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裕胜 吴晓琴 +1 位作者 林材元 叶惠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1期852-853,855,共3页
目的了解2006~2008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以及感染病例科室分布,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年来共分离出203... 目的了解2006~2008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以及感染病例科室分布,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年来共分离出2038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发生在呼吸内科(28.4%)、老年病区(26.3%)、重症监护病房(19.2%),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只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小于3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问题日趋严重,临床上可选用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肺保护性策略”通气及激素治疗急性间质性肺炎5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裕胜 王思荣 +1 位作者 林材元 程圆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01-270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疗,及"肺保护策略"通气。方法:结合文献分析5例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及其机械通气和激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进展快;患者在医院住院...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疗,及"肺保护策略"通气。方法:结合文献分析5例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及其机械通气和激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类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进展快;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天数为1~5d(平均2.1d);所有患者转至ICU后,开始机械通气时间0~1d,持续8~21d(平均10.5d);所有患者均予压力控制模式通气,患者潮气量为6.01~8.23mL/kg[(平均6.52mL/kg,使用呼气末正压水平:8~14cmH2O(平均11cmH2O)];所有病例均接受经验性抗生素及激素等治疗,4例(80%)存活至出院。结论:早期干预,如积极的诊断方法,"肺保护策略"机械通气及早日使用类固醇药物,可改善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类固醇 弥漫性肺泡损伤
下载PDF
机械通气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和药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裕胜 林材元 +1 位作者 苏伟 叶惠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85-686,共2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纤支镜留取痰标本 ,用生化APR法作细菌鉴...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纤支镜留取痰标本 ,用生化APR法作细菌鉴定及用纸片法作药敏测定。结果 :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其中 2 9例(90 7% )发生在机械通气 7d之后 ,多有发热 ,痰黄稠 ,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胸片表现与普通肺炎差别不大 ,少数患者 (15 6% )可见渗出阴影中有多发囊状透亮区 ;药敏示 3 2例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对夫西地酸钠、利福平、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分别为 10 0 %、92 8%、83 4%、81 2 % ,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耐药率高。结论 :机械通气并发MRSA肺炎细菌耐药率高 ,仅对万古霉素、夫西地酸钠等少数抗生素有效 ,治疗难度大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患者 MRSA 夫西地酸 药敏分析 难度 结论 过程
下载PDF
老年吸入性肺炎62例诊治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裕胜 林材元 +1 位作者 苏伟 梁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的 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差、咳嗽与吞咽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 ,均... 目的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本院住院期间出现吸入性肺炎的 6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吸入性肺炎多发生于体质差、咳嗽与吞咽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 ,均有发热 ,69 4%的患者可咯黄痰 ,部分 ( 3 8 7% )患者可突然出现气促、紫绀 ;82 3 %患者纤支镜检查发现会厌、声门闭合功能差 ;小部分患者 ( 9 7% )早期胸片可无明显渗出表现 ;需机械通气者 3 4例( 5 4 8% ) ,好转、治愈 5 0例 ,死亡 12例 ( 19 4% ) ,其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 ( 12例 )死亡 5例。结论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病死率高 ,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缺氧难纠正者及时机械通气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性肺炎 诊断 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进口万古霉素与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子文 熊剑辉 +3 位作者 钟维农 陈裕胜 古靖灵 叶惠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呼吸疾病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 115例MRS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配对法分为去甲万古霉素治疗...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呼吸疾病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 115例MRS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配对法分为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组 (A组 ,68例 )和万古霉素治疗组 (B组 ,47例 )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MRSA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 115株MRSA均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 10 0 % ) ,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0 9%和 78 7% (P >0 0 5 ) ,MRSA清除率分别为 80 9%和 82 9% (P >0 0 5 )。A组有 5例和B组有 3例出现肾功能损害 ,A、B组各有 2例出现皮疹。结论 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敏感 ,临床疗效良好 ,与进口万古霉素一致 ,而且不良反应较轻 ,适用于治疗MRSA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呼吸道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呼吸机相关肺炎暴发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子文 钟维农 +5 位作者 马为 叶惠芬 齐晓红 陈裕胜 杨银梅 熊剑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产金属口内酰胺酶(MBLs)铜绿假单胞菌暴发流行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02年1—4月RICU内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于支气管灌洗液中多次分离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产金属口内酰胺酶(MBLs)铜绿假单胞菌暴发流行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002年1—4月RICU内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于支气管灌洗液中多次分离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人进行调查。