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钟: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数字货币应用驱动中创新发展
1
作者 陈钟 《中国经贸》 2022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第一,金融科技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助力金融业提升效率、助力实现民生普惠同时可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区块链技术是在全球数字货币应用驱动中创新发展、在强监管体系中不断创新的。第... 第一,金融科技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助力金融业提升效率、助力实现民生普惠同时可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区块链技术是在全球数字货币应用驱动中创新发展、在强监管体系中不断创新的。第三、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扎实、到位,区块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块链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培养 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 国家金融安全 提升效率 应用驱动 一带一路 监管体系
下载PDF
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实践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钟 《中国信息安全》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一、网络安全人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二十大报告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 一、网络安全人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二十大报告将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基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显然,要发展好数字经济,没有一支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没有人才的创造力迸发和活力涌流,是不可能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 人才培养实践 人才的创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代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安全挑战及治理研究
3
作者 陈钟 谢安明 《中国信息安全》 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因此,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带来的安全挑战,明...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因此,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带来的安全挑战,明确安全治理目标,综合运用包括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技术支撑在内的多项治理措施,实施敏捷治理模式,有效提高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能力,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安全挑战 安全治理 标准规范 风险研判 集体学习 治理模式 技术支撑
下载PDF
BFT问责机制综述
4
作者 孙惠平 周进爵 +1 位作者 刘澍轩 陈钟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3,共10页
拜占庭容错(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BFT)协议在保障区块链或分布式系统在面临节点故障和恶意行为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BFT问责机制通过记录和共享共识过程中的共识节点行为,旨在识别拜占庭节点,并能够有效解决在... 拜占庭容错(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BFT)协议在保障区块链或分布式系统在面临节点故障和恶意行为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BFT问责机制通过记录和共享共识过程中的共识节点行为,旨在识别拜占庭节点,并能够有效解决在拜占庭节点数量超过1/3时,传统的BFT协议无法确保安全性和活性的问题。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已有的BFT问责协议,包括服务端问责机制、客户端问责机制和BFT内嵌问责机制。文章还对这些机制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容错 问责机制 客户端问责 服务器端问责
下载PDF
区块链数据安全服务综述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利朋 关志 +2 位作者 李青山 陈钟 胡明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共32页
区块链是由一系列网络节点构建的一种分布式账本,本身具有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密码算法安全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属性,对基于区块链实现的安全服务进行了综述,这些安全服务包括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数据隐... 区块链是由一系列网络节点构建的一种分布式账本,本身具有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密码算法安全性和不可否认性等安全属性,对基于区块链实现的安全服务进行了综述,这些安全服务包括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数据隐私、数据可信删除.首先介绍了区块链和公钥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并围绕上述5种安全服务,给出了用户真实场景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传统的解决方案,讨论了这些传统实现方案所面临的问题,之后介绍了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相关问题的实现方案,最后讨论了区块链的价值以及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机密性 完整性 身份认证 去中心化
下载PDF
RegLang监管合约规则冲突检测方法
6
作者 高健博 张家硕 +1 位作者 李青山 陈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8,共11页
RegLang是一种面向监管规则设计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旨在支撑监管规则数字化与合约化,已在金融等领域取得初步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金融监管领域的“适用冲突”“多轨规制”等规则冲突问题可能对区块链金融应用造成严重影响,在增加... RegLang是一种面向监管规则设计的智能合约编程语言,旨在支撑监管规则数字化与合约化,已在金融等领域取得初步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金融监管领域的“适用冲突”“多轨规制”等规则冲突问题可能对区块链金融应用造成严重影响,在增加从业机构合规成本的同时,对监管合约的有效性带来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监管合约变量类型依赖分析方法与基于依赖图的变量类型传播分析方法,推断监管合约中所有变量的可能类型,并根据可满足性模理论求解器支持的符号类型实现监管合约中变量、语句和规则的符号化。基于符号分析的规则冲突检测方法,将监管规则冲突问题转换为可满足性问题,从而检测监管合约中规则的自冲突、完全冲突和局部冲突,并针对多个监管规则间完全冲突检测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提出子集划分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RegLang监管合约规则冲突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各类监管规则冲突,在对代码行数为300行的监管规则进行冲突检测时,自冲突、完全冲突和局部冲突的平均检测耗时分别为1234.9 ms、1977.8 ms和2364.5 ms,在实际应用中是可接受的,能够为实现监管规则数字化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Lang监管合约 智能合约 冲突检测 符号分析 区块链 监管科技
下载PDF
