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政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1
作者 陈鸿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066-0069,共4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市政公路与桥梁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而预应力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提升市政公路与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本项目以提升市政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为研究对象,以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市政公路与桥梁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而预应力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提升市政公路与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本项目以提升市政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为研究对象,以合理的造价、良好的结构服役性能、不开裂、刚度大等优点为出发点,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桥梁 预应力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中药抗艾滋病病毒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鸿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5-726,共2页
艾滋病是人类的大敌 ,它也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虽然抗艾滋病西药很有效 ,但太昂贵 ,85万中国艾流病患者买不起 ,也用不起。十几年前有些中国医学科学家尝试应用中药来治疗艾滋病 ,积累了经验。但关于策略、研究方法、种族差异 ,... 艾滋病是人类的大敌 ,它也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健康。虽然抗艾滋病西药很有效 ,但太昂贵 ,85万中国艾流病患者买不起 ,也用不起。十几年前有些中国医学科学家尝试应用中药来治疗艾滋病 ,积累了经验。但关于策略、研究方法、种族差异 ,还有中药筛选、中西医结合、艾滋病病毒和免疫等问题 ,也暴露了出来。今后持续和集体的努力 ,将为全世界这一致命的大流行 ,带来安全、有效和购买得起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艾滋病病毒 研究途径 方法
下载PDF
晶珠肝泰舒在2.2.15细胞内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鸿珊 滕立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10期780-781,共2页
目的 :探讨晶珠肝泰舒胶囊的抗HBV作用。方法 :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 2 15细胞中 ,研究晶珠肝泰舒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 和HBeAg 分泌的抑制效果。结果 :晶珠肝泰舒胶囊加入细胞培养8天 ,两批实验对细胞的半数中毒浓... 目的 :探讨晶珠肝泰舒胶囊的抗HBV作用。方法 :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 2 15细胞中 ,研究晶珠肝泰舒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BsAg 和HBeAg 分泌的抑制效果。结果 :晶珠肝泰舒胶囊加入细胞培养8天 ,两批实验对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平均为 (3433 11±288) μg/ml,最大无毒浓度 (TC0)平均为 (1250±0) μg/ml。最大无毒浓度时抑制细胞分泌HBeAg 率为(34 5±2 87) % ,50 %有效浓度为 (2294 33±136 3) μg/ml ,选择指数 :1 50±0 09。最大无毒浓度时抑制细胞分泌HBsAg 率(31 1±3 1) % (P<0 001) ,50 %有效浓度为 (2221 29±151 58) μg/ml,选择指数 :1 55±0 11。结论 :晶珠肝泰舒胶囊在2 2 15细胞培养中8天最大无毒浓度对HBeAg 和HBsAg 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珠肝泰舒胶囊 2.2.15细胞 HBSAG HBEAG 乙型肝炎 肝癌细胞
下载PDF
中医药抗艾滋病病毒研究
4
作者 陈鸿珊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1期19-21,共3页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瘟疫,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我国已发现不少感染者和病人。目前批准上市的抗艾滋病毒药物,AZT、DDI 和 DDC,仅能抑制病毒致细胞病变或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但不能清除病毒,毒副作用明显,并出现耐药性...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瘟疫,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我国已发现不少感染者和病人。目前批准上市的抗艾滋病毒药物,AZT、DDI 和 DDC,仅能抑制病毒致细胞病变或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但不能清除病毒,毒副作用明显,并出现耐药性,且价格昂贵,难以满足艾滋病治疗的需要。不断建筑和研究或设计新的高效低毒的药物,是众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少新药已在临床试验,更多的抗艾滋病物质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毒感染 临床试验 中草药 有效成分 毒副作用 细胞培养 病毒致细胞病变 当今世界 重要课题
