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耀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41例。2组均给予... 目的比较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41例。2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碳酸锂组再予碳酸锂治疗,丙戊酸钠组再予丙戊酸钠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PANSS、MO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碳酸锂组治疗4周后PANSS、MOAS评分低于丙戊酸钠组(P<0.01);治疗2周、4周后,2组GQOLI-74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碳酸锂组高于丙戊酸钠组(P均<0.01);碳酸锂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6%,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6,P=0.499)。结论利培酮联合不同心境稳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且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方案对患者PANSS、MOAS评分的调节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利培酮 心境稳定剂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碳酸锂缓释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奥氮平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陈耀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5期71-74,共4页
目的比较碳酸锂缓释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奥氮平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BPD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镁组,各43例。碳酸锂组采用... 目的比较碳酸锂缓释片与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奥氮平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PD)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BPD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镁组,各43例。碳酸锂组采用碳酸锂缓释片联合奥氮平片治疗,丙戊酸镁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躁狂症状量表(BRM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简易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碳酸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丙戊酸镁组的81.40%(χ^(2)=6.081,P=0.014)。治疗8周后,2组BRMS、BP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碳酸锂组低于丙戊酸镁组(P均<0.01);2组SSPI、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碳酸锂组高于丙戊酸镁组(P均<0.01)。碳酸锂组与丙戊酸镁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vs.11.63%,χ^(2)=0.551,P=0.458)。结论碳酸锂缓释片联合奥氮平片治疗BPD的整体疗效更佳,对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更明显,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碳酸锂缓释片 丙戊酸镁缓释片 奥氮平片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振清 吕娜 +3 位作者 陈耀毅 张晨昀 吴娓娓 王文强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3期426-429,共4页
目的对照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对69例抑郁症患者(DD组),69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SD组)以及70例健康对照患者(HC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中央点(Cz电极)N1、P2、N2、P3成分。结果三组之间N1... 目的对照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对69例抑郁症患者(DD组),69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SD组)以及70例健康对照患者(HC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中央点(Cz电极)N1、P2、N2、P3成分。结果三组之间N1、P2、N2、P3的潜伏期,P3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组N1、P2、N2、P3潜伏期延长较H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3波幅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DD组较HC组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D组N1、P2、N2、P3潜伏期延长较D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认知受损程度较抑郁症明显,P300可以对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