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陈涛 童新宙 +3 位作者 郑阳 康忠山 康鹏程 陈良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SLD治疗的患者192例(MSLD组)和行PELD治疗的患者294例(PEI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术后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VAS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0%(5/192),显著低于PELD组的8.50%(2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和PELD手术均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但PELD在局麻下操作,术中可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疼痛与麻木的反馈,其警示作用可减少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静息心率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基于227例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丽萍 钟嘉鑫 +4 位作者 吴锡林 陈琴 林慧中 陈良龙 罗育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高低与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入住我院的心梗后室壁瘤患者资料,最终共227例纳入研究,随访24月,随访期间任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的发生都是终点事件。根据基线RHR测量值高低分为RHR<10%、10%~90%和>90%三组,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来研究RHR对MACCEs的影响,结果以风险比(HR)的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在24月的随访中,90例(39.6%)患者发生MACCEs。RCS曲线显示RHR与MACCEs发生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相关性。与RHR在10%~90%组的个体相比,RHR>90%组的MACCEs风险增加了3.01倍(HR=4.01,95%CI:2.07-7.76,P<0.001)。患者在RHR<10%组,10%~90%组和91%~100%组的MACCEs发生率分别为39.1%、36.6%、66.7%(P=0.027),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分别为17.4%、2.7%、4.8%(P=0.005),心衰再入院的发生率为8.7%、26.8%、42.9%(P=0.036)。结论持续监测和管理心率范围可为心梗后室壁瘤患者的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 静息心率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老龄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75
3
作者 陈良龙 王万春 +2 位作者 毛新展 余敏 朱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龄人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了46例年龄大于6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1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老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术后处理及恢复情况。结果:<70岁组THA总失血量平均为14... 目的:探讨老龄人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了46例年龄大于6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1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老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术后处理及恢复情况。结果:<70岁组THA总失血量平均为1425mL,隐性失血量为729mL(51%);TKA总失血量为1386mL,隐性失血量为890mL(64%)。≥70岁组THA总失血量平均为1435mL,其中隐性失血量769mL(53%);TKA术总失血量平均1380mL,隐性失血量910mL(65%)。TKA组隐性失血量均大于THA组(P<0.05)。THA组内隐性失血量比较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P<0.05),而TKA组内没有区别(P>0.05)。结论:老年人对失血耐受性差,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应正确评估,隐性失血占的比例大,及时处理失血性贫血有利于机体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成型术 置换 输血
下载PDF
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心肌血流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良龙 王欣 +2 位作者 罗育坤 陈春光 蓝玉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建立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的方法并检测其准确性。方法:应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20只猪冠状动脉狭窄前后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并与超声血流计测值比较。结果:穿壁单位心肌血流量超声血流计与... 目的:建立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的方法并检测其准确性。方法:应用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定20只猪冠状动脉狭窄前后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并与超声血流计测值比较。结果:穿壁单位心肌血流量超声血流计与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值呈高度线性相关(y=0.822x+0.143,r=0.963,P<0.001);不同颜色非放射性彩色微球对同一时刻单位心肌血流量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非放射性彩色微球在冠状动脉狭窄前测得心内膜、心外膜下单位心肌血流量分别为1.43±0.53和1.28±0.54ml/(gmin)(P<0.01);狭窄后分别为0.67±0.31和0.88±0.32ml/(gmin)(P<0.01)。