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致消化道出血1例及诊断思路
1
作者 李慧 许剑辉 +3 位作者 何国林 覃月华 陈钰静 郭勇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其所致的凝血障碍临床少见。多数抑制物针对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而针对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者罕见,年发生率达(0.09~0.29)/100万,文献报道200余例[1]。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严...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其所致的凝血障碍临床少见。多数抑制物针对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而针对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者罕见,年发生率达(0.09~0.29)/100万,文献报道200余例[1]。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严重出血症状[2],常因无法找到明确原因而被漏诊、误诊。实验室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后,临床不知其中原因,常输注血浆处理;即使发现FⅤ活性降低,治疗效果也往往不佳;只有检测到FⅤ抑制物,才可明确诊断并对症处理。因此,实验室主动追查异常检验结果的原因,推动临床和实验室联合诊断模式,可能是探讨解决这类罕见或复杂出凝血疾病的有效策略。本院收治1例获得性FⅤ抑制物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现报道其诊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Ⅴ抑制物 血浆纠正实验 Bethesda法 检验与临床联合诊断模式
下载PDF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专业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
2
作者 潘沅 陈钰静 +1 位作者 陈思慧 余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5期2295-2298,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递进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专业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情况,为提高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临床血液专业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分层递进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专业技能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情况,为提高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临床血液专业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12月轮转的7例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组),包括男2例,女5例;2022年1-12月轮岗的9例学员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组),包括男3例,女6例。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制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分层递进教学组带教老师对学员的认可度。结果分层递进教学组的中期考核成绩[(91.38±2.29)分]及出组考核成绩[(89.71±1.87)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87.43±3.95)、(85.33±4.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递进教学组带教老师对学员专业技能掌握的满意度为94.4%、端正学习态度和责任心及敬业精神方面满意度均达100.0%,对正确发放报告及书写评价、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的满意度为88.9%,综合满意度达93.5%。结论分层递进教学在提高和考核学员的专业能力、减少浪费学生时间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临床血液学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建立检测18种(型/亚型)呼吸道病毒的两种循环参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钰静 丁细霞 +7 位作者 郭勇晖 余楠 潘玉先 余志武 陈满君 王压娣 杜晓棠 车小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建立两种不同循环参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18种(型/亚型)呼吸道病毒。方法引用文献报道的18种(型/亚型)呼吸道病毒引物和探针,建立两种不同循环参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考核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 目的建立两种不同循环参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18种(型/亚型)呼吸道病毒。方法引用文献报道的18种(型/亚型)呼吸道病毒引物和探针,建立两种不同循环参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考核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用临床标本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可检测18种(型/亚型)呼吸道病毒的两种不同循环参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该法特异性较好,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数/μL,变异系数(CV)为1.26%~3.43%,重复性良好;408份临床标本中,用该法检测鼻拭子标本阳性率为63.2%(225/356),肺泡灌洗液标本阳性率为25.0%(13/52)。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简便、特异、敏感、稳定,适用于临床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特异性 敏感性
下载PDF
26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丁细霞 王压娣 +3 位作者 陈满君 陈钰静 余楠 车小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5-1140,1151,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6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8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6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8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冠状病毒、人类偏肺病毒、鼻病毒)。结果共检测患儿标本2665份,其中阳性标本1566份,总阳性率为58.8%。四个季节中8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并以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以0~1岁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64.5%。男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于女童,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于门诊患儿。混合感染标本260份,占阳性标本数的16.6%,主要集中于0~3岁儿童患者标本中,并因季节而异,秋冬季节较少,而春夏季节较为普遍。咳嗽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咳痰和流涕次之,临床症状在8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存在差异。结论本调查分析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载PDF
RVPFast与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呼吸道病毒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余志武 王压娣 +4 位作者 陈钰静 郭勇晖 丁细霞 余楠 车小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0-712,共3页
目的评价xTAG呼吸道病毒群快速检测(Respiratory Virus Panel Fast Array,RVP Fast)技术检测呼吸道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筛查的74份呼吸道病毒阳性和4份阴性鼻拭子标本,用RVP Fast和RTPCR同时检测78份... 目的评价xTAG呼吸道病毒群快速检测(Respiratory Virus Panel Fast Array,RVP Fast)技术检测呼吸道病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筛查的74份呼吸道病毒阳性和4份阴性鼻拭子标本,用RVP Fast和RTPCR同时检测78份标本的8种呼吸道病毒及其亚型(共19型),运用McNemarχ2检验,Kappa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种方法检测78份标本有71份结果完全相符,包括55份单个病毒感染标本,12份混合病毒感染标本和4份阴性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总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致性较好(Kappa=0.960,P<0.01),RVP Fast荧光强度中位数(MFI)与实时荧光PCR/RT-PCR阈值循环数(Ct)呈负相关(r=-0.529,P<0.01)。结论 RVP Fast芯片技术的检测性能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国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快速、高通量检测,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RVP FAST
下载PDF
2009-2016年广州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丁细霞 陈钰静 +2 位作者 晋晶 陈满君 余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6-921,946,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标本3446份,提取标本RNA... 目的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标本3446份,提取标本RNA,采用qRT-PCR方法进行RSV检测,并对RSV阳性标本进行临床上常见的7种(14个亚型)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共检测患者标本3446份,其中RSV阳性标本672份,总阳性率为19.5%。4个季节中RSV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84,P<0.001),并以春节最高,冬季次之,夏秋两季最少。RSV感染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降低,并以3岁及以下儿童检出率最高,占RSV阳性标本数的90.8%(610/672),儿童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成年患者(χ2=266.433,P<0.001),男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χ2=4.940,P=0.026),住院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χ2=60.433,P<0.001)。混合感染标本160份,其中双病毒感染标本143份,3种病毒混合感染16份,4种病毒混合感染1份,并以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率最高,住院患者混合感染率高于门诊患者(χ2=20.896,P<0.001)。与非RSV感染者相比,RSV感染者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较高(χ2_(咳嗽)=108.934,χ2_(咳痰)=60.626,χ2_(气促/呼吸困难)=38.139,均P<0.001),而咽喉痛、头痛、乏力、寒战/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发生率相对较低(χ2_(咽喉痛)=46.499,χ2_(头痛)=29.516,χ2_(乏力)=16.972,χ2_(寒战/畏寒)=9.616,χ2_(肌肉酸痛)=8.801,均P<0.001)。此外,RSV感染组与非RSV感染组在临床诊断上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12.157,P<0.001)。结论RSV是引起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的主要原因,咳嗽、咳痰及气促/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加强对该年龄段儿童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