YWHAB基因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肝细胞癌增殖和侵袭并重塑免疫抑制微环境
7
作者 宋飞 王成桂 +2 位作者 王天伦 张宇 陈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501-509,共9页
目的:探究PANoptosis关键基因YWHA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的组织芯片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目的:探究PANoptosis关键基因YWHA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和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的组织芯片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YWHAB在HC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体外构建HCC的PLC/PRF/5和Huh7的YWHAB敲低以及过表达模型,评估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用Western Blot验证其通路。通过ssGSEA/TIDE/ESTIMATE 3种免疫浸润算法分析YWHAB对免疫环境的影响,并用体外CD8+T细胞杀伤实验进行验证。结果:YWHAB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46%,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WHAB高表达与肿瘤包膜完整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晚期TNM分期均明显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YWHAB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明显降低(P=0.003)。体外实验证明,YWHAB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免疫微环境方面,YWHAB表达与辅助型T细胞2(R=0.402,P<0.05)、巨噬细胞(R=0.321,P<0.05)等抑制性免疫细胞浸润数量呈正相关,与免疫耗竭性检查标志物CD274、HAVCR2、PDCD1、TIGIT、LAG3和CTLA4等表达呈正相关。YWHAB低表达组显示出更好的免疫治疗敏感评分,当敲低YWHAB基因后,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显著增强(P<0.05)。结论:YWHAB作为HCC的癌基因和不良预后标志物,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途径而促进HCC的增殖和侵袭,且与免疫抑制微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YWHAB 免疫浸润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皮下空肠盲袢埋藏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8
作者 周红飞 陈钟 +1 位作者 顾宏 沙德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观察采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皮下空肠盲袢埋藏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2012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89例接受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76例接受胆管空肠Ro... 目的观察采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皮下空肠盲袢埋藏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2012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89例接受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另76例接受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皮下空肠盲袢埋藏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醇(COR)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为(258.5±36.7)min,显著长于吻合术组【(221.1±32.5)min,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70.4±51.4)ml、(3.9±0.7)d和(8.0±1.4)d对(278.4±52.3)ml、(3.8±0.7)d和(7.3±0.7)d,P>0.05】;在术后1 w,联合手术组血清TBIL、ALT、GGT和COR水平分别为(16.5±3.8)μmol/L、(54.4±14.1)g/L、(184.3±34.2)U/L和(241.7±43.5)nmol/L,与吻合术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3.2±4.0)μmol/L、(49.6±12.4)g/L、(179.5±32.5)U/L和(242.7±44.0)nmol/L,P>0.05】;联合手术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58.2±6.5)%、(37.2±4.3)%和(1.2±0.2),与吻合术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7.2±6.2)%、(36.4±4.3)%和(1.2±0.3),P>0.05】;联合手术组胆漏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P<0.05);在术后1年,吻合术组结石率为10.1%,联合手术组为7.9%(P>0.05),后者经盲袢手术取石,得到清理。结论采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联合皮下空肠盲袢埋藏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有助于方便快捷地清理复发结石,对机体无更多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皮下空肠盲袢埋藏术 皮质醇 治疗
下载PDF
胃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钟 唐庆林 +2 位作者 韩忠政 张华玉 张鸣青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7-78,91,共3页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国内外医学界始终处于被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也不断进步,胃癌的治疗已从单纯的手术治疗... 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国内外医学界始终处于被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新的诊断技术、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也不断进步,胃癌的治疗已从单纯的手术治疗发展为生物靶向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等众多治疗方法。此文对目前早期与进展期胃癌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 生物治疗 进展期胃癌
下载PDF
免疫精准化治疗背景下肝癌临床前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10
作者 宋飞 陈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989-1000,共12页
肝癌在全球癌症致死率中位列第三,但其治疗效果仍未达到理想水平.肝癌研究中的挑战之一是肝癌高度时空异质性、侵袭转移能力和抗药性.因此,深刻理解和模拟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对于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肝癌研究中的临床前模型,包括细胞... 肝癌在全球癌症致死率中位列第三,但其治疗效果仍未达到理想水平.肝癌研究中的挑战之一是肝癌高度时空异质性、侵袭转移能力和抗药性.因此,深刻理解和模拟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对于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肝癌研究中的临床前模型,包括细胞系模型、患者来源性肿瘤移植小鼠模型、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化学诱导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类器官模型和基于患者源性器官样肿瘤球模型.各模型在模拟肝癌生物学行为和免疫微环境方面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深入了解现有模型的局限性,我们有望推动下一代癌症模型的发展,使其更精确地反映肝癌的特征,为优化治疗策略、药物疗效预测和安全性评估提供支持,促进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此外,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趋势和挑战,以促进肝癌生物学和临床前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临床前模型 肿瘤生物学 免疫微环境 精准医学
