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南方低温对我国红树植物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鹭真 王文卿 +12 位作者 张宜辉 黄丽 赵春磊 杨盛昌 杨志伟 陈粤超 徐华林 钟才荣 苏博 方柏州 陈乃明 曾传志 林光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4,共9页
2008年初,我国南方19个省经历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气候对华南沿海各省的红树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3月,在我国南方各省红树林区的10个代表性地点,对这次寒害造成的红树植物伤害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 2008年初,我国南方19个省经历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气候对华南沿海各省的红树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3月,在我国南方各省红树林区的10个代表性地点,对这次寒害造成的红树植物伤害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冬季低温对红树林的影响极为显著,特别是在低纬度的海南、广西和广东湛江,由于极端低温正值夜间退潮,对红树林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纬度较高的福建,本地红树种类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引种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由于长期适应于冬季较低的气温或在种植前经过抗寒锻炼,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各地主要红树植物中,广布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最为耐寒,其耐寒性均大于红树科的木榄、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抗寒能力最低,因此,即使在其原产地海南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寒害,在纬度更高的引种地出现大面积受害甚至全部死亡,而从孟加拉国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却显示出一定的抗寒能力。同一地点的红树植物幼苗的抗寒能力低于大树。此次寒害也造成了苗圃场的种苗大量死亡,成熟的植株提前落花落果,这势必会影响后继一两年内红树林的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因此,在未来红树林造林或人工引种中,一定要考虑到红树植物的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害 气候变化 抗寒 极端气温 红树植物
下载PDF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碳库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2
作者 陈一宁 陈鹭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同植被碳库之间、不同沉积物碳库之间以及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物种竞争、外源碳输入以及生物地貌学过程在碳库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蓝碳 植被 沉积物 碳库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滨海盐沼碳库的季节性变化
3
作者 陈一宁 张子严 +5 位作者 陈鹭真 张家林 刘兵 夏小明 王欣凯 蔡廷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7,共13页
滨海盐沼的碳库变化可为蓝碳碳汇核算提供依据。为量化短时间尺度(季节到年际尺度)内滨海盐沼碳库的固碳速率,基于高分辨率的地表高程监测系统,于2022年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盐沼开展了季节性的观测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 滨海盐沼的碳库变化可为蓝碳碳汇核算提供依据。为量化短时间尺度(季节到年际尺度)内滨海盐沼碳库的固碳速率,基于高分辨率的地表高程监测系统,于2022年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盐沼开展了季节性的观测和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本地种海三棱藨草和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生长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植物生长主要集中在3—9月。就植物碳库的地下部分而言,海三棱藨草固碳量达到11 g C·m^(-2),互花米草盐沼则较高,为56 g C·m^(-2)。地表高程监测数据表明,海三棱藨草盐沼的沉积速率为12.30 cm·a^(-1),略低于互花米草盐沼的沉积速率(13.02 cm·a^(-1))。结合沉积速率与沉积物容重、有机碳含量等数据,可以算得观测期间,海三棱藨草盐沼沉积物碳埋藏速率为460 g C·m^(-2)·a^(-1),互花米草盐沼沉积物碳埋藏速率为588 g C·m^(-2)·a^(-1),这两种滨海湿地的碳埋藏速率也具有季节性,在夏、秋季达到高值。结合植物碳库和沉积物碳库结果可知,杭州湾南岸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外来种生态系统固碳速率(644 g C·m^(-2)·a^(-1))高于本地种生态系统固碳速率(471 g C·m^(-2)·a^(-1))。在将来的滨海湿地蓝碳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沼 植物 地表高程 碳埋藏 固碳速率
下载PDF
红树林耐寒性和向海性生态系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鹭真 郑文教 +2 位作者 杨盛昌 王文卿 张宜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3,共9页
1985年开始,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始从红树植物起源和分布的角度,探讨我国红树植物的耐寒性和向海性等级系列;并与红树林造林的宜林地选择相结合,从适应机制到造林实践深入研究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这一系列成果均为红树林全球变化研... 1985年开始,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始从红树植物起源和分布的角度,探讨我国红树植物的耐寒性和向海性等级系列;并与红树林造林的宜林地选择相结合,从适应机制到造林实践深入研究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这一系列成果均为红树林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在我国乃至国际红树林全球变化研究领域都是很有价值的.综述了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三十多年来在耐寒性等级系列对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的响应,向海性等级系列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以及宜林地选择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气候变暖 低温胁迫 潮汐淹水 海平面上升 造林
下载PDF