狭窄后心内膜下比心外膜下单位心肌血流量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非放射性彩色微球可准确测定穿壁及分层单位心肌血流量,可作为研究心肌灌注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放射性 彩色微球 心肌血流量 RM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早、晚期导管封堵对心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良龙 欧萍 +3 位作者 林朝贵 郑行春 钟铃 李金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连续随访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蘑菇伞状封堵器封堵治疗后康复期心功能变化,探讨PDA早期及晚期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PDA患者中,儿童组36例,成人组26例.所有患者在Amplatzer法成功封堵PDA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 目的:连续随访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蘑菇伞状封堵器封堵治疗后康复期心功能变化,探讨PDA早期及晚期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PDA患者中,儿童组36例,成人组26例.所有患者在Amplatzer法成功封堵PDA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连续随访半年~2年,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及肺动脉峰压力(PAP).结果:术后半年儿童组和成人组LVED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13.9%和88.5%(P<0.01),LAES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16.7%和92.3%(P<0.01),PAP增高的比例分别为5.6%和76.9%(P<0.01);术后2年儿童组和成人组LVED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0和30.8%(P<0.05),LAES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0和34.6%(P<0.05),PAP增高的比例分别为0和19.2%(P<0.05).结论:PDA早期导管封堵治疗可使患者的心功能获得更迅速、更完全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心功能 动脉导管未闭 康复 晚期 PAP 术后 治疗 早期 儿童
下载PDF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良龙 成明华 +2 位作者 王朝晖 李康杰 唐艳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98-98,共1页
2007年8月~2010年3月,笔者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76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10例。有合并伤1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8例。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解剖型锁定钢板 骨折 粉碎性
下载PDF
年龄和未闭动脉导管大小对蘑菇伞封堵器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良龙 葛均波 +3 位作者 陈灏珠 林朝贵 郑行春 张飞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年龄及未闭动脉导管大小对蘑菇伞封堵器尺寸选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2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患者中 ,儿童 36例 ,年龄 (5 5± 2 7)岁 ;成人 2 6例 ,年龄 (19 7± 12 3)岁。应用X线降主动脉造影测量PDA的... 目的 探讨年龄及未闭动脉导管大小对蘑菇伞封堵器尺寸选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2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患者中 ,儿童 36例 ,年龄 (5 5± 2 7)岁 ;成人 2 6例 ,年龄 (19 7± 12 3)岁。应用X线降主动脉造影测量PDA的最小直径 (D1) ,并与最终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 (D2 )比较 ;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残余分流情况。结果  (1)在 6 2例患者的 6 9次封堵尝试中 (更换封堵器 7例次 ) ,即刻CDFI观察到边缘性残余分流束宽度 >2mm者 8例、≤ 2mm者 2 4例 ;中央性残余分流束 15例。在 30min内 ,中央性残余分流束均可自行消失 ,≤ 2mm的边缘性残余分流束多数可自行消失 ,>2mm的边缘性残余分流束不能自行消失。 (2 )在PDA的最小直径相同时 ,儿童组所需封堵器的尺寸比成人组平均大 1 5mm。 (3)在达到满意的封堵效果时 ,儿童组D2 =1 5 7D1+0 5 7,成人组D2 =1 6 0D1- 1 0 1。结论 传统的封堵器尺寸选择标准具有局限性 ;在用蘑菇伞封堵器封堵PDA时 ,年龄和PDA的大小对封堵器尺寸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达到满意的封堵效果时 ,所选择封堵器的尺寸遵循一定的线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末闭动脉导管 蘑菇伞封堵器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尺寸选择
下载PDF
无需全身麻醉、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的改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良龙 陆林祥 +5 位作者 方军 鄢晓平 黄煜 李金国 孙旭东 钟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替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无全身麻醉的改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以TTE替代TEE引导、无全身麻醉进行PLAAO,术后定期临床随访,观察PLAAO相关... 目的初步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替代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无全身麻醉的改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以TTE替代TEE引导、无全身麻醉进行PLAAO,术后定期临床随访,观察PLAAO相关主要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器械操作均获成功、无封堵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即刻封堵成功率100%。住院及随访期间无PLAAO相关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本组14例患者改良局麻下TTE引导PLAAO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不含麻醉及封堵器费用)分别为75~150(108±22)min及14601~33083(22491±5984)元。局麻患者较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每例节约麻醉费用960元。X线透视时间8~32(15.8±7.6)min。结论初步证实TTE替代TEE引导、无全身麻醉的改良PLAAO是安全有效的,这种方法简化了手术过程、有利于PLAAO的推广应用,但仍需更多病例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全身麻醉
