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应激促进成骨细胞铁死亡介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 被引量:2
1
作者 章家皓 刘予豪 +3 位作者 周驰 莫亮 方汉军 陈镇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02-3208,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过程中骨代谢失衡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目的:探究氧化应激诱导成骨细胞铁死亡、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方法:收集47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标本和... 背景: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诱发股骨头坏死过程中骨代谢失衡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目的:探究氧化应激诱导成骨细胞铁死亡、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方法:收集47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标本和6例股骨头标本,根据ARCO分期标准将血清标本分为ARCOⅡ期、Ⅲ期及Ⅳ期,股骨头标本分为ARCOⅢ期及Ⅳ期。检测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1水平;通过DIA蛋白定量测序、免疫蛋白印迹试验及碱性磷酸检测并验证患者股骨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ARCO分期与年龄、性别、侧别无关;②ARCOⅢ期患者血清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1水平较Ⅱ期、Ⅳ期高;③在坏死区域与正常区域对比中,DIA蛋白定量测序结果显示,差异蛋白的功能主要与氧化还原相关,其中坏死区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Bcl-2蛋白表达较正常区域低,且ARCOⅣ期低于Ⅲ期;Western blot验证了DIA蛋白定量结果,且坏死区域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正常区域,Ⅳ期低于Ⅲ期;④在坏死区域与硬化带区域中,差异蛋白的功能同样与氧化还原相关,且坏死区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Bcl-2蛋白表达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硬化带区域低,且Ⅳ期低于Ⅲ期;⑤结果说明,糖皮质激素可通过上调氧化应激水平,诱导成骨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抑制成骨功能,影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铁死亡 成骨细胞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SOD1 GPX4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发育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天烨 张文胜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李子祺 陈镇秋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7-861,共5页
背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集中于髋关节畸形,目前缺乏髋臼发育不良对脊柱影响的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冠状位及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代偿情况,并探讨髋臼发育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背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集中于髋关节畸形,目前缺乏髋臼发育不良对脊柱影响的报道。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冠状位及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代偿情况,并探讨髋臼发育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01例(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4例(对照组),两组均拍摄冠状位及矢状位脊柱全长X射线片,获取以下脊柱-骨盆参数:腰椎前凸角、骨盆前倾角、胸腰椎后凸角、Cobb角及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胸椎后凸角,对比两组受试对象脊柱-骨盆参数差异;另外,对比单侧、双侧以及不同Crowe分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脊柱-骨盆参数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髋臼发育程度(Sharp角)与脊柱-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在矢状位上,试验组腰椎前凸角小于对照组(P<0.05),骨盆倾斜角、胸腰段后凸角大于对照组(P<0.05);在冠状位上,试验组Cobb角、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其余脊柱-骨盆参数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双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小于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P<0.05),骨盆倾斜角、胸腰段后凸角、Cobb角及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均大于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P<0.05);(3)腰椎前凸角随着Crowe分型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骨盆倾斜角随着Crowe分型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harp角与腰椎前凸角呈负相关(P<0.05),骨盆前倾角、Cobb角及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呈正相关(P<0.05);(5)结果显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倾斜角、胸腰段后凸角、Cobb角及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增大,腰椎前凸角减少;髋臼发育不良程度与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Cobb角及C_(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呈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程度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脊柱-骨盆参数 代偿 相关性 侧弯
下载PDF
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转归的因素分析
3
作者 卢林 陈海诚 +2 位作者 陈楚杰 周驰 陈镇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17-5822,共6页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且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d时骨盆倾斜严重程度分为3组,A组(<2°)48例,B组(2°-3°)34例,C组(>3°)18例。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双侧臀中肌长度、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双侧臀中肌长度差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差值、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术后骨盆倾斜角度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短期内发生骨盆倾斜加重;②术后3 d至术后1个月时段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组间存在差异,C组>B组>A组;术后1-3个月时段C组与其他各组存在差异,C组变化比值最小;术后3 d至术后3个月时段组间变化比值无差异;③双侧臀中肌差值术后逐渐减小,术后3个月时双侧臀中肌比较无差异;④术后双侧旋转中心差值增大,术后3个月时双侧高度差值小于术前;⑤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病程与术后3个月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00),术前双侧臀中肌差值与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P=0.006);⑥提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功能性骨盆倾斜;术后骨盆倾斜的矫正是基于术后功能性骨盆倾斜角度的适应性恢复;功能性骨盆倾斜的产生是以术后短期骨性结构重建、软组织积累性损害存续为基础的机体代偿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臀中肌 骨盆倾斜 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 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 骨盆稳态