厦门地区秋茄幼苗生长的宜林临界线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鹭真 杨志伟 +1 位作者 王文卿 林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1,共5页
2003年5月在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西面滩涂上试种秋茄幼苗,研究秋茄的宜林临界线.结果表明,滩涂高程为黄零0.99m处,每个潮水周期的平均淹水时间高达8h,幼苗成活率低于50%,生长缓慢,不适合用秋茄造林;在滩涂高程为黄零1.62m处,秋茄... 2003年5月在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西面滩涂上试种秋茄幼苗,研究秋茄的宜林临界线.结果表明,滩涂高程为黄零0.99m处,每个潮水周期的平均淹水时间高达8h,幼苗成活率低于50%,生长缓慢,不适合用秋茄造林;在滩涂高程为黄零1.62m处,秋茄幼苗成活率达90%,生物量积累最大,光合同化作用较高,生长良好,为厦门沿海秋茄的最适生长区;而在高程为黄零1.31m处,秋茄幼苗仍能正常生长.故厦门地区秋茄造林的宜林临界线应不低于黄零1.31m(即厦零4.55m),平均每个潮水周期淹水不高于5.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秋茄 造林 滩面高程 宜林临界线
下载PDF
红树植物淹水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6
作者 陈鹭真 林鹏 王文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593,共8页
潮汐淹水是红树植物面临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也是导致目前红树林造林成活率低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长期适应于水淹生境,红树植物发育出一套适应于潮间带生长的抗淹水机制。综述了与红树植物相关的抗淹水胁迫响应机制,包括了形态结构、... 潮汐淹水是红树植物面临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也是导致目前红树林造林成活率低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长期适应于水淹生境,红树植物发育出一套适应于潮间带生长的抗淹水机制。综述了与红树植物相关的抗淹水胁迫响应机制,包括了形态结构、生长、水分和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系统和根系脱氢酶系统、内源激素和胁迫多胺等5个方面。提出应用人工潮汐系统研究红树植物的淹水抗性机理是确定不同种类红树植物的耐淹水能力的有效手段。并指出生长的研究是淹水胁迫响应研究的基础,而与分子手段相结合的激素水平的研究将在红树植物抗性胁迫研究中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潮汐 淹水胁迫 抗性机制
下载PDF
潮汐淹水时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鹭真 王文卿 林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模拟正规半日潮淹水的条件下,不同淹水时间对秋茄[Kandelia candel(L.)Drtice]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沙和土两种培养基质,制备盐度为15的人工海水栽培幼苗培养时间为70d,不淹水(Oh)和长时间淹水(>8h)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 模拟正规半日潮淹水的条件下,不同淹水时间对秋茄[Kandelia candel(L.)Drtice]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沙和土两种培养基质,制备盐度为15的人工海水栽培幼苗培养时间为70d,不淹水(Oh)和长时间淹水(>8h)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短时间淹水(淹水2~4h)对幼苗生长有所促进.较长时间的淹水可促进贮气根的数量增加和长度的增长.在当前培养条件下,秋茄幼苗生长的最佳淹水时间是每个潮水循环淹水2~4h,2h处理的沙培秋茄幼苗总生物量和成熟叶面积最大,胚轴失重最小,土培幼苗也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秋茄幼苗生长的临界淹水时间是每个潮水循环淹水8h,秋茄幼苗有较强的抗淹水能力,适当的淹水对其生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生长 最佳淹水时间 临界淹水时间
下载PDF
福建省桫椤科植物的分子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鹭真 李振基 周涵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1-486,共6页
桫椤科科下等级设立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争议 .以福建省内 5种桫椤科植物刺桫椤 (Alsophilaspinulosa(Hook .)Tryon)、黑桫椤 (Gymnosphaerapodophylla (Hook .)Copel.)、针毛桫椤 (G .metteniana (Hance)Tagawa)、粗齿桫椤(G .hancockii... 桫椤科科下等级设立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争议 .以福建省内 5种桫椤科植物刺桫椤 (Alsophilaspinulosa(Hook .)Tryon)、黑桫椤 (Gymnosphaerapodophylla (Hook .)Copel.)、针毛桫椤 (G .metteniana (Hance)Tagawa)、粗齿桫椤(G .hancockii(Copel.)Ching)、牛姆林桫椤 (G .niumulinensisLi,ChenetDeng) (新拟 )为材料 ,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 ,得率高 ,片段完整 (片段大小均大于 2 3kb)的基因组DNA ,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 5种桫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 4 0个 10 mer随机引物中筛选 30个有效引物 ,并利用这 3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 10 73条DNA带 .利用UPGA法对桫椤科的 5个种的种间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 5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 .结果表明 ,可以分为针毛桫椤、刺桫椤和黑桫椤 3组 ,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1,符合属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桫椤科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结合前人在形态解剖学方面的工作 ,提出这 5种桫椤科植物可以分为 3个类群 ,即刺桫椤类、黑桫椤类和针毛桫椤类 ,并提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桫椤科 分子分类学 RAPD 植物分类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方法及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挑战 被引量:1
9
作者 仝川 罗敏 +1 位作者 陈鹭真 黄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37-6950,共14页
