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涛 王玉清 +6 位作者 吴火亮 俞莹 陈静蕊 陈晓芬 秦文婧 刘佳 徐昌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2-860,共9页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 为明确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稻田氮磷流失的季节性分布及污染风险,于2015—2019年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向塘镇国控监测点的“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进行了原位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早稻季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最高,为39.11%~61.50%,其次是冬闲季,占23.31%~54.30%,而晚稻季的径流量最小;氮磷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规律相似,也大体表现为早稻季>冬闲季>晚稻季。然而,监测期多数年份(除2016年外)防控关键期(施肥后10 d)的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均低于13%,表明双季稻田防控关键期的污染风险可能被夸大。但极端降水条件下,径流量、氮流失量和磷流失量在全年的占比分别为27.34%~52.19%、14.21%~54.06%和25.38%~45.95%,远高于防控关键期,表明极端降水可能导致较大的双季稻田面源污染风险。因此,对于鄱阳湖平原双季稻区,早稻季和冬闲季均是稻田氮磷流失防控的重要时期。由于降水事件具有偶然性,仅靠降低“防控关键期”的氮磷流失来防控面源污染具有较大风险,极端降水条件下的氮磷流失防控可能是未来消减双季稻区面源污染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双季稻 氮磷流失 季节分布 污染风险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合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静蕊 秦文婧 +6 位作者 王少先 夏文建 刘光荣 曹卫东 吕伟 徐昌旭 刘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0-287,共8页
旨在明确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还田量对亚热带双季稻区早、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不同的减肥量处理配施不同的紫云英还田量,观察紫云英连续还田下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 旨在明确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紫云英还田量对亚热带双季稻区早、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双季稻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不同的减肥量处理配施不同的紫云英还田量,观察紫云英连续还田下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100%F)相比,20%减肥量各处理的早稻产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增产幅度为5.0%~13.2%;40%减肥量条件下,配施15000~22500 kg/hm^2紫云英早稻产量不减产,而配施30000~37500 kg/hm^2紫云英后早稻产量有显著提高,增产幅度为5.4%~8.5%。各减肥配施紫云英处理的晚稻产量均随紫云英还田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各减肥配施紫云英处理早稻化学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及回收率均较常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但晚稻的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将紫云英还田输入的氮纳入总氮素投入后,早稻总氮素的农学利用率和回收率均随紫云英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F相比,各减肥配施紫云英处理的农学利用率未显著降低,但紫云英还田量达到37500 kg/hm^2及以上时会导致早稻的氮素回收率显著降低。各紫云英还田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100%F(P>0.05),且土壤速效氮含量均显著高于100%F处理(P<0.05)。亚热带双季稻种植模式下,长期紫云英还田配合减量施肥对早、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产生正面效应,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因此,适量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除可减少化肥用量外,也是亚热带双季稻区兼顾提升稻米产量和培肥土壤的有效技术。本试验条件下,化肥减量40%配合22500~30000 kg/hm^2紫云英的配比综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紫云英还田 双季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对江西早稻季田面水氮磷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静蕊 陈晓芬 +6 位作者 秦文婧 王少先 刘光荣 曹卫东 吕伟 徐昌旭 刘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52-1358,共7页
稻田氮磷养分流失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江西双季稻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于每年的4—7月,因此,早稻季成为稻田氮磷流失的关键时期。供试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水稻土,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不施... 稻田氮磷养分流失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江西双季稻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于每年的4—7月,因此,早稻季成为稻田氮磷流失的关键时期。供试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水稻土,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和紫云英还田配合化肥减量(CMV)3个处理,监测了江西双季稻区早稻季不同施肥时期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紫云英配合减量施肥对早稻季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削减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基肥期还是分蘖肥期,田面水中总氮(TN)和NH4+-N的浓度均在施肥后第1天即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基肥和分蘖肥施肥后第9天、穗肥施入后的第10天,田面水中总氮(TN)和NH4+–N的浓度降至较低水平。