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薇婴 关禹博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导致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一些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房水和玻璃体液进行直接涂片以及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外伤性眼内炎... 目的分析导致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一些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房水和玻璃体液进行直接涂片以及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对培养出的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外伤性眼内炎房水和玻璃体液直接涂片查真菌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和38%,术后眼内炎患者房水和玻璃体液直接涂片查真菌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和26%。真菌阳性者经鉴定其中茄病镰刀菌7例、串珠镰刀菌5例、白色念珠菌2例、烟曲霉菌5例、黄曲霉菌4例、链铬孢霉菌4例。镰刀菌、曲霉菌和链铬孢霉菌对特比奈芬和伏立康唑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多数常用抗真菌药物较敏感但对特比奈芬耐药,对其他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一。结论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链铬孢霉菌等,镰刀菌、黄曲霉菌、链铬孢霉菌对特比奈芬和伏立康唑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多数常用抗真菌药物较敏感但对特比奈芬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 真菌性眼内炎 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与眼部感染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薇婴 关禹博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471-473,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P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医疗器械以及人类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等,是极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一些迁延不愈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与其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膜(biofilm... 铜绿假单胞菌(P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医疗器械以及人类正常皮肤、肠道、呼吸道等,是极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一些迁延不愈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与其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膜(biofilm,BF)有关.同样,一些眼部感染性疾病或一些生物材料植入而导致的并发症,也常常是因为感染了产生物膜的菌株,尤以产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由于生物膜的产生使得该菌耐药性增强,从而导致治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眼病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致病基因peripherin/RDS的突变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崔云 赵堪兴 +3 位作者 王立 王擎 陈薇婴 王犁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RP)中peripherin/RDS基因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异源双链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的 1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和 5 5例散发视网膜色素... 目的 了解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RP)中peripherin/RDS基因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异源双链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的 1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和 5 5例散发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peripherin/RDS基因的第一、第二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15个家系及 5 5例散发患者未检测到peripherin/RDS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所检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与RDS基因无关。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视网膜色素变性 peripherin/RDS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Peripherin/RDS的突变筛选
4
作者 崔云 赵堪兴 +3 位作者 王立 王擎 陈薇婴 王犁明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2-93,101,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rtinitispigmentosa ,RP)中peripherin/RDS基因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 -异源双链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heteroduplex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 目的 :了解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rtinitispigmentosa ,RP)中peripherin/RDS基因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 -异源双链 -单链构象多态性 (polymerasechainreactionheteroduplex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的 1 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和 5 5例散发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peripherin/RDS基因的第一、二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1 5个家系及 5 5例散发病人未检测到peripherin/RDS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所检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与RDS基因无关。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peripherin/RDS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薇婴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进行真菌刮片、真菌培养、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角膜病理学检查的对比分析,以期找出理想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协助临床的治疗。方法实验方法对比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141例,进行真菌... 目的进行真菌刮片、真菌培养、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角膜病理学检查的对比分析,以期找出理想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协助临床的治疗。方法实验方法对比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141例,进行真菌刮片、真菌培养、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角膜病理学检查。结果141例患者中真菌刮片直接镜检查到菌丝109例,刮片阳性率为77.3%(109/141)。真菌培养共检出真菌104株,阳性率为73.8%(104/141)。通过对141例患者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133例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菌丝,阳性率为94.3%(133/141)。对患者切除其角膜溃疡组织进行特染及酶组化染色分析,124例患者中56例在切片中观察到PAS染色阳性的真菌菌丝,阳性率为45%(56/124)。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率远高于真菌刮片直接镜检阳性率(X2=16.72,P〈0.01)、真菌培养阳性率(r=22.10,P〈O.01)和角膜组织病理PAS染色阳性率(X2=78.25,P〈O.01)。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可在不损伤角膜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但较难鉴别真菌种类。真菌刮片直接镜检,快速简便,但刮取的角膜深浅程度和操作者的经验直接影响阳性检出率,可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并且对角膜损伤较大。真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一般要7天左右的时间,但可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以指导临床用药。建议在未进行角膜刮片和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进行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然后再进行真菌刮片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病理检查不宜用于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 真菌培养 真菌刮片
原文传递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相关致病基因PDE6B突变及其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崔云 赵堪兴 +4 位作者 王立 王擎 张伟 陈薇婴 王犁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了解磷酸二酯酶 β亚单位 (phosphodiesteraseβsubunit,PDE6B)基因突变在我国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pigmentosa ,RP)患者中的突变形式及其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异源双链 单链构像多态性及DNA序列分析技术 ... 目的 了解磷酸二酯酶 β亚单位 (phosphodiesteraseβsubunit,PDE6B)基因突变在我国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pigmentosa ,RP)患者中的突变形式及其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异源双链 单链构像多态性及DNA序列分析技术 ,对收集的 35个常染色体隐性家系和 5 5例散发RP患者进行PDE6B基因的 2 2个外显子和 5′ 端非编码区 ( 5′ UTR)全基因扫描 ,并行眼部检查及家系分析。结果 检测出 1例散发性RP患者第 6外显子第 2 492位点T→C碱基突变导致其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 ,第 10外显子 5′ 端上游 (第 9内含子内 )第 2 7与 2 8碱基之间有 2个碱基 (TG)插入突变。以上两种突变在 10 0例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出。RP患者表现为视乳头萎缩、血管变细及色素散布。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提示视杆细胞受损较重。 1例常染色体隐性家系患者PDE6B基因第 11外显子 5′ 端上游第 19位碱基 (第 10内含子内 )发生G→A颠换。另 2例散发RP患者分别发现第 4外显子 5′ 端上游 30与 31碱基间 2个碱基 (GT)插入和第 18外显子 3′ 端下游第 15个碱基发生G→C转换。结论 PDE6B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我国散发性RP患者的致病基因 ,通常以视杆细胞受累较重 ,其眼部临床表现符合典型的RP患者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视网膜色素变性 相关致病基因 临床表型 PDE6B
原文传递
视网膜色素变性隐性遗传致病基因PDE6B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云 王立 +3 位作者 赵堪兴 王擎 陈薇婴 王犁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了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 ( 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致病基因磷酸二酯酶 β亚单位 ( phosphodiesteraseβ subunit,PDE6 B)基因在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 目的 了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 ( 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致病基因磷酸二酯酶 β亚单位 ( phosphodiesteraseβ subunit,PDE6 B)基因在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对收集的 35个常染色体隐性 RP家系 38例患者和 5 5例散发 RP患者进行 PDE6 B基因的 2 2个外显子和 5′端非翻译区突变筛选 ;对有变异条带者进行 DNA序列分析。结果 测得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家系患者 PDE6 B基因第 11外显子 5′端上游第 19位碱基 (第 10内含子内 )发生 G→ A转换。 1例散发 RP患者同时检测到第 6外显子第 2 4 92位点碱基 T颠换为 C和第 10外显子 5′端上游 (第 9内含子内 )第 2 7~ 2 8碱基之间有两个碱基 TG插入。另两例散发 RP患者分别发现第 4外显子 5′端上游 30~ 31碱基处两个碱基 GT插入和第18外显子 3′端下游第 15个碱基发生 G→C颠换。结论 发现 1名中国人的散发 RP患者携带 RP致病基因 PDE6 B基因的一种复合杂合突变。中国人的 PDE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视网膜色素变性 致病基因 PDE6B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