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仙桃与细叶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解析及其系统发育
1
作者 刘保财 胡学博 +3 位作者 张武君 赵云青 黄颖桢 陈菁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85,共15页
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均为珍稀濒危的附生兰,两者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揭示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2022年5月取驯化栽培的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幼嫩叶片,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分别获... 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均为珍稀濒危的附生兰,两者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揭示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2022年5月取驯化栽培的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幼嫩叶片,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分别获得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叶绿体序列,用GetOrganelle组装、CPGAVAS2注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重复序列、密码子偏好性、四分体边界等叶绿体特征分析,并从NCBI上下载相关的序列开展基因组比较与系统发育分析。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9122 bp(GC含量为37.41%),细叶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8798 bp(GC含量为37.47%),两者均包括大单拷贝区(LSC)、小单拷贝区(SSC)和反向重复序列(IRa/IRb)。石仙桃与细叶石仙桃均注释了113个基因,其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79个,石仙桃中编码79个蛋白质基因使用22968个密码子,编码亮氨酸的UUA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次(RSCU)达到1.90;细叶石仙桃中编码79个蛋白质的基因使用22923个密码子,编码亮氨酸UUA的RSCU达到1.91。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有44个简单序列重复(SSR)、47个散在重复、26个串联重复;细叶石仙桃有32个SSR、25个散在重复、30个串联重复。石仙桃属6个物种的四分体边界及共线性无大片段变化,但存在核苷酸多态性,trn K-UUU、trn Q-UUG、rpl16等基因可作为物种的分子标记候选基因。系统分析明确了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等石仙桃属物种与蜂腰兰和流苏贝母亲缘关系较近,并同处于附生兰的分支中,叶绿体基因组大片段倒置等可能是兰科适应生活习性改变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明确了石仙桃和细叶石仙桃叶绿体基因组特征,探讨了其系统发育及兰科生活习性与叶绿体基因组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分类和分子标记开发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仙桃 细叶石仙桃 叶绿体 基因组 系统发育 附生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种质资源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2
作者 张武君 刘保财 +2 位作者 陈菁瑛 黄颖桢 赵云青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75-85,共11页
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收集福建省6个地市45份山药主栽种质资源,测定块茎的9个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药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9个指标中,淀粉含量和可食率的变异系数低于8%,... 该研究较为全面地收集福建省6个地市45份山药主栽种质资源,测定块茎的9个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山药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测定的9个指标中,淀粉含量和可食率的变异系数低于8%,其余7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20%,其中块茎鲜重的变异系数高达59.90%。筛选出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尿囊素含量、折干率、可食率、块茎鲜重7项指标,构建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相结合的品质综合评价体系。聚类分析将福建山药种质资源聚为4类,第Ⅰ类营养和加工品质较一般;第Ⅱ类适合加工;第Ⅲ类适合鲜食;第Ⅳ类鲜食销售和加工均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资源 营养 加工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多花黄精种子微根茎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保财 陈菁瑛 +4 位作者 张武君 黄颖桢 赵云青 刘剑超 危智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0-233,共14页