下载PDF
黄芩甙元及其苄基衍生物的制备与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赵晶 张致平 +2 位作者 陈鸿珊 陈湘红 张兴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黄芩甙元及其苄基衍生物的制备与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实验研究赵晶张致平陈鸿珊陈湘红张兴权(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黄芩(ScutelariabaicalensisGeorgi... 黄芩甙元及其苄基衍生物的制备与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实验研究赵晶张致平陈鸿珊陈湘红张兴权(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黄芩(ScutelariabaicalensisGeorgi)有广泛的生物活性。黄芩提取物及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元 苄基衍生物 制备 抗HIV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用嗜肝DNA病毒模型筛选抗病毒中草药 被引量:34
6
作者 米志宝 陈鸿珊 +3 位作者 张习坦 李壮 陈万荣 邵兴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5,共3页
对叶下珠等21种中草药进行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通过体外及体内逐步筛选发现,叶下珠和虎杖提取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旱莲草对HBVDNA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DHBV HBV 筛选 抗病毒药 中草药
下载PDF
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6
7
作者 赵晶 张致平 +1 位作者 陈鸿珊 陈湘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71,共5页
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赵晶张致平陈鸿珊陈湘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近年发现由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zoratum),三棱三... 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赵晶张致平陈鸿珊陈湘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近年发现由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zoratum),三棱三叶金丝桃(H.triquetr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乙基金丝桃 合成 免疫缺陷病毒 转录酶
下载PDF
黄芩甙衍生物的合成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赵晶 张致平 +2 位作者 陈鸿珊 张兴权 陈湘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了评价黄芩甙中糖的存在和糖的种类对抗HIV活性的影响,由天然黄芩甙出发制备了黄芩甙元和5,6O二苄基黄芩甙元,并合成了5羟基6O苄基黄酮7βD葡萄糖甙(12),5羟基6O苄基黄酮7β... 为了评价黄芩甙中糖的存在和糖的种类对抗HIV活性的影响,由天然黄芩甙出发制备了黄芩甙元和5,6O二苄基黄芩甙元,并合成了5羟基6O苄基黄酮7βD葡萄糖甙(12),5羟基6O苄基黄酮7βD半乳糖甙(13),5羟基6O苄基黄酮7αD甘露糖甙(14),5羟基6O苄基黄酮7αD阿拉伯糖甙(15)。以上化合物及部分中间体的生物活性试验表明:黄芩甙及黄芩甙元均抑制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1RT)及在细胞培养中抑制HIV1;黄芩甙及黄芩甙元的6位羟基被遮蔽则丧失抑制HIV1RT活性,说明6羟基为抑制HIVRT活性所必需;黄芩甙元抑制HIV1活性及细胞毒性均强于黄芩甙,两种化合物治疗指数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甙 黄芩甙元 艾滋病
下载PDF
牛膝多糖硫酸酯体外和体内抗艾滋病病毒作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彭宗根 陈鸿珊 +3 位作者 郭志敏 董飚 田庚元 王光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牛膝多糖硫酸酯(Achyranthes bidentatapolysaccharide sulfate,ABPS)为牛膝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获得的产物,其结构清楚、理化性质稳定及分子质量小,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本文研究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 牛膝多糖硫酸酯(Achyranthes bidentatapolysaccharide sulfate,ABPS)为牛膝多糖经硫酸酯化修饰后获得的产物,其结构清楚、理化性质稳定及分子质量小,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作用。