不同处理NO3−-N的质量浓度在整个监测时期均维持较低水平(0.15—1.83 mg·L−1)。施磷肥后田面水中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浓度也均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峰值,在分蘖肥施入后的第5天降至与不施肥处理相当的水平。与CF处理相比,CMV处理能在施肥后5—7天内显著降低田面水中TN和NH4+-N的浓度,但对田面水中TP浓度的削减效果仅体现在基肥期。模拟数据的结果表明,CMV处理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期能分别减少21.90%、27.47%和20.02%的TN流失量,减少基肥期16.25%的TP流失量。由此可见,该研究区域氮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肥后9—10 d,磷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入后9 d。紫云英还田配合减量施肥能显著降低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季稻田氮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季 田面水 氮磷浓度 紫云英还田 化肥减施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陡坡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静蕊 刘佳 +4 位作者 王惠明 熊鸿飞 刘晖 徐昌旭 秦文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6-152,共7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南方紫色土陡坡地(坡度=15°)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量、径流水氮磷浓度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最大的月份为5月,占全年流失量的40%以上...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南方紫色土陡坡地(坡度=15°)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量、径流水氮磷浓度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径流量及氮磷流失量最大的月份为5月,占全年流失量的40%以上;横坡垄作及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均能够降低不同作物生长季及休闲季径流水中的氮磷浓度的均值及最大值。烟草季,常规处理(CK)、横坡垄作(KF)和横坡垄作+秸秆覆盖(BMP)径流水中的总氮浓度分别为3.44、3.37和3.28 mg·L^(-1);甘薯季,CK、KF和BMP 3个处理径流水中总氮的浓度分别为2.79、2.61和2.63 mg·L^(-1);休闲季分别为3.01、2.78和2.64 mg·L^(-1)。KF和BMP优化处理后,全年的径流量从CK处理的5 553 m3·hm^(-2)分别降至5 347 m^3·hm^(-2)(KF)和2 905 m3·hm^(-2)(BMP),其中BMP处理与CK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CK处理相比,KF处理径流水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流失量虽都有降低,但二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BMP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径流水中总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总磷(TP)、可溶性总磷(TDP)的流失量(P<0.05)。此外,横坡垄作+秸秆覆盖还可以将起始产生径流的最小降雨量从CK处理的26.95 mm提高至67.15 mm。综上结果可以看出,单纯的横坡垄作对陡坡地的养分流失截留效果是有限的,而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处理则可以显著减少陡坡地的径流,进而对氮、磷养分的流失产生较好的截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陡坡地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红穗苔草对天鹅洲湿地淹水时间变化的形态学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静蕊 王秋林 +2 位作者 黎明 李伟 刘帆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79,共6页
以天鹅洲湿地的优势种红穗苔草(Carex argyi)作为研究对象,以淹水持续时间作为水位变化的衡量指标,选取3个淹水持续时间不同的位点,研究了淹水时间长短对红穗苔草形态指标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观测试验发现,红穗苔草的株高及叶片的长、... 以天鹅洲湿地的优势种红穗苔草(Carex argyi)作为研究对象,以淹水持续时间作为水位变化的衡量指标,选取3个淹水持续时间不同的位点,研究了淹水时间长短对红穗苔草形态指标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观测试验发现,红穗苔草的株高及叶片的长、宽对淹水时间的长短反应敏感,而单个分株上的绿叶数对淹水时间的长短不敏感。适度的淹水可以显著增加叶片的长度和株高,长期淹水和相对干旱的环境不利于叶片的伸长和株高的增加。短时间淹水处理株高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淹水会显著增加叶片的宽度,长时间淹水的处理效果更明显,且维持时间较长。长期淹水会提高红穗苔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尽管不同水位点土壤氮含量有显著差异,但是氮对红穗苔草形态指标并无显著的影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红穗苔草可以通过调节其叶片的形态及地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来适应淹水胁迫的不利环境,有利于其在水位波动条件下种群的稳定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穗苔草 株高 叶长 叶宽 资源分配
下载PDF
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静蕊 刘辉 +3 位作者 赵全志 乔江方 高桐梅 杨海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6,共4页