下载PDF
慢性冬眠心肌血运重建后室壁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良龙 沈成兴 +1 位作者 葛均波 陈灏珠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冬眠而无梗死的心肌在完全血运重建后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3例具有慢性冬眠心肌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1±9岁。有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分别为14例、9例,病变血管狭窄率为... 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冬眠而无梗死的心肌在完全血运重建后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3例具有慢性冬眠心肌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1±9岁。有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分别为14例、9例,病变血管狭窄率为(95.2±4.1)%、TIMI血流2.1±0.7级。应用PTCA及支架术进行血运重建,术后无残余狭窄,且TIMI血流完全恢复正常;对有冬眠心肌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障碍积分(WMAS)衡量冬眠心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前轻中度与重度运动障碍的左室壁心肌节段的WMAS分别为6.9±3.5和13.9±4.4,术后6个月分别为0.6±0.4和2.9±2.1(P<0.01);术前LAD和RCA供血区左室壁心肌节段中的WMAS分别为14.2±4.3和7.0±3.2,术后分别为3.1±2.0和0.4±0.5(P<0.01)。结论:严重缺血但无梗死的慢性冬眠心肌在完全血运重建术后功能有显著改善,但不能完全恢复,且其功能的恢复受供血血管及术前血供减少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冬眠 血运重建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频谱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良龙 李金国 蓝玉福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本文介绍一种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频谱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由微机及数字图象处理器组成。系统采用基于频谱灰度变化和灰度梯度的算法自动识别和提取多普勒血流频谱的轮廓,使自动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显著地优于人工分析方法。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血流频谱 计算机
下载PDF
膝部超时限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良龙 王万春 +1 位作者 黄添隆 唐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5-687,共3页
目的总结超时限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1995年2月~2006年1月,收治28例腘动脉损伤时间超过8h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3~53岁。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3例,火器伤2例,锐器伤3例,绞扎伤2例,其他6例。20例未扪及动脉搏动,... 目的总结超时限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1995年2月~2006年1月,收治28例腘动脉损伤时间超过8h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3~53岁。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3例,火器伤2例,锐器伤3例,绞扎伤2例,其他6例。20例未扪及动脉搏动,8例动脉搏动减弱。2例见裸露腘动脉和/或活动性喷血,8例直接手术探查,18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腘动脉及分支有彩色血流信号通过。7例腘动脉缺损<5cm,9例缺损>5cm。损伤至血管再通时间8~150h,平均31.8h。采用端端吻合、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6例,截肢12例。结果行动-静脉吻合或桥接术的16例患者,15例血管再通,肢体存活,其中12例1年内下肢功能基本恢复,3例遗留不同程度足下垂和踝关节挛缩,另1例枪伤患者因吻合血管术后1d再次栓塞,行二期截肢;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94%(15/16)。2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11年,平均4.2年。无死亡患者,截肢率43%,病残率54%。结论腘动脉损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血管再通时间和侧支循环的血氧代偿能力;延误诊断和治疗是严重腘动脉损伤截肢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动脉损伤 血管移植 截肢
下载PDF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良龙 王万春 +2 位作者 成明华 彭中财 李康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 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 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87±3.9)分,优良率91.5%;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6±9.9)分,优良率66.6%。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方面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下载PDF
福建省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良龙 罗育坤 +19 位作者 范林 蔡炜 郭延松 吴志勇 陈威 柴大军 苏津自 王焱 谢强 熊尚全 张彦 陈金灶 王耀国 许朝祥 黄小洪 罗顺祥 郑元琦 林施峰 陈平 林清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283-290,共8页