本文研究其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体外采用3H掺入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BPS对HIV-1逆转录酶和整合酶的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s,IC50)分别为(2.948±0.556)μmol.L-1和(0.155±0.030)μmol.L-1,但25μmol.L-1ABPS对HIV-1蛋白酶无效。ABPS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实验病毒株IIIB和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内对AZT耐药病毒株的急性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在HIV-1 IIIB慢性感染的H9细胞培养中则无效。血清药理学研究表明,单次腹腔注射大鼠ABPS125 mg.kg-1或连续腹腔注射小鼠ABPS3 mg.kg-1(qd×20)后鼠血清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 P24抗原都有抑制作用,但口服ABPS生物利用度低,灌胃大鼠ABPS 2 g.kg-1或灌胃小鼠ABPS 300 mg.kg-1无效。实验结果提示ABPS有抗HIV-1作用,有可能用于防治HIV-1感染,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硫酸酯 抗HIV-1活性 血清药理学
下载PDF
治疗乙型肝炎新药肝龙胶囊的药效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杜一民 陈鸿珊 +4 位作者 李树楠 李壮 李小兵 张华明 方春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69-1371,共3页
目的观察肝龙胶囊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和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以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静脉注射感染雏鸭为模型,于感染第7天后分组灌胃肝龙(GL)胶囊浸膏0.5,1.5,3.0 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无环鸟苷(ACV)或磷羧... 目的观察肝龙胶囊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和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以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静脉注射感染雏鸭为模型,于感染第7天后分组灌胃肝龙(GL)胶囊浸膏0.5,1.5,3.0 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无环鸟苷(ACV)或磷羧基甲酸钠(PFA)。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鸭血清DHBV-DNA,以病毒抑制率为疗效指标;(2)以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CC l4肝损伤为模型,给予GL浸膏(200 mg.kg-1)。测定SGPT值,并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GL三个不同剂量组对DHB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2)GL降低CC l4肝损伤小鼠血清SGPT值并减轻肝细胞损伤。结论肝龙胶囊可抑制雏鸭体内DHBV-DNA的复制并能保护CC 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龙胶囊 鸭乙型肝炎病毒 鸭乙肝动物模型 实验性肝损伤 美洲大蠊
下载PDF
水芹水提物在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中对DHBV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正明 杨新波 +2 位作者 曹文斌 邵兴无 陈鸿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20-723,共4页
目的: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体外肝细胞培养模型,研究中草药水芹(SQ)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制取北京雏鸭原代肝细胞(50万/ml/孔/24孔板)于37℃,CO2培养24h存活后,除对照组外,给... 目的: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体外肝细胞培养模型,研究中草药水芹(SQ)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制取北京雏鸭原代肝细胞(50万/ml/孔/24孔板)于37℃,CO2培养24h存活后,除对照组外,给药组每天换药1次,连续加药5d并测定DNA的含量。结果:①在肝细胞毒性实验中,SQ对鸭肝细胞无毒性,半数有毒浓度(CD50)大于10000μg·ml-1。②在DHBV感染鸭的原代肝细胞培养中能够保护肝细胞,连续给药培养7d,肝细胞的贴壁状态、形态和存活量均优于对照组。③对D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2500μg·ml-1)为64%,半数有效浓度(ED50)为1120.8μg·ml-1,选择指数(SI)大于9。结论:实验结果提示,SQ对D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培养