为明确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叶色的变化动态及其内在生理机制,在水培条件下,整个生育期维持80mg/L氮素浓度,同步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素过量条件下,顶一叶、顶二叶SPAD值与其... 为明确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叶色的变化动态及其内在生理机制,在水培条件下,整个生育期维持80mg/L氮素浓度,同步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素过量条件下,顶一叶、顶二叶SPAD值与其当周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顶三叶、顶四叶SPAD值与其当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叶色 谷氨酸合成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从痰从肾论治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静蕊 李恩庆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组织上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右胁下肿块、胁痛。中医学并无原发性肝癌病名,多将其归属于肝积、黄疽、臌胀、瘸瘕、积聚等范畴。且多认为恶性肿瘤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五脏气血不足,实者多为痰、毒、... 原发性肝癌是发生于肝组织上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右胁下肿块、胁痛。中医学并无原发性肝癌病名,多将其归属于肝积、黄疽、臌胀、瘸瘕、积聚等范畴。且多认为恶性肿瘤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者为五脏气血不足,实者多为痰、毒、瘀。笔者结合历代文献及对本病的认识,认为痰可致瘀,渐成痰瘀互结,化生肿瘤,痰之本在肾,且原发性肝癌多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久病及。肾,耗伤肾精,故应从痰、肾的角度来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医治法 从痰论治 从肾论治
原文传递
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全志 陈静蕊 +4 位作者 刘辉 乔江方 高桐梅 杨海霞 王继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07-2616,共10页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无氮肥和常规氮肥两个处理的水培试验,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氮饥饿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色...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无氮肥和常规氮肥两个处理的水培试验,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氮饥饿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色具有明显的黑黄变化规律。氮饥饿处理剑叶抽出前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基本上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剑叶抽出后表现为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GS、GOGAT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剑叶抽出期出现两次高峰,各叶位的叶片GS、GOGAT活性基本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的GOGAT活性与当周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叶色及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与氮饥饿处理相似,GS酶活性与酶活性测定一周后的叶色关系非常密切,GOGAT活性与顶三、四叶叶色呈显著负相关,与酶活性测定1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含量、2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b)含量及2周后顶二叶的叶绿素b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叶色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及氮素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高低与叶绿素的合成及叶色变化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叶绿素的合成和叶色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水稻叶色黑黄变化是一个受内生节奏制约的生物学过程,氮素水平对叶色深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改变内生黑黄变化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水稻 叶色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酶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大穗型粳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化学调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全志 吕强 +5 位作者 殷春渊 高桐梅 宁慧峰 乔江方 刘辉 陈静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5-1490,共6页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d)及后期(19~32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d迅速降低,花后12~19d迅速上升,花后19—32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处理在花后19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自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相对充实度 产量 稻米品质 化学调控
下载PDF
不同硅吸收效率水稻品种根系对硅素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辉 张静 +3 位作者 杜彦修 赵全志 陈静蕊 乔江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0-324,共5页
为明确硅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个硅吸收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高效吸收品种TN1、白香粳和低效吸收品种卷叶粳、一目惚)为材料,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营养液配方水培试验,设置0(T1)、1.25(T2)和2(T3)mmol·L-13个硅素水平,研究... 为明确硅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4个硅吸收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高效吸收品种TN1、白香粳和低效吸收品种卷叶粳、一目惚)为材料,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营养液配方水培试验,设置0(T1)、1.25(T2)和2(T3)mmol·L-13个硅素水平,研究了不同硅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根条数、侧根数、根总长和根直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素水平的提高,水稻各品种均表现为根系干物质量、根冠比、侧根数和根总长逐渐减少,地上部干物质量、根条数和根直径逐渐增大.较高的硅素水平有利于水稻不定根的分化发育,而不利于侧根的分化发育.在较低的硅素水平下,硅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水稻TN1和白香粳的根干物质量和根冠比显著高于硅吸收效率低的品种卷叶粳和一目惚,其中白香粳的侧根数和根总长均显著高于卷叶粳和一目惚.可见,根总长和侧根数是引起水稻硅素吸收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吸收效率 根系