多花黄精种子发芽过程具有微根茎形成的特殊萌发现象,阐述微根茎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助于微根茎形态结构及其发育、种子生理等相关研究。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萌发状态的多花黄精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 多花黄精种子发芽过程具有微根茎形成的特殊萌发现象,阐述微根茎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助于微根茎形态结构及其发育、种子生理等相关研究。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萌发状态的多花黄精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微根茎形成时与胚根突破种皮共有显著性差异的Unigenes 17907条,在代谢过程、催化活性、蛋白质磷酸化等Terms中均有较高的差异表达;Pathway显著性富集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黄酮类生物合成等通路中,且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基因有大量表达,尤其是油菜素内酯通路基因表达上调。微根茎变绿前后共有显著性差异的Unigenes 26833条,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肽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等通路中;Pathway显著性富集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核糖体、淀粉和蔗糖代谢、光合作用等通路中,在光合系统中几乎所有的关键酶均上调。该文明确了多花黄精种子微根茎的形成是系列基因复杂的调控网络,且油菜素内酯可能对微根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微根茎变绿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为微根茎形成的生理研究、生产上促进微根茎快速膨大、微根茎的开发利用等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种子 微根茎 植物激素 淀粉及蔗糖 光合 油菜素内酯
下载PDF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前后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保财 陈菁瑛 +4 位作者 张武君 刘剑超 黄颖桢 赵云青 刘红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8-2090,共13页
多花黄精种子具有综合休眠现象,解析其种子萌发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对探讨种子生理、打破休眠等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高通量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技术,对萌发过程的4个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剖析萌发前后差异基因... 多花黄精种子具有综合休眠现象,解析其种子萌发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对探讨种子生理、打破休眠等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高通量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技术,对萌发过程的4个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剖析萌发前后差异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de novo组装,分别获得388231个Transcripts和178319个Unigenes。(2)萌发前后显著性差异表达的Unigenes有11817个,其中上调的有6405个,下调的有5412个。(3)GO富集分析表明,上调与下调的差异基因均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中,主要参与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等。(4)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核糖体、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通路中;上调的差异基因中富集在核糖体231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56个、淀粉和蔗糖代谢76个,下调的差异基因中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48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48个、淀粉和蔗糖代谢48个;40个差异基因参与了生长素通路中关键酶的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编码蔗糖磷酸合酶等基因下调,而编码糖原磷酸化酶等基因则上调。该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与淀粉和蔗糖代谢在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前后起着关键作用,并阐明了这两条通路上参与的关键基因,为多花黄精种子的生理、繁殖及育种等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种子 萌发前后 基因 表达特征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5
作者 张武君 陈菁瑛 +2 位作者 刘保财 赵云青 黄颖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7-1276,共10页
【目的】构建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为福建地方山药资源的保存、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5份福建省地方主栽山药资源为材料,调查20个农艺性状,包括7个数量性状和13个描述型性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采用... 【目的】构建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为福建地方山药资源的保存、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5份福建省地方主栽山药资源为材料,调查20个农艺性状,包括7个数量性状和13个描述型性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采用优先取样法构建初级核心种质,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及ISSR分子标记等对其代表性进行评价。【结果】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数量占原种质的43.6%,在降低冗余的同时保留了选育品种和有突出特点或地方特色的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和原种质各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香农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数量性状除茎粗外,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变异范围的84.9%~100%。描述性指标除最弱的生长势外,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的全部等级分布。初级核心种质和原种质的ISSR分子标记的等位基因数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量、香农多样性信息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且初级核心种质的多态位点保留率达到原种质的98.6%。