下载PDF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培养猪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钟 戴新征 +1 位作者 杨欣荣 祝文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669-1674,共6页
目的:制备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其对培养猪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和O-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了物理表征,用X射线光电子光谱... 目的:制备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并探讨其对培养猪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和O-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了物理表征,用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对其表面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进行原代猪肝细胞培养,并以普通培养作为对照组.观察培养后1 wk内肝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成功,原子力显微镜下其直径300-500 nm.经过XPS光谱分析显示,C,O,N的比例分别为72.51%,23.69%,3.80%.普通培养的肝细胞,48 h后逐渐失去多边形特征.而与PLA-O- CMC共培养48 h后,肝细胞形成细胞黏附聚集的球形体,大部分肝细胞重建细胞极性,呈现较典型、均匀的多边形形态特征.培养后 24 h,3 d和5 d时,纳米细胞培养组ALB含量高于普通培养组(3.53±0.052,3.48±0.075,3.57 ±0.137g/L vs 3.10±0.179,3.17±0.186,3.10 ±0.219 g/L,均P<0.05);3,5,7 d时,纳米细胞培养组ALT水平明显低于普通组(15.33± 13.05,8.84±8.87,7.00±5.22 nkat/L vs 24.17 ±20.35,16.17±27.49,15.50±11.95 nkat/L, 均P<0.05),而BUN含量虽然有所升高,但是不显著(P>0.05).结论: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是肝细胞培养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 纳米材料 肝细胞 培养 肝细胞移植
下载PDF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左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钟 唐伟东 +2 位作者 常仁安 朱李瑢 陈二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评价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76例左肝肿瘤患者,分腹腔镜手术组(15例,均为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和开放手术组(61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我院手术切除治疗的76例左肝肿瘤患者,分腹腔镜手术组(15例,均为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和开放手术组(61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4 d ALT、ALB以及TBIL。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肝功能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176±59 mL vs 301±119 mL,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6.3±1.0 d vs 12.1±2.1 d,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放组(1.2±0.4 d vs3.3±0.6 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0%vs 32.8%,P<0.05)。腹腔镜组术后1、4 d ALT与ALB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开放组(1 d ALT:162.6±55.2 U/L vs 358.3±202.9 U/L,P<0.05、4 d ALT:68.2±33.5 U/L vs 156.8±130.7 U/L,P<0.05;1 d ALB:36.3±1.8 g/L vs 30.6±2.9g/L,P<0.05;4 d ALB:36.2±3.4 g/L vs 32.5±3.5 g/L,P<0.05),而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d:20.8±5.5μmol/L vs 21.2±5.1μmol/L,P>0.05;4 d:15.8±2.8μmol/L vs 15.2±2.7μmol/L,P>0.05)。两组手术时间(138±25 min vs 130±41 min,P>0.05)、住院总费用(34 764±5 748元vs 32 472±6 215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左肝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也不增加费用,安全可行,值得有条件单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镜 左肝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钟 肖钢 +1 位作者 周泉 何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2014年1月—2015年3月某院艾滋病合并 PCP 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进行治疗,49例)和实验组...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2014年1月—2015年3月某院艾滋病合并 PCP 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进行治疗,49例)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克林霉素进行治疗,48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氧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血清清蛋白(ALB)和血乳酸脱氢酶(LDH)等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氧指标 PaO2、SaO2、ALB 和 LD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 PaO2分别为(73.01±4.62)mmHg、(84.92±5.34)mmHg,SaO2分别为(75.81±4.28)%、(90.86±5.94)%,ALB 分别为(32.62±4.41)g/L、(43.95±5.03)g/L,LDH 分别为(416.53±30.77) U/L、(331.58±20.86)U/L,治疗后实验组 PaO2和 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ALB 和 LDH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58%(43例),高于对照组的69.3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 =0.014)。结论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对艾滋病合并 PCP 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复方磺胺甲唑片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疗效
下载PDF