结果6例分离到的MRPA菌株MBLs阳性,经DNA分析为同一菌株暴发流行所致。其中4例死亡,2例好转。调查发现呼吸机出气口和湿化瓶有MRPA生长。结论产MBLs铜绿假单胞菌为泛耐药菌株,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RICU内一旦出现,如不注意隔离,可造成该菌株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Β内酰胺酶 铜绿假单胞菌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下载PDF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材元 陈裕胜 +1 位作者 刘宗师 吴晓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其误诊率,使本病得到及时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6例肺栓塞误诊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6例病人,病程10h~8d。误诊为肺炎并胸膜炎9例,冠心病心绞痛4例,急性左心衰3例。D-二聚体(...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其误诊率,使本病得到及时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6例肺栓塞误诊病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6例病人,病程10h~8d。误诊为肺炎并胸膜炎9例,冠心病心绞痛4例,急性左心衰3例。D-二聚体(D-Dimer)升高(500~1500μg/L)16例,16例肺通气灌注扫描阳性:显示单侧肺缺损11例,双侧多发性缺损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6例。结论:降低肺栓塞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主动发现有引起肺栓塞危险因子的可疑病人,如术后、分娩、骨折、长期卧床、肿瘤、心脏病、肥胖及下肢深静脉炎等,临床表现突然呼吸因难、胸痛、咯血、发绀等症状时,要怀疑肺栓塞的可能。同时作血气分析、心电图和D-二聚体测定进行筛选鉴别。检查结果阳性者高度怀疑肺栓塞,再行放射性核素肺扫描、肺动脉造影、增强CT扫描、下肢深静脉检查、核磁共振等进一步明确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缺损 误诊率 下肢深静脉 误诊分析 D-二聚体 心电图 结论 文献 发现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影响及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思荣 吴晓琴 +3 位作者 吴文锋 陈裕胜 钟文彬 苏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体内的炎症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d,静脉注射,疗程7~14d...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体内的炎症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d,静脉注射,疗程7~14d。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差异,并比较2组治疗后第7,14天血气分析指标及SOFA评分,比较2组生存率、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SOFA评分均有改善,并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能够降低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示对ARDS患者有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东琳 陈裕胜 +2 位作者 杨自力 吴晓琴 杨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通过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nyl-glutamine,Aln-Gln)进行强化营养支持,以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COPD呼... 目的通过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nyl-glutamine,Aln-Gln)进行强化营养支持,以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COPD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伴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等热量104.6K(J25kcal/(kg.d),等氮0.2g/(kg.d)鼻饲膳。治疗组添加静脉用Ala-Gln 0.4g/(kg.d)同时减少等量氮摄入。在治疗前1 d及治疗21 d测定血生化、免疫学指标及人体测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血总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性淋巴细胞(CD4),T辅助性淋巴细胞/抑制性淋巴细胞比值(CD4/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较治疗前均显著性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均有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上臂肌围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将Aln-Gln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在改善营养的同时具有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技术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晓春 黄昭 +1 位作者 陈裕胜 刘继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2008-2011年在我院ICU住院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应用PiCCO技术连续7 d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动态记... 目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2008-2011年在我院ICU住院的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观察。应用PiCCO技术连续7 d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动态记录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系统性血管张力指数(SVRI)等参数。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参数指标,并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5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死亡率为30/65(37.5%),28 d生存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ITBVI及EVLWI数值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是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的液体管理监测指标相比,应用PiCCO技术监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静态容量指标ITBVI及EVLWI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可能更为有效地判断患者血容量状态,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下载PDF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9
11
作者 苏伟 黄昭 +4 位作者 杨智 王思荣 陈裕胜 于晓春 刘继云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0期556-559,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中性树脂的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0年脓毒症合并AKI患者78例,其中联合治疗组(L组)32例,单纯血液滤过组(S组)46例。... 目的评价采用中性树脂的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0年脓毒症合并AKI患者78例,其中联合治疗组(L组)32例,单纯血液滤过组(S组)46例。L组先行血液灌流治疗,再行血液滤过治疗,S组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48、72h监测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多巴胺用量(DA)、血肌酐水平(Scr)、C反应蛋白水平(CRP)、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血红蛋白浓度(Hb)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2组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 L组患者均能耐受血液灌流治疗,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与治疗前比较,2组在治疗第24、48、72h时,其APACHEⅡ评分、DA、Scr、CRP及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OI、MAP均明显上升(P<0.05)。在治疗第24、48、72h时,L组的APACHEⅡ评分、DA、Scr、CRP及血清IL-6水平均低于S组(P<0.05),而OI和MAP均高于S组(P<0.05),但2组间IL-10水平、血红蛋白浓度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性树脂的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可降低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多巴胺用量、CRP及IL-6水平,提高OI及MAP,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而对30d生存率、IL-10水平、Hb浓度及Plt计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脓毒血症 炎症介质
