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水压裂技术增注机理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远林 郭建春 +2 位作者 魏星 钟飞翔 刘正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油气藏在注水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注水压力也会相应上升。清水压裂技术为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总结了清水压裂技术的机理和选井原则,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4口注水井实施清水压... 油气藏在注水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注水压力也会相应上升。清水压裂技术为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总结了清水压裂技术的机理和选井原则,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4口注水井实施清水压裂措施,成功率达到100%。截至2006年12月累积增加注水量6 500 m3,增注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为油田下一步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压裂 堵塞 剪切滑移 解堵 增注措施
下载PDF
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1 位作者 张仁生 蒋洪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的存在分布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1 605例住院患者血液中传染性相关指标:HBsAg、抗-HCV、抗-HIV、RPR等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9.78%,抗-HCV阳性率为1.70%,抗-HIV初筛阳性13例...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的存在分布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1 605例住院患者血液中传染性相关指标:HBsAg、抗-HCV、抗-HIV、RPR等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9.78%,抗-HCV阳性率为1.70%,抗-HIV初筛阳性13例,送省CDC实验室确认13例阳性,RPR阳性共4例,梅毒抗体TPHA亦4例阳性,该4项指标共检出2 582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1.95%,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感染率的7.6%(χ2=89.3,P<0.01),且各病区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检测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相关指标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相关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医院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控工作,避免资金盲目投入,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HIV HBSAG 职业暴露
下载PDF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远林 陶光石 +3 位作者 蒋春洁 秦立新 张仁生 唐亚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讨乙肝型肝炎病毒 (HBV)DNA阳性孕妇胎儿宫内HBV感染和母乳HBV传播。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92例HBVDNA阳性孕妇血中病毒含量及其产后初乳和新生儿脐血中HBVDNA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92例新生儿有 ... 目的 探讨乙肝型肝炎病毒 (HBV)DNA阳性孕妇胎儿宫内HBV感染和母乳HBV传播。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92例HBVDNA阳性孕妇血中病毒含量及其产后初乳和新生儿脐血中HBVDNA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92例新生儿有 5 5例HBVDNA阳性 ,胎儿宫内HBV感染率为5 9.8% ;92例母乳有 5 9例HBVDNA阳性 ,即 5 9例有HBV排出 ,排毒率 6 4 .1% ;母血中平均HBVDNA的含量(拷贝数 /ml的对数 )为 (7.15± 1.87) ,显著高于脐血、初乳中HBVDNA的含量 :(6 .0 5± 1.2 3)和 (5 .0 4± 0 .83) ;胎儿宫内感染率 ,母乳排毒率 ,随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母血HBVDNA含量与 5 5例阳性脐血、5 9例阳性母乳HBVDNA含量呈正相关 (r=0 .4 3、0 .32 )。结论 孕妇血中HBVDNA高含量是胎儿宫内HBV感染的高危因素 ;HBVDNA阳性孕妇的母乳大多数具有低水平传染性 ,采取适当措施 ,可谨慎哺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 疾病传播 垂直 胎血
下载PDF
胎儿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远林 陶光实 +3 位作者 蒋春洁 秦立新 张仁生 唐亚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40,43,共5页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15 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和产后婴儿脐血及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感染的实验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对 15 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母血和产后婴儿脐血及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HBV -M)和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5 6例HD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脐血和婴儿外周血HBsAg的检出率为 8.3% (13/ 15 6 )、6 .4 (10 / 15 6 ) ,HBeAg检出率分别为 7.1% (11/ 15 6 )、5 .1% (8/ 15 6 ) ,母血、脐血、婴儿外周血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36 .5 % (5 7/ 15 6 )、2 8.2 % (44 / 15 6 )、2 3.7% (37/ 15 6 ) ;5 7例HBVDNA阳性孕妇血病毒含量 (拷贝数 /ml的对数值 )为 7.34± 2 .2 8,37例阳性婴儿外周血HBVDNA含量为 6 .0 8± 0 .96 ;与婴儿外周血检测结果相比较 ,脐血中HBsag、HBeAg的阳性率不仅存在 2 3.1%和 37.5 %的假阳性 ,HBVDNA也存在 16 .7% (7/ 4 2 )的假阳性 ;在HBeAg或HBVDNA阳性孕妇中 ,婴儿外周血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3.8% (31/ 4 2 )、6 4 .9% (37/ 5 7) ,显著高于HBeAg或HBVDNA阴性者 5 .3% (6 / 114 ) ,(P <0 .0 1) ;婴儿外周血中HBVDNA阳性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 <0 .0 0 5 ) ,其HBVDNA的含量与母血呈正相关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 聚合酶链反应 疾病传播 垂直:胎血
下载PDF