下载PDF
尿石素A介导p38/MAPK通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4
作者 黄浩然 凡一诺 +6 位作者 卫杨文祥 江梦钰 方汉军 王海彬 陈镇秋 刘予豪 周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9-1154,共6页
背景:过度活跃的破骨细胞可破坏骨稳态,并在骨质疏松、脆性骨折、骨关节炎等相关性骨骼疾病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鞣花酸和鞣花单宁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尿石素A作为其天然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增殖及抗癌作... 背景:过度活跃的破骨细胞可破坏骨稳态,并在骨质疏松、脆性骨折、骨关节炎等相关性骨骼疾病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鞣花酸和鞣花单宁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潜能,尿石素A作为其天然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增殖及抗癌作用,但其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尿石素A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稳定生长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使用细胞毒性MTS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尿石素A(0,0.1,0.5,1.5,2.5μmol/L)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筛选出安全作用浓度。再使用不同浓度的尿石素A干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分化过程,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和肌动蛋白环及细胞核染色,观察尿石素A对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及RT-qPCR实验,观察尿石素A干预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尿石素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及肌动蛋白环形成,2.5μmol/L的抑制作用最强;②尿石素A可抑制与破骨形成及骨吸收相关的Nfatc1、Ctsk、Mmp9、Atp6v0d2基因的表达及Nfatc1、Ctsk蛋白的合成;③尿石素A可通过抑制p38蛋白的磷酸化,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传导,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石素A 破骨细胞 MAPK P38 RANKL
下载PDF
基于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膝关节形态差异
5
作者 林天烨 江禹来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李子祺 陈镇秋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组29例(58膝),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10例。单侧DDH组男28例,女70例;平均年龄(35.40±11.62)岁。双侧DDH组男7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17±12.58)岁。对照组男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35.82±11.49)岁。收集三组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下测量膝关节相关参数,股骨内侧髁宽度(width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WMFC)、股骨外侧髁宽度(width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WLFC)股骨内侧髁高度(height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HMFC)、股骨外侧髁高度(height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HLFC)、胫骨内侧平台宽度(width of medial tibial platform,WMTP)、胫骨外侧平台宽度(width of lateral tibial platform,WLTP)、股骨前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AJED)、股骨后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PJED)、胫骨前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AJED)、胫骨后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PJED)、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近端后侧角(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PPTA)、股骨远端后侧角(posterior distal femoral angle,PDFA)。对比三组膝关节正视位图、侧视位图及角度相关参数。结果对照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HMFC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HMFC大于单侧DDH组(P<0.05)。对照组WMTP显著小于单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MTP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WM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WMFC、HLFC、M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F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TA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此外,三组FAJED、PDFA、P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AJED、PDFA、PPT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FAJED、P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FPJED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与单侧DDH组FPJ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AJ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DDH组TAJED显著小于对照组及双侧DDH组(P<0.05)。三组TPJ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患者膝关节外翻角增加,其机制与HMFC增加有关。DDH患者膝关节股骨远端后侧角和胫骨近端后侧角均减少。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与膝关节外翻、胫骨后倾斜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膝关节 外翻 三维 影像
下载PDF