95%肝切除与药物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钟 黄华 +2 位作者 吴振宇 祝文彩 李根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探讨一种理想的大鼠急性肝衰竭 (AHF)模型建立方法。方法 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 3组 :(1)改良手术诱导组 ,切除约 95 %肝脏组织 ,术中经中叶肝静脉注入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10ml/kg体重 ;(2 )传统手术诱导组 ,术中不行中叶肝静... 目的 探讨一种理想的大鼠急性肝衰竭 (AHF)模型建立方法。方法 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 3组 :(1)改良手术诱导组 ,切除约 95 %肝脏组织 ,术中经中叶肝静脉注入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10ml/kg体重 ;(2 )传统手术诱导组 ,术中不行中叶肝静脉穿刺注射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其余手术方法同改良手术组 ;(3 )药物诱导组 ,给予D -氨基半乳糖 (D gal) 1.2g/kg腹腔注射。观察手术死亡率、建模后 2 4h大鼠存活率、血谷丙转氨酶 (ALT)、血氨 (NH3)、总胆红素 (TB)和血糖 (BG )。结果 传统手术诱导组手术死亡率高于改良手术组死亡率 (3 3 .3 %∶0 % ) ,改良手术诱导组、传统手术诱导组、药物诱导组大鼠建模成功后 2 4h存活率分别为 0 % ,0 % ,2 5 % ,改良手术诱导组ALT和NH3水平显著高于药物诱导组 (P <0 .0 5 ) ,TB和BG水平低于药物诱导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通过改进的 95 %肝切除术可建立较理想的大鼠AHF模型 ,术中经中叶肝静脉注入 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可减少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化学诱导 肝切除术 氨基半乳糖/副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犬急性肝衰竭一种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钟 丁义涛 +1 位作者 徐庆祥 余德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 为进行生物人工肝治疗等研究制备一种新的犬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 采用一期门腔端 -侧分流、胆总管切断结扎术制作模型。观察其生存情况、肝功能、血氨、Fischer比 (支链氨基酸 /芳香氨基酸 ,BCAA /AAA ) ,并观察模型肝脏病理变... 目的 为进行生物人工肝治疗等研究制备一种新的犬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 采用一期门腔端 -侧分流、胆总管切断结扎术制作模型。观察其生存情况、肝功能、血氨、Fischer比 (支链氨基酸 /芳香氨基酸 ,BCAA /AAA ) ,并观察模型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犬于术后血氨、谷丙转氨酶(ALT )、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逐渐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 (PT)延长 ,Fischer比下降 ,于 2周时最为明显 ;14d后随着时间的延长 ,动物逐渐死亡。肝脏病理检查显示典型的淤胆、汇管区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表现。结论 一期门腔端 -侧分流、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制作犬急性肝衰竭模型成功 ,该模型可望用于生物人工肝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PKC、P120^(ctn)和E-ca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钟 董孟华 邓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和OSCC标本51例,采用免疫... 目的:观察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和OSCC标本5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IHC)检测PKC、P120ctn和E-cad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鳞癌中P120ctn、E-cad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它们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K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P120ctn、E-cad的异常表达率和PK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均P<0.05)。P120ctn和E-cad的异常表达与PKC的阳性表达高度相关(均P<0.01)。结论:PKC、P120ctn和E-cad在OSCC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 E-钙粘蛋白 蛋白激酶C 口腔 鳞状细胞癌 转移
下载PDF
犬急性重症胆管炎新模型建立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钟 朱李瑢 葛存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适合于外科研究的犬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模型的方法。方法将10只犬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采用胆总管置入T管,远端结扎,T管内注入大肠埃希菌后夹闭T管。观察手术后1周内动物一般情况,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适合于外科研究的犬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模型的方法。方法将10只犬随机分为两组,造模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采用胆总管置入T管,远端结扎,T管内注入大肠埃希菌后夹闭T管。观察手术后1周内动物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h和7d采血检测白细胞及分类、血清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TNF-α,IL-1β以及内毒素水平。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胆管病理改变。结果术前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术后造模组犬血清TB,AKP,ALT,TNF-α,IL-1β及内毒素水平逐渐上升,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组胆管病理表现为明显的急性炎症。结论该法建立犬重症胆管炎模型,可用于ACST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急性病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异种移植猪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钟 杨欣荣 戴新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6178-6182,共5页
目的: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后移植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实验室完成,选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n=5)及SD大鼠(n=123)。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 目的: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后移植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实验室完成,选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n=5)及SD大鼠(n=123)。①实验分组及方法: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41),分别在单纯肝细胞移植组、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急性肝衰竭大鼠腹腔内移植震荡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培养24h的猪肝细胞。②实验评估:观察移植肝细胞的病理变化、培养和移植肝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及活率。结果:①各组移植肝细胞的活率及凋亡率: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时间最长。