下载PDF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在撤机困难并呼吸肌疲劳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思荣 陈裕胜 +1 位作者 林材元 黄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肌疲劳、撤机困难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8例在我院ICU住院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临床表现为呼吸肌疲劳明显、撤机困...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肌疲劳、撤机困难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8例在我院ICU住院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临床表现为呼吸肌疲劳明显、撤机困难。将患者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各14例,rhGH组每天皮下注射rhGH0.1U/kg,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直至撤离呼吸机。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变化的差异,同时比较rhGH组的预测死亡率及实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GH组接受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白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5),实际死亡率较预测死亡率显著降低,但血糖变化没有明显差异。结论:rhGH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的患者,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助于呼吸机撤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生长激素 呼吸肌疲劳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思荣 苏伟 +2 位作者 黄昭 陈裕胜 林材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痘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凝血紊乱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9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抗凝CRRT治疗组及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痘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凝血紊乱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9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抗凝CRRT治疗组及无肝素抗凝CRRT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7d分别抽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同时观察比较三组患者SOFA评分及ICU病死率的差异。结果CRRT治疗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血浆CRP明显下降,且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P〈0.05),其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组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1);CRRT治疗组患者较常规治疗组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时间明显缩短,SOFA评分及病死率均有显著下降,但低分子肝素抗凝组与无肝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RRT治疗应用于重症脓毒症患者能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凝血紊乱状态,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血症 凝血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插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军 林材元 +3 位作者 钟维农 罗小青 陈裕胜 赵子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研究入住RICU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行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与结果:操作均由熟练掌握纤支镜使用的专科人员进行,共行236 例次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所有经鼻插管均一次成功。男性167 例... 目的:研究入住RICU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行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与结果:操作均由熟练掌握纤支镜使用的专科人员进行,共行236 例次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所有经鼻插管均一次成功。男性167 例,女性48 例,年龄范围15 ~91 岁,平均66 .7 岁。插管时间为30s~2min。插管留置时间最短3d,最长106d ,平均23 .8d。11 例插管2 次,5 例插管3 次,余均为1 次。插管管腔痰痂形成1 例。6 例插管脱出。暂时性血氧饱和度下降62 例次(26.3% ) ,窦性心动过速54 例次(22 .9% ) ,室性早搏8 例(3 .4% ) ,血压升高16 例次(6.8% ),鼻衄3 例次(1 .3 % )。结论: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准确、快捷,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插管易于固定,病人痛苦少,容易接受。口腔卫生清洁方便,可减少误吸感染机会。对肺部感染亦有诊断及治疗价值。纤支镜引导经鼻插管比经口插管有更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插管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治疗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思荣 黄昭 +3 位作者 吴晓琴 于晓春 陈裕胜 林材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982,共2页
目的探讨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和程度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对照组(n=5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间隔给予100%纯氧,120min/次和8h/次... 目的探讨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和程度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对照组(n=5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间隔给予100%纯氧,120min/次和8h/次。分别比较两组中意识恢复患者的比例、患者意识恢复所需时间及生存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比例、依赖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率显著提高(P<0·05),昏迷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更少的患者并发MODS。虽然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脑复苏后观察组中生存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通气间断高浓度给氧治疗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对意识及脑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部分替代高压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通气 脑复苏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下载PDF