基于NHANES数据库分析女性特殊生理期相关数值与绝经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云虹 凡一诺 +4 位作者 章家皓 张湘琪 赵小凤 陈镇秋 孙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5191-5195,共5页
背景:明确女性特殊生理时期与绝经后低骨密度发生的确切关系,可作为未来预测女性绝经后低骨密度的关键,并为预防低骨密度的发生提供参考价值。目的:探究女性不同特殊时期相关数据与绝经后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7-2020年NHANE... 背景:明确女性特殊生理时期与绝经后低骨密度发生的确切关系,可作为未来预测女性绝经后低骨密度的关键,并为预防低骨密度的发生提供参考价值。目的:探究女性不同特殊时期相关数据与绝经后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17-2020年NHANES总库收集数据,纳入总样本15560名,筛选出最终参与者1563名,获取其骨密度值后,计算出T分数,将诊断为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者合为观察组,正常骨量者为对照组。通过建立3个线性回归模型来评估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对绝经后低骨密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多元逻辑回归的结果相互验证不同孕次、产次与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初潮年龄大于13岁参与者绝经后低骨密度的发生率是初潮年龄小于12岁参与者的1.62倍。相对于绝经年龄在45岁以下者,绝经年龄在45-55岁之间者绝经后发生低骨密度的OR值为0.72,55岁以上者绝经后发生低骨密度的OR值为0.51。孕次与股骨部位的T分数呈负相关,与大转子的T分数呈负相关,与腰椎的T分数无相关性。产次与股骨和腰椎的T分数无关,仅有产次和大转子呈负相关。②结果显示,月经初潮年龄越晚,绝经年龄越早,怀孕次数越多,绝经后越容易出现低骨密度;孕次对股骨及大转子骨密度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时期 月经初潮年龄 绝经年龄 孕次 产次 骨密度
下载PDF
破骨细胞介导的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疼痛及塌陷机制
7
作者 莫亮 王章正 +4 位作者 周驰 陈镇秋 王海彬 徐家科 刘予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0-957,共8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出现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时疼痛及塌陷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ONF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ARCOⅢ期病例,收集股骨头标本、临床及影...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出现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时疼痛及塌陷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ONF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ARCOⅢ期病例,收集股骨头标本、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1周MR资料将股骨头标本分为BME组和non-BME组。苏木精-伊红(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股骨头标本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不同区域骨组织中CTSK、RANKL、Netrin-1的半定量表达。结果①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表明,BME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②HE染色发现,两组坏死区骨质结构絮乱,存在大量空骨陷窝;BME组肉芽组织明显,硬化区(修复区)可见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集聚。③天狼星红染色发现,BME组坏死区及硬化区存在大量胶原纤维。④Western blotting和q-PCR结果提示,BME组患者骨组织的坏死区、硬化区和正常区Netrin-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高于non-BME组(P<0.05),BME组骨组织的坏死区、硬化区破骨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高于non-BME组(P<0.05)。结论髋关节疼痛与股骨头坏死BME呈正相关,过度活跃的破骨细胞参与BME时塌陷的发生,其分泌的Netrin-1蛋白上调介导相关疼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髓水肿 疼痛 塌陷 破骨细胞 NETRIN-1
下载PDF
Piezo1介导的机械应力刺激在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8
作者 黄浩然 卫杨文祥 +5 位作者 章家皓 莫亮 刘予豪 陈镇秋 王海彬 周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716-2722,共7页
背景:机械敏感通道蛋白Piezo1是机械应力刺激的重要靶蛋白,能将物理的机械力转化成生物电信号,从而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在抗骨质疏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总结机械应力刺激在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Piezo1分子生物学研究进程及Pie... 背景:机械敏感通道蛋白Piezo1是机械应力刺激的重要靶蛋白,能将物理的机械力转化成生物电信号,从而调控骨形成与骨吸收,在抗骨质疏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总结机械应力刺激在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机制、Piezo1分子生物学研究进程及Piezo1在骨质疏松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Piezo1、机械应力、骨”,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Piezo1,mechanical,osteoblast,osteoclast,chondrocyte,bone”,根据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6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机械敏感通道蛋白Piezo1的蛋白结构在冷冻电镜技术突破中不断得到新的解析,目前研究表明Piezo1蛋白基于三叶螺旋桨状三维构造主体,在静默和应激状态下可表现出不同的结构变化;②Piezo1介导的机械应力刺激能通过调控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肠道细胞的功能影响骨形成,同时调控破骨细胞的功能影响骨吸收,进而在抗骨质疏松中发挥重要作用;③Piezo1介导的机械应力刺激主要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细胞功能影响骨形成;而其对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因机械力的类型、大小、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对骨吸收有双向调节作用,需进一步量化的研究;④未来基于Piezo1在骨质疏松中的临床研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破骨细胞的相关机制及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仍需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机械应力 Piezo1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软骨细胞 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肠道细胞
下载PDF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镇秋 洪郭驹 +3 位作者 韩晓蕊 何伟 张庆文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 目的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 (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 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祛痰逐瘀方 血管内皮细胞 管腔形成 MARK/ERK 周细胞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三维参数化建模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镇秋 张秋霞 +2 位作者 周广全 庞智晖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88-593,695,共6页
