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全英文课程建设实践及建议
1
作者 尹小刚 曾昭海 +2 位作者 张海林 田沁兰 陈阜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6期105-108,共4页
全英文课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物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比较滞后。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全英文课程建设经验,开设了全英文课程“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搭建了高水平外教团队+国内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双... 全英文课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物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比较滞后。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全英文课程建设经验,开设了全英文课程“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搭建了高水平外教团队+国内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双教学团队模式,构建了以学术报告+案例教学+Journal Club研讨+课堂练习+课程报告为主线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系统总结“现代作物学-栽培耕作与生理”课程建设经验和成效,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完善我国作物学全英文课程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学 栽培耕作与生理 全英文课程
下载PDF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复合群体的高产机理探讨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阜 逄焕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 ,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 ,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 ,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套作 复合群体 高产机理 间作
下载PDF
华北平原城郊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阜 武兰芳 秦向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 ,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 5 0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 ;生产条...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 ,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 5 0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 ;生产条件改善、体制和需求变化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 ,而比较优势是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城郊区 种植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经营体制 社会需求
下载PDF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之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阜 蒋建平 +1 位作者 魏炳传 李文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10-312,共3页
受人多地少与食物需求量大等国情制约,我国以粮为主的种植业结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但随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商品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粮─经─饲三元种结构是必然趋势。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当地条件和环境,与其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 受人多地少与食物需求量大等国情制约,我国以粮为主的种植业结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但随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商品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粮─经─饲三元种结构是必然趋势。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当地条件和环境,与其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条件相适应,避免盲目进行和短期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种植业结构变动趋势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分析,提出调整方向和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结构 调整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征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阜 王喆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 :具备技术开发、引进、转化及示范辐射等科技创新功能 ,同时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特点 ,并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本地农业...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 :具备技术开发、引进、转化及示范辐射等科技创新功能 ,同时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特点 ,并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本地农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园区建设一般包括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层次的园区发展体系 ,技术开发、引进、转化应用及技术培训的科技创新体系 ,优质高效农产品及加工转化的现代化生产体系及产业化经营管理体系等。园区机制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特征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武川旱农试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阜 龙牧华 刘巽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18,共5页
运用田间定位试验、高产地块调查及理论公式测算等多角度方法,对半干旱偏旱地区─—内蒙武川的农田水分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并对作物产量与气象因子、施肥条件及水分利用率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 运用田间定位试验、高产地块调查及理论公式测算等多角度方法,对半干旱偏旱地区─—内蒙武川的农田水分生产潜力进行了研究,并对作物产量与气象因子、施肥条件及水分利用率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分布状况与养分供应不足,不同类型耕地的水分生产潜力相差甚大,近期约有20%的潜力,远期约有1倍左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分生产潜力 田间试验 内蒙
下载PDF
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阜 蒋建平 +1 位作者 魏炳传 李文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28,共4页
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历史的和相对的概念、包括经济、生态、社会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持续,而集约持续是我国种植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从种植业生产的基本特性与影响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并对我国种植... 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历史的和相对的概念、包括经济、生态、社会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持续,而集约持续是我国种植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从种植业生产的基本特性与影响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并对我国种植业发展进行了简要评价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下载PDF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发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阜 赵明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59-63,共5页
近60年来中国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在理论建设、技术创新和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需求,在作物生育调控理论及技术途径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多熟种植、作物布局和种植模式优化上不断创新发... 近60年来中国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在理论建设、技术创新和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需求,在作物生育调控理论及技术途径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多熟种植、作物布局和种植模式优化上不断创新发展,并通过技术集成应用有效支撑中国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面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如何将资源高效、环境安全与作物高产高效并重,构建用养结合、生态高效、生产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的作物生产体系,是作物栽培与栽培学科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与耕作 作物生产 生态高效 学科发展
下载PDF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阜 梁志杰 陈述泉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8-20,共3页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陈阜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梁志杰陈述泉多熟制是世界上分布很广的一种农作制度,其应用面积据统计在1亿hm2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在南美、非洲及北美和欧洲也有一定分布。而中国是相对运用范...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陈阜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梁志杰陈述泉多熟制是世界上分布很广的一种农作制度,其应用面积据统计在1亿hm2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在南美、非洲及北美和欧洲也有一定分布。而中国是相对运用范围最广、水平最高的地区,目前采用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制 耕作制度 发展
下载PDF
华北平原高产区持续高效农业方向及其技术体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阜 李季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平原高产农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持续、稳定高产,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农畜副产品的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把区域高产优势转化为高效优势,实现... 以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这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平原高产农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持续、稳定高产,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农畜副产品的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把区域高产优势转化为高效优势,实现持续高效发展.本文以河北藁城市为研究试点,对华北平原高产区的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高产区 持续高效农业 技术体系