肝细胞体外培养1d后,3组肝细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以单纯肝细胞移植组凋亡率最高,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最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的移植肝细胞凋亡率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呈缓慢上升趋势,但较单纯肝细胞移植组为低;移植后1,2d,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的移植肝细胞活率明显高于单纯肝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后3,5d时,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移植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活率则明显高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②各组移植肝细胞的坏死率:移植后1d,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移植肝细胞坏死率明显上升;移植后2d,3组肝细胞坏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明显高于单纯肝细胞移植组(P<0.0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高于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后3d,单纯肝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坏死率大幅度上升,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无明显变化,但显著低于单纯肝细胞移植组(P<0.0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5d,胶原肝细胞移植组、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坏死率进一步上升,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显著低于胶原肝细胞移植组(P<0.05)。结论: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有抑制培养和移植肝细胞凋亡、提高移植肝细胞活率的作用,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结合可增强抗培养和移植肝细胞凋亡的能力,延长移植肝细胞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学 壳多糖 乳酸盐类 脱噬作用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细胞移植
下载PDF
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钟 丁义涛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7,F003,共5页
本文建立了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分离猪肝细胞方法并与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了比较。猪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分剐插管,先用D-Hanks液灌注,再采用自制的循环灌流装置进行胶原酶循环原位灌注分离猪肝细胞,分离后的肝细胞以5×105/ml培养... 本文建立了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分离猪肝细胞方法并与离体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了比较。猪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分剐插管,先用D-Hanks液灌注,再采用自制的循环灌流装置进行胶原酶循环原位灌注分离猪肝细胞,分离后的肝细胞以5×105/ml培养,观察分离和培养7d的肝细胞产量、活率、蛋白质合成功能、葡萄糖合成功能和LDH含量。同时测定离体组的上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每克肝组织分离获得的肝细胞总量为5.1×107,肝细胞活率98.6%,培养7d肝细胞活率89.5%。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在培养7d中保持稳定;葡萄糖合成功能从1d时1.05±0.15nmol/cell下降到3d时0.74±0.09nmol/cell;LDH含量在3d较高。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的猪肝细胞总量、活率高于离体法;蛋白质合成功能和葡萄糖合成功能强于离体法。因此,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分离猪肝细胞方法可获得大量高活率和良好功能的猪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 分离 肝细胞 生物人工肝 产量 活率
下载PDF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大鼠腹腔内猪肝细胞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钟 蔡鸿宇 +1 位作者 汤飞 官伟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287-6291,共5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用I型胶原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黏附培养的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进一步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在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过程中对免疫排斥反...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用I型胶原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黏附培养的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进一步观察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在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过程中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2006-05在南通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和神经再生实验室完成。材料:原位胶原酶循环肝灌注法分离猪肝细胞;SD大鼠64只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6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不干预;纳米胶原肝细胞组将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黏附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植入大鼠腹腔内,并用大网膜适当包裹;胶原肝细胞组将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植入大鼠腹腔内;单纯肝细胞组将振荡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直视下注入大鼠的小网膜囊内。移植在造模48h后进行,移植细胞量均为5.0×107个肝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1,2,3,5,7d取大鼠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IgG、IgM浓度,以模型组数据为移植前指标;移植后1,3,7d取腹腔移植物光镜下观察移植肝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7d内各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各组血清IgG水平在移植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移植后2,3d,纳米胶原肝细胞组血清IgG质量浓度低于其他2组(P<0.05),至移植后7d,纳米胶原肝细胞组血清IgG水平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0.05)。各组血清IgM质量浓度在移植后第1,2天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第3~7天逐渐升高,其中纳米胶原肝细胞组IgM质量浓度高于其他2组(P<0.05)。移植后第3天胶原肝细胞组移植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单纯肝细胞组则几乎找不到存活的肝细胞,而纳米胶原肝细胞组移植后第7天仍能找到存活肝细胞。结论: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在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对体液免疫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排斥 细胞移植 纳米材料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