我国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引导的血运重建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越来越... 我国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此带来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引导的血运重建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1-2]表明,只有解除由冠脉狭窄导致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心肌缺血,患者才能从PCI的血运重建中获得远期收益。鉴于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技术临床应用不足,计算冠脉生理学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测定是一种基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计算FFR技术,可在导管室中实时评估冠脉病变导致有生理学意义的心肌缺血及其严重程度。为了更好地规范QFR的临床应用,让该技术尽快在各类医疗机构中普及使用,特制订福建省冠脉QFR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临床证据 血运重建 医疗负担 冠脉狭窄 导管室 冠状动脉 生理学意义
下载PDF
蘑菇伞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及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良龙 林朝贵 +2 位作者 郑行春 张飞龙 彭亚飞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68-169,17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股静脉途径蘑菇伞封堵器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及短期疗效。 方法  4 6例单纯 PDA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0 .3± 10 .6岁 ,体重 2 4 .1± 14 .7kg,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股静脉途径蘑菇伞封堵器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及短期疗效。 方法  4 6例单纯 PDA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0 .3± 10 .6岁 ,体重 2 4 .1± 14 .7kg,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 6 .0± 2 .1mm ,长度 7.6± 1.6 mm。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 PDA,应用 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 ,并以超声心动图观察短期疗效、随访半年。 结果  4 6例患者封堵治疗的成功率为 95 .7% ,其中 1例发生急性溶血予手术取出封堵器 ,1例因选用最大封堵器未能完全封堵 PDA而予收回封堵器。即刻及 6个月内随访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术后即刻、30 m in、1天、1个月、6个月分流完全阻断率为 5 6 .8% ,86 .4 % ,88.6 % ,95 .5 %和 97.7%。最终所选择的封堵器尺寸 (D2 )与 X线造影测量的 PDA最小直径 (D1 )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 :D2 =1.6 D1 - 0 .1(r=0 .96 ,SE=1.0 4 )。 结论 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 PDA痛苦少、安全性高、短期疗效好 ,长期疗效尚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留置 蘑菇伞封堵器
下载PDF
骨粉/聚乳酸内固定材料的细胞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良龙 王万春 +2 位作者 阮建明 卢畅 黄添隆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骨粉/聚乳酸内固定材料的细胞毒性,为临床应用做前期准备。【方法】应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骨粉/聚乳酸内固定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浸提液中的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膜上细胞的黏附。【结果... 【目的】分析骨粉/聚乳酸内固定材料的细胞毒性,为临床应用做前期准备。【方法】应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骨粉/聚乳酸内固定材料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浸提液中的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膜上细胞的黏附。【结果】骨粉/聚乳酸材料浸提液没有细胞毒性,成纤维细胞能在复合材料上黏附。【结论】骨粉/聚乳酸内固定材料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 免疫 骨折固定术 乳酸盐类
下载PDF
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再探(附95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良龙 李金国 +1 位作者 钟玲 孙旭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 (BSUC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5例ACS患者中 ,36例为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AMI) ,2 8例为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AEMI) ,31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以 BSU CG及急诊...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 (BSUC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95例ACS患者中 ,36例为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AMI) ,2 8例为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AEMI) ,31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以 BSU CG及急诊床边心电图 (BSECG)评价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CAG)评价前降支 (L AD)、回旋支 (L CX)及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结果 在 STEAMI和 NSTEAMI患者中 ,BSU CG及 BSECG均能较好地检出心肌梗死 ;在 UA患者中 ,胸痛发作时 BSUCG和 BSECG均可在多数患者检测出心肌缺血 ,而胸痛缓解后 BSUCG对心肌缺血检测的阳性率显著低于 BSECG(5 2 % VS94 % ,P<0 .0 5 )。