基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主坐标分析均确认了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结论】构建的福建省山药初级核心种质能够较好地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福建地方山药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初级核心种质 农艺性状 ISSR标记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多叶重楼资源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赵云青 陈菁瑛 +2 位作者 黄颖桢 刘保财 张武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清福建省多叶重楼野生资源及栽培现状,研究其形态遗传多样性,为重楼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访查和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考察福建省多叶重楼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及栽培现状。对9个多叶重楼资源的13个形态性... 目的:探清福建省多叶重楼野生资源及栽培现状,研究其形态遗传多样性,为重楼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访查和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考察福建省多叶重楼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及栽培现状。对9个多叶重楼资源的13个形态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论:调查发现福建省多叶重楼野生资源稀少,多分布于湿润且隐蔽度较大、通风性好的地带;多叶重楼原始生境伴生喜阴植物。形态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资源间变异系数从10.14%~48.05%,综合结果显示花瓣宽等性状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福建省野生重楼资源蕴藏量下降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重楼野生资源保护和大力推广人工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重楼 资源分布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来源泽泻种子质量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菁瑛 张丽梅 +6 位作者 陈义挺 郑伟文 刘波 张秋芳 朱炳耀 蔡宣梅 杨志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9-801,共3页
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产区、不同批次泽泻种子千粒重 ,含水量、种子净度和发芽率 ,结果 :四川彭山夏季成熟的泽泻种子千粒重、含水量、种子净度和发芽率较好。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来源的泽泻种子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泽泻 种子质量 中药材 发芽率
下载PDF
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的花粉不同制样方法对枇杷花粉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菁瑛 陈弁 +2 位作者 张丽梅 胡明华 许秀淡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以12个枇杷栽培品种为试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新鲜花粉、戊二醛固定花粉、风干花粉和醋酸酐分解花粉的形态及大小,比较不同制样处理花粉的扫描效果,结果表明,1戊二醛固定花粉、醋酸酐分解花粉与新鲜花粉的形状、大小均无差异... 以12个枇杷栽培品种为试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新鲜花粉、戊二醛固定花粉、风干花粉和醋酸酐分解花粉的形态及大小,比较不同制样处理花粉的扫描效果,结果表明,1戊二醛固定花粉、醋酸酐分解花粉与新鲜花粉的形状、大小均无差异,花粉赤道面观均为近长球型或长球形,极面观近圆形或三角形,表面纹饰均清晰可见。2风干花粉与戊二醛固定花粉相比,极轴平均增长15.49%,赤道轴平均缩短18.85%,P/E比值平均增大43.09%。风干花粉赤道面观7个品种为超长球形,其余为长球形;3与其他制样方法相比,戊二醛固定的处理,操作简便,成本低,观察时间不受季节等影响,扫描效果及花粉的形状、大小与新鲜花粉均无差异,是进行枇杷孢粉学研究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花粉形态 制样方法 电镜扫描
下载PDF
仙草上发现的一种根结线虫病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菁瑛 苏海兰 +2 位作者 陈宏 杨秀娟 陈景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290-291,共2页
仙草(Mesona Blume)又名仙人冻、仙人草、凉粉草等,是唇形科仙草属的一种重要的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草性味涩、甘寒、具清暑解渴、凉血解暑及利尿之功效,民间常用作暑天清凉饮料,且可用于急性风湿关节炎、高... 仙草(Mesona Blume)又名仙人冻、仙人草、凉粉草等,是唇形科仙草属的一种重要的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草性味涩、甘寒、具清暑解渴、凉血解暑及利尿之功效,民间常用作暑天清凉饮料,且可用于急性风湿关节炎、高血压、中暑、糖尿病、急性肾炎、感冒、烫伤等治疗,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饮料和食用色素,市场广阔,很有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病 仙草 清凉饮料 急性肾炎 一年生草本 药用植物 食用色素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菁瑛 张丽梅 +3 位作者 葛培盛 吕竹清 陈熹 刘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成熟度泽泻种子分别在光照培养箱中做发芽试验和田间植株生长观察。结果泽泻花茎不同部位的花序发育时期差异较大,种子成熟度不同,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率及植株生长情况明显... 目的研究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成熟度泽泻种子分别在光照培养箱中做发芽试验和田间植株生长观察。结果泽泻花茎不同部位的花序发育时期差异较大,种子成熟度不同,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率及植株生长情况明显不同。生产上收获的种子成熟度参差不齐。结论种子成熟度是影响泽泻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重要因素,花茎中部花序的种子成熟度适中,适宜用于大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种子 成熟度 萌发 生长
