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配合补中益气汤在阴式子宫全切患者术后预防阴道残端脱垂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航娇 刁小兰 朱燕孜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配合补中益气汤在阴式子宫全切患者术后预防阴道残端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配合补中益气汤... 目的:探究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配合补中益气汤在阴式子宫全切患者术后预防阴道残端脱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术后6个月,对比性生活质量、盆底肌肉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顶端脱垂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顶端脱垂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配合补中益气汤能够有效改善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增强盆底肌肉肌力,减轻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顶端脱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全切 改良式圆韧带阴道顶端悬吊术 补中益气汤 性生活质量 盆底肌肉肌力 压力性尿失禁 阴道顶端脱垂
下载PDF
排气汤联合电刺激及艾灸疗法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肠胀气临床研究
2
作者 刁小兰 陈航娇 朱燕孜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71-1575,共5页
目的:观察排气汤联合电刺激及艾灸疗法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都县中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出现肠胀气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观察排气汤联合电刺激及艾灸疗法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都县中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术后出现肠胀气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电刺激联合艾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排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motilin, MTL)、胃泌素(gastrin, GA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L、GAS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TNF-α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胀程度轻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气汤联合电刺激及艾灸疗法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后肠胀气,可改善患者腹胀程度,缩短病程,纠正胃肠激素紊乱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肠胀气 排气汤 艾灸 电刺激
下载PDF
中医治疗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航娇 谢小云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用于反复发作性盆腔炎(PI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发作性PI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治...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用于反复发作性盆腔炎(PI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发作性PI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治疗愈显率显著高于西药组(80.00%vs 50.00%,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随访6个月后,中药组复发1例,复发率3.33%,西药组复发6例,复发率2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西药治疗相比,中医疗法在提高反复发作性PID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发作性盆腔炎 中药 效果
下载PDF
脱花煎加减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航娇 谢小云 《药品评价》 CAS 2017年第7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脱花煎加减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5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来进行本次的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35例患者,对照组有70例患者,... 目的:探究脱花煎加减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5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来进行本次的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35例患者,对照组有7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又分为对照组1、2组。对照组1组腔内注射利凡诺尔来进行引产,对照2组在1组的基础上加上米非司酮来进行引产,而观察组则在对照1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脱花煎联合米非司酮来进行引产。对比小组之间的总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天数、并发症发生概率(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率、腹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2组的总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天数、并发症发生概率(20.00%)以及治疗总有效率(74.29%)均优于对照1组的总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天数、并发症发生概率(42.86%)以及治疗总有效率(48.57%),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天数、并发症发生概率(2.86%)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7.14%)均优于对照2组,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花煎加减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花煎加减 米非司酮 中期妊娠引产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耳穴压豆联合生化汤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英 王戌萍 陈航娇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生化汤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患产后宫缩痛的1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并根据医嘱给予口服镇痛药干...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生化汤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患产后宫缩痛的1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并根据医嘱给予口服镇痛药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生化汤治疗,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产后2、4、12、24、48 h时疼痛评分(VAS)、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后2、4、12、24、48 h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生化汤治疗产后宫缩痛疗效确切,可缓解产妇产后宫缩痛,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宫缩痛 耳穴压豆 生化汤 疼痛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双柏散外敷治疗小儿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小云 陈航娇 李声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4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双柏散外敷治疗小儿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即观察组与...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双柏散外敷治疗小儿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方法为使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双柏散外敷治疗进行医治,而对照组则是单独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的发生率以及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0.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优良率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的发生率为25.00%,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的发生率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双柏散外敷治疗小儿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临床效果不仅显著提高,并且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此法值得在小儿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双柏散 肱骨髁上骨折 安全性 儿科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