下载PDF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天然产物Calanolide A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春梅 王琳 +4 位作者 张铭龙 赵知中 张兴权 陈湘红 陈鸿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全合成抗爱滋病天然产物( ±)calanolide A。方法: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4 步化学反应按 A B C D环顺序合成。结果:全合成了( ±)calanolide A 及未知化合物11去甲基及... 目的:全合成抗爱滋病天然产物( ±)calanolide A。方法: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4 步化学反应按 A B C D环顺序合成。结果:全合成了( ±)calanolide A 及未知化合物11去甲基及6 ,6 ,11去甲基calanolide A 及 B。结论:抗病毒筛选表明( ±)calanolide A 能够明显抑制 H I V P2 4 抗原在人 P B M C 细胞中的积聚,其 I C5 0 为083 μm ,治疗指数( T I, T C5 0 / I C5 0 ) 为3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CalanolideA 合成 抗HIV病毒活性
下载PDF
滇丹参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正付 陈鸿珊 +2 位作者 李健蕊 蒋建东 李卓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886-1890,共5页
目的:研究滇丹参Salvia yunaansi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提取,经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ODS等柱色谱,对滇丹参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丹参中分离并鉴定... 目的:研究滇丹参Salvia yunaansi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提取,经Diaion HP20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ODS等柱色谱,对滇丹参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滇丹参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咖啡酸(2),阿魏酸(3),迷迭香酸(4),丹酚酸A(5),丹酚酸C(6),紫草酸(7),紫草酸B(S),9′-紫草酸B甲酯(9),9″′-紫草酸B甲酯(10),9′,9″′-紫草酸B二甲酯(11),9′-紫草酸B乙酯(12)。结论:化合物1,2,3,5,6,9,10,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滇丹参 酚酸类成分
下载PDF
丹参复合有效部位抗HIV-1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宗根 秦德华 +3 位作者 滕立 高雷 蒋建东 陈鸿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云南丹参复合有效部位(DS-MEF)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活性。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作用;采... 目的研究和评价云南丹参复合有效部位(DS-MEF)的抗艾滋病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1,HIV-1)活性。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抑制作用;采用传代人T淋巴细胞MT-4细胞、慢性HIV-1ⅢB感染传代人T淋巴细胞H9细胞和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HIV-1实验室传代的ⅢB病毒株和临床分离的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敏感株018a及AZT耐药株018c感染细胞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在细胞培养内对HIV-1P24的抑制作用;灌胃或腹腔注射1次不同剂量DS-MEF后测定其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DS-MEF抑制HIV-1整合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59±0.50)mg/L、(27.39±11.18)mg/L和(9.38±2.45)mg/L;对MT-4细胞毒性的半数有毒浓度(50%toxic concentration,TC50)为(13.19±6.07)mg/L,抗HIV-1活性的IC50为(0.224±0.163)mg/L,选择指数(selected index,SI)为58.7;在HIV-1ⅢB慢性感染的H9细胞培养内对细胞毒性的TC50为(18.11±9.84)mg/L,抑制HIV-1P24抗原的IC50为(17.230±21.114)mg/L,SI为1.1。对PBMC细胞毒性的TC50为(288.70±0.08)mg/L,抑制AZT敏感株HIV-1018a的IC50为(26.42±11.16)mg/L,SI为10.9,抑制AZT耐药株HIV-1018c的IC50为(27.87±5.35)mg/L,SI为10.4;与AZT和奈韦拉平均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联合指数分别为0.78和0.67。灌胃20g/kg DS-MEF对小鼠无明显毒性,无毒剂量>20g/kg,腹腔注射后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18g/kg。结论DS-MEF毒性小,具有多环节多功能地抑制HIV-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有效部位 抗艾滋病病毒1型活性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体内外抗疱疹病毒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建农 滕立 +2 位作者 陈鸿珊 蒋宁 蒋建东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体内外实验模型中的抗疱疹病毒药效。