HIV感染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远林 陈新瑞 +2 位作者 秦立新 杨一芬 唐亚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8-1191,1193,共5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及其与其他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68例未经抗HIV治疗的HIV/AIDS患者(长期不进展组即LTNP组29例、典型进展的HIV感染组27例、AIDS组12例...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CD127low/-Treg的水平及其与其他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68例未经抗HIV治疗的HIV/AIDS患者(长期不进展组即LTNP组29例、典型进展的HIV感染组27例、AIDS组12例)及20例健康成人的外周抗凝全血,经免疫荧光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25+Foxp3+/CD127low/-Treg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CD8+T细胞外,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NK细胞、CD4+/CD8+结果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疾病的进展,LTNP组、HIV组、AIDS组CD4+T细胞百分比、绝对值计数,CD8+T细胞绝对计数,NK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逐渐下降,而CD8+T细胞百分比逐渐上升。对CD4+CD25+Foxp3+Treg与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含量、绝对计数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各组间CD4+CD25+Foxp3+Treg与CD4+CD25+CD127low/-Treg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CD4+CD25+Foxp3+/CD127low/-Treg细胞百分含量逐渐上升,LTN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IV组和AIDS组之间CD4+CD25+Foxp3+/CD127low/-Treg绝对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CD4+CD25+Foxp3+/CD127low/-Treg绝对计数逐渐下降。结论:CD4+CD25+Foxp3+/CD127low/-Treg在HIV持续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长期不进展者
原文传递
ELISA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标本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张仁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ELISA 一步法 HBEAG阳性 HBSAG阴性 标本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下载PDF
抗-HIV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张仁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初筛试验方法,了解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试纸条对12 880例临床样本进行抗-HIV检测,抗-HIV初筛阳性样本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WB)确... 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初筛试验方法,了解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试纸条对12 880例临床样本进行抗-HIV检测,抗-HIV初筛阳性样本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同时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第一次初筛抗-HIV阳性15例,第二次双孔复检,同种试剂阳性者15例,另一种试剂阳性9例,WB确认实验9例阳性。15例抗-HIV阳性样本中共检出6例自身抗体阳性:1例RF、ENA阳性,1例抗-dsDNA阳性,2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1例ANA与SMA阳性。结论抗-HIV初筛试验初、复检双阳性者结果具有较高正确性;血清中自身抗体可引起抗-HIV初筛试验结果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初筛试验 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及其临床报告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张仁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834-83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规范乙肝临床报告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746例临床标本常规HBV检测,对常见模式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罕见模式组用EL...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规范乙肝临床报告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746例临床标本常规HBV检测,对常见模式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罕见模式组用ELISA进行复检。结果常见模式组占总阳性率的98%。罕见模式组经复检后,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出现了多达三种不同模式的改变。结论对于HBV罕见模式,应综合分析,规范处理,方可发出HBV临床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续断接骨汤治疗桡骨远端闭合骨折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远林 邓惠文 +2 位作者 林德就 邓建杨 杨湘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7-37,共1页
目的 观察经验方“续断接骨汤”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5例 ,比较 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缩... 目的 观察经验方“续断接骨汤”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5例 ,比较 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 (P均 <0 .0 5 )。结论 续断接骨汤具有减轻骨折后疼痛症状和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桡骨 续断接骨汤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远林 邱仁斌 +3 位作者 沈瑞子 林春婵 温伟平 杨湘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4期114-115,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法,将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予芬必得治疗,共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法,将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予芬必得治疗,共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4.4%(p<0.05),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医药疗法 治疗 补肾活血
下载PDF