背景:用于外科训练和演练的单髁假体模型因尺寸和特征固定而无法满足个体患者的实际需求。目的:为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数字化研究提供一种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方法: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膝关节炎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参数化软件Pro/Engineer... 背景:用于外科训练和演练的单髁假体模型因尺寸和特征固定而无法满足个体患者的实际需求。目的:为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数字化研究提供一种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方法: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膝关节炎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参数化软件Pro/Engineer5.0设计与骨性模型相匹配的单髁假体,最后模拟膝关节单髁置换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三维参数化建模法效率高,实现了膝关节单髁假体设计的自动化和高效化,所建模型形态逼真,精确度高。三维参数化建模法为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和新的实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单髁置换 单髁假体 参数化建模 三维模型 假体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数字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 省级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钽棒植入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镇秋 何伟 +1 位作者 魏秋实 庞智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评估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钽棒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ⅡA期2髋,ⅡB期12髋,ⅡC期11髋,ⅢA期5髋。以股骨头塌陷... 目的评估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钽棒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ⅡA期2髋,ⅡB期12髋,ⅡC期11髋,ⅢA期5髋。以股骨头塌陷>4 mm作为研究终点,通过VAS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通过分析坏死部位及坏死范围对钽棒植入术后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钽棒植入的适应证。结果术前至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从(4.37±1.69)分下降至(1.13±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Harris评分从(84.91±6.95)分提高至(93.89±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坏死范围超过67%时,患髋生存率为25.0%;当正位分型为C2型时,其生存率只有22.2%。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正位分型中的C2型或改良坏死指数超过67%建议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钽棒 正位分型 坏死范围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血液学指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镇秋 何伟 魏秋实 《中医正骨》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血液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13~75岁,中位数57.5岁。根据自拟分型标准,将74例患者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20例(Ⅰ组),肾虚血瘀型26例(Ⅱ组),痰瘀蕴结型28例(Ⅲ组)。...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中医证型与血液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13~75岁,中位数57.5岁。根据自拟分型标准,将74例患者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20例(Ⅰ组),肾虚血瘀型26例(Ⅱ组),痰瘀蕴结型28例(Ⅲ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液屈服应力、卡松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指标。3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20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4,P=0.001),Ⅱ组[(4.72±1.10)mPa.s]高于Ⅰ组[(3.96±0.61)mPa.s]和Ⅲ组[(3.83±0.83)mPa.s](P=0.014;P=0.005),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3组患者全血中切黏度(3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3,P=0.002),Ⅱ组[(5.68±1.33)mPa.s]高于Ⅰ组[(4.77±0.74)mPa.s]和Ⅲ组[(4.68±0.98)mPa.s](P=0.016;P=0.009),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7);3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3/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6,P=0.002),Ⅱ组[(11.43±2.64)mPa.s]高于Ⅰ组[(9.61±1.50)mPa.s]和Ⅲ组[(9.39±2.02)mPa.s](P=0.016;P=0.008),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3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4,P=0.001),Ⅱ组(7.88±1.83)高于Ⅰ组(6.74±1.13)和Ⅲ组(6.27±1.27)(P=0.016;P=0.009),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7);3组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14,P=0.000),Ⅱ组(0.93±0.09)高于Ⅰ组(0.82±0.09)和Ⅲ组(0.76±0.13)(P=0.000;P=0.000),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3组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60,P=0.001),Ⅱ组[(17.70±4.12)s]高于Ⅰ组[(14.84±2.27)s]和Ⅲ组[(14.08±3.59)s](P=0.014;P=0.004),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0);3组患者全血高切还原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5,P=0.000),Ⅱ组(5.61±1.35)高于Ⅰ组(4.35±0.91)和Ⅲ组(3.88±1.13)(P=0.001;P=0.000),Ⅰ组高于Ⅲ组(P=0.000);3组患者全血中切还原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3,P=0.002),Ⅱ组(7.27±1.61)高于Ⅰ组(5.75±1.09)和Ⅲ组(5.61±2.35)(P=0.001;P=0.004),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3组患者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52,P=0.000),Ⅱ组(17.30±3.00)高于Ⅰ组(14.13±2.23)和Ⅲ组(12.71±2.81)(P=0.000;P=0.000),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其余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脂指标。