下载PDF
除草剂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洪 郑祥洲 +3 位作者 雷俊杰 张玉树 陈静蕊 李世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439,共5页
试验设对照、尿素、尿素+草甘膦和尿素+丁草胺4个处理,尿素氮用量为200mg·kg-1干土,除草剂用量为10mg有效成分·kg-1干土。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除草剂对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施用氮肥显著... 试验设对照、尿素、尿素+草甘膦和尿素+丁草胺4个处理,尿素氮用量为200mg·kg-1干土,除草剂用量为10mg有效成分·kg-1干土。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研究除草剂对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田土壤中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温室气体N2O、CO2和CH4的排放。尿素氮肥中添加草甘膦显著抑制N2O、CO2的排放,分别比尿素处理降低48.4%和20.2%;添加丁草胺显著抑制N2O排放,比尿素处理降低23.2%,对CO2排放略有减少但不显著;草甘膦和丁草胺对CH4排放都无明显影响。这说明除草剂对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除草剂品种的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时应考虑除草剂的施用对温室气体减排所产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草甘膦 丁草胺 温室气体 氧化亚氮 二氧化碳 甲烷
下载PDF
不同施氮时期对红壤旱地花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佳 陈静蕊 +7 位作者 谢杰 秦文婧 刘晖 王惠明 项兴佳 张杰 徐昌旭 杨成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523,共9页
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N_(10∶0∶0),当地习惯施氮方式)、氮肥70%基施+30%花针期施用(N_(7∶3∶0))、氮肥50%基施+50%花针期施用(N_(5∶5∶0))、氮肥50%基施+30%... 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N_(10∶0∶0),当地习惯施氮方式)、氮肥70%基施+30%花针期施用(N_(7∶3∶0))、氮肥50%基施+50%花针期施用(N_(5∶5∶0))、氮肥50%基施+30%花针期施用+20%结荚期施用(N_(5∶3∶2))、氮肥30%基施+50%花针期施用+20%结荚期施用(N_(3∶5∶2)),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生物量累积、氮素累积、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花生生物量累积、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氮时期显著影响花生生物量及氮素的累积特征,氮肥分次施用并适当后移可显著提高生物量及氮素的最大累积速率(v_(max))、推迟吸收"峰值"的出现时间(t_(max)),延长生物量及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从而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但氮肥后移比例过大(N_(3∶5∶2))也不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本试验条件下,以氮肥50%基施+30%花针期追施+20%结荚期追施(N_(5∶3∶2))的效果最好,其产量达到4 918.5kg·hm^(-2),较CK增产20.0%,较当地传统的一次性施肥也可增产9.8%。合理调控施氮时期是提高我国南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花生的科学合理施肥、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施氮时期 生物量 累积 LOGISTIC
下载PDF
两种挺水植物对水位变化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秋林 陈静蕊 +3 位作者 刘晖 尹黎燕 李伟 刘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3-587,共5页
水文情势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土壤环境、物种分布及植被组成具有决定作用,长时间水淹可导致大量物种死亡,改变植被组成和结构 。水文情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位(淹水深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和水质,二者都会... 水文情势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土壤环境、物种分布及植被组成具有决定作用,长时间水淹可导致大量物种死亡,改变植被组成和结构 。水文情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位(淹水深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和水质,二者都会对植被产生显著影响。湿地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等在受水位的影响时表现出一定差异,且物种之间表现不一致 ;当高水位持续时间超过30d时,物种存活率会显著降低口l:而较低的水位波动频率能刺激植物匍匐茎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烛 水位 生长
下载PDF
除草剂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丁洪 郑祥洲 +3 位作者 雷俊杰 张玉树 陈静蕊 李世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1-554,共4页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和丁草胺对尿素氮在菜地土壤中转化的影响。实验设对照、尿素、尿素+草甘膦和尿素+丁草胺4个处理,尿素氮用量为200 mg.kg-1(以干土计),除草剂用量为w(有效成分)=10 mg.kg-1(以干土计)。结果表明,草...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和丁草胺对尿素氮在菜地土壤中转化的影响。实验设对照、尿素、尿素+草甘膦和尿素+丁草胺4个处理,尿素氮用量为200 mg.kg-1(以干土计),除草剂用量为w(有效成分)=10 mg.kg-1(以干土计)。结果表明,草甘膦和丁草胺对尿素氨化作用不产生抑制作用,甚至出现促进效果。2种除草剂在培养的前2 d均显著抑制硝化作用,但到第4天时显著促进硝化作用(P<0.05)。草甘膦对反硝化作用表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丁草胺对反硝化作用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丁草胺+尿素、尿素、草甘膦+尿素处理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6.90%、6.34%和3.66%。