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干预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3 位作者 张仁生 唐亚梅 钱文生 蒋洪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8618-8622,共5页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目的:观察肾移植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6,... 背景:肾移植后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越来越少,但是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无明显临床症状,血肌肝上升不明显甚至正常的亚临床排斥反应现象频繁发生。目的:观察肾移植后亚临床排斥反应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6,8,10水平变化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相互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6/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对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8例,男51例,女17例,年龄21-60岁。随访时间至少1年。正常对照人群20名。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免疫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移植肾病理活检,将随访68例患者分为亚临床排斥组和无排斥组,观察无排斥组和亚临床排斥组干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6,8,10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IMMAGE全自动免仪疫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肾移植后,随访期患者白细胞介素2,6,8,10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发生亚临床排斥反应时,白细胞介素6,8,10显著高于未发生排斥组(P〈0.01)。干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2,6,8逐渐降低,呈规律性的降至基础水平,白细胞介素6,8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2,P〈0.01;r=0.85,P〈0.01)。白细胞介素10在发生排斥时激剧上升,然后下降,甚至出现一过性低于基础水平,干预治疗有效后逐渐上升至基础水平。结论:①肾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其免疫功能仍有异常。②白细胞介素2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时变化不明显。③白细胞介素6,8在肾移植亚临床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与组织细胞的炎症损伤有关。④白细胞介素10在亚临床排斥反应发生和抗排干预治疗中反应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细胞因子 亚临床排斥反应
下载PDF
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与防护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214-216,共3页
作为在医院重要辅助诊断科室之一检验科工作的检验人员,不仅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如指血采集),而且每天频繁接触大量传染源标本,稍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针对目前艾滋病流行日益严重,对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防护、暴露后处理... 作为在医院重要辅助诊断科室之一检验科工作的检验人员,不仅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如指血采集),而且每天频繁接触大量传染源标本,稍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针对目前艾滋病流行日益严重,对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暴露的防护、暴露后处理、预防进行了分析综述,提出安全防护对策,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检验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职业暴露 检验人员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机理研究及运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远林 肖勇军 王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60-62,共3页
安塞油田油藏渗透率低,油井产量递减快,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效果,开展了重复压裂试验。结合该油藏的特点,进行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和压裂材料的选择,提出了选井选层的原则。重复压裂技术现场施工11井次,措施成功率达100%,措施... 安塞油田油藏渗透率低,油井产量递减快,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效果,开展了重复压裂试验。结合该油藏的特点,进行了重复压裂参数的优化和压裂材料的选择,提出了选井选层的原则。重复压裂技术现场施工11井次,措施成功率达100%,措施有效率为81.8%,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现场实践表明,重复压裂技术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增产稳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诱导应力 应力分布 造缝机理 措施
下载PDF
窗体顶端肾移植术后IL-6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3-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IL-6、C-反应蛋白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CsA中毒时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监测68例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结果肾移植术前IL-6、C-反应蛋白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 目的探讨IL-6、C-反应蛋白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和CsA中毒时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监测68例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结果肾移植术前IL-6、C-反应蛋白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IL-6和C-反应蛋白分别于1及2周左右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前1~3d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即有不同程度升高,抗排斥治疗有效后迅速下降。并发感染时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血清肌肝升高不明显,CsA中毒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临床动态监测血清IL-6及C-反应蛋白可做为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氧化电位水对枯草杆菌芽胞杀灭效果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远林 梁晓曼 +3 位作者 蒋春洁 秦立新 张仁生 唐亚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检测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 方法 将金星、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三种消毒剂对细菌芽孢进行定性灭菌试验 ,观察其灭菌效果 ;对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定量杀菌试验 ,观察其杀菌效果。 结果 金星、戊二醛 6 0 min... 目的 检测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 方法 将金星、戊二醛、酸性氧化电位水三种消毒剂对细菌芽孢进行定性灭菌试验 ,观察其灭菌效果 ;对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定量杀菌试验 ,观察其杀菌效果。 结果 金星、戊二醛 6 0 min达到灭菌效果 ,酸性氧化电位水 75 min达到灭菌效果 ;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 30 min后 ,杀灭率为 99.95 % ,达到消毒合格要求。 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氧化电位水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消毒剂
