则。
关键词 乳腺癌 绝经后 围手术期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益气小复方通过下调lncRNA HCP5表达增强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对顺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吴晶晶 王铮 +4 位作者 马丽娜 王冰 仲芫沅 叶媚娜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探讨益气小复方增强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顺铂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顺铂(0、2、4、8、16、32、64 mg/L)分别作用于MDA-MB-231野生、耐药细胞株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鉴定耐药细胞... 目的探讨益气小复方增强三阴性乳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顺铂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顺铂(0、2、4、8、16、32、64 mg/L)分别作用于MDA-MB-231野生、耐药细胞株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鉴定耐药细胞株的顺铂耐药性。上述梯度浓度的顺铂及顺铂加固定浓度(5mg/L)益气小复方分别作用于野生、耐药细胞株及长链非编码RNA人源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复合物P5(LncRNAHCP5)基因过表达、敲减的野生、耐药细胞株,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HCP5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DA-MB-231耐药细胞株较野生细胞株顺铂耐药指数为42.4。益气小复方同顺铂联用较单独使用顺铂,对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及诱导细胞凋亡比率均有提高(P<0.05)。MDA-MB-231耐药细胞株较野生细胞株,lncRNAHCP5、p-Akt蛋白表达升高,PTEN蛋白表达降低(P<0.05);益气小复方可降低MDA-MB-231耐药细胞株lncRNA HCP5、p-Akt蛋白表达,提高PTEN蛋白表达(P<0.05)。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下调lncRNAHCP5表达而升高PTEN蛋白表达、降低p-Akt蛋白表达,进而增强MDA-MB-231耐药细胞株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益气小复方 顺铂耐药 中药 黄芪多糖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灶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及关键分子验证
12
作者 周悦 叶媚娜 +3 位作者 代秋颖 王冰 程一凡 陈红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病灶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GLM的生物标志物,再根据结果对关键分子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GLM患者(3例)病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中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和定量,筛选出发生显著...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病灶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筛选GLM的生物标志物,再根据结果对关键分子进行验证。方法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GLM患者(3例)病灶与正常乳腺组织中蛋白质组进行鉴定和定量,筛选出发生显著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导入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中,搜索Uniprot数据库,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对筛选出的关键分子进行定量和验证。结果GLM病灶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405个,其中1106个表达上调,299个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生物学调节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补体活化、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细胞因子定量分析验证了GLM病灶组织中IL-1β、MCP2、IL-6表达升高。结论GLM病灶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参与炎症、免疫等多种信号通路,可能是GLM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特定蛋白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生物标志物 串联质谱标签 蛋白质组学 抗体芯片技术
下载PDF
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建立
13
作者 马丽娜 吴晶晶 陈红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通过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并分析和评价各造模因素和指标对模型的价值,探究更符合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Wistar成年雌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0... 目的通过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并分析和评价各造模因素和指标对模型的价值,探究更符合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6只Wistar成年雌鼠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理;模型组连续2周予胃复安皮下注射,第1、7、14天分别予混悬液(乳汁加佐剂)乳房局部注射。每周测量一次大鼠体质量、乳腺肿块大小;在造模前、第2周及第4周,用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泌乳素水平;麻醉处死大鼠后,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高通量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法测定大鼠造模前后血清中IL-1β、IL-6水平。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的皮肤、乳房肿块呈现与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相似的临床表现。模型组第2周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第4周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肉眼可见部分肿块内粉刺样物质,镜下病变区可见多灶散在分布上皮样细胞构成肉芽肿性结节,有多种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另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等。模型组大鼠IL-1β、IL-6水平均高于造模前(P<0.01)。结论采用胃复安诱导血清泌乳素升高联合大鼠乳汁注射的方法,在造模4周后能成功建立肉芽肿性乳腺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泌乳素 分泌物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中医肛肠科临床带教的探索实践
14
作者 周昊 王佳雯 +1 位作者 陈红风 潘一滨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 客观评价在中医肛肠科临床带教中引入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名参加中医肛肠科临床教学实践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结合以人文理念为核心的培训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 目的 客观评价在中医肛肠科临床带教中引入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名参加中医肛肠科临床教学实践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结合以人文理念为核心的培训教学项目,对照组采用肛肠科常规带教模式。在轮转出科前,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模式,并引入病患第三方评价模式,对两组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人文素养和交流沟通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患第三方评价中,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中医肛肠科临床带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可切实增强住院医师的人文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中医肛肠科教学实践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 中医肛肠病学 临床教学实践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古今病名考辨
15
作者 殷玉莲 叶媚娜 +2 位作者 顾漫 马丽娜 陈红风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2期48-51,55,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收录的相关条目检索,梳理出中国历代医学古籍及近代主要中医著作中关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资料,结合其临床特点,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名的演变,并对古今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进行辨析,以求对该病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中华医典 病名
下载PDF
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一凡 殷玉莲 陈红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8-1542,共5页
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极化为经典途径激活的M1型(促炎)与交替途径激活的M2型(抗炎),通过多方面能力影响创面愈合。本文综述了调控创面巨噬细胞极化的多种理化机械因素:高血糖水平阻止创面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组织滞留状态的铁促... 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极化为经典途径激活的M1型(促炎)与交替途径激活的M2型(抗炎),通过多方面能力影响创面愈合。本文综述了调控创面巨噬细胞极化的多种理化机械因素:高血糖水平阻止创面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组织滞留状态的铁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循环状态的铁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感染因素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生理性电场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基质硬度增强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等,并分析各因素影响创面愈合的机制,为创面修复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巨噬细胞 极化 表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
17
作者 代秋颖 周悦 +8 位作者 程一凡 马丽娜 范奕伟 胡升芳 吴晶晶 孟畑 殷玉莲 叶媚娜 陈红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89,共11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特征。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共纳入NPM组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受试者30例,采集粪便样本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根...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特征。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共纳入NPM组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受试者30例,采集粪便样本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NPM组患者肠道菌群sobs、ace、chao、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HC组(P<0.05)。组间差异分析显示,NPM组与HC组相比,1个纲、5个目、14个科、28个属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显示在差异物种中1个纲、2个目、5个科和10个属组间差异影响显著(LDA值>3,P<0.5),其中10个菌属包括Faecalibacterium、Escherichia-Shigella在NPM组丰度富集,Anaerostipes、Streptococcu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Alistipes、UCG-002、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Corynebacterium、Neisseria在HC组丰度富集,以上述10个菌属作为一个菌群组构建ROC曲线的AUC值为0.73,单个菌属中Anaerostipes、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的AUC值分别为0.72、0.70,提示具有诊断意义。结论NPM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显著低于HC组受试者,NP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菌群组或单个菌属可作为区别NPM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中药熏洗疗法在乳腺疾病中的运用
18
作者 仲芫沅 殷玉莲 陈红风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261-1266,共6页
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科疾病的重要外治方法之一,本文将针对熏洗疗法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开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洗 乳房病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中乳腺疾病治疗用药探析
19
作者 金岚 陈红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44-48,共5页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了可用于治疗乳腺疾病的药物,通过对其整理,归纳出乳腺疾病5类、涉及15味中药,并结合后世古籍及现代研究探析这些中药在乳腺疾病中的独特疗效,为乳腺疾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乳腺疾病 临床用药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回顾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红风 唐汉钧 陆德铭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 分摸索阶段、发展阶段、广泛研究阶段及综合治疗阶段,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四十五年经历。临床诊治体会是把握本病的临床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重视临床辨证分期、强调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点是临床疗效好、损伤范围小、痛苦少、乳房外形改变小、复发率低等。并结合临床现状对本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治疗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理检查 诊断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