可见,除草剂对土壤氮素转化有一定影响,但不同除草剂对氮素各个转化途径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不同除草剂品种间影响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丁草胺 尿素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沿黄稻区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殷春渊 宁惠峰 +1 位作者 赵全志 陈静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0,24,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沿黄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在水稻生育后期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化肥,研究了氮素穗肥对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穗肥的增加,糙米率降低,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和... 在大田条件下,以沿黄稻区主栽品种豫粳6号为供试材料,通过在水稻生育后期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化肥,研究了氮素穗肥对稻米品质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穗肥的增加,糙米率降低,不完善粒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且主要以下部弱势粒的稻米品质变劣为主。稻米的淀粉RVA谱特征参数中,淀粉最高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随着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食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穗肥 稻米品质 食味
下载PDF
氮素调控对水稻子粒相对充实度的影响及子粒相对充实度与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全志 殷春渊 +4 位作者 宁慧峰 陈静蕊 乔江方 刘辉 杨海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以大穗型粳稻品种豫粳6号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施用不同量的氮肥,研究了子粒灌浆速率、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子粒相对充实度的氯素调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始灌浆的5~10d,强势粒的子粒灌浆... 以大穗型粳稻品种豫粳6号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施用不同量的氮肥,研究了子粒灌浆速率、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子粒相对充实度的氯素调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始灌浆的5~10d,强势粒的子粒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137.6%,花后lO~20d,强势粒平均灌浆速率较弱势粒高80.28%,而弱势粒在花后25d以后的灌浆速率平均较强势粒高117.2%、不同氯素处理间的子粒充实度和粒重差异显著.子粒相对充实度在整个灌浆期内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灌浆中后期的子粒相对充实度与结实率、千粒重和弱势粒的充实度、充实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强、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相对充实度 产量 稻米品质 氮素调控
下载PDF
闽西北烟-稻轮作系统地表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玉树 丁洪 +1 位作者 郑祥洲 陈静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76,共8页
为了明确福建省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情况,在连续3a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烟季),而且... 为了明确福建省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情况,在连续3a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烟-稻轮作系统中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上半年(烟季),而且氮、磷流失总量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与产流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当地习惯施肥条件下,烟-稻轮作系统中氮、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71~14.86kg·hm-·2a-1和0.93~2.20kg·hm-·2a-1,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27%和0.47%~1.71%。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处理氮、磷的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5%~13.82%和8.82%~14.99%,流失系数分别为0.76%~1.43%和0.41%~1.54%。增施50%氮肥和增施50%磷肥的氮和磷流失量分别比优化施肥处理提高7.6%~37.6%和21.5%~27.4%。此外,同等施肥量条件下,稻草还田的氮、磷流失量分别提高6.4%~16.4%和-3.4%~14.0%,流失系数分别达到0.86%~1.91%和0.36%~2.00%。综上所述,优化施肥处理可以减少氮、磷的流失量,而增量施肥明显增加肥料流失量,稻草还田也提高了氮、磷流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稻轮作 氮流失 磷流失 流失系数
下载PDF
长期绿肥利用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文建 秦文婧 +5 位作者 刘佳 陈晓芬 张丽芳 曹卫东 徐昌旭 陈静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8-885,共8页