3组患者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5,P=0.008),Ⅲ组[(5.42±0.89)mmol.L-1]高于Ⅰ组[(4.56±0.77)mmol.L-1]和Ⅱ组[(4.97±1.03)mmol.L-1](P=0.001;P=0.022),Ⅱ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3组患者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3,P=0.050),Ⅲ组[(2.03±0.81)mmol.L-1]高于Ⅰ组[(1.51±0.74)mmol.L-1]和Ⅱ组[(1.64±0.74)mmol.L-1](P=0.018;P=0.032),Ⅱ组高于Ⅰ组(P=0.000);3组患者载脂蛋白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3,P=0.029),Ⅲ组[(0.87±0.12)g.L-1]低于Ⅰ组[(0.98±0.18)g.L-1]和Ⅱ组[(0.96±0.14)g.L-1](P=0.019;P=0.022),Ⅱ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3组患者载脂蛋白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6,P=0.017),Ⅲ组[(1.14±0.41)g.L-1]高于Ⅰ组[(0.92±0.16)g.L-1]和Ⅱ组[(0.90±0.30)g.L-1](P=0.048;P=0.039),Ⅱ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7,P=0.046),Ⅲ组[(0.90±0.17)mmol.L-1]低于Ⅰ组[(1.05±0.32)mmol.L-1]和Ⅱ组[(1.02±0.19)mmol.L-1](P=0.037;P=0.048),Ⅱ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5);3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2.78±0.46)mmol.L-1,(2.93±0.88)mmol.L-1,(3.27±0.96)mmol.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2,P=0.107)。结论:肾虚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为特点,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以血脂指标异常改变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证候 血液流变学 血脂异常
下载PDF
祛痰逐瘀法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学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镇秋 魏秋实 +2 位作者 吴淮 刘文刚 张颖 《中医正骨》 2011年第7期17-19,24,共4页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祛痰逐瘀法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将30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6只,模型组(B组)8只,低剂量组(C组)8只,高剂量组(D组)8只。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祛痰逐瘀法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将30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6只,模型组(B组)8只,低剂量组(C组)8只,高剂量组(D组)8只。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C、D组分别以0.36 g.mL-1和0.72 g.mL-1的自拟祛痰逐瘀方混悬液灌胃,10 mL.kg-1。各组给药均每天1次,连续用药3周。第4周起在继续上述处理的同时,在B、C、D组家兔左侧大腿内侧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1,每天1次,连用3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家兔取股骨制作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及骨小梁坏死情况,并应用Im age-Pro P lus 6.0软件计算股骨头坏死率和坏死面积。结果:①各组股骨头坏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4,P=0.000)。组间两两比较: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P=0.368);A、C、D组坏死面积均小于B组(P=0.000,P=0.000,P=0.000);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②股骨头坏死率。各组股骨头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29,P=0.000)。组间两两比较: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P=0.356);A、C、D组坏死率均小于B组(P=0.000,P=0.000,P=0.000);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应用祛痰逐瘀法可有效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物实验 祛痰逐瘀法
下载PDF
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股骨颈重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镇秋 何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为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寻求保留自身髋关节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6年6月,对28例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采用游离髂骨瓣重建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和/或短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9例联合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治... 目的为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寻求保留自身髋关节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月-2006年6月,对28例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采用游离髂骨瓣重建股骨颈、空心加压螺钉和/或短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19例联合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治疗。男23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7.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髋17例,右髋11例。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4例,经颈型17例,基底型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25~72分,平均49.6分。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未见骨痂生长;4例有股骨头硬化囊性变,经MRI检查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受伤至该次手术时间为1~21个月,平均8.6个月。结果28例均未发生伤口感染,5例患者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麻木,未予特殊处理,随访6个月好转。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72个月,平均35.8个月。25例术后4~8个月骨折愈合,愈合率为89.3%;3例骨折不愈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随访18个月内7例经MRI检查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为25%。随访期间5例出现股骨头晚期塌陷,发生率为17.9%。术后Harris评分为27~100分,平均82.7分。肢体无明显短缩,步态基本正常。结论股骨颈重建术能恢复股骨头颈的大致正常解剖关系和股骨头的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延缓或避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保留自体髋关节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重建 骨不愈合