滨海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蓝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效的固碳-储碳能力,准确测定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对于评估滨海湿地碳中和能力、生态恢复新增碳汇规模及碳贸易至关重要。深入思考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定义的内涵,提出狭... 滨海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蓝碳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效的固碳-储碳能力,准确测定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对于评估滨海湿地碳中和能力、生态恢复新增碳汇规模及碳贸易至关重要。深入思考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定义的内涵,提出狭义碳汇和广义碳汇的概念,介绍沉积物碳累积+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法以及生态系统碳通量收支法2个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方法,特别是深入分析作为开放系统的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速率测定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梳理中国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速率的测定结果及国家尺度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规模,最后提出中国在滨海蓝碳湿地碳汇速率测定实践中急需加强的基础研究领域,以期为科学地计量中国滨海蓝碳湿地生态系统碳汇速率与碳汇规模提供方法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速率 计量 蓝碳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中国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 1.小叶黄杨矮曲林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振基 陈鹭真 +8 位作者 林清贤 林建丽 刘德龙 刘初钿 何建源 陈炳华 黄泽豪 林文群 石冬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 ,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小叶黄杨 (Buxussinicavar .parvifolia)林是中山矮曲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 .应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 ,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小叶黄杨 (Buxussinicavar .parvifolia)林是中山矮曲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 .应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小叶黄杨群落高等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 .结果表明前两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 ,该群落的Shannon Wiener指数值为 1.80 6 8,Pielou均匀度为 49.6 7% ,Simpson指数值为 2 .9146 ,PIE为 0 .6 5 6 9.群落乔木层与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 2 .2 312 ,71.16 % ,5 .0 783,0 .80 31;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 1.3371,83.0 8% ,3.5 32 7,0 .71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小叶黄杨林 矮曲林 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n均匀度 植物群落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樊正球 陈鹭真 李振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34,共4页
从景观破碎、保护历史、种群行为机制和种群大小4个方面讨论了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一般人为轻度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比研究武夷山人为干扰甜槠林与郁闭稳定甜槠林结果表明... 从景观破碎、保护历史、种群行为机制和种群大小4个方面讨论了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一般人为轻度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比研究武夷山人为干扰甜槠林与郁闭稳定甜槠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甜槠林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对于郁闭稳定林分提高了76.32%;但人为干扰甜槠林的群落优势度却远低于郁闭林,故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对策,一旦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将难以恢复为原来的群落类型。生物在其各自进化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生态位泛化或特化,许多物种仅局限于非常小的生态位空间,这些物种一旦遭遇到景观破碎则很可能从地球上消失,如黄连和短萼黄连对阴湿条件的适应与要求,导致其濒临灭绝;另一些种类由于在群落中零星分布,如斑叶兰、羽萼悬钩子、浙江红花油茶、多种粗叶木(Lasianthus spp.)和一些紫金牛(Ardisia spp.)等,当生境缩小或受到干扰时则濒临灭绝。地史上古老的地区或自然保护历史较长的地区可能拥有更多的物种。保护历史较长的福建省南靖县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在1200m^2面积内有128种高等植物,同一地带的鼎湖山及和溪周边地区的南亚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均低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人为干扰 景观破碎 保护历史 种群行为机制 种群大小 生态环境恢复
下载PDF