为了探讨长期绿肥翻压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影响,利用在江西丰城水稻田进行了8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不种植绿肥(CK)、不施肥种植绿肥(M)、施用化肥(F)和施用化肥并种植绿肥(F+M)4个处理下土... 为了探讨长期绿肥翻压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垂直分布的影响,利用在江西丰城水稻田进行了8 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不种植绿肥(CK)、不施肥种植绿肥(M)、施用化肥(F)和施用化肥并种植绿肥(F+M)4个处理下土壤SOC和DOC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SOC和DOC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季土壤SOC和DOC含量随深度变化可以用S函数描述,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8~0.966和0.876~0.975,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施用化肥或绿肥还田(F、M和F+M处理)主要影响了表层(0~20 cm)土壤的SOC和DOC,20 cm以下土层各处理的SOC和DOC差异不显著。绿肥还田(F+M和M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和DOC,而化肥处理(F)仅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土壤的SOC。与CK相比,M、F、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S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51.1%、80.9%、92.8%,M、F+M处理的早稻季表层土壤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2.9%、46.2%,M、F、F+M处理的晚稻季表层土壤SOC和DOC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66.6%、81.3%、81.2%和37.1%、10.8%、45.2%。表层土壤DOC含量随SOC呈线性增长,晚稻季DOC随SOC增长率要高于早稻季。施肥降低了土壤DOC/SOC,但施用绿肥减缓了DOC/SOC下降。可见,绿肥不仅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提高,同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生态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垂直分布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于斌 赵安斌 +3 位作者 陈静蕊 王敏 黄春荣 李恩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36-2141,共6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血府逐瘀汤对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心肌病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单次中等剂量(50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血府逐瘀汤对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心肌病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采用高脂高热量饮食诱导出胰岛素抵抗,加单次中等剂量(50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8周后采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受损情况;取血检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心肌组织Masson染色定量左室心肌胶原纤维;TUNEL凋亡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破坏程度。结果:与相同时点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升高(P<0.05),第11、14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增厚(P<0.01),第14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厚(P<0.05),心肌组织结构破坏严重,胶原纤维含量增多(P<0.01),细胞凋亡增多;与相同时点模型组相比,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5),第11周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第14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厚减低(P<0.05),第14周左室重量明显变轻(P<0.01),心肌组织破坏程度较轻,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减少(P<0.01),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较轻,细胞凋亡减少。结论:糖尿病性心肌病时,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心肌增厚,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含量增多,结构破坏严重,细胞凋亡增多;血府逐瘀汤能够降低糖尿病心肌病时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程度,延缓糖尿病导致的心肌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糖尿病心肌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闽西北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郑祥洲 张玉树 +1 位作者 丁洪 陈静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0,204,共5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连续3年定位收集湿沉降,研究闽西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TN、TIN、DO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2,0.83,0.38,0.53,0.30mg/L,无机氮与有机氮...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连续3年定位收集湿沉降,研究闽西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TN、TIN、DO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2,0.83,0.38,0.53,0.30mg/L,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例达到2.18,且在每次降雨中总氮的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mg/L)。该地区湿沉降氮输入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高,秋、冬季低。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4+-N、NO3--N和DON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43.77%,24.78%和31.45%,湿沉降以无机氮(TIN)为主,平均年无机氮(TIN)沉降量为8.71kg/hm2,占总氮(TN)沉降量的68.55%。总氮(TN)年输入量为4.17~18.00kg/hm2,平均值为12.71kg/hm2。大气中氮素湿沉降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农田生态系统 氮素湿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