下载PDF
活血理气法治疗脑震荡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远林 邓惠文 +1 位作者 林德就 杨湘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31-331,共1页
目的 观察活血理气法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常规治疗 +桃红四物汤加味 ) ,观察 2组患者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症状 1周内的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头痛、头昏、恶心呕... 目的 观察活血理气法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治疗 )和治疗组 (常规治疗 +桃红四物汤加味 ) ,观察 2组患者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症状 1周内的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症状在 1周内的缓解率较对照组高 ,经统计学检验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活血理气法是治疗脑震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理气法 脑震荡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乙肝孕妇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远林 秦立新 张仁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了解乙肝孕妇血清中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状况,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机体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选用Hep-2细胞、大鼠胃、大鼠肾为基质制成生物薄片作为抗原,采用生物薄片的马赛克技术(Biochip mosaic technology)应... 目的了解乙肝孕妇血清中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存在状况,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机体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选用Hep-2细胞、大鼠胃、大鼠肾为基质制成生物薄片作为抗原,采用生物薄片的马赛克技术(Biochip mosaic technology)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168例HBV孕妇和44例健康孕妇的血清行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检测,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B)、速率散射法、金标法分别对受检者的血清进行可提取核抗原抗体谱(ENA)、类风湿因子(RF),抗-dsDNA检测。结果168例HBV孕妇检出多种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19.4%,显著高于健康孕妇对照组(P<0.05),检出的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且以ANA,RF为多见。自身抗体阳性组与自身抗体阴性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及AL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阳性组HBeAg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孕妇HBV感染可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以低滴度为主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这种免疫反应与HBV复制水平有关,而与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远林 曾钰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8209-8213,共5页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 背景:越来越多的实验在分析免疫耐受标志,以期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进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目的:分析肾移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62例肾移植后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移植稳定组40例)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抗凝血,经免疫染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0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移植稳定组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所占CD4+T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反应排斥组(P<0.01);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白细胞介素10呈显著正相关(P<0.01)。提示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肾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免疫耐受
下载PDF
续断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远林 邓惠文 +3 位作者 邓建杨 温伟平 杨湘江 林春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6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经验方“续断接骨汤”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各类骨折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 目的观察经验方“续断接骨汤”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各类骨折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处疼痛消失时间和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续断接骨汤具有减轻骨折后疼痛症状和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折愈合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胫腓骨及足踝部闭合骨折后肿胀35例疗效观察
20
作者 陈远林 邓惠文 +2 位作者 林德就 邓建杨 杨湘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比较辨证分型与机械分期治疗下肢闭合骨折后肿胀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观察 ,治疗组按辨证分型治疗 ,对照组按机械分期治疗 ,比较 2组患者肿胀消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 5d、7d后伤肢与健肢周径差分别为 (1.7&... 目的 比较辨证分型与机械分期治疗下肢闭合骨折后肿胀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观察 ,治疗组按辨证分型治疗 ,对照组按机械分期治疗 ,比较 2组患者肿胀消退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 5d、7d后伤肢与健肢周径差分别为 (1.7± 0 .35 )cm ,(0 .95± 0 .31)cm ,(2 .1± 0 .34)cm ,(1.3± 0 .4 2 )cm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 5天P <0 .0 5 ,第 7天P <0 .0 1)。结论 辨证分型治疗下肢闭合骨折后肿胀的疗效优于机械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骨折 肿胀 下肢骨折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