下载PDF
枳和枳橙的茎尖培养与增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菁瑛 宋瑞琳 +1 位作者 陈景耀 柯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53-59,共7页
采用枳(实生树)和枳橙(嫁接树)的茎央在MS+Kt2.0mg/L+NAA0.1mg/L+蛋白胨300 mg/L+GA_30.2mg/L培养基上具有良好的分化效果,可诱导大量丛生芽,分化出根、茎、叶俱全的完整植株.Kt能克服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对于茎尖繁殖的最适浓度为2.... 采用枳(实生树)和枳橙(嫁接树)的茎央在MS+Kt2.0mg/L+NAA0.1mg/L+蛋白胨300 mg/L+GA_30.2mg/L培养基上具有良好的分化效果,可诱导大量丛生芽,分化出根、茎、叶俱全的完整植株.Kt能克服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对于茎尖繁殖的最适浓度为2.0mg/L.适量的蛋白陈可促进茎尖抽枝成苗.用100ppmIBA浸泡新梢基部4—6h,有利于试管内生根.200ppm ABT生根粉和100 ppmIBA处理无根试管苗,成功地在试管外诱导生根,简化了试管苗繁殖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橙 茎尖培养 增殖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菁瑛 张武君 +5 位作者 黄颖桢 刘保财 赵云青 邹福贤 陈莹 吴婷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9-487,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茶花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冷冻干燥的金花茶花为材料研究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和室温避光3种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每间隔3个月测定其总黄酮、总多糖、总皂...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为金花茶花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冷冻干燥的金花茶花为材料研究低温避光、室温曝光和室温避光3种贮藏方法对金花茶花品质的影响。每间隔3个月测定其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和茶多酚4种生理活性成分及氨基酸、蛋白质和粗脂肪3种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生理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含量及其表面色泽的变化与贮藏方法及时间有关。相同贮藏条件下各贮藏方法的金花茶花总皂苷、茶多酚、蛋白质含量均下降,粗脂肪和总多糖含量升高;低温避光贮藏的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均较其他两种贮藏法的高,粗脂肪则较之低,花色保持不变;室温曝光下总黄酮和总皂苷较贮藏前降低,粗脂肪较贮藏前升高,花朵表面色泽加深变暗。【结论】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氨基酸总量可作为综合评价金花茶花品质的可选指标。低温和避光利于金花茶花贮藏。从金花茶花品质稳定、外观色泽变化及提高金花茶花等级和售价等方面综合考虑,金花茶花以室温避光贮藏不超过6个月、低温(5℃)避光贮藏不超过12个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花 贮藏 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泽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菁瑛 张丽梅 +7 位作者 胡明华 陈义挺 郑伟文 刘波 张秋芳 朱炳耀 蔡宣梅 杨志敏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泽泻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种子 萌发
下载PDF
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菁瑛 万学锋 +3 位作者 刘保财 赵云青 黄颖桢 张武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以白及近成熟蒴果为材料,无菌播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非共生培养研究,比较了播种法、播种量、贮藏法、光照及添加物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结果表明:白及种子适宜采用5×10~3粒·mL^(-1)密... 以白及近成熟蒴果为材料,无菌播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上进行非共生培养研究,比较了播种法、播种量、贮藏法、光照及添加物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建立白及种子非共生培养高效萌发体系。结果表明:白及种子适宜采用5×10~3粒·mL^(-1)密度悬液法播种于MS培养基上,并在播种后前14d进行黑暗培养,萌发率达93%。添加10%土豆泥或椰汁能有效提高萌发率,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塑料袋包装低温贮藏利于白及种子保存,贮藏60d仍有一半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种子 非共生培养 萌发
下载PDF
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菁瑛 陈熹 +4 位作者 刘波 张秋芳 朱炳耀 蔡宣梅 杨志敏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方法采用牛皮纸袋和玻璃瓶包装泽泻种子,分别放置于常温下、干燥器内和4~10℃冰箱内贮藏,每隔2个月调查各贮藏处理的发芽率.结果泽泻种子的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常温常规贮藏半年,发芽率下降一... 目的研究建泽泻种子贮藏特性.方法采用牛皮纸袋和玻璃瓶包装泽泻种子,分别放置于常温下、干燥器内和4~10℃冰箱内贮藏,每隔2个月调查各贮藏处理的发芽率.结果泽泻种子的发芽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常温常规贮藏半年,发芽率下降一半,贮藏1年,几乎丧失生活力,可见泽泻种子是短命的种子;瓶装4℃~10℃低温保存1年,仍有45.1%的发芽率,较常规贮藏的发芽率提高40%.