BSUCG- BSECG-CAG三者检查的一致性在心尖部、高侧壁及下壁存在差异 ,BSECG对于心尖部心肌缺血存在检查“盲区”。若 L AD作为 ACS的“罪犯血管”,则 BSUCG对于“非罪犯血管” L CX和 RCA严重狭窄判断的准确性高达 88% ;若 L CX或 RCA作为 ACS的“罪犯血管”,则 BSUCG对于“非罪犯血管” L AD和 RCA或 L AD和 L CX严重狭窄判断的准确性分别为 75 %和 76 %。结论  BSU CG对 ACS心肌缺血及梗死的检测、范围确定及“非罪犯血管”严重狭窄推断方面具有肯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改良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封堵法可行性及安全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良龙 林朝贵 +5 位作者 彭亚飞 郑行春 张飞龙 陈建华 鄢晓平 汪国忠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安全性 封堵法 改良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造影 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大鼠冠脉微栓塞后心功能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良龙 吴梅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冠脉微栓塞(CME)后亚急性期及慢性过程中的心功能变化规律与特征,并探讨其变化的病理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身血凝块制成的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小冠脉栓塞,建立CME模型。16只大鼠被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冠脉微栓塞(CME)后亚急性期及慢性过程中的心功能变化规律与特征,并探讨其变化的病理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用自身血凝块制成的血栓微粒造成心肌内小冠脉栓塞,建立CME模型。16只大鼠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应用VIVID-7超声显像仪分别同步记录模型构建前、构建后1周、4周大鼠CME模型组和对照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E)图像或曲线并进行观察指标的测量分析;观察指标为左室壁各节段(各壁)收缩期与舒张期厚度(WTs、WTd)及各节段室壁增厚率(WTF),左室收缩与舒张末期内径(LVEDS、LVEDD)和射血分数(LVEF)。模型构建后4周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应用显微图像处理系统结合HE染色定量观察心肌组织内微小梗死灶数(Nmmi)、结合天狼星红染色定量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含量(Fcf)。结果:对照组各超声测量指标在各阶段均无显著变化,CME模型组各指标在各阶段发生不同程度显著变化:左室各节段WTF及LVEF在术后1周和4周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0.01),且术后4周减低较术后1周更显著(P〈0.05~〈0.01)。模型组LVEF、前间隔和后壁wTF分别均与Nmmi和Fcf呈高度相关性(r均〉0.70,P〈0.05~〈0.01)。结论:大鼠冠脉微栓塞后亚急性及慢性过程中发生了进行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其病理基础是弥漫性微小心肌梗死及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纤维化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室异常肌束性狭窄(附15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良龙 廖崇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4年第2期100-101,共2页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室异常肌束性狭窄(附15例报告)陈良龙,廖崇先右心室(流出道)异常肌束性狭窄是一组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上本病极易与室间隔或肺动脉瓣狭窄相混淆。本文总结15例经手术证实的右心室异常肌束性狭...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室异常肌束性狭窄(附15例报告)陈良龙,廖崇先右心室(流出道)异常肌束性狭窄是一组较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临床上本病极易与室间隔或肺动脉瓣狭窄相混淆。本文总结15例经手术证实的右心室异常肌束性狭窄的超声探查及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良龙 范林 +8 位作者 钟文亮 张琳琳 陈昭阳 蔡炜 罗育坤 林朝贵 彭亚飞 郑行春 董现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68-73,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改良的裙裤(Culotte)技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的15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改良的裙裤(Culotte)技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的15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定量分析患者病变长度、术前和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百分比,观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手术并发症和院内MACE发生。手术时间为(34.3±9.6)min,X线透视时间为(18.1±3.8)min,对比剂用量为(112.0±24.5)ml。术前主支病变长度[(26.5±11.2)mm比(12.2±4.8)mm,P=0.001]、参考血管直径[(3.44±0.60)mm比(2.77±0.43)mm,P<0.001]和直径狭窄百分比[(80.8±11.8)%比(70.3±12.6)%,P=0.002]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小于边支血管[(0.64±0.36)mm比(0.82±0.35)mm,P=0.044];术后主支参考血管直径[(3.54±0.67)mm比(2.90±0.49)mm,P<0.001]和最小管腔直径[(3.18±0.61)mm比(2.61±0.46)mm,P<0.001]均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直径狭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5)%比(10.2±5.3)%,P=0.932]。结论单环Culotte支架术安全易行,或许优于传统的Culotte支架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裙裤支架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