方法 用CPE ,MTT染色法和空斑法观察两药在Vero细胞培养内对疱疹病毒 1型 (HSV 1 )和 2型 (HSV 2 )病毒的抑制作用 ;在疱疹病毒 1型小鼠急性脑炎和豚鼠皮肤感染模型... 目的 观察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在体内外实验模型中的抗疱疹病毒药效。方法 用CPE ,MTT染色法和空斑法观察两药在Vero细胞培养内对疱疹病毒 1型 (HSV 1 )和 2型 (HSV 2 )病毒的抑制作用 ;在疱疹病毒 1型小鼠急性脑炎和豚鼠皮肤感染模型以及疱疹病毒 2型小鼠阴道炎模型上观察两药体内对HSV 1和HSV 2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细胞培养内 ,泛昔洛韦对HSV 1和HSV 2无明显抑制活性 (IC50 >1 0 0 0 μg·mL- 1 ) ,阿昔洛韦对HS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动物口服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能显著降低HSV 1腹腔感染小鼠引起的死亡和延长小鼠生命 ,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保护小鼠死亡的ED50 分别为2 9 .9mg·kg- 1 和 >1 0 0mg·kg- 1 ,延长小鼠生命的ED50 分别为 43 .6mg·kg- 1 和 >1 0 0mg·kg- 1 ;对HSV 1感染豚鼠皮肤疱疹的抑制率 ,口服泛昔洛韦为 75 .0 %~ 77.8% ,阿昔洛韦为 45 .0 %~ 41 .7% ,泛昔洛韦优于阿昔洛韦 ;对HSV 2阴道感染小鼠死亡率和延长小鼠生命 ,口服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的ED50 分别是 53 .4 ,53 .4和 44 .6 ,39.5mg·kg- 1 。结论 ①在细胞培养内 ,泛昔洛韦无抗疱疹病毒作用 ,阿昔洛韦有很强的抗疱疹病毒活性。②对于HSV 1引起的脑炎和皮肤感染 ,口服泛昔洛韦优于阿昔洛韦 ;对于HSV 2引起的阴道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昔洛韦 阿昔洛韦 抗疱疹病毒活性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紫草酸B的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宗根 高雷 +2 位作者 董飚 蒋建东 陈鸿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研究紫草酸B(lithospermic acid B,LAB)在体外和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作用及小鼠口服后的血清在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 目的:研究紫草酸B(lithospermic acid B,LAB)在体外和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作用及小鼠口服后的血清在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传代人T淋巴细胞MT-4细胞感染实验病毒株HIV-1ⅢB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IV-1P24抗原的抑制作用;给小鼠单剂量灌胃LAB200mg.kg-1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其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ⅢB P24抗原的抑制率。结果:LAB在体外抑制HIV-1整合酶和蛋白酶,其IC50分别为(7.91±1.59)和(34.84±1.11)μmol.L-1,对HIV-1逆转录酶无效。在MT-4细胞培养内对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CC50)为(13.31±3.05)μmol.L-1,对MT-4细胞感染HIV-1ⅢB后的P24抗原表达有抑制作用,IC50为(0.240±0.003)μmol.L-1,选择指数为54;与临床应用的HIV-1逆转率酶抑制剂核苷类齐多夫定(AZT)和非核苷类奈韦拉平(NVP)联合用药,均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联合指数(CI值)分别为0.09和0.41。小鼠灌胃LAB200mg.kg-1后血清在细胞培养内有抑制HIV-1ⅢB P24抗原的活性。结论:LAB在MT-4细胞培养内抑制HIV-1的P24抗原表达,与临床应用的逆转录酶抑制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但小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酸B HIV-1 协同作用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芹灵冲剂对雏鸭体内DHBV-DN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黄正明 杨新波 +5 位作者 曹文斌 陈鸿雁 郑鸣 张敬珍 陈鸿珊 李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QinlingChongji,QL)对鸭体内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的抑制效果方法待DHBV感染雏鸭7d血清检测为阳性后,随机分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每组5只,QL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QinlingChongji,QL)对鸭体内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的抑制效果方法待DHBV感染雏鸭7d血清检测为阳性后,随机分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每组5只,QL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为10,5和2.5g/kg组,ig,2次/d,10d设病毒对照组(DH-BV),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ig,Bidx10.