武夷山脉南北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叶文 李振基 +4 位作者 BENITO C Tan CHANG Ying 陈鹭真 何建源 刘初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7,共7页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递增.由物种数及丰富度指数DGl可以得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容量最大.连通性方面,武夷山脉不同的保护区间物种水平的相似性不到55%,而从武夷山脉南段至中段、中段至北段,种的β多样性指数βL值都达到30%,这两点说明武夷山脉是蕨类植物的现代分化中心之一.通过考察Cody指数βC发现,中段的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的重要节点.虽然流通率表明武夷山脉蕨类植物的连通性较强,但在物种水平上,更替值在南段到中段、中段到北段均超过30%,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在保护区之间建立与建设供动植物物种迁移的生态廊道.由于保存了较多的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和局域种,在充分考虑物种权值的前提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质量指数值达764,因此其多样性质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群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物种流 连通性 相似性 武夷山脉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武夷山脉南北维管束植物生物多样性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振基 林鹏 +7 位作者 叶文 陈鹭真 裘丽 陈圣宾 刘初钿 何建源 戴德升 李林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9-964,共6页
从宏观层面定量研究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3个自然保护区中维管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流.结果表明,从南到北,随着气候变冷,热带性成分呈现递减趋势,温带性成分呈现递增趋势,不能互相取代.利用β多样性指数可以获得远程保护区之间丢失的生物... 从宏观层面定量研究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3个自然保护区中维管束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流.结果表明,从南到北,随着气候变冷,热带性成分呈现递减趋势,温带性成分呈现递增趋势,不能互相取代.利用β多样性指数可以获得远程保护区之间丢失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利用βL值对保护区之间各生物类群进行测度,可以确定在某一区域是否有建立新保护区的必要,该临界值为:科的βL为5%,属的βL为15%,种的βL为20%.基于此,应该在南段和中段之间选择生境作进一步保护.武夷山脉南北3个保护区科的相似性很高,属的相似性较高,物种水平上ISJ值高于54.48%,ISC值高于70.53%,凸显了进化过程中沿着山脉的物种流作用.DGl值和βC,值表明3个保护区都是生物多样性流的重要节点,但以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质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流 连通性 相似性 植物区系 武夷山脉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涵韬 林鹏 +4 位作者 郑文竹 孙晟 郑志强 林凡 陈鹭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6-71,T005,共7页
本研究工作以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 7种红树植物为材料 ,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 (A2 60 /A2 80 在 1 .6~ 2 .0之间 ) ,得率高 (DNA平均得率约为 1 2 0× 1 0 -6m/m ,FreshWeight) ,片段完整 (片... 本研究工作以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 7种红树植物为材料 ,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 (A2 60 /A2 80 在 1 .6~ 2 .0之间 ) ,得率高 (DNA平均得率约为 1 2 0× 1 0 -6m/m ,FreshWeight) ,片段完整 (片段大小约为2 3kb左右 )的基因组DNA ,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 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 30个 1 0 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9个有效引物 ,并利用这 9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 35 2条DNA带 .利用UPGMA法对红树植物的 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 7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 ,并与传统的分类进行比较 ,发现结果相符 ,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 ,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RAPD 分子分类 引种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深圳湾引种红树植物海桑的幼苗发生和扩散格局的生态响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雪琴 陈鹭真 +3 位作者 谭凤仪 黄建辉 徐华林 林光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44,共9页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是我国华南沿海主要红树林造林树种,在深圳湾引种造林15年后,在天然红树林和光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扩散。为了研究深圳湾红树植物海桑的幼苗扩散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作者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于2006年9月至...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是我国华南沿海主要红树林造林树种,在深圳湾引种造林15年后,在天然红树林和光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扩散。为了研究深圳湾红树植物海桑的幼苗扩散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作者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内天然扩散的海桑幼苗的密度、高度和盖度及其相关生态因子(包括种间竞争、群落类型、光照、扩散距离与滩面高程)进行了6次调查。天然红树林和人工海桑林林下海桑幼苗密度在调查初期分别为24.7棵/m2和19.7棵/m2,到2007年9月林下的一年生海桑幼苗全部死亡,说明林下的弱光生境显著抑制了海桑幼苗的早期生长和自然更新。不同林型下(包括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人工海桑林)的海桑幼苗的密度、高度、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林中空地各指标显著高于林下(P<0.05)。虽然深圳福田红树林滩面高程介于1.12-2.10m(黄海平均海平面)之间,海桑幼苗自然扩散分布的最适滩面高程是1.40-1.60m,属于深圳湾红树林的中高潮滩,但幼苗密度与滩面高程之间相关性较小。海桑具有一定的长距离扩散能力,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下海桑幼苗密度与其扩散距离(距最近母树的距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下海桑幼苗密度与光照强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人工海桑林林下的海桑幼苗密度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逐次增大,说明海桑幼苗的早期生长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深圳湾引种海桑的繁殖体在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下的扩散主要受与母树距离的影响,但在海桑人工林下光照强度是影响幼苗分布的最重要生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SONNERATIA caseolaris 幼苗扩散 光照强度 滩面高程 扩散距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物地貌学进展及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一宁 陈鹭真 +1 位作者 蔡廷禄 夏小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5-1065,共11页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貌学 生态修复 盐沼湿地 红树林