结论瓶装4℃~10℃低温适宜泽泻种子贮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种子贮藏 贮藏期 发芽 玻璃瓶 牛皮纸袋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动态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菁瑛 苏海兰 +1 位作者 黄颖桢 万学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26-230,共5页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动态、产量及多糖的影响,以期为短葶山麦冬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采集短葶山麦冬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采收时测定产量与多糖等含量。不同密度下的短葶山麦冬地上部生长...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动态、产量及多糖的影响,以期为短葶山麦冬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采集短葶山麦冬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采收时测定产量与多糖等含量。不同密度下的短葶山麦冬地上部生长发育规律相似,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发育趋势,地下部块根的生长均为"先快后缓"的生长趋势。种植密度小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先期生长发育均优于高密度。种植密度对多糖含量影响极小,不同种植密度间麦冬产量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产量起重要作用,每丛6株、每hm2种植33万丛为适宜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山麦冬 种植密度 生长动态 产量 质量
下载PDF
福建太子参常见病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菁瑛 黄颖桢 +4 位作者 刘保财 赵云青 黄冬寿 张武君 陈景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研究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 通过实地调查、试验研究和查阅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福建太子参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芜菁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根部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紫纹羽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叶斑病类(斑点病、叶斑病、黑斑病)三大类,分别阐述其症状与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及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太子参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为高品质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病原 传播途径 发生条件 防控措施
下载PDF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及其脱毒效果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菁瑛 陈景耀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6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龙眼 茎尖培养 离体培养 脱毒效果
下载PDF
泽泻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菁瑛 刘波 +4 位作者 郑伟文 张秋芳 朱炳耀 蔡宣梅 杨志敏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建泽泻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发芽条件.方法将泽泻种子置于不同温度下浸种,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及不同发芽床上发芽,观察其萌发所需的时间、发芽率或成活率.结果在25 ℃~30 ℃温水中浸种24 h,温度30 ℃,培养皿内置双层纱布的条件适... 目的探讨建泽泻种子萌发的特性及发芽条件.方法将泽泻种子置于不同温度下浸种,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及不同发芽床上发芽,观察其萌发所需的时间、发芽率或成活率.结果在25 ℃~30 ℃温水中浸种24 h,温度30 ℃,培养皿内置双层纱布的条件适宜泽泻种子萌发,光照条件对泽泻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结论泽泻种子具有高温、高湿和非光敏特性,创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控制和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种子 萌发 发芽率
下载PDF
生态途径控制果树病毒病的效果与问题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菁瑛 陈熹 +2 位作者 张丽梅 陈景耀 蔡元呈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285-288,共4页
分析了长期困扰福建柑桔(黄龙病)、龙眼(鬼帚病)、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番木瓜(环斑病)等果树多种病毒和病毒一类病害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生态系统的优化控制和生态环境的净化防治果树病毒病的新思路。以此指导龙眼鬼帚病等病... 分析了长期困扰福建柑桔(黄龙病)、龙眼(鬼帚病)、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番木瓜(环斑病)等果树多种病毒和病毒一类病害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生态系统的优化控制和生态环境的净化防治果树病毒病的新思路。以此指导龙眼鬼帚病等病毒病的防治,取得成效,表明这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符合发展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果品的要求,也是植保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优化控制、生态环境的净化以及进一步完善其技术体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病 果树 生态环境 优化控制 生态系统 花叶心腐病 为害特点 绿色果品 生态农业 发展方向 技术体系 鬼帚病 黄龙病 束顶病 环斑病 番木瓜 新思路 防治 龙眼 净化 柑桔 香蕉 病害 植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