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21-3p检测联合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项柱 周理好 +2 位作者 曹志国 陈霖霖 陈本鑫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1-3p检测联合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LCNB)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肿大(均行血清miR-21-3p检测及LCNB)病人80例,以手术病理为标准,比较血清miR-21-3p检测、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讨血清miR-21-3p检测联合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LCNB)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肿大(均行血清miR-21-3p检测及LCNB)病人80例,以手术病理为标准,比较血清miR-21-3p检测、超声引导下LCNB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病人经手术病理检查,有淋巴结转移者49例,无转移者31例。血清miR-21-3p检测联合超声引导下LCNB诊断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准确度为91.8%、灵敏度为87.6%,均高于两者独立检查准确度76.2%、84.7%和灵敏度82.3%、85.7%(P<0.05),联合检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071,大于两者单独检测的0.7765、0.8292(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检测,血清miR-21-3p联合超声引导下LCNB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更好,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继发癌 淋巴结穿刺 miR-21-3p
下载PDF
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
2
作者 陈霖霖 王传龙 +2 位作者 林震江 肖合顺 田生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0066-0069,共4页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也开始关注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将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到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也开始关注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将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到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要想充分发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要从技术层面提高施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钢结构 施工技术
下载PDF
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正东 陈本鑫 +4 位作者 吴德平 余有声 陈霖霖 王兴亮 刘浩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经根治术治疗的78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随访资料对其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经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经根治术治疗的78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随访资料对其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经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转移复发与吸烟情况、原发部位、是否为双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结节、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形态、脉管瘤栓、TMN分期、T分期、化疗方案、术前CEAb、术后CEAb、术前CA19-9b、术后CA19-9b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形态、TMN分期、化疗方案、术前CEAb、术前CA19-9b是转移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以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及组织学类型等密切相关,临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需结合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根治术 转移复发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miR-21、miR-221、miR-146a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陈霖霖 李正东 +2 位作者 金从稳 刘浩 陈本鑫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1、miR-221、miR-146a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PTC)43例和对照组(良性结节)42例。提取所有患者血清样本的... 目的探讨血清miR-21、miR-221、miR-146a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PTC)43例和对照组(良性结节)42例。提取所有患者血清样本的总RNA,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miR-221、miR-146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3种mi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相关性。比较观察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3种miRNA的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PT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R-21、miR-221表达高于对照组,而miR-146a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肿瘤长径>2 cm、有包膜侵犯、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21、miR-221表达水平增加,miR-146a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观察组血清miR-21与miR-221表达呈正相关(r=0.738,P<0.05),miR-146a与miR-21及miR-221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726、-0.599,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1、miR-221、miR-146a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796、0.289,三者联合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结论PTC患者血清miR-21、miRNA-22l的表达明显上调,而miR-146a表达水平下降,不同临床特征患者三者血清表达存在差异,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增强PTC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MIR-21 MIR-221 MIR-146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本鑫 黄诚 +5 位作者 余有声 李正东 吴德平 金从稳 刘浩 陈霖霖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200-201,218,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更改率、镇痛药应用、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更改率、镇痛药应用、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方式更改率增加。