下载PDF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阜 蒋建平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共6页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陈阜,蒋建平(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种植业结构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等是相适应的,从持续发展角度看来,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体现社会、经济、生态几个方面的...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陈阜,蒋建平(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种植业结构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等是相适应的,从持续发展角度看来,种植业结构调整必须体现社会、经济、生态几个方面的效益。尤其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结构调整 持续农业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阜 黄高宝 +4 位作者 任天志 高旺盛 李增嘉 张明亮 逄焕成 《高等农业教育》 1994年第3期42-44,共3页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北京农业大学陈阜,黄高宝,任天志,高旺盛,李增嘉,张明亮,逄焕成我国耕作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终于屹立于学科之林,被正式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之中。这标志着我国耕... 对我国耕作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北京农业大学陈阜,黄高宝,任天志,高旺盛,李增嘉,张明亮,逄焕成我国耕作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终于屹立于学科之林,被正式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及《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之中。这标志着我国耕作学科已开始走向成熟和完善。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农业大学 耕作学 张明亮 天志 高旺盛 种植制度 地域分异规律 养地制度 土壤耕作 农作制度
下载PDF
我国发展持续农业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阜 段碧春 韩宝平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持续农业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农业思潮,是针对常规的“石油农业”高投入、高能耗,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而提出的.持续农业兴起的根源在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满足世界人口膨胀和日益增长... 持续农业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农业思潮,是针对常规的“石油农业”高投入、高能耗,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而提出的.持续农业兴起的根源在于: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满足世界人口膨胀和日益增长的欲望,而又不引起资源掠夺和环境恶化来保持生产的一种新的农业体系.目前,这种思潮已席卷全球,成为农业发展大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持续农业概念,基本上以低投入为特征,讲究农业系统的自我维持,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但这种低耗持续农业由于产量和效益的原因,对多数国家和地区,尤其一些人口众多、食物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不能适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环境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一些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对持续农业的概念和意义又作了更广泛的探讨.主张持续性应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持续,即从长远出发,追求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土壤、水及其它自然资源,也并不完全排斥化肥、农药等现代农用化工品的施用.这种思想不脱离实际,已为世界广大地区所接受. 我国农业同样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难题.农业生产压力大、任务重,持续农业思想对我国农业发展有重要启发.鉴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状,发展持续农业方向应是高产、高效和资源环境保护三者同步,高产是发展的目的,高效是持续高产的保证,而资源有序利用和环境保护则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对报酬递减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如何促使农村发展与农业发展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农业 农业现状 农业思想 石油农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 农业体系 生产压力 农村发展 农业持续发展 化工品
下载PDF
内蒙古后山旱区农业潜力及开发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后山旱区是我国北方旱农区中条件最差、开发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乡,虽有一定潜力,但不能过高估计。农业开发一方面要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小部分水浇地,并把一些滩地、谷洼地等条件较好的旱地建成较高产稳产的农田... 后山旱区是我国北方旱农区中条件最差、开发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乡,虽有一定潜力,但不能过高估计。农业开发一方面要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小部分水浇地,并把一些滩地、谷洼地等条件较好的旱地建成较高产稳产的农田;另一方面要把旱坟地的粮草轮作及退耕种草与发展羊、兔、牛的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和技术,开发本地区的农畜特产品加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后山旱区 农业潜力 开发对策
下载PDF
节水农作制建设的战略意义与途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阜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23-25,30,共4页
节水农作制是以改善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模式优化为核心,从技术、管理、政策等综合角度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节水型及适水型的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高效用水与节水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与生产模式配套的旱作节水技... 节水农作制是以改善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模式优化为核心,从技术、管理、政策等综合角度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节水型及适水型的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高效用水与节水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与生产模式配套的旱作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在分析国内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节水高效农作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作制 旱作农业 结构优化 技术途径
下载PDF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阜 《民主与科学》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及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大体经历了4轮:1985年...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农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尤其是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及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大体经历了4轮:1985年开始的“压粮扩经”,导致经济作物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95~1998年代开始的“高产、优质、高效”,使优质品种类型得到发展,但粮食生产被进一步压缩;2004年开始的“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导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创历史新高,但成本收益问题越来越突出,库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能力 生产结构调整 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力 1998年 改革开放 科技水平
下载PDF
北方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7-290,共4页
北方旱区农业开发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利用,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降水在时空上对农业的限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地利用。同时要立足于旱区现有的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条件,有重点、分阶段和... 北方旱区农业开发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其技术发展的方向应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利用,最大限度地摆脱自然降水在时空上对农业的限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地利用。同时要立足于旱区现有的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条件,有重点、分阶段和分层次进行适度开发,走生态、经济、技术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旱区 技术对策 可持续发展 农业
下载PDF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阜 《中国农村科技》 2007年第11期41-45,共5页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既是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广的重要基地.也是新型产业培育和农村科技服务的主要平台。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由...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既是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广的重要基地.也是新型产业培育和农村科技服务的主要平台。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由科技部牵头,联合农业部、水利部、林业局、中科院、中国农业银行等5个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大会 中国农业银行 新技术开发 技术组装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内蒙后山旱农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阜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77-279,共3页
农牧交错地带的农业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面临的难题集中表现在一方面要努力增加产出,满足人畜粮食、饲料及燃料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保护资源和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该地区的潜力来看,关键是如何使目前的生产方式转入持续发展轨道.本文... 农牧交错地带的农业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面临的难题集中表现在一方面要努力增加产出,满足人畜粮食、饲料及燃料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保护资源和已很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该地区的潜力来看,关键是如何使目前的生产方式转入持续发展轨道.本文从资源特点与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入手,对这一地区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农业 旱地农业
下载PDF
我国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科技新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阜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6期1-2,36,共3页
以我国“九五”期间农业科技攻关研究成果为基础 ,对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进展进行了分析。重点从农作物高产高效及耕作制度的理论及技术原理、关键技术与技术集成、技术成果生产应用等角度进行总结 ,并对农作物栽培与耕作研... 以我国“九五”期间农业科技攻关研究成果为基础 ,对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进展进行了分析。重点从农作物高产高效及耕作制度的理论及技术原理、关键技术与技术集成、技术成果生产应用等角度进行总结 ,并对农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的趋势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栽培 科技进展 耕作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