下载PDF
从整体观念论治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镇秋 何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09,共1页
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均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强调保留各期坏死股骨头,并根据分期、分型不同,分阶段综合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从整体观念出发的中医学骨折治疗基本原则,也适用于... 中医学对疾病的治疗,均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强调保留各期坏死股骨头,并根据分期、分型不同,分阶段综合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从整体观念出发的中医学骨折治疗基本原则,也适用于股骨头坏死,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整体观 中医治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217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镇秋 胡锐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217例肩周炎惠者采用手法治疗、中药疗法、压痛点局部封闭、功能锻炼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优136例,良42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4.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确切。
关键词 关节周围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合疗法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镇秋 凡一诺 +1 位作者 陈明海 舒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7期50-51,58,共3页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教学的重要课程。骨伤科学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加强学生对骨伤科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相关操作的掌握,是骨伤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通过从传统教学方法、中医骨伤科学课堂教学、学生反馈以及临床...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教学的重要课程。骨伤科学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加强学生对骨伤科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相关操作的掌握,是骨伤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通过从传统教学方法、中医骨伤科学课堂教学、学生反馈以及临床带教,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实际病例教案,对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改进,以提高中医骨伤科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以及临床实践中正确诊断疾病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教学方法 多模式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培训的临床带教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镇秋 陈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期109-110,共2页
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培训是中医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培养要求及带教方法,应针对不同层次、结合临床,重点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兼顾科研能力的提高,方可达到培养"实战型"中医骨伤科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专科医师 临床带教 中医教育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19
作者 陈镇秋 胡锐明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217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型固定,同时佐以中药疗法。结果:217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8个月(6个月~3年),愈合时间为3~18个月,平均5.5个月,一期愈合202例...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217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型固定,同时佐以中药疗法。结果:217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8个月(6个月~3年),愈合时间为3~18个月,平均5.5个月,一期愈合202例,愈合率93.1%。浅表感染4例均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装置断裂2例,锁钉松动突于皮下疼痛7例,延迟愈合5例,骨不连3例,膝痛6例,大隐静脉损伤12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有一些并发症存在,在应用中必须引起重视;开放性骨折以不扩髓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不扩髓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鹏 方斌 +4 位作者 易浪 王海彬 李勇 陈镇秋 何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TGF-β1功能的影响,阐述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兔,♀♂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日灌服浓度为1 g.ml-1的桃红四物汤药液,高剂量组15 ml.kg-1、低剂量组7.5 ...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分泌TNF-α、TGF-β1功能的影响,阐述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兔,♀♂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日灌服浓度为1 g.ml-1的桃红四物汤药液,高剂量组15 ml.kg-1、低剂量组7.5 ml.kg-1,对照组15 ml.kg-1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2周;巨噬细胞以5×105接种于6孔板中,以坏死骨微粒制备模型组,并予以含药血清干预48 h,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TNF-α、TGF-β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TNF-α、TGF-β1mRNA的变化。结果荧光定量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可见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作用下的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的量较空白血清组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作用下巨噬细胞分泌的TGF-β1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较空白血清组均有明显的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能提高巨噬细胞TGF-β1的表达,抑制TNF-α的表达,进而促进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巨噬细胞 TNF-Α TGF-Β1 含药血清 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