两组镇痛药应用、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个月,无腹痛等不适症状,单孔组腹壁无可见手术瘢痕。结论:单孔与三孔LC相比,具有微创及美容等优势,选择合适的病例,相同腹腔镜器械下开展单孔LC手术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单孔 三孔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正东 陈本鑫 陈霖霖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对64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n=33)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n=31)治疗,然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肿瘤上切缘长...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对64例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n=33)和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n=31)治疗,然后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肿瘤上切缘长度、肿瘤下切缘长度都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胃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止痛剂注射次数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好于开腹组患者(P<0.05)。但是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淋巴结清扫彻底、患者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能达到肿瘤根治原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D2根治术 胃癌
下载PDF
提高房产测绘质量的措施
7
作者 陈霖霖 《城市地理》 2017年第10X期162-162,共1页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里面都出现了新的技术,在房产测绘的领域也是,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房产测绘本身就是测量建筑物及其周边的地质和环境,这样最终绘制一个地图。现在,这些新技术极大方便了房产信息的收集和测量。提高了...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里面都出现了新的技术,在房产测绘的领域也是,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房产测绘本身就是测量建筑物及其周边的地质和环境,这样最终绘制一个地图。现在,这些新技术极大方便了房产信息的收集和测量。提高了房产测绘的质量。文章就从这些新技术入手,阐述了如何增强房产测绘的质量。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产测绘 质量 措施
下载PDF
气候调控愈伤组织培养结合基因组分功效灰色关联分析鉴定人参属药用植物关键基因及抗炎活性成分
8
作者 艾娇 任永申 +6 位作者 程龙 刘新桥 李艳秋 焦马静 汪迎洲 邓鑫 陈霖霖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2年第4期261-273,共13页
[目的]建立人参属药用植物关键基因和抗炎活性成分的鉴定新方法。[方法]首先,选择2年生人参、三七、西洋参、日本参、大叶人参的新鲜根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其次,采用HPLC-MS分析愈伤组织中的皂苷,以一氧化氮还原为功效进行“成分功效”... [目的]建立人参属药用植物关键基因和抗炎活性成分的鉴定新方法。[方法]首先,选择2年生人参、三七、西洋参、日本参、大叶人参的新鲜根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其次,采用HPLC-MS分析愈伤组织中的皂苷,以一氧化氮还原为功效进行“成分功效”灰色关联分析,寻找抗炎活性成分,并采用qRT-PCR测定炎症因子,以验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最后,再次使用qRT-PCR检测愈伤组织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并使用“基因组分”灰色关联分析检查基因调控途径与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三个实验温度(17、24和30℃)中,低温(17℃)更适合人参愈伤组织的产生。与其他人参植物相比,低纬度天然三七在高温(24℃和30℃)下的适应性更强。相同气候条件下(17℃)三七和日本人参愈伤组织中人参皂苷含量最高。抗炎成分主要是包括G-Rh1、G-Rb1、G-Rg3和G-Rh6/GKa。CYP76A47对抗炎成分的积累贡献最大。[结论]本研究为同一属多组分、多功能和多用途植物的基因组分功效相关研究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活性 基因-成分-功效灰色关联分析 HPLC-MS 人参属 QRT-PCR 愈伤组织
下载PDF
泉州市2022-2023年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基因组特征及S蛋白突变位点动态分析
9
作者 陈晓玲 郑丹凤 +5 位作者 龚彩婷 陈韵妍 郑友限 林满芳 陈霖霖 王伟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泉州市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分布及全基因组特征,动态研究S蛋白关键结构域的突变规律。采用纳米孔测序获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泉州市新冠病毒监... 本研究旨在了解泉州市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分布及全基因组特征,动态研究S蛋白关键结构域的突变规律。采用纳米孔测序获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泉州市新冠病毒监测病例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对数据过滤后的641条优质序列进行基因型别鉴定、序列比对及突变位点统计,通过聚类热图动态分析S蛋白关键结构域的氨基酸突变规律,借助VarEPS系统完成变异对病毒传播和适应性影响评估。监测期间泉州地区流行株均为Omicron变异株,总体呈BA.2-BA.5-XBB谱系顺序更替,与同期全国流行趋势基本一致;核苷酸与氨基酸突变位点数分别为81个(79~84个)、57个(55~62个)且逐步增加;S蛋白RBM区有氨基酸变异更替现象,如G446V到G446S、T478K到T478R/N、F486I/V到F486S/P;近期在非BA.2.75流行期间频繁检出BA.2.75于NTD区的高频突变位点,如W152R、F157L、I210V且有上升趋势;不同时期在Furin裂解点或S2亚基区可检出不同的氨基酸突变,与同期流行株基因型别更替相关。这些氨基酸突变均可一定程度上降低S蛋白与中和抗体的稳定性,但对其与ACE2的结合状态改变不大,多为中性突变。从基因层面开展新冠病毒变异动态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区域基因型别特征及病毒变异进化规律,探索变异对病毒传播和适应性影响,及时预警关键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S蛋白 氨基酸突变 聚类热图
原文传递
热处理温度对Ti-6Si合金微观组织及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中奎 杨文超 +1 位作者 张新疆 陈霖霖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40-242,247,共4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Ti-6Si钛硅合金,并在真空保护下将其置于1000℃和1150℃分别进行热处理,考察热处理温度对Ti-6Si铸态合金微观组织及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含有细小的板条状Ti5Si3相,且Ti5Si3呈现网状分布特点;经热...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Ti-6Si钛硅合金,并在真空保护下将其置于1000℃和1150℃分别进行热处理,考察热处理温度对Ti-6Si铸态合金微观组织及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中含有细小的板条状Ti5Si3相,且Ti5Si3呈现网状分布特点;经热处理后,铸态合金中的细小板条状Ti5Si3颗粒形状转变为等轴或近等轴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Ti5Si3颗粒的晶粒尺寸增大。同时,热处理提高了铸态合金的压缩模量和抗压强度,且热处理温度越高,合金的压缩模量和抗压强度增加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Si合金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压缩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