短期使用抗生素或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患者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靖轩 周华荣 +6 位作者 刘宗师 杨智 陈裕胜 林明 李辉 杨自力 刘继云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9期1499-1500,共2页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及短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基础肺部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口服抗生素治疗组、静脉抗生素治疗组、雾化痰热清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鼻饲抗生素、静脉抗生素及雾化...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及短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基础肺部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口服抗生素治疗组、静脉抗生素治疗组、雾化痰热清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鼻饲抗生素、静脉抗生素及雾化痰热清注射液、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期7 d,观察期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各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和雾化吸入组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等方面相近(P>0.05)。结论对于发生VAT的无基础肺部感染患者,雾化吸入痰热清注射液或短期使用抗生素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 抗生素 痰热清注射液
下载PDF
国产推送释放式与进口拉线释放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维农 赵子文 +2 位作者 陈裕胜 黄侃 梁惠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57-60,63,共5页
目的 观察和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引下安置国产推送释放式与进口拉线释放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  30例病人 ,分A、B两组 ,采用局麻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引和直视下安置国产镍钛支架 (A组 ,17例 )和进口Ultraflex镍钛支... 目的 观察和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引下安置国产推送释放式与进口拉线释放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价值。方法  30例病人 ,分A、B两组 ,采用局麻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引和直视下安置国产镍钛支架 (A组 ,17例 )和进口Ultraflex镍钛支架 (B组 ,13例 )。结果 A组 17例中有 13例 (76 .5 % ) 1次放置成功 ,3例 (17.6 % )经调整后放置准确 ,放置失败取出重放 1例 (5 .9% ) ;B组 13例中有 10例 (76 .9% ) 1次放置成功 ,1例 (7.7% )经调整后放置准确 ,1例 (7.7% )位置稍偏移无法调整 ,放置失败取出改用国产支架 1例(7.7% )。气道支架成功放置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 ,30例病人随访观察 6~ 36个月 ,其中 17例恶性肿瘤病人 ,未做化疗或放疗的 9例病人已死亡 ,生存 1~ 10个月 ,中位数 5个月 ,坚持放疗和化疗的 6例肺癌 (气管癌 )病人 ,1例 12个月后死亡 ,其余目前均存活 ,最长 1例已 16个月 ;良性病变所致气道狭窄 13例 ,1例因年龄过大 (82岁 ) ,术后 1个月死亡 ,余 12例恢复良好 ,支架无移位 ,气道通畅 ,偶有咳嗽、咳痰 ,生活基本正常 ,A组支架放置时间最长 1例 2 0个月 ,最短时间 3个月 ;B组支架放置时间最长 1例已 4 0个月 ,最短 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狭窄 纤维支气管镜 镍钛支架 送释放式 拉线释放式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急性脑损伤后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思荣 刘衍彬 +5 位作者 林明 黄昭 于晓春 陈裕胜 刘继云 林材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TBI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 目的探讨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模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作TBI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吡格列酮,并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7d后收集脑组织,采用RT-PCR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PAR-γ mRNA、TNF-α及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PPAR-γ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同时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而应用吡格列酮治疗进一步增加了大鼠脑组织PPAR-γ的表达,并有效抑制TNF-α及IL-1β的上调表达(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TNF-α及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创伤性脑损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37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伟 陈裕胜 张晓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94-1295,共2页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37例PTE的临床特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X线胸片、增强肺CT、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结果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 2 4例 ,胸痛2 1例 ,咳嗽气喘 30例 ,咯血 6例 ,紫绀...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 (PTE)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37例PTE的临床特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X线胸片、增强肺CT、放射性核素肺扫描结果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 2 4例 ,胸痛2 1例 ,咳嗽气喘 30例 ,咯血 6例 ,紫绀 12例 ,发热 16例 ,晕厥 8例 ,心悸 2 3例 ,低血压 6例。血浆D二聚体 >5 0 0μg/L占 95 % ;胸部CT呈肺动脉内低密度缺损或完全缺损 5例 ,肺野楔型或条带状密度增高影 11例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2 5例均呈现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 ,伴深静脉血栓 (DVI) 12例 (32 4 % )。死亡 8例 ,其中 5例猝死。结论 PTE症状谱广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对PTE提示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诊断意识 ,警惕危险因素 ,对PET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 诊断 肺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缺损 肺扫描 血浆 结论 重要作用 水平
下载PDF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外科术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靖轩 周华荣 +6 位作者 刘宗师 杨智 陈裕胜 林明 李辉 杨自力 刘继云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患者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VAP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92例术后VAT患者随机分配到糖皮质激素雾化组和对照组,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患者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对VAP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92例术后VAT患者随机分配到糖皮质激素雾化组和对照组,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情况。结果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VAT的外科术后患者,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术后患者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