下载PDF
武夷山亮叶水青冈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建源 刘初钿 +6 位作者 李振基 陈鹭真 林建丽 刘德荣 石冬梅 林文群 黄建豪 《武夷科学》 2003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亮叶水青冈林是山地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亮叶水青冈林是山地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亮叶水青冈群落高等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1.2973,Pielou均匀度为34.71%,Simpson指数为2.4777,PIE为0.5964,群落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各项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757,89.11%,12.1179和0.9175,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值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亮叶水青冈林 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n均匀度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何建源 林建丽 +2 位作者 刘初钿 陈鹭真 李振基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40-43,57,共5页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具有10个分布区类型 ,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属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最多 ;种类以东亚分布类型和特有成分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的特点。与周边 7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表明 ,与武夷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九华山 ;武夷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大。武夷山拥有 92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 分布类型 变型 武夷山 卷柏科 鳞毛蕨科 丰富度 叶耳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深圳湾外来红树植物海桑幼苗生长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烨彬 郭旭东 +1 位作者 李康铭 陈鹭真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选取深圳湾红树林的林缘、林窗及郁闭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林和秋茄Kandelia obovata林等4种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海桑幼苗,测其生物量、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林缘海桑幼苗生物量累积最大,叶片生物量所占比重最高,幼苗通过提高叶... 选取深圳湾红树林的林缘、林窗及郁闭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林和秋茄Kandelia obovata林等4种环境下自然生长的海桑幼苗,测其生物量、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林缘海桑幼苗生物量累积最大,叶片生物量所占比重最高,幼苗通过提高叶片面积和叶片数量,增加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光合氮利用率而加速生长。综合分析4种环境的环境因子发现,光照强度是决定幼苗速生并占领生态位的关键生态因子。该结果为研究深圳湾外来种海桑的危害及其防控和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物量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率 光照强度
下载PDF
中国滨海蓝碳及其人为活动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鹭真 潘良浩 邱广龙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86-194,共9页
滨海蓝碳是指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CO_(2))。发展滨海蓝碳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战略之一,在海岸带保护、管理和恢复中具有潜在意义。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人为干扰,如海堤的挤迫、富营养化和城市化... 滨海蓝碳是指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CO_(2))。发展滨海蓝碳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全球战略之一,在海岸带保护、管理和恢复中具有潜在意义。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人为干扰,如海堤的挤迫、富营养化和城市化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限制了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由于我国滨海湿地的碳储量和碳汇研究缺乏系统观测,现有估算还有很大数据缺口。因此,本文对滨海蓝碳的定义和应用、我国滨海湿地的分布现状及其储碳、固碳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并从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国家需求、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的国家战略出发,提出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储碳和碳汇能力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盐沼 海草床 人为干扰 碳中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