阳性药用无环鸟昔(ACV)粉剂(25mg/支),ig100mg/kg,2次/d,10d(Bidx10)在感染后7d即用药前(T0),用药5d(T5),用药10d(T10)和停药后3d(P3),自鸭腿经静脉取血,分离血清,-70℃保存待检。结果QL(5,10g/kg)组,对雏鸭无毒性,给药5d(T)和10d(T10)能显著降低DHBV感染鸭血清中DHBV-DNA的水平,其抑制率分别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低剂量组(2.5g/kg)对鸭血清DHBV-DNA也有一定的疗效3批实验结果一致,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QL体内有抗DHBV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芹灵冲剂 乙肝病毒 DNA
下载PDF
1-(3-酞酰亚胺基-2-氧丁基 )-4-取代苯基哌嗪的合成及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英文)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昕 王琳 +3 位作者 赵知中 陈湘红 张兴权 陈鸿珊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合成新型的非核苷类 (双杂环苯基 )化合物 ,并观察其抗HIV1 逆转录酶 (HIV1 RT)活性。方法 以氮芥盐酸盐为起始原料 ,与不同取代苯胺反应 ,得到相应的不同取代的哌嗪盐酸盐 ,并与 1 溴 3 酞酰亚胺基 2 丁酮 (4)缩合 ,得到目... 目的 合成新型的非核苷类 (双杂环苯基 )化合物 ,并观察其抗HIV1 逆转录酶 (HIV1 RT)活性。方法 以氮芥盐酸盐为起始原料 ,与不同取代苯胺反应 ,得到相应的不同取代的哌嗪盐酸盐 ,并与 1 溴 3 酞酰亚胺基 2 丁酮 (4)缩合 ,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 11个目标化合物 (5~ 15 )。经1HNMR ,红外和元素分析确定结构。结论 经HIV逆转录酶P 6 6蛋白测定 ,化合物 11,14 ,10和 13有一定抑制HIV1 RT活性 ,其IC50 分别为 2 9 80 ,35 2 0 ,4 3 77和 6 3 76 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酰亚胺基哌嗪 取代苯基哌嗪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 合成
下载PDF
芹灵冲剂在2215细胞培养内对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正明 杨新波 +6 位作者 曹文斌 陈鸿雁 张敬珍 滕丽 陈鸿珊 蔡光明 刘东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2215细胞培养中,观察芹灵冲剂(Qinling Chongli,QL)对细胞的毒性和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效果... 目的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2215细胞培养中,观察芹灵冲剂(Qinling Chongli,QL)对细胞的毒性和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抑制效果。方法 (1)2215细胞培养。将配制(1×10^5个/mL)接种细胞培养板,96孔板每孔0.12mL,24孔板每孔1mL,37℃细胞毒笥试验:QL12g/L用2液2倍稀释成6个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灵冲剂 肝肿瘤 HBSAG HBEAG
下载PDF
消旋11-去甲胡桐素A的合成方法改进及其药理学评价(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琳 张兴权 +10 位作者 陈鸿珊 陶佩珍 李燕 白玉 扈金萍 马涛 邢振堂 彭宗根 周春梅 高琦 刘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718,共12页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 本文发展一个实用改进方法以合成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天然产物的类似物11-去甲胡桐素A[(±)-1],方法改进包括以间苯三酚为起始原料与正丁酰乙酸乙酯在饱和氯化氢甲醇存在下,经过Pechmann反应生成5,7-双羟基-4-正丙基香豆素(3),再与巴豆酸用多聚磷酸作溶剂及催化剂进行酰化,同时分子内环合得到收率为70%关键中间体苯并二氢吡喃酮(4),并与缩醛1,1-二乙氧基-3-甲基-2-丁烯用微波辅助催化得到苯并吡喃(6),最后用Luche还原以CeCl3.7H2O作催化剂,在低温下经NaBH4选择性还原化合物(6)得到目标产物即消旋11-去甲胡桐素A(±)-1。上述4步反应总收率32%,比原方法提高1倍。体外研究表明(±)-1对HIV-1(野株)及耐药株均有明显抑制逆转录酶和P24抗原的活性,(±)-1在细胞培养内分别与作用机制不同的3种治疗艾滋病药物(AZT、T-20、Indinavir)都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小鼠急性毒性,(±)-1的LD50灌胃给药为735.65 mg.kg-1,腹腔给药为525.10 mg.kg-1。小鼠灌胃给与(±)-1血浆峰浓度(Cmax)与药时曲线面积AUC0-∞分别为0.54μg.mL-1及1.08(μg.mL-1).h。为了初步观察(±)-1的体内药效,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小鼠腹腔注射1次(±)-1或临床有效对照药奈韦拉平,30 min和60 min后血清有相似的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实验结果提示去甲11-胡桐素A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去甲胡桐素A 人免疫缺陷病毒 协同作用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