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网店运营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
作者 陈雨泓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年第3期153-155,167,共4页
文中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地方、行业和学院特色,以非遗产品——建盏为载体,积极探索从教师、学生、教学和考核评价四个层面有序推进《网店运营》课程改革的“114”模式,以实现“专业强人”与“思政育... 文中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地方、行业和学院特色,以非遗产品——建盏为载体,积极探索从教师、学生、教学和考核评价四个层面有序推进《网店运营》课程改革的“114”模式,以实现“专业强人”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店运营 乡村振兴 课程思政
下载PDF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中的国民性改造——以“一战”前后文化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今 陈雨泓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48-57,共10页
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并非出于单纯的学理思考,其中也包含国民性批判的时代话语。他有感于国人执着于私利,借法兰西“优美”的民族性审视中国,试图以美育改造国民性。1916年蔡元培反对孔教为国教,是“美育代宗教”提出的另一背景,... 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并非出于单纯的学理思考,其中也包含国民性批判的时代话语。他有感于国人执着于私利,借法兰西“优美”的民族性审视中国,试图以美育改造国民性。1916年蔡元培反对孔教为国教,是“美育代宗教”提出的另一背景,“美育”同时指向儒家礼乐文化,“非孔教”仍是为了批判国民性。蔡元培的美育论述倡导舍己为群、从容超脱的精神,此二种倾向的平衡构成蔡元培理想中的国民性格,为中国近现代国民性改造提供了世界化与中庸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美育代宗教 非宗教 国民性 文化实践
下载PDF
作为幻象的“浪漫”:施蛰存小说对中西传奇故事的借用与改造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雨泓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7,共8页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语境中,文学范畴"传奇"混杂着中西文化资源,在翻译中形成多元涵义,此种术语概念的混杂影响了作家创作。以施蛰存为例,他对传奇有跨文化、跨文体的看法,并在小说中点明了他的创作与"传奇"的互文性...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语境中,文学范畴"传奇"混杂着中西文化资源,在翻译中形成多元涵义,此种术语概念的混杂影响了作家创作。以施蛰存为例,他对传奇有跨文化、跨文体的看法,并在小说中点明了他的创作与"传奇"的互文性。施蛰存的部分小说从故事类型的层面借用中西传奇,对《西厢记》式才子佳人故事和西方传奇故事进行了相似的改造,分别形成了"幻想爱情-邂逅-失望"和"邂逅-幻想爱情-失望"情节模式。在浪漫主义视野下,施蛰存通过否定传奇叙事伦理,将中西文学资源融入新文学实践。这反映了作家对书写"理想生活"有所批判,更认同朴素、稳定的人伦关系。他的先锋创作尝试始终处于这一认同的规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传奇 浪漫主义
原文传递
基于扎根理论视角的闽北农产品上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雨泓 廖士喜 《电子商务》 2020年第12期41-43,共3页
近年来,电商扶贫显现成效。通过促进农产品上行,全面助力乡村脱贫具有重要意义。闽北地区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良好,但闽北农产品上行表现并不理想。因此,文章通过扎根理论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发现闽北农产品主要存在着品牌形象不足、线上... 近年来,电商扶贫显现成效。通过促进农产品上行,全面助力乡村脱贫具有重要意义。闽北地区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良好,但闽北农产品上行表现并不理想。因此,文章通过扎根理论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发现闽北农产品主要存在着品牌形象不足、线上渠道建设薄弱、市场偏好度不高等几方面问题。文章认为应该增强独特性,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推广;科学种养,提高闽北农产品的品质与口感;合理定价,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上行 扎根理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为艺术”即“为人生”——唯美主义与“美育代宗教”的传播
5
作者 陈雨泓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0,共9页
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后,部分人理解为“以美为宗教”,而后者是唯美主义所持观念。20世纪20年代,“美育代宗教”与唯美主义传播存在交叉与融合,不仅“美育代宗教”唯美化,唯美主义话语也倾向“为人生”。与此相关,部分文艺论既认为... 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后,部分人理解为“以美为宗教”,而后者是唯美主义所持观念。20世纪20年代,“美育代宗教”与唯美主义传播存在交叉与融合,不仅“美育代宗教”唯美化,唯美主义话语也倾向“为人生”。与此相关,部分文艺论既认为艺术有独立、至高的价值,又希望艺术不局限于自我完善而作用于社会人生。“唯美”非指个人生活脱离现实、沉浸于艺术而不顾道德,而是将与现实保持距离的艺术作为生活调剂。20世纪20年代初期文艺慰藉话语的流行与“美育代宗教”及与其混合的唯美话语有关,由此,新文学“为艺术”与“为人生”的流派划分在最强调二者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反而最不具二元意义,二者共同构成超越并改造现实的济世理想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代宗教 唯美主义 为艺术 为人生
原文传递
虚拟交易能否消除地理距离?——对淘宝平台中第三方服务商的空间计量分析
6
作者 李宗伟 张艳辉 +1 位作者 汪明艳 陈雨泓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72,共9页
运用淘宝平台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第三方服务商的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第三方服务商的分布对卖家具有空间依赖性.卖家数量对第三方服务商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卖家数量高度集聚的区域,第三方服务商也会集聚.第三方... 运用淘宝平台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第三方服务商的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第三方服务商的分布对卖家具有空间依赖性.卖家数量对第三方服务商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卖家数量高度集聚的区域,第三方服务商也会集聚.第三方服务商与卖家之间的虚拟交易并未消除地理距离的作用.这一结论揭示了第三方服务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对卖家的空间依存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电商发展政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服务商 地理距离 空间权重矩阵
原文传递
“成长史”书写与王朔1990年代的文学境遇——以《动物凶猛》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雨泓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4-249,共16页
进入1990年代,王朔对"调侃"风格有自觉反省,并开始在小说中建立唤起一代人共同记忆的"成长史"书写。《动物凶猛》是王朔成长史书写的代表作,以借鉴杜拉斯《情人》等小说的叙事技巧来改变"调侃",陌生化的... 进入1990年代,王朔对"调侃"风格有自觉反省,并开始在小说中建立唤起一代人共同记忆的"成长史"书写。《动物凶猛》是王朔成长史书写的代表作,以借鉴杜拉斯《情人》等小说的叙事技巧来改变"调侃",陌生化的怀旧眼光,使小说具有历史的严肃感和纵深感。王朔在1990年代初通过《动物凶猛》等小说尝试经典化,但《动物凶猛》延续了他1980年代"一个故事两种结局"的故事结构。由此,王朔创作始终摇摆于"成长史"和"言情"两种道路之间,存在一以贯之的内在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动物凶猛》 1990年代 成长史
原文传递
基于淘宝平台的第三方服务商地理分布空间浅析
8
作者 陈雨泓 《商场现代化》 2017年第13期60-64,共5页
文章基于以往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文献研究,探讨淘宝平台第三方服务商省域、市域两个层次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发现无论是省域层次还是市域层次,第三方服务商在真实地理空间上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相关性。因此,文章认为相邻省... 文章基于以往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文献研究,探讨淘宝平台第三方服务商省域、市域两个层次的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发现无论是省域层次还是市域层次,第三方服务商在真实地理空间上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相关性。因此,文章认为相邻省、市域之间应当加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共享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经验和信息分享,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等,进而